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试题解析37 实验
高考二轮生物课件:第7单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含答案)

2.(2017·山 东 潍 坊 期 末 ) 下 列 关 于 生 物 实 验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 C.观察细胞中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经盐酸处理后再染色 D.将重铬酸钾直接加到酵母菌培养液中检测酒精的有无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
解析 由图可知,a组实验后长度增加最多,其细胞液吸水最 多,浓度最低,A错误;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实验前 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D 正确。 答案 D
导致了黄质醛分布不均,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高,黄质醛具有抑 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使向光侧生长慢,而背光侧生长快。(4)为验 证(2)中得出的结论(黄质醛的生理功能是抑制植物生长),在无单 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对绿色向日葵下胚轴的一侧施加蒸馏水,另 一侧施加黄质醛。如果出现弯向施加黄质醛的一侧生长的结果, 说明该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1)基本没有影响 单侧光导致了黄质醛分布不均,向光 侧比背光侧含量高 (2)抑制 (3)单侧光导致了黄质醛分布不均, 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高,黄质醛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使向 光侧生长慢,而背光侧生长快 (4)无 弯向施加黄质醛的一侧 生长
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填空题练习题2

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分别与l1,l2交于点C和D,在C,D 之间有一点P,当P点在C,D之间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2.如图所示,AB∥CD,AC⊥BC,∠BAC=65°,则∠BCD=________.3.如图所示,已知a∥b,∠1=70°,∠2=40°,则∠3=________.4.如图,BD平分∠ABC,DE∥BC,若∠2=62°,则∠1=.5.如图,已知AB∥CD,∠1=150°,则∠2= .6.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____________ .7.如图a,ABCD是长方形纸带(AD∥BC),∠DEF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8120°,第二次拐角∠B是150°,第三次拐角是∠C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__________9.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10.如图,AB∥CD,∠A=40 o,∠D=45 o,则∠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这个逆_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如图,一长方形纸条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D分别落到点M、N,EFG=61○,则∠1=_____度..如图,AB∥ED,∠FCE=70°,则∠BAF的度数为..如图,已知AB∥CD,∠2=120°,则∠1的度数是为.图aAB CDEFA ADBABDC 1215.如图,已知AB ∥CD ,E 是AB 上一点,DE 平分∠BEC 交CD 于D ,∠BEC=100°,则∠D 的度数是 .16.如图,把长方形ABCD 沿EF 对折,若∠1=500,则∠AEF 的度数等于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测试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全国出现,一次性医用口罩对于全国人民至关重要,口罩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聚丙烯结构简式为B .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C .聚丙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降解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17Cl B .聚乙烯的链节:22CH CH --- C .2N 的电子式:N :ND .由Mg 和Cl 形成化学键的过程:3.下列物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后,产物是的是A .B .C .D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CH 4的电子式: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 .乙醛的结构简式:CH 3COHD .丙烯的结构简式:CH 3CHCH 25.根据乙醇的性质,可推测丙醇(322CH CH CH OH )的性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丙醇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B .丙醇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C .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B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C .2222CH Br Cl CHClBr HCl +−−−−→+一定条件D .44Zn CuSO =ZnSO Cu ++ 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42光照CH +2Cl C+4HCl B .−−−−−→光照33232CH CH +Cl CH CH Cl+HCl C .−−−−−−→一定条件2+3HD .323ΔFeCl +3H OFe(OH)(胶体)+3HCl 8.乙烯酮(CH 2=C=O)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可表示为CH 2=C=O+H-A→CH 3-CA=O 。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酮与下列试剂反应,其产物不正确的是A .与H 2O 加成生成B .与HBr 加成生成C .与CH 3COOH 加成生成D .与CH 3OH 加成生成9.油脂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基础练习1.B2.A3.B4.C5.C6.A7.B8.B9.C能力提高10.B 11.B12.达尔文森林古猿非洲、亚洲、欧洲13.(1)树栖地面地形和气候的变化(2)前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3)人类不但会使用还会制造工具拓展练习14.(1)①使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②前肢解放并使用工具。
(2)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前肢解放,双手通过使用和制造工具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促使人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适应地面环境。
第二节人的生殖基础练习1.C2.B3.D4.C5.D6.A7.B8.B9.D 10.B能力提高11.D 12.D13.(1)B 四肢(2)脐带胎盘物质(3)不对,造成男女比例失调(4)卵细胞显微镜蝌蚪游动14.(1)[7]睾丸(2)[1]卵巢雌性激素(3)[3]输精管不会15.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拓展练习16.(1)[2]卵巢(2)[1] 输卵管(3)[3]子宫新生命(4)胎盘和脐带(5)分娩第三节青春期基础练习1.B2.A3.B4.B5.D6.C7.C8.D9.C 10.D能力提高11.A 12.D13.喉结增大长胡须、阴毛腋毛(或月经来潮乳房增大)14.青春精液子宫内膜脱落,血管破裂出血15.突增神经系统智力发展拓展练习16.(1)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青春迅速发育(3)月经遗精(4)胚胎发育的场所分泌黏液(5)b c d (6)生理心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基础练习1.A2.A3.C4.A5.C6.B7.A8.D9.D 10.B能力提高11.D 12.A 13.D 14.C15.(1)- B (2)- A (3)- D (4)- C拓展练习16.(1)252 (2)273 (3)核桃仁所含能量大于花生仁所含能量。
【数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七单元测试卷一、我会填。
(24分)1.在下面的图形中,()是四边形,()是正方形,()是长方形。
2.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3.用4根长为8厘米的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1米,它的周长是()米。
5.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它的长是6米,宽是()米。
7.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12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厘米。
8.用两个周长1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周长是()厘米。
9.将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分成三个相同的长方形,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总和是()厘米。
二、我会判。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0分)1.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2.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周长就增加3厘米。
()3.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4.如果知道正方形的边长,那么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周长。
()5.周长不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也可能相等。
()三、我会选。
(10分)1.如图,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这两条路相比,()。
A.第①条路近B.第②条路近C.一样近2.从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剪去一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如图所示,剪后的图形的周长与原正方形的周长相比,()。
