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五单元4课《农产品艺术画制作》教案(人民出版社)
2024年《蔬菜印画》美术教案完整

《蔬菜印画》美术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蔬菜的形态、纹理和色彩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蔬菜进行印画创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蔬菜印画的基本技巧,运用不同的蔬菜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蔬菜印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蔬菜(如土豆、胡萝卜、黄瓜、青椒等)、颜料、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幅蔬菜印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蔬菜印画的兴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蔬菜印画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形态、纹理和色彩。
(二)新课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蔬菜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蔬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纹理和色彩。
3.教师示范如何用蔬菜进行印画创作:(1)将蔬菜洗净,切出不同的形状。
(2)在画纸上涂抹适量的颜料。
(4)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对印画作品进行加工和修饰。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蔬菜印画创作:(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进行创作。
(2)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蔬菜形状和颜色进行搭配。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蔬菜印画作品。
(三)作品欣赏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蔬菜印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2.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用蔬菜进行印画创作,要求作品富有创意。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品,并拍照至班级群,共同分享创作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了解蔬菜的形态、纹理和色彩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蔬菜进行印画创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完整)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完整)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第一课:食品雕——金鱼研究目标:1.知道食品雕刻的操作过程,并在雕刻过程中欣赏美。
2.了解并掌握简单的食品雕刻方法。
3.初步了解食品雕刻在我国饮食行业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食品雕刻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研究重点与难点:1.食品雕刻在操作过程中的创新与应用。
2.使用其他食品进行雕刻创作。
研究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食品雕刻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烹饪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美化宴席、烘托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蔬菜、水果都可以成为食品雕刻的常用材料。
制作准备:胡萝卜、各种刻刀、牙签、小红豆等。
制作过程:观察思考:食品雕刻有什么特点?实践探索:学做食品雕——金鱼。
1.用手刀刻出“金鱼”的眼睛和嘴巴。
2.用小号“V”形戳刀,在鱼鳍部位刻出流畅的花纹。
3.先用小号“V”形刀,使用戳刀法刻鱼尾上的花纹,然后将鱼尾部削成片状,外薄内厚。
4.每做完一片鱼尾后,就将它下面的多余部分挖除。
5.用圆口刀,刻出鱼身上的鳞片。
注意:使用戳刀时,要从里往外推出刻划花纹。
6.用小型圆口刀在鱼眼上旋转挖出两个小孔,再粘上两颗小红豆。
这样,一个食品雕刻作品——金鱼就做好了。
思考与实践:1.你还能用其他食品进行雕刻创作吗?2.你知道如何将食品雕刻保存得更久一点吗?第二课:泡沫雕—一白天鹅研究目标:1.知道泡沫塑料雕刻的操作过程,并在雕刻过程中欣赏美。
2.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泡沫塑料雕刻方法。
3.初步了解泡沫塑料雕刻在我国雕刻行业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泡沫塑料雕刻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研究重点与难点:1.泡沫塑料雕刻在操作过程中的创新与应用。
2.使用其他塑料进行雕刻创作。
研究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你见过用废弃的泡沫塑料雕刻成的精美工艺品吗?上面这只栩栩如生的“白天鹅”,就是用泡沫材料雕刻成的。
制作准备:泡沫塑料块、刻刀。
制作过程:观察思考:观察、了解“天鹅”的基本体态特征。
中学农产品艺术课程设计

中学农产品艺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农产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产品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认识到农业文化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3. 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基本的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创作具有独特审美观的农产品艺术作品;2. 提高学生运用农产品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农产品艺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艺术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农产品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文化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农产品艺术概述- 农产品艺术的概念与分类- 农产品艺术的特点与价值2. 农产品艺术历史与发展- 我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农产品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3. 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 观察与想象:学会观察农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激发创作灵感- 创作方法:拼贴、雕刻、编织等基本创作方法的运用- 技巧实践: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农产品艺术创作技巧4. 农产品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 经典农产品艺术作品欣赏- 作品分析与评价方法5. 农产品艺术创作实践-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农产品艺术作品-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农产品艺术概述第二课时:农产品艺术历史与发展第三课时: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一)第四课时: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二)第五课时:农产品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第六课时:农产品艺术创作实践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了解农产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价值3-4课时:学习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5课时:欣赏、分析、评价农产品艺术作品6课时:完成课堂实践,展示与交流创作成果教材章节:第一章:农产品艺术概述第二章:农产品艺术历史与发展第三章:农产品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第四章:农产品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第五章:农产品艺术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讲解农产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创作方法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用五谷制作创意画教案设计

