第5部分 第11讲 学会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关于论证方法

有关论证方法的一些说法其一议论文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可分为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
驳论重在反驳对方论点,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
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
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
1.归纳法──根据一些个别事物的分析与研究,推导出一般结论的论证方法。
是论证的基本方法之一2.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
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3.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是演绎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4.类比法──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5.分析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
也称为因果分析。
6.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7.对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也称比较法。
对比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不同性质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同事物的比较。
对比和类比两种议论方法在议论文中有时是连用的。
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8.反证法──证明与自己的论点相反的论点是错误的,从而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议论文论证方法PPT课件

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
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
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
14
第三步: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 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 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 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 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并列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
.
6
一、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 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 并列起来。
驳论证。 (7)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
3
特别注意: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对某问题或 某事物的看法、见解和主张。注意论点与论题的 关系,论题是作者论述的话题,是文章所要论述 的问题和对象、范围等,而论点是对这一论题的 主张和看法。
.
4
论证的思路 和结构
.
5
议论文常见的 论证结构方式
论点的正确性。
条件分析法-----分析事物形成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比较分析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
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意义分析法-----也叫评析法,就是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那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1、喻证法喻证法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
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下蛋、唱鸡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②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
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
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③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
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
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④多方面挖掘喻体含义。
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义,考生在应考时可根据论题和论点的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后,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指南针”,在那篇文章中考生将它比喻成为“理论”,而在别的文章中,有人将它比喻为“理想”,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1988年高考时,有考生将“清流与活源”比作“实践与认识”、“人才与教育”,也有人比作“现代化与改革开放”。
⑤可一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
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
议论文论证方法五种公开课获奖课件

•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 或寄存,或消灭。那么,主人是新主 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 先要这人从容,勇猛,有辨别,不自 私。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第20页
先破后立
闭关主义
破
送去主义
立 拿来主义 中心论点
第21页
论证措施:比方论证 对比论证
第3页
一、举 例 论 证
摆事实:通过列举详细实例来论证自己观点。
举例论证应注意:事例必须经典。
首先,论述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 另一方面,所论述事例重点部分要突出。 其三,叙事之后要有精当分析论述,从而将摆事实和讲 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4页
论证措施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作用:所举能证明论点详细事例、概括 事实、多种现象、记录数据,及作者对此所 做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 证)
第18页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 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 白菜同样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 也不妥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 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发售存膏, 售完即止”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 印度,波斯,阿剌伯烟具都不一样样,确可以算 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环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他是大可 以毁掉了。尚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 走散为是,要否则,“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 机。
第17页
• 因此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譬如罢,我们之中一种穷青年,由于祖上阴 功(姑且让我这样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 子,且不问他是骗来,抢来,或合法继承, 或是做了女婿换来⒄。那么,怎么办呢?我 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不 过,假如反对这宅子旧主人,怕给他东西染 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⒅;勃然大 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留自己清白,则 是昏蛋。不过由于原是羡慕这宅子旧主人, 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 余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 是全不这样。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会分析才有硬道理——学会如何讲道理论证ppt优秀PPT