A.剪后的图形周长长B.原正方形的周长长C.周长一样长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正方形,一根围成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比, ()。
A.周长一样长B.正方形的周长长C.长方形的周长长4.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下列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5.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A.10厘米B.2厘米C.8厘米四、操作天地。
(16分)1.量一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8分)(1)(2)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7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7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归纳总结】逆推问题1.逆推问题内容:逆推问题还可称为还原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2.解题方法:(1)要根据题意的顺序,从最后一组数量关系逆推至第一组数量关系,这就是逆推法中去处顺序的逆推含义.(2)原题相加,逆推用减;原题相减,逆推用加;原题相乘,逆推用除;原题相除,逆推用乘,这就是逆推法中计算方法的逆运算含义.【经典例题】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根绳子的一半就是4+2=6米,据此再乘2就是绳子的长度.解:(4+2)×2=12(米);答:这根绳子原来长12米.故答案为:12.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先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第一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是:2×(3+21)=2×27=7(个), 原有鸡蛋的个数是:2×(7+21)=2×215=15(个), 答:篮中原有鸡蛋15个,故答案为:15.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思路: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辆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还多2亩,第二天耕了剩下的少1亩,这时还剩38亩没耕,这块地共有( )亩.A .114B .40C .36D .762.抽屉里有若干个玻璃球,小军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这样一共拿了2012次,抽屉里还有2个玻璃球.原来抽屉里有( )个玻璃球.A .2B .12C .22D .32E .423.4张扑克牌排成一排,先将第1张和第2张交换位置,再将最后一张移到最前面,翻开后是4、7、8、2.原来的4张牌按顺序是( )A .2、4、7、8B .4、2、7、8C .8、7、2、4D .7、2、8、4 4.池塘里的睡莲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经过8天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第( )天长满半个池塘. A .4 B .7 C .5 D .65.一个数加上7,乘以7,减去7,再除以7,结果还是7,这个数是( )A.7B.8C.9D.16.在方框里填入适当的数.[3.6+(13.3﹣8.8)×□]÷0.36=50()A.3.2B.32C.3207.将一根长x米的绳子一半再一半的减去,剪了两次后剩下的正好是3米,这根绳子原来是()米.A.6B.12C.24D.488.小娟用自己存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小说,后来妈妈又给她5元,她又用其中的一半多0.4元买了字典,结果还剩7.2元,那么小娟原来存了()元钱.A.20.4B.24C.19D.21二.填空题(共8小题)9.小强看一本卡通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5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2页,还有8页没看,问这本卡通书共有页.10.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百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8.这个九位数是.11.一条彩带,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28米,这条彩带原来长米.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73.06﹣□×(2.357+7.643)﹣42.06=13则□=.13.小明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加上8后,再除以6,然后减去6,最后乘10,正好得100,小明爷爷今年是岁.14.小马在计算600﹣□÷5时不小心先算了减法再算除法,算出的结果是60,实际的正确结果应该是.15.有一筐苹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筐中还剩20个,筐中原有苹果个.16.一筐桔子,筐和桔子共重2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再拿一半送给老人,余下的桔子和筐共重7千克,桔子原来有千克,筐有千克.三.判断题(共5小题)17.(□﹣30)×4+50=150,□里填55.(判断对错)18.一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24,那么这个数是31..(判断对错)19.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8天能长到40厘米,长到10厘米时是第6天.(判断对错)20.一个池塘种有睡莲,睡莲每天成倍生长,已知30天能长满全池,15 天能长满半池.(判断对错)21.小兰在计算24除一个数时,把被除数十位上的“8“看成“3“,结果得到的商是267,余数是22,正确的商应是270.(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6小题)22.小芳、小王、小刘三人一共有画片192张,先从小芳那里取出与小王同样多的画片给小王,再从小王那里取出与小刘同样多的画片给小刘,最后从小刘那里取出与小芳同样多的画片给小芳,这时三人的画片张数正好相等.这三个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23.张爷爷说:“把我今年的年龄先减去24,再除以3,然后加6,最后乘5,恰好是100岁.”张爷爷今年多少岁?24.运动会上,在记录笑笑和淘气的跑步成绩时,把淘气的成绩25.8秒写成了258秒.结果算出来的总分是288.7秒,他们正确的总成绩是多少秒呢?25.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4.8米,以后每一秒都比前一秒多下落9.7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26.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了30米,最后还剩14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27.小明有一些糖果,拿出糖果的一半又2颗分给小东,拿出剩余的一半又3颗给小张,还剩下4颗,问小明原来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此题从后向前推算,由“第二天耕了剩下的少1亩,这时还剩38亩没耕”,假设第二天耕了剩下的,则还剩38﹣1=37(亩),那么第一天耕完后剩下:[(38﹣1)÷(1﹣)=74(亩).假设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则还剩74+2=76(亩),那么这块地共有76÷(1﹣),解决问题.解:[(38﹣1)÷(1﹣)+2]÷(1﹣)=[37+2]÷=[74+2]×=76×=114(亩)答:这块地共有114亩.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先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分析】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也就是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少1个;最后剩2个球,则第2012次拿之前的小球数为:2×(2﹣1)=2(个),同理推出第2011次拿之前的小球数:2×(2﹣1)=2(个),…由此得出第一次拿之前的小球数.解:第2012次拿之前的小球数:2×(2﹣1)=2(个),第2011次拿之前的小球数:2×(2﹣1)=2(个),第2010次拿之前的小球数:2×(2﹣1)=2(个),…,据此可得第1次拿之前的小球数:2×(2﹣1)=2 (个);答:抽屉中原来有2个球.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逐步推算,推出初始数据.3.【分析】根据“将最后一张移到最前面,翻开后第一张是4,”知道原来的最后一张是4,又因为“先将第1张和第2张交换位置,又将最后一张移到最前面”,那么原来的第二张还是后来的第二张张,原来的第一张是后来的第三张,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解:因为,最后一张移到最前面,翻开后第一张是4,7,8,2,所以,移动前为:7,8,2,4;则先将第1张和第2张交换位置前为:8,7,2,4.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逐步找出扑克牌在移动前后的关系,即可做出选择.4.【分析】此题用逆推的方法解答,睡莲的面积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8天睡莲面积=7天睡莲面积×2,8天长满整个池塘,所以7天长满半个池塘.解:因为睡莲面积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从半个池塘到长满整个池塘,仅需1天的时间,所以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8﹣1=7(天);故选:B.【点评】做这道题,要理解睡莲的面积每天长一倍,长满的前一天就是一半.5.【分析】从后向前来推算,①“除以7,结果还是7”,则前一个数是7×7=49;②“减去7等于49”,则前一个数是49+7=56;③“乘以7等于56”,则前一个数是56÷7=8;④“加上7,等于8”,则原来的数是8﹣7=1.解:(7×7+7)÷7﹣7=8﹣7=1;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逆推的思想,即从后向前一步步推出.6.【分析】[3.6+(13.3﹣8.8)×□]÷0.36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然后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逆着运算的顺序,从结果向前推算进行求解.解:[3.6+(13.3﹣8.8)×□]÷0.36=50所以[3.6+(13.3﹣8.8)×□]=0.36×50=18因为:3.6+(13.3﹣8.8)×□=18即3.6+4.5×□=18所以:4.5×□=18﹣3.6=14.4因为4.5×□=14.4所以:□=14.4÷4.5=3.2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也可以把选项中的数字分别代入算式,然后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找出结果是50的即可求解.7.【分析】这条绳子的全长为单位“1”,未知,一根绳子减去一半即减去单位“1”的,还剩下单位“1”的1﹣=,第二次剪去剩下的,就是单位“1”的的就是×=,第二次剪去后剩下的3米占全长的1﹣﹣,用除法求出全长即可.解:1﹣=,×=,3÷(1﹣﹣),=3÷,=12(米),答:绳子原来12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分数除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已知数量除以所占的分率,既得单位“1”的量.8.