用五谷制作创意画教案设计五谷制作创意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五谷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通过五谷制作创意画,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2.学会用五谷制作创意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用五谷制作出具有创意的画作;2.如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教学准备。
1.五谷,小麦、玉米、燕麦、大米、高粱等;2.画纸、颜料、胶水、刷子等;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五谷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五谷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对五谷产生兴趣。
2.学习五谷制作创意画(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五谷制作创意画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五谷创意画,并向学生展示一些五谷创意画的范例,让学生了解五谷创意画的形式和特点。
3.动手实践(30分钟)。
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五谷创意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选择不同的五谷进行制作,可以制作自然风景、动物、植物等各种画面。
4.展示成果(10分钟)。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五谷创意画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
1.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去采摘五谷,增加学生对五谷的了解和体验;2.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参观五谷创意画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反思。
五谷制作创意画是一种具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五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劳动实践课绘画教案

劳动实践课绘画教案教案标题:劳动实践课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知识:色彩、线条、形状、空间、透视等。
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绘画技法:素描、水彩、油画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或播放一段与绘画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和欲望。
导入(10分钟):与学生讨论绘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绘画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基本概念、线条的运用、形状的表现等,并通过示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示范绘画技法: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或水彩,并进行详细的示范和讲解。
2. 实践绘画: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行选择主题和素材进行绘画实践。
老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分享与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保持对绘画的热爱。
教学辅助手段:1.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纸张、颜料、画笔等。
2. 展示优秀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3.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绘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安全,如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保持良好的坐姿等。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五谷丰收画手工教案

五谷丰收画手工教案教案标题:五谷丰收画手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五谷丰收的意义和重要性;2. 学习使用不同的手工技巧制作五谷丰收画作;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者图片展示五谷丰收的相关信息;2. 不同种类的五谷,如小麦、玉米、大米等;3. 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铅笔等手工工具;4. 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图片或PPT,向学生介绍五谷丰收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探究:2. 与学生一起讨论五谷的种类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小麦可以制作面包、玉米可以制作爆米花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五谷丰收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元素和表达的意境。
实践:4. 分发彩色纸和剪刀给学生,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观察,使用剪纸、剪贴或拼贴等手工技巧制作五谷丰收画作。
5.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绘画工具,以及多种手工技巧,如折纸、剪纸、拼贴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作效果。
展示:6.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一个画作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7. 鼓励学生在展示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心得体会。
总结:8. 结束活动时,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五谷丰收画手工活动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拓展:9.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创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艺术比赛或展览。
评估:10.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完成的作品质量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1. 在其他课程中,如语文、数学或科学等,引导学生了解五谷丰收的文化背景和科学原理。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使用剪刀和其他工具时安全;2. 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创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3.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创作需求。
农作物编织教案

农作物编织教案教案标题:农作物编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农作物编织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基本的编织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对农业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资源:1. 农作物编织材料(如麦秆、稻草、竹片等)。
2. 编织工具(如剪刀、绳子、胶水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农作物编织的应用和成果。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引入农作物编织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农作物编织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农作物编织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农作物编织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手工艺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编织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农作物编织材料和工具。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选择材料并使用编织技巧制作一个小型的农作物编织作品。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农作物编织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常见的编织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操作(40分钟):继续上节课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继续制作农作物编织作品。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编织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
3. 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最终完成的作品,并对整个农作物编织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农作物编织对农业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 结束(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将农作物编织的技能和意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创造力、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农作物编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农作物编织意义和应用领域的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二单元4课《淀粉、粉条的制作》教案设计(人民出版社)