事业是人生的 不朽丰碑。人类的 历史告诉我们:凡 是留下英名的人, 无不成就了伟大的 事业。屈原、岳 飞、郑成功之所以 载入史册,是因为 他们为中华民族留 下了伟大的爱国精
因果句式
分析
这种由因果句式 构成的排比句的句 式特点,又具有因 果分析的说理特点。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 度看,都决定了它 常常要使用因果句 的关联词。当然也 可以只出现因果连 词,而不构成排比。
因果分析法
分析
在列举事例后, 沿着“为什么” 这个思路,探求 其根源,发掘其 本质,使内容逐 步深化,这就是 因果分析法。
所有这些人, 都是有伟大理想并 坚决为之斗争的 人。他们的理想不 是为了哪个人,而 是 为 了 国 家 ,为 了 民 族 ,符 合 广 大 人 民的利益。为了伟 大的理想,他们有 些人家可以不要,
假设推理法
事例二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 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 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易未量。
(苏洵《六国论》)
例一是正面举例从 反面推理;例二是反 面举例从正面推理。
蔺相如面对廉 颇的几番挑衅为什 么不以牙还牙不与 之 "争 列 "?因 为 他 懂 得 "以 国 家 之 急 而 后 私 仇 他 ", 懂 得对他人的过错耿 耿于怀带来的必定 是心灵的负累懂得 真正的智者会以大
边叙边议法
分析
叙中有析,析 在叙中。在叙述 中,自然表现出 作者的认识和态 度。
对点例的分析方法
对点例的分析方法
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的事例
反复句式
假设句式
条件句式
对称句式
凡立功名于世 者 ,无 不 是 从 小 处 做 起 ,注 意 点 滴 的 积 累 ,有 意 识 地 培 养自己的品德才 能 ,不 断 自 我 完 善。若无每日闻鸡 起舞、坚持不懈的 毅力,那么祖逖又 怎能北伐中原而名
第五讲-掌握议论文的3种论证方法

提示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 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 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 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 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 ,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 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 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直接陈述原因)
唐苇语文工作室推荐
1.请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证明“勤能补拙”的观点。 答案 明代的张溥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 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 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 ,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唐苇语文工作室推荐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 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 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苇语文工作室推荐
【典例】 作文《鲜花之城》(2015年上海卷)正反对比论证 坚硬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与毅力。历史上,有太多铮铮铁骨的硬汉,西楚霸王项 羽破釜沉舟,坚硬化为一往无前的气势,大破数十万秦军;长山子龙赵云一杆红缨, 坚硬变成孤注一掷的胆识,在曹军中杀几个来回。他们都是将心中坚硬发扬的大无畏 者,擎着坚硬的盾牌,无畏荆棘困阻。 如此说来,果敢无畏的希特勒也应是值得歌颂的吗?此论大谬矣。于项羽、赵云 身上,除却坚硬的城墙,仍能嗅到鲜花的芬芳,而对希特勒而言,城墙后只有一片寂 寥与荒凉。项羽有兄弟,有虞姬,有乌骓,赵云有轻抚怀中阿斗的柔情,这皆是他们 心中那些柔软的东西,而正是这鲜花,才使硬汉们成就和谐的自我。心中的柔软,是 温情,是牵挂,它让坚硬的城中传出人性的花香。
第05讲 议论文之论证结构【知识梳理+对点训练】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

第05讲议论文之论证结构知识梳理+对点训练论证结构议论文论证结构的分类。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
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1.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1)并列式: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2)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来烘托某一种事物。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4)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可分为:分—总;总—分;总—分—总。
2.常考题型:(1)结构层次的判断。
如:本文的论证结构是_____;上文发表议论的思路结构是_____;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____(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的思路结构。
答题技法①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②抓语言标志。
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2)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答题技法①先概括两段内容;②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关系;③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壹~知识梳理~一、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使说理更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5、类比论证:就是把论证的事同另一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以这一事的正确或谬误证明另一事的正确或谬误。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二、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贰~例题汇总~(一)2022长宁初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6分)正义为什么常常被邪恶蹂躏?①有道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但不可否认,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正义经常遭受邪恶的摧残蹂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历史是黑暗的、残酷的、血腥的,是一个邪恶战胜另一个邪恶的轮回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在线】 领悟自然神韵 自然是春的轻盈,夏的灵动,秋的沉稳,冬的凝练。感 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陶潜对于自 然的感悟。顺应自然的变化,归向生命的尽头,快乐地听从
天命,还有什么犹疑呢?很显然陶渊明通晓什么是自然,并
心论点是“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
进而说我们需要“用心去感悟自然”。这个论点有点大而无当, 不够清晰,也有点流于表面。升格文则改为“感悟自然,领略神 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睿智、更积极”,然后举例说明领略自 然神韵的意义,接着说明“我们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
人类不能再这样发展”,进而阐发了“用心去领悟自然,应该用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表面潇 洒狂放,内心却火一般热的李白,是一个可以不顾年已六十 毅然从军报国的李白。 陶潜与李白从自然中领略到了两种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神韵,他们的人生一出一入,却都为后世赞赏、膜拜。那么
我们又究竟该如何去领略呢?