【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用7.2加上0.4,求出小娟用自己存的钱的加上妈妈给的5元,买了一本小说后剩下钱是多少;然后再乘以2,求出一共剩下了多少钱;最后用剩下的钱减去5,求出小娟的钱买完小说后剩下多少,再乘以2,求出小娟原来存了多少钱即可.解:[(7.2+0.4)×2﹣5]×2=[15.2﹣5)]×2=10.2×2=20.4(元)答:小娟原来存了20.4元.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加法、减法的意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娟用自己存的钱的加上妈妈给的5元,买了一本小说后剩下钱是多少.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由“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2页,还有8页没看”,假设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则还剩(8+12)页,那么第一天看完后余下(8+12)×2=40(页);由“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5页”,此时还剩40页,假设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则还剩40+5=45(页),那么这本卡通书共有45×2=90(页).据此解答.解:[(8+12)×2+5]×2=[20×2+5]×2=[40+5]×2=45×2=90(页)答:这本卡通书共有90页.故答案为:90.【点评】逆推问题一般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10.【分析】九位最高位是亿位,个位上的数字是7,百位上的数字是2,那么十位的数字就是18﹣7﹣2=9,依此类推到亿位即可.解:十位的数字是:18﹣7﹣2=9;千位的数字是:18﹣2﹣9=7;万位的数字是:18﹣2﹣7=9;同理可得十万位的数字是2,百万位的数字是7,千万位的数字是9,亿位是2;这个数就是:297297297.故答案为:297297297.【点评】本题根据题目所给的相邻三个数的和是18,由个位和百位的数字向前推.11.【分析】利用逆推原理,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28米,没用之前应该为:128×2=256(米);第一次用去一半,剩256米,没用之前应该是:256×2=512(米).据此解答.解:128×2×2=256×2=512(米)答:这条彩带原来长512米.故答案为:51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用之后剩余的长度,由此即可得出答案.12.【分析】根据题目特点,利用逆推思想,本题就是要解以□为未知数的方程.结合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把□×(2.357+7.643)看作一个整体,在算式中它作减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原式化成:□×(2.357+7.643)=73.06﹣42.06﹣13,又因为:2.357+7.643=10,所以,原式化成:□×10=18,两边同时除以10,即可求出□的值.解:73.06﹣□×(2.357+7.643)﹣42.06=13□×(2.357+7.643)=73.06﹣42.06﹣13□×10=18□=1.8答:解得□=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运用逆推思想、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小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题.13.【分析】运用逆推法,先用最后的结果100岁除以10,求出商(即乘10之前的结果),然后再用商加上6,求出和(即减去6之前的结果);再用求出的和乘6,求出积(即除以6之前的结果),再用积减去8就是爷爷的岁数.解:(100÷10+6)×6﹣8=(10+6)×6﹣8=16×6﹣8=96﹣8=88(岁)答:小明爷爷今年是88岁.故答案为:88.【点评】本题是从最后得到的结果出发,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逐步向前推算,找出最开始的状态.14.【分析】600﹣□÷5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就变成(600﹣□)÷5,先用60乘上5求出600﹣□的结果,再用用600减去求出的积,求出□的值,再按照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求解.解:□里面的数值应是:600﹣60×5=600﹣300=300正确的结果是:600﹣300÷5=600﹣60=540答:实际的正确结果应该是540.故答案为:540.【点评】解决本题根据乘除法以及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求出□的值,再按照正确的计算顺序求解.15.【分析】此题应该用逆推法来考虑.“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筐中还剩20个”,这说明余下的一半是20﹣2=18(个),那么,余下的就是18×2=36(个).“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就说明全部的一半是36+2=38(个),所以一共有苹果38×2=76(个).解:[(20﹣2)×2+2]×2=38×2=76(个)答:筐中原有苹果76个.故答案为:76.【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先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6.【分析】把桔子的重量看作单位“1”,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老人,共拿出苹果的+×=;原来连筐共重25千克,拿出后连筐重7千克,那么拿出苹果25﹣7=18(千克);因此这筐苹果重18÷,解决问题.解:(25﹣7)÷(+×)=18÷(+)=18×=24(千克);25﹣24=1(千克)答:桔子原来有24千克,筐有1千克.故答案为:24,1.【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把桔子的重量看作单位“1”,求出两次共拿出桔子的几分之几以及拿出的具体数量,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减去50,再除以4,最后再加上30即可求出□里填的数,再和55比较即可.解:(150﹣50)÷4+30=100÷4+30=25+30=55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8.【分析】此题应从后向前推算,除以5等于24,在没有除以5以前是24×5=120.乘4以后是120,那么在没有乘4之前是120÷4=30.减去3以后是30,在减去3之前是30+3=33.加上2是33,在没加2之前是33﹣2=31,解决问题.解:24×5÷4+3﹣2=30+3﹣2=31;答:这个数是31.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算,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题意知道,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8天能长到40厘米,逆推知道7天就长到20厘米,6天就长到10厘米,由此得出答案.解:第8天能长到40厘米,第7天能长到:40÷2=20(厘米)第6天能长到:20÷2=10(厘米)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不难得出答案.20.【分析】用逆推的方法解答,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30天睡莲面积=29天睡莲面积×2,30天长满整个池塘,所以29天长满半个池塘,由此判断.解:因为睡莲面积每天增大1倍,从半个池塘到长满整个池塘,仅需1天的时间,所以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30﹣1=29(天);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做这道题,要理解睡莲的面积每天长一倍,长满的前一天就是一半.21.【分析】由题意可知:除数是24,商是267,余数是22,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此时的被除数,然后把这个被除数的十位上的3改为8,再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求出正确的商,然后与270比较.解:267×24+22=6408+22=6430正确的被除数是64806480÷24=270正确的商是270,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看错后的被除数,再根据除法的计算方法求解.四.应用题(共6小题)22.【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逆推法,最后三人都有:192÷3=64(张),这是从小刘那里取出与小芳同样多的画片给小芳,所以,小芳之前有:64÷2=32(张),小刘有:64+32=96(张);这是从小王那里取出与小刘同样多的画片给小刘后的结果,所以,给之前为:小刘有:96÷2=48(张),小王有:64+48=112(张);这是从小芳那里取出与小王同样多的画片给小王,取之前为:小王:112÷2=56(张),小芳有:32+56=88(张).解:最后三人都有:192÷3=64(张)这是从小刘那里取出与小芳同样多的画片给小芳,所以,小芳之前有:64÷2=32(张),小刘有:64+32=96(张)这是从小王那里取出与小刘同样多的画片给小刘后的结果,所以,给之前为:小刘有:96÷2=48(张),小王有:64+48=112(张)这是从小芳那里取出与小王同样多的画片给小王,取之前为:小王:112÷2=56(张),小芳有:32+56=88(张)答:原来小芳有88张,小王有56张,小刘有48张.【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取之前各自的张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23.【分析】根据题意可等量关系式:[(张爷爷今年的年龄﹣24)÷3+6]×5=100,然后根据“加减乘除的关系”逆推即可.解:(100÷5﹣6)×3+24=42+24=66(岁)答:张爷爷今年66岁.【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4.【分析】先用得到的错误总成绩减去258秒,求出笑笑的成绩,然后用笑笑的成绩加上25.8秒,就是正确的总成绩.解:288.7﹣258+25.8=30.7+25.8=56.5(秒)答:他们正确的总成绩是56.5秒.【点评】解决本题先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用错误的总成绩减去错误的淘气的成绩,求出笑笑的成绩,再把笑笑的成绩和淘气的正确的成绩相加.25.【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出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8米,第二秒下落的距离是(4.8+9.7)米,第三秒下落的距离为(4.8+9.7×2)米,第四秒下落的距离是(4.8+9.7×3)米,将这四秒钟下落的距离相加即是这个物体再下落前离地面的距离,解答即可.解:第一秒:4.8米第二秒:4.8+9.7=14.5(米)第三秒:14.5+9.7=24.2(米)第四秒:24.2+9.7=33.9(米)答: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33.9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叙述确定每一秒物体下落的距离,然后再相加即可.26.【分析】要求这条路长多少米,通过题意可知,如果第二天正好修了余下的一半,则剩下30+14﹣20=24米,用24×2则算出余下的长度;又因为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时,则剩下(24×2+6)米;这样得出剩下的长度的2倍即全长;由此进行解答即可.