⑻起粉:淀粉在小缸中沉淀后,上层液体为小浆,可与酸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
⑼干燥:经过上述流程,获得湿淀粉。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必须进行干燥。一般采用日光晒干或送人烘房烘干。
三 粉条的制作
(1)原料
土豆淀粉、鸡蛋、食盐
(2)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最后选用土豆或甘薯淀粉。
2.制粉芡。用淀粉量50%的热水将淀粉调成稀糊状,然后再用沸水向调好的淀粉稀糊中猛冲,迅速搅拌,约10分钟后,粉糊即呈透明状,成为粉芡。
在粉芡内加入0.5%的明矾,用适量湿淀粉和粉芡混和,搅揉成没有颗粒、不沾手而又能拉丝的软粉团。粉团要柔软,以用指甲在上面划印时,裂缝两边合不拢为宜,此时即可用以漏粉。
清洗后的粉条须在晒场挂绳晾晒,晒时要随晒随抖开,力求干燥均匀。冬季晒粉条时,可用自然低温冻干。
四.小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⑶破碎:沥水后的鲜薯用破碎机打成碎块,块的大小为2厘米以下,以利于入磨。
⑷磨碎过滤:这是红薯淀粉生产的主要环节,影响产品质量和淀粉产出率。
⑸兑浆:经过滤得到的淀粉乳放人大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
⑹撇缸和坐缸:兑浆后约静置20-30分钟,使沉淀完成,即可进行撇缸。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取出,留在底层的为淀粉。在撇缸后的底层淀粉中加水混合,调成淀粉乳,使淀粉再沉淀。
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蔬果变身
课题
4淀粉、粉条的制作
内容
P35—4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⒈学会淀粉的制作方式
⒉学会粉条的制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慎对待。
麦秆应选取专业麦秆,可在淘宝等店铺购买,普通麦秆一般不能制作麦秆画。
(四) 四川省麦秆画艺术家——柏波
遂宁市麦秆画艺术家——柏波,从小继承祖辈的绘画技艺,从事麦秆画研制50多年,1996年,柏波开始从事麦秆画研究、制作。他的作品被称为“民间工艺一绝”,2012年列入“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代表国家、省、市、县参加各类艺术作品展并获奖。2017年10月获“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称号,今年3月在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提示:本部分课前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调查了解,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课堂上分小组展示调查结果,评选优秀调查报告。
四 农产品艺术画的制作——麦秆画制作
(一)麦秆画简介
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二 农产品艺术画
农产品艺术画是一种以农作物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艺术画。制作者利用农作物的种子、茎、叶等丰富多彩的颜色以及不同的形状、大小,将其经过防蛀、防腐等处理,在板面上贴出具有特殊质感的画。
三 活动一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农产品艺术画特点。
2.调查了解自己家乡是否有农产品艺术画制作?如果有,请了解其价格。
河南清丰麦秆剪贴(即麦秆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麦秆画制作工具和原料
麦秆(非普通麦秆,原料可以在淘宝上购买,通常笔者会购买徐州地区的麦秆,质量较好)、刀片、剪刀、镊子、铁熨斗、电烙铁、手术刀(加2刀片)、拷贝纸(8开)、金丝绒布、不干胶
(三)麦秆画制作步骤
1.准备好较为优质的麦秆(彩色、漂白色都可直接购买)。一般麦秆编制使用之前,还需要做软化处理(彩色、漂白麦秆除外),软化处理就是把麦秆放到锅里煮一煮,当水温达到80摄氏度以上时把麦秆放进去,保持水温在80摄氏度以上,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煮一煮的目的是让麦秆软化,麦秆经过煮制之后,不再像原来那么脆了,这时可以把圆圆的麦秆筒捏成扁扁的长条,用来制作各种麦秆制品。
2.冲开麦秆。利用镊子重开麦秆,为麦秆画的制作做准备。
3.熨平。利用铁熨斗将弯曲不平的麦秆熨烫平整。
4.刮薄。使用刀片将麦秆背部的粗糙物质祛除。
5.剪丝、剪型。根据自制或者购买的图纸对麦秆进行拼接、裁剪,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
6.贴图粘丝。将做好的麦秆工艺品用不干胶粘贴在金丝绒布上,到这一步,所谓的“画芯”就已经做成了!
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手工制作
课题
4农产品艺术画制作
内容
P85—90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⒈认识各种农产品艺术画
⒉学会农产品艺术画的制作
3.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重点
⒈认识各种农产品艺术画
⒉学会农产品艺术画的制作
难点
农产品艺术画的制作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农产品艺术画图片导入
(二)制作步骤:
1.准备好各种颜色的豆子,清洗干净。
2.把豆子按颜色、大小分类,放在不同的小盒子里面。
3.在白纸上画上自己要做的熊猫图案(底图)。
4.将要制作的图画底稿用复写纸轻轻描在彩色硬纸板上。
5.沿着图案的线条抹上胶水。
6.把豆子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粘到图画上。
7.粘贴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等胶水干透(一般要放置30分钟,冬天时间更长些),以免种粒脱落。
以烙铁为笔,以麦秆为纸。为了将技艺发扬光大,柏波还在当地的中学建立了基地,开设了麦秆画制作课程,自己亲自去传授制作手艺。同时,他还进入乡村,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大家。“通过免费教学,希望以后的黄泥乡,家家都能制作麦秆画,让麦秆画成为黄泥乡的艺术名片。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柏波说。
除此之外,柏波还创新技术,制作出沙石画、浮雕画,还研发出立体画、碳画。现在,黄泥乡的很多乡亲们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艺,在他们手中,由麦秆创作出的天地山川、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形象立体丰满、栩栩如生,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五 活动二——制作一幅熊猫的种子粘贴画
(1)工具和材料
彩色笔、剪刀、镊子、各种植物种粒(例如绿豆、黑豆、红豆等)、透明胶水、彩色硬纸板等。
(三)后期处理
1.种粒贴画做好后,为防止脱落,可以薄薄刷上一层很稀的透明清漆,干后即形成保护膜(如果没有清漆用透明胶带把做好的贴画封住也可以)。
2.为了增加种粒贴画作品的整体美感,还可以装上好看的画框、玻璃等等。
六 小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