我们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现代社会对自然的
他名垂千古的盛绩。
人生需要感悟,而这片神奇的土地更需要感悟。领悟大 自然的真谛、神韵,并用之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才 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这是一篇得42分的考场作文。文章能够很好地把 握命题意图,审题立意准确,但在论证等一些方面还有升格 的必要: 1.论据宜精不宜多,重在典型。“兵贵精不在多”,
现代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使得自然一次次发出怒吼。人类
突然发现大自然好像在惩罚着人类,无尽的掠夺最终导致了 大自然的反抗。
请看:一片片森林迅速地消失,一条条河流被污染,生 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地球的自净能力在减弱,这都是因为我
们没能停下来领略一下什么是自然,而绝非是物质的享受。
夕阳如画的九寨沟如今已不堪重负,巍巍泰山之上到处是白 色垃圾,昔日美丽的天池也一再遭到破坏污染„„ 领略自然不等于参观拍照。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自 然的美丽,去领悟自然的神韵。我想,如果真的是要去亲近
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迎新》中有这样一段文
字: 还记得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典 礼上高声欢呼“我是世界之王”吗?纵观他的电影生涯,从 一个不知名的小导演成长到今天最具票房影响的导演,我们 是否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填充我们的电影界呢?张艺谋、冯 小刚的电影固然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辉煌早已成
话就是写作的一个重点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自然启示中 阐发对人生、对人类种种行为的理解。从自然到人生,这才 是这个命题立意的本质性要求。
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可以选择叙写某种自然现象或者 行为给予自己的启示、启发,而这种启示、启发应该是对美 的一种追求;写议论文可以论述某种自然现象,可以从正反
两个不同方面来写作人类对于自然美好境界的行为,是欣赏、
进行论证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掌握一些论证的方法,如事实论
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等。
一、事实论证 又叫例证法,是指运用典型的事实做论据来证明观点 的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
用得好,可以彰显写作者广泛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语文素养。
当然,一定要避免以“例”代“证”的弊端,做到少叙多议, 揭示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篇作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明确“自然神韵”指什么,这 也是写作的对象,这个对象应该是一种美好境界。写作的难 点是“领悟”,为什么要领悟?如何去领悟?这是写作的两
个方向。提示语中说“领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这句
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
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将知足和不知足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我们 对两者观点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为我们正确生活处理知 足与不满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对比论证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荡神驰,大自然的神奇,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叹 为观止。大自然赐给我们生命与灵感,它是美的源泉,它是 生命的象征。让我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 韵,领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
论据也是如此。议论文中的论据需要典型、有公信力,同类
型的论据再多也不能形成较大的合力。选择议论文的论据可 以从正反、古今、中外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选择,通过典型 论据以点带面即可。
2.论证宜深不宜浅,重在挖掘。议论文的论证主要是 论点阐释和论据分析,这两者都需要纵深挖掘,不可流于表 面,否则议论文只能是一篇幼稚的、呆板的、毫无生气的说 教文。论点的阐释和论据的分析可以通过假设法、追问法等
自然,哪怕房前屋后的池塘树木也能让用心的人感悟到自然
吧!
