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提要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由于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独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所以,本文选取我国1985~2006年共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为研究背景,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利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就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一、引言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目前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不尽相同。

在我国现行的统计口径中,一般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M1、M2。

其中,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称为M1,代表着狭义货币供应量。

而M1加上准货币(即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和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作为M2,代表着广义货币供应量。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理论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第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的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实际经济产出和物价产生影响。

而在长期内货币供应量不影响产出,只影响物价水平;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经济的短期和长期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都没有直接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需求来实现。

二、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一)我国近22年的GDP和货币供应量情况简介。

根据历年的相关统计数据,1985年我国GDP(按当年价格计算)为9,016.00亿元,M0为987.83亿元、M1为2,977.80亿元、M2为4,921.42亿元。

到了2006年,GDP上升为210,870.00亿元,M0为27,072.62亿元、M1为126,028.05亿元、M2为345,577.91亿元。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用以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政府近年来经常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标准可划分为m0、m1、m2等层次。

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m1代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m2代表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

只要控制住这几个货币供应量指标,就可以控制住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就大致上控制住了社会的总需求,有利于实现调控经济增长的目的;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的预处理。

我们采用的样本为2000年第1季度到2012年第2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产出的代理变量是gdp,货币供应量变量包括m1、m2、m3;先采用x-11法对变量进行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得到各变量随时间变动的基本趋势,然后对调整后的数据取自然对数,以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最终得到的变量用lngdpsa、lnm0sa、lnm1sa、lnm2sa表示。

二、单位根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之前我们必须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考察各变量的平稳性,模型中的变量只有在满足平稳性要求时,建立的模型才会稳定可靠。

我们这里采用adf 方法对各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时间序列lngdpsa、lnm0sa、lnm1sa、lnm2sa 的原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序列,但一阶差分后成为平稳序列,这四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序列;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若协整关系存在,那么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依然稳定有效。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摘要】通过分析我国M0、M1、M2近三年的变化与我国的GDP变化,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关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GDP变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一、引言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工具之一。

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在形式上的唯一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货币供应量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其变化情况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如何在维护币值稳定、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M0近三年变化情况M0是指除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即流通中现金,近三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同比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1。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M0三年来同比稳定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平均增长率约为9.365%,而我国近三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64% ,二者相差不大2。

M0的稳定增长是因为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同时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图1:我国近三年M0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单位:亿元人民币图2:我国近三年M0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网页/publish/diaochatongjisi/4034/index.html2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变缓。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May.2018 / No.3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陈亓1 胡金蕾1骆雯萱1朱家明2(1.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文章首先基于1990-2016年GDP与M2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国民经济总量每增加1%,平均来说,相应的货币供应量应该增加1.226%,从而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次,通过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指标做了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在1990-2003年与2009-2016这两个阶段M2/GDP大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512%、0.02643%,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GDP;M2/GDP;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822.2;F8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3771(2018)03-0006-051 引言针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与GDP关系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很多学者以此为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刘娇(2016) [1]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GDP总量呈现正相关关系;桂露榕(2010)[2]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GDP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等。

毛传为等(2014)[3]从货币制度视角分析了我国M2/GDP指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William A. Barnet[4]等利用中国M1,M2,M3,M4的数量并通过迪维西亚指数法对GDP的增长速度做出了一系列预测。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模型与方法就该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而本文在采用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又加入了M2/GDP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可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我国货币数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数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数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于爱芬于雪慧曾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8年第08期摘要:利用Eviews对我国货币数量(M2)与名义国民收入(GDP)进行了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给出误差修正模型,指出GDP与M2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从而论证了货币是非中性的并且具有内生性。

关键词:货币数量;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一、引言从20世纪初起,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关系问题就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最初是由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影响宏观经济各因素(产出、就业、物价等)的争论引起的,后逐渐发展为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是否中性问题;二是货币的内生性问题。