解:(30+14﹣20)×2=24×2=48(米)(48+6)×2=108(米)答:这条路长108米.【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7.【分析】没给小张之前有(3+4)×2=14(颗),同理,没给小东之前有(2+14)×2=32(颗),即原来有32颗.解:(3+4)×2=14(颗)(2+14)×2=32(颗)答:小明原来一共有32颗糖果.【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定向攻克试题(含详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定向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A.A B.B C.C D.D3、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稀释浓硫酸C.测定溶液pH值D.干燥NH3气体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不一致的是A.Ca(OH)2——消石灰B.NaOH——纯碱C.Hg——水银D.NaHCO3——小苏打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6、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7、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区分氧化铜和碳粉:取样,空气中灼烧B.区分CaCO3和CaO:取样,分别加入少量水C.除去N2中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CuO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8、化学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的一瓶硝酸铵(NH4NO3)溶液进行探究,测得其pH=4。
查阅资料得知硝酸铵是一种化学肥料。
以下关于硝酸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是一种复合肥料B.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久施硝酸铵的土壤可能被酸化D.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硝酸铵溶液变红色9、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因为O2和O3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B.家用洗涤剂去油污原理为乳化,而汽油去油污原理为溶解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某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时将生锈的铁钉放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他首先看到了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看到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2小测验及答案.docx

生物七下人教第七章2 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此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A .①和②B .②和④C.①和③ D .③和④【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 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含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经过呼吸运动达成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内的气体交换.(2)图示①是外界气体出入呼吸道;②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经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解答】解:以下图: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含: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交换.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经过组织内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了静脉血.应选: D【评论】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即可解答.2.国际组织将 4 月 22 日定为世界地球日,经过倡议绿色低碳生活,改良地球的整体环境,以下说法切合世界地球日主题的是()A .鼓舞购置个人汽车B .购置并使用塑料袋C.大批使用纸质贺卡 D .顺手关水,关电【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减少,减缓生态恶化;能够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 A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批的有害气体,不切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B、购物时使用的塑料袋能够造成环境污染,不切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C、纸质贺卡的资料是树木,大批使用会致使树木被大批砍伐,不切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D、节俭用电,做到顺手关灯,人走灯灭,能节俭资源,切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应选: D【评论】要倡议“低碳经济”、“绿色生活”、“节能减排”,建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3.以下哪项能说明人类生计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A .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B.此刻利用的煤、石油也根源于太古的生物C.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D. A 、 B、 C、都是【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本题考察的是人类生计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解答时联系生活实质问题的原理进行剖析即可.【解答】解: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构造、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四周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生物学关于不停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易生活质量,帮助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都特别重要;此刻利用的煤、石油也根源于太古的生物;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都说明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应选: D【评论】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熟知生物学与人类生计发展的关系以及应用.4.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的污染是()A .大气污染B .噪声污染C.酸雨D.臭氧层被损坏【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会腐化建筑、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解答】解:酸雨是因为人类大批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焚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响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获汲取,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能够腐化建筑物及其余物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很多河、湖水质酸化,致使很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掉生态机能,最后变为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损坏水生生态系统其余,酸化的水源威迫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所以被称为“空中死神”.应选: C【评论】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遇到社会愈来愈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题之一.5.“温室效应”加剧主假如因为现代化工业社会焚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批的二氧化碳气体高出了绿色植物某种生理功能的汲取能力,进入大气造成的;“地窖杀手”是指农民在挖地窖储藏红薯过冬的时候,因为地窖封闭严实,里面缺乏氧气,农民冒然翻开地窖进入对人的生命造成的威迫.以上表达主要与生物的哪些生理过程有关?()A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光合作用【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汲取二氧化碳;地窖储藏的红薯仍旧拥有生命力,会进行呼吸作用耗费地窖中的氧气.【解答】解:绿色植物经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开释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释氧气,不停耗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均衡;但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出了绿色植物的汲取能力时,这类均衡会被打破,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形成温室效应.农民储藏红薯的地窖基本是密封的,红薯的呼吸作用耗费了地窖中的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农民冒然翻开地窖进入会发生生命危险.应选: B【评论】本题考察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均衡的重要性.6.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生计的影响,现设置了以下 5 组实验.第①组为正常条件下的鱼类生存状况,其余四组的水质为浓度相等的可溶性铝盐的水溶液.在②、③、④组中加入不同树叶分解产物.准时观察,获取如图结果.以下假定中与所得实验结果相一致的是()A.叶的分解产物提升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B.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C.