苏轼说“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们所做的只是历史长 河中的一粒微尘,又有什么影响呢?那是他忘记了去领悟,
他只是活在追逐之中,却不曾停下来看看外界的变化,当他
静下心来时会发现“物与我皆无尽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代书圣王羲之写下的千古名帖 正是由于他对人的感悟,对于人所生存的自然的感悟造就了
破坏使得自然一次次发出怒吼。人类突然发现大自然好像是
在惩罚着人类——无尽的掠夺最终导致了大自然的反抗。 人类不能再这样发展。看,一片片森林迅速地消失,一 条条河流被污染,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地球的自净能力在 减弱„„夕阳如画的九寨沟如今已不堪重负,巍巍泰山之上
到处是白色垃圾,昔日美丽的天池也一再遭到破坏污染„„
偏概全,以点带面。
二、理论论证 又叫引证法,是指引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 义、定律、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俗语以及尽人皆 知的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的论证方法。引证法
又可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就是一字不差地引
用原文原话,在文章中用引号标注明白。间接引用是指在保 持原意的前提之下,在字句上稍有变动,引用时不在引文上 加引号。
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将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以阐明论点的 正确性。对比论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纵比,横比,自比。 如2012年高考江西优秀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 行》: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 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
“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 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而这 “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 粕。
以上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巧妙运用比喻论证能使
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
的恶果吧?对自然的领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一种修行与克制,
而不应该是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肆无忌惮地掠夺与占有! 用心去领略自然,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和欣赏,怀着一颗敬畏 之心,去理解、去发现。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文。与 原文相比,升格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论点更具体、深刻、清晰,便于后文的论证。原文的中
暗的社会,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陶潜从自然中领略到了要
顺应变化,不要逆天而行。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淡然的陶潜, 是一个睿智的五柳先生。
“夫 天 地 者, 万 物 之 逆 旅 也 ; 光 阴 者,百代之过客 也。”从中不难看出,李白认识到自然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
于是他领悟到的人生真谛是应该奋发进取,要“乘风破浪会
心灵去感受和欣赏,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理解、去发现”的观 点,应该说这样的论点更加具体也更有深度了,层次上也更为清 晰、显豁。
2.论据分析更有目的性。原文的论据分析有点马虎了事,显
得仓促乏力。如文章一开始写了陶渊明和李白这两个论据,但在 分析上却没有扣住题目,似是而非,草草带过,这样论据的指向 性和论证力度都大打折扣了。而升格文抓住“自然”对陶渊明和 李白二人的人生启示来深刻分析,“陶潜从自然中领略到了要顺 应变化,不要逆天而行。于是,后世看到的是一个淡然的陶潜, 是一个睿智的五柳先生。”写李白:“于是他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是应该奋发进取”,“后世看到的是一个表面潇洒放狂,内心却 火一般热的李白,是一个可以不顾年已六十毅然从军报国的李 白”。这样就揭示了领悟自然神韵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论据分析 才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论证才会有力,而且也使得论据更
为过去,我们需要有鲜活的生命力注入到电影中去,让观看
的人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电影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交流, 她也是经济、科技的一场较量。
这段文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詹姆斯·卡梅隆这一事例, 巧妙地论证了时代是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这一论点,显 得有根有据,很有说服力。当然,运用例证法的时候还要注
意:作为事实的论据必须与论点相统一,论证中必须防止以
贵”是正当手段而来的,我们该怎样对待呢?孔子又有云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财富是很多人所 希望得到的,关键是如何去获得。
网坛名将李娜在接受采访时就坦然地说:“我打比赛就是为 了奖金。”她对财富的追求,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非议,相反,
大家却更欣赏、佩服她,因为她的直爽,更因为她的钱财来
得问心无愧。反观那些高官巨贪,他们在临刑前也许会忏悔 说:“我这一生没有过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是啊,他们的 钱财来得问心有愧,这样的人生何来快乐? 短短的文字中,先后引用了孔子、李娜等人的言论作为
懂得顺应自然,他便是领略到了自然的神韵。
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正如李白所描述的那样:夫天地 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从中不难看出
李白明晓了自然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