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对鱼都有毒性D.松的分解产物最有利于鱼的生计的影响【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比较实验:在研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同样的实验.依据变量设置一组比较实验,使实验结果拥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办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办理是的就是比较组.【解答】解: A 、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而不是提升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错误;B、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正确;C、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而不是对鱼都有毒性,错误;D、柏的分解产物最有利于鱼的生计而不是松,错误.所以假定中与所得实验结果相一致的是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应选: B【评论】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理解掌握比较试验的特色以及正确识图.7.以下现象中,由废电池污染所致的是()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菌B.水中的藻类快速生殖,使鱼窒息而死C.镉扩散到土壤中D.渤海海疆发生赤潮【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里含有大批重金属汞、镉、锰、铅、铜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此中的成分就会浸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堆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迫.【解答】解: A 、水中带有霍乱病菌能惹起霍乱,霍乱主要经过饮用水和食品流传,属于消化道传得病,与废旧电池污染没关, A 错误;B、水中藻类快速生殖,是因为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假如大批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 B 错误;C、废电池里含有大批重金属汞、铅、铜等会浸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会被水稻汲取,长久食用含铜的水稻而出现慢性中毒, C 正确;D、赤潮是海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假如大批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 D 错误.应选: C.【评论】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熟知废电池危害.8.在“研究‘酸雨’对种子萌生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的假定,此中表达不适合的是()A .“酸雨”对种子萌生没有影响B.“酸雨”对种子萌生有促使作用C.“酸雨”对种子萌生有克制作用D.“酸雨”对种子萌生有影响吗?【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本题考察的是比较实验的假定,能够从比较实验的特色和要求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比较实验是独一变量实验,在“研究‘酸雨’对种子萌生的影响”实验中,所要探究的要素是酸雨对种子萌生的影响,所以变量是酸雨.依据想“研究‘酸雨’对种子萌生的影响”实验.作假定时可从正反双方面进行假定.如“酸雨”对种子萌生没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生有促使作用;或“酸雨”对种子萌生有克制作用.而“酸雨”对种子萌生有影响吗?是该实验提出的问题,不是假定.应选: D.【评论】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知道假定是对提出问题的必定或否认的回答.9.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宣传环境保护的法例纲纪B.爱惜花草树木,退耕还林还草C.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办理后排放D.就地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伏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连续发展而采纳的各样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解答】解:A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例纲纪有利于环境的改良,利于环境的保护,故 A 正确;B、退耕还林还草能够提升地球植被的面积,鼎力植树造林能够改良天气、修养水源、防风固沙、遏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的改良;故 B 正确;C、办理工业废水、废气不会对河流和大气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 C 正确;D、对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焚烧会产生大批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故 D 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爱惜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平时生产、生活中,明确哪些行为不切合环境保护,以加强者们的环保意识是重点.10.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生活污水未经办理就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C.倡议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伏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连续发展而采纳的各样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答】解:A、生活污水未经办理就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 A 切合题意;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B 不切合题意;C、倡议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节俭能源能够减少环境污染,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节俭能源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 不切合题意;D 不切合题意;应选: A【评论】保护环境,就是创造绿色城市、珍爱地球家园.11.以下不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 .鸡粪做饲料 B.沼渣做肥料)C.秸秆做饲料D.秸秆就地焚烧【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剖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生态农业的特色.解答时能够从生态农业的特色来切入.【解答】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优秀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成立的新式人工生态系统,因今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构造协调、合理种养,拥有优秀的食品链和食品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连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因今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选项 A 、 B、 C 均切合生态农业的理念,而选项 D 秸秆就地焚烧,不单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不属于生态农业模式.可见选项 D 切合题意.应选: D.【评论】熟知生态农业不单充足利用能源,同时还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应当鼎力推行.1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哪项做法值得倡议()A.预防传得病,使用一次性筷子B.减少白色污染,重拾菜篮子C.响应国家二孩政策,多生优育D.减少水污染,使用含磷洗衣粉【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剖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惜自然,和睦发展,全面、协调解可连续的发展,共同繁华.【解答】解: A 、做到人与自然和睦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均衡,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A 不切合题意;B、塑料购物袋简单造成白色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严禁免费供给塑料购物袋,此举的主要目的减少白色污染, B 切合题意;C、响应国家二孩政策,也应当注意优生优育, C 不切合题意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致使水污染, D 不切合题意;应选: B【评论】此类题目考察人与环境的和睦发展,多以选择题出现,难度一般.13.致使“全世界天气变暖”的“温室气体”主假如指()A .氧气 B.水蒸气C.二氧化碳 D .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剖析】温室效应是指因为全世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停增添,致使地球均匀气温不停上涨的现象.据此解答.【解答】解:致使全世界变暖的主要原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批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批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因为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拥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拥有高度的汲取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致使全世界天气变暖,所以致使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加.应选: C.【评论】本题重点是理解致使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主要原由,我们人类要很清醒的认识这一问题,从此刻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4.以下哪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举措()A.把采集的固体荒弃物倾倒到江河B.经过净化妆置,减少煤、石油等燃猜中污染物的排放C.严禁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撤除全部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剖析】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煤和石油焚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开释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经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响生成硫酸,溶于雨雪,形成的降水.【解答】解: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因为人类大批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焚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响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获汲取,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举措的是经过安装净化妆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应选: B.【评论】理解酸雨形成的原由及预防举措.15.“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耗费的生活方式,如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夜晚不要习惯于把家里全部的灯都翻开;每日上学减少由家长开车接送;用餐时减少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等.以下属于“低碳生活”的意义的是()A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减少对物质的耗费C.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D .以上各项都对【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剖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全力减少,进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假如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解答】解:低碳生活应当从此刻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此刻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骑自行车或许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等,不只要增添制造中的能量耗费,减少对物质的耗费;建议父亲母亲建筑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批的二氧化碳、浓烟,电脑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可见D切合题意.应选: D.【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可联合生活中的实质例子来剖析.二.解答题(共55 分)16.当发生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时,我们该怎么办?(写出两条预防举措)【专题】问答题【难度】难【剖析】丛林遇到严重砍伐后,修养水源的功能消逝,会使天气变得更为恶劣,会致使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解答】解:沙尘中含有多种颗粒物及有害气体和病菌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当发生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时,我们应当:①尽量减少出行,在室内时封闭好门窗,防止沙尘进入室内;②出行时注意佩带拥有防尘、滤尘作用的口罩,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故答案为::①尽量减少出行,在室内时封闭好门窗,防止沙尘进入室内;②出行时注意佩带拥有防尘、滤尘作用的口罩,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评论】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17.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但是,它们常遇到狼的威迫,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茂盛起来.但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践的很厉害,并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由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掉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损坏,并且哪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可以实时被裁减,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狼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降落,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添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1)经过以上资料的剖析,你以为人类可否任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何?2)你以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目能不可以无穷增添?为何?3)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经常有狼来偷食羊,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将狼消灭光了,他们的这类做法对吗?4)你从上述资猜中获取什么启迪?【专题】资料剖析题【难度】难【剖析】生态系统中各样生物的数目和所占的比率老是保持在相对稳固的状态叫做生态均衡;这类均衡的出现是因为生态系统就要必定的自动调理能力.【解答】解:( 1)通上以上资料的剖析可知,人类不可以任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样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致使有关的食品链切断,或该动物本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批生殖而失掉生态均衡.(2)不可以.当某种动物数目增加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加,进而限制了这类动物的数目.动物还受生计所需的空间和食品所限,其数目也不行能无穷的增添.(3)不对.狼灭光后,草原中野兔失掉了天敌狼的控制,必定大批生殖,数目剧增,会损坏草原植被,致使草原生态系统的损坏,最后影响畜牧业的发展.(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保护生物圈可连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做事.各样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侧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看法来对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质源.故答案为:( 1)不可以;生态系统中的各样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2)不可以;当某种动物数目增加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加,进而限制了这类动物的数目(3)不可以;致使以狼为天敌的野兔数目剧增,损坏草原植被.(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保护生物圈可连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做事【评论】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不论多强,也老是有必定的限度,假如外来扰乱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均衡就会遇到损坏.18.当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迫我国少儿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假如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研究铅对人体健康能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 只大小和健康状况邻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办理如表.30 天后,获取的实验数据以下图.1)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是?2)若甲和乙为一组比较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能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定是: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3)当假定与实验结果不符合时,正确的做法是.A.立刻否认本来的假定B.改正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定一致C.如实记录,从头再做一次实验4)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降落趋向的不同,能够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是:.【专题】实验研究题【难度】难【剖析】(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2)比较实验:在研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同样的实验.依据变量设置一组比较实验,使实验结果拥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办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办理是的就是比较组.【解答】解:( 1)、( 2)比较实验是独一变量实验,“若甲和乙为一组比较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能否含有醋酸铅”,除“有无铅”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当同样,所以甲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比较组.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是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吗?该实验作出的假定是:铅(或醋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3)依据研究方案进行研究,获取结果,再剖析所得的结果与假定能否符合,进而得出结论.其实不是全部的问题都一次研究获取正确的结论.有时,因为研究的方法不够完美,也可能得犯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省.所以“当假定与实验结果不符合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从头再做一次实验,应选C.(4)依据如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甲小白鼠体内无铅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乙小白鼠体内含铅血红蛋白含量显然降落,所以铅能(能,不可以)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低.故答案为:(1)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吗(2) 5%的葡萄糖(3) C(4)体内铅的含量越多,血红蛋白降落越多【评论】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理解掌握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比较实验以及科学研究的实验数据的剖析与读图能力.19.为研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研究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学案37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2.掌握用图象法求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理解并掌握路端电压U 与干路电流I 的关系图象(即U -I 图象)与纵、横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图象斜率的意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依据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1.公式法:改变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 、I 值,由U =________可得E =U 1+I 1r ,E =U 2+I 2r ,解之E =I 1U 2-I 2U 1I 1-I 2、r =U 2-U 1I 1-I 2,多测几组数据,分别求出几组电动势E 和r 的值,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2.图象法:改变R 的阻值,多测几组U 、I 值.实验中至少测出6组U 、I 值,且变化范围要大些,图2然后在U -I 坐标系中描点作图,所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____________,图线______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的值.如图2所示.实验器材电池(被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电流表用0.6 A 量程,电压表用3 V 量程,按图1连接好电路. 2.测量与记录(1)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的一端.(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 、U 值.3.数据处理、整理器材(1)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2)取坐标纸,以______为横轴,____________为纵轴,描绘出所记录的各组I 、U 值的对应点,连成U -I 图线.延长U -I 图线,它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读取E ,进一步可以算出r =__________,如图2所示.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正确的实验电路为电流表内接法(如图1所示),不要接成电流表外接法(如图3所示).图32.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电压表选3 V 量程,电流表选0.6 A 量程,滑动变阻器选0~10 Ω.3.应使用内阻大些(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I 调得过大;每次读完I 和U 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E 和r 明显变化.4.在作U -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不要顾及个别偏离直线较远的点,以减小偶然误差.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 的变化较慢,此时,坐标图中数据点将呈现如图4甲所示的状况,为此,可使纵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些.此时图线与横轴交点不表示短路电流.另外,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 =|ΔUΔI|算出电池的内阻r.图4误差分析由于实验电路及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本实验结果E 测<E 真,r 测<r 真.题型一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例1】 某同学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制成一个“水果电池”,该同学利用下列所给器材测量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A .电流表A 1(量程0.6 A ,内阻约1 Ω)B .电流表A 2(量程20 mA ,内阻约50 Ω)C .电压表V 1(量程4 V ,内阻约4 kΩ)D .电压表V 2(量程15 V ,内阻15 kΩ)E .滑动变阻器R 1(0~1 000 Ω)F .滑动变阻器R 2(0~9 999.9 Ω)G .待测“水果电池”(电动势E 约为4 V ,内阻r 约为200 Ω)H .开关S ,导线若干(1)为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电流表选择________;电压表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请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该同学实验中记录的6组对应的数据如下表,试根据表中数据在图5中描点画出U -I 图线;由图线可得,“水果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内电阻r =________Ω.(3)实验测得的“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真实值相比,E 测________E真,r测________r 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规范思维]题型二 安阻法(利用电流表、电阻箱)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6实验器材:一节干电池、电流表、电阻箱、电键. 依据的基本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图:如图6所示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若作出R -1I 图象(或1I-R 图象),图象在R 轴上的截距即为电源内阻的负值,图线的斜率即为电动势E.【例2】 )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可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Ig =0.6 A ,内阻rg =0.1 Ω)和若干导线.(1)请根据测定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的要求,设计图7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图7图8(2)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读出与R 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R =2.6 Ω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I 的倒数1I ;再制作R -1I 坐标图,如图9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R ,1I )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8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9上.图9(3)在图9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图线.(4)根据图9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内电阻r =________Ω.[规范思维]题型三 伏阻法(利用电压表、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器材:图10一节干电池、电压表、电阻箱、电键. 依据的基本公式:E =U +U R r 或1U =1E +r E ·1R实验原理图:如图10所示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若作出1U -1R 图象,图象在1U 轴上的截距为电动势的倒数1/E ,斜率为r/E ,由斜率和截距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图11【例3】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 及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 1,待测电阻R 2,电压表V(量程为1.5 V ,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 1,单刀双掷开关S 2,导线若干.(1)先测电阻R 1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 1,将S 2切换到a ,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2.则电阻R 1的表达式为R 1=________.图12(2)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 1=4.8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 和电阻R 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 1,将S 2切换到a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12所示的1U -1R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 =______ V ,电阻R 2=______ Ω.[规范思维]题型四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例4】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 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 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1)仪器连线如图13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________(填“红”或“黑”)色;图13(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13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14(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_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mA,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a)(b)(c)图14(3)将图13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_mA;(保留3位有效数字)(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保留3位有效数字)[规范思维]图151.如图15所示为某次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作的图象,有关这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 V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 AC.根据r=E/I短,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 ΩD.根据r=ΔU/ΔI,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1 Ω2.)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值电阻(R0=5 Ω)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16(a)所示.(1)在图(b)的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①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c)所示.读得电阻值是________;②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断开,电压表的示数是1.49 V.③将开关S2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是1.16 V;断开开关S1.(3)使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干电池的内阻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由于所用电压表不是理想电压表,所以测得的电动势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图163.现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 V,内阻r约为4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为了测量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17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A已经测出,阻值为5 Ω,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R0为定值电阻,对电路起保护作用.(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共有以下几种规格.A.10 ΩB.50 ΩC.150 ΩD.500 Ω本实验选用哪一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最好________.(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K,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甲乙图174.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8所示的实物电路.图18(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 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 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1”或“2”)(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1U -R 图象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 ,在1U 坐标轴纵轴上的截距为b ,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内阻r =________.(用k 、b 和R 0表示)实验学案37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基础自主落实】 实验原理1.E -Ir 2.电动势值 斜率 实验步骤3.(2)电流I 路端电压UΔU ΔI【热点题型精析】例 1 (1)A 2 V 1 R 1 实验电路图见解析 (2)U -I 图线见解析 3.80 190 (3)小于 小于解析 (1)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2)如下图所示,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即为电动势,所以E =3.80 V ,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电源的电阻,所以r =|ΔUΔI|=190 Ω.(3)由于电流表A 2的示数是支路电流,而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实际的路端电压,从而产生系统误差,导致的结果是:E 测小于E 真,r 测小于r 真.[规范思维] 本实验是一个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其实验方案是教科书上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的拓展.例2 (1)如下图所示(2)、(3)如下图所示(4)1.52(1.46~1.54) 0.3(0.25~0.35)解析 首先应理解本题的实验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得R =E I -(r +r g ).可知在R -1I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就是E ,纵轴截距为-(r +r g ). (1)把它们直接串联即可.(2)当R =2.6 Ω时,由图可知,I =0.5 A ,1I=2 A -1,点(2,2.6)见答图.(3)见答图,可见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注意连线时:a.不能连成折线,b.为减小偶然误差,个别偏离太远的点舍去.(4)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 =I(R +r +r g )则R =EI -(r +r g ),故图线的斜率k 表示电池电动势E 的大小,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内阻(r +r g ).由答图可知:E =k = 6.0-04.20-0.25 V ≈1.52 V(1.46~1.54 V 范围内均正确),r ≈0.3 Ω(0.25~0.35 Ω均正确).[规范思维] 本题处理数据时画出的不是R -I 图线(曲线),而R -1I 图线(直线),这样会很容易的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种方法跟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不是利用a -m 图线而是利用a -1m图线寻找结论是相同的.例3 (1)将S 2切换到bU 2-U 1U 1r (2)1.43(或107) 1.2解析 (1)将S 2切换到a 时,电压表示数为U 1,电阻箱电阻为r ,则电路中电流I 1=U 1r ;将S 2切换到b 时,电压表示数为U 2,则电路中电流为I 2=U 2r +R 1,由于I 1=I 2,解得R 1=U 2-U 1U 1r.(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 +U R(R 1+R 2) 整理得:1U =R 1+R 2E ·1R +1E由题图可得1E=0.7,则E =1.43 V 将1U =2.8,1R=0.5代入得:R 2=1.2 Ω. [规范思维] 本实验中虽缺少电流表,但有电阻箱,可利用“伏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原理.体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技巧:先写出纵、横坐标所表示物理量的表达式1U-1R关系式,然后从斜率的意义、截距的意义为突破口,求解未知量. 例4 (1)黑 (2)14.0 53.0 4.6 (3)102 (4)1.54解析 (1)由多用电表电流“红表笔进,黑表笔出”,电流表“+”接线柱电流流进,“-”接线柱电流流出知,a 表笔为黑色表笔.(2)根据题图读数,多用电表读数为14.0 Ω,电流表读数为53.0 mA ,电阻箱读数为4×1 Ω+6×0.1 Ω=4.6 Ω.(3)从多用电表表盘来看,指针指在电流表“130”处时实际电流为53 mA ,故指针指到最右端“250”处时,实际电流为53×250130mA ≈102 mA. (4)由E -IR =Ir 知,E -14×0.053=0.053×r ,又E r=0.102,得E ≈1.54 V. [规范思维] 本题虽为实验题,但真正考查的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理解好以下几点是解题关键:①多用电表的原理.②把多用电表看作能读出外电阻的电源.③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课时效果检测】1.AD2.(1)如下图所示 (2)①20 Ω ③闭合 (3)0.69 Ω (4)小解析 (1)见答案(2)由图(c)读得电阻箱阻值为R =20 Ω;将S 1闭合S 2断开,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动势E =1.49 V ,将S 2再闭合,电压表示数为R 两端电压.将电压表视为理想电表,则干路电流I=UV R =1.1620A =0.058 A. (3)因为I =E R 0+R +r,所以r =E I -R 0-R =(1.490.058-5-20) Ω≈0.69 Ω. (4)若考虑电压表的内阻,则S 1闭合S 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该表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动势.3.(1)C (2)10 45解析 (1)回路中的最小电阻R 总==950×10-3Ω=180 Ω,R 0为保护电阻,当R =0时,电源电流也不会超出50 mA ,此时R 0=R 总-r -RA =135 Ω,C 最合适,A 、B 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D 太大,会使电路中的电流测量范围太小.(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E =I(r +R 0+RA +R)得1I =r +R 0+RA +R E =r +RA E +1E (R +R 0)=r +5E +1E (R +R 0),图线的斜率为1E,由图线知斜率k =45-54×102=1E得E =10 V ,与纵轴的截距为r +5E =5,解得r =45 Ω. 4.(1)最大值 (2)2 (3)1kR 0 b k-R 0 解析 (1)电阻箱接入回路中的电阻越大,回路电流越小,起保护电源,防止烧坏电压表的作用,所以应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最大.(2)方案1中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太大,电压表示数太小,误差太大.因此采用方案2.(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 R 0+R +r =U R 0,1U =1ER 0R +R 0+r ER 0, 所以1ER 0=k ,R 0+r ER 0=b , 解得:E =1kR 0,r =b k-R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