此问题的实质即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单向因果关系还是双向因果关系。

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他们普遍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并有内生性,货币与GDP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且随货币层次的深入,货币与GDP的关系越密切。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者对该问题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方国斌、马慧敏(2006)通过误差修正和协整分析得出收入和价格波动对货币需求量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货币供给,而货币供应量对就业和实际收入的影响微弱;刘金全、刘志强(2002)用自回归法分析货币供应、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发现任何两个变量间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本文将利用Eviews,对我国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国民收入(即名义GDP)的季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论由弗里德曼提出的,他将货币需求函数定义为:M=f(P,r m,r b,re,1/p dp/dt,w,Y,u)。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十分发达,从长期来看,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会太大,通货膨胀的总体情况比较稳定的,非人力财富占财富总额的比例难以度量,归于随机误差项。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当年物价核算 出来 的数据 , 实际 G D P则是 以某年价格 为基期进行调整 以消 除价格 因素 所计算 的实 际产 出 , 因
此 实际 G D P较名义 G D P更能 真实地 反映经济 增长。 关 于货币供应量 与经济 增长 之 间的关 系 , 可 以理解 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 济之 间的关 系 , 因此 也成 为宏观经
经济增长作为宏 观经济 调控 的 四大 目标 之一 , 通常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 的持续 增长 , 衡量 指标 主要 为
国内生产总值( 简称 G D P ) , 有 时为 了更好 地反 映人 民生
的货 币政 策 , 主要表现为存款准备金率 和利率 的上调 ; 第 四阶段为 2 0 0 8 -2 0 1 0年 , 由于全球 金融 危 机 的冲击 , 国 内经 济出现低靡 的现状 , 央行则 以积极 的财 政政 策 和货
济尽快恢复。在种种救 市措施 的作用下 , 2 0 1 0年我 国经
济取 得 了 明 显 的恢 复 和 发 展 , 在此之 后 , 央 行 基 本 上 都 是
实行 稳健的货 币政策 。 ( 二) 2 0 0 8年 全球 金 融危机 时期我 国的货 币政 策及
效 果
济研 究的重点领域 , 并且 对此 问题经 济学界 存在 着不 同 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 为货 币供应 量 的增加会 降低 实 际利 率、 增加投资从而促进 经济增 长 , 同时货 币供 应量 的增加 也会使 社会总需求增加 , 引起通货 膨胀 , 也就 是所谓 的货
的热点话题 , 研究中 有种 争论 即货 币 政 策是 否是 中性的 。关 于此争论 , 根据 凯恩斯 的宏观 经济理 论 , 分 两条 思路进行分析 , 其 一: 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一 货 币乘数一 货 币供应量一 消费, 其二: 存贷款基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0 —2 0 1 1 年 我 国 货 币 供 给 量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G r a n g e r 因果 性 检 验 验 证 , 两 者之 间存 在长 期 的均衡关 系 , 货 币 供 应 量 对 经 济 增 长 做 出 了重 要 的 贡 献 , 适 当 的货 币 供 应 量 能 够 促 进
从表 2 可 以看 出 , 在5 %的置信水 平下 , 滞 后 两 阶 之 后 货 币 供
给量 与经 济增 长 互 为 因果 关 系 ,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彼 此 相互促进 。
三、 启 示
杰 因 果 关 系检 验 来 验 证 两 者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着 长 期 的 均 衡 关 系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货 币供 给 量 的 特 点 以 及 根 据 特 点 提 出 针 对 性 的建
经 济 的发 展 。
二、 实 证 分 析 1 、 数 据 选择 及 处 理
第二 , 货 币 政 策 时 滞 性 明显 , 虽 然 货 币供 应 量 和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呈 现 一定 的 因 果关 系 , 但 是 货 币 政 策 短 期 内效 果 不 明显 , 即存 在 着

从 货币需求的定义来看 , 人们 总是将 收入的一 部分 以货 币形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佟 川 隋 钦 波
( 山 东财 经 大 学金 融 学 院
【 摘 要】 货 币供应 量与 经 济增 长的 关 系 问题一 直是备 受 关注 的 焦点 。 近 两年 来 , 我 国频 繁 运 用 货 币政 策 , 货 币供 应 量 的 控 制 对 经 济 发 展 起 到 了越 来越 大的作 用 。为确保我 国经 济平 稳 、 健康、 快速 发 展 , 对我 国货 币供 应 量 ( 尤 其 是 M2 ) 与 国 内生产 总值 ( GD P ) 的 关 系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存 在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中充满争议的问题。

M2/GDP指标最早见于Mckinnon(1973)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开拓性研究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

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

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产出总值的关系。

关键词:GDP;M2;ADF;检验;D-W检验;LS回归1文献回顾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

首先,古典学派坚持“二分法”认为实际经济与货币无关,货币只是一种面纱。

在他们讨论的费雪方程式My=PY中,若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那么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将立即和全部反应到价格P上,而对真实产量Y不会产生效应。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始终而且永远是货币现象。

”古典学派认定货币流通速度v是基本稳定的,这就意味着货币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

其次,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真实产量有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 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投资—真实产量Y的作用机制。

由于假定价格是刚性的,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引起利率r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下降,而不是价格P的上升,因此货币是非中性的。

卢卡斯(Lucas,1972)将理性预期引入经济周期的分析,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完美,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者对相对价格变化和总价格变化的混淆。

在货币存量的变化被公众预期到的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存量变化才会有真实效应。

罗纳德·麦金农(1993)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过程中,M2/GDP会不断上升,但并没有给出上升的极限。

面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李扬(2001)的观点是M2/GDP比率相对降低和资本化率相对上升可作现代化金融制度的一个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7年 1 1月

金 融与保 险 ・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 国内生产总值关 系的实证研究
戴 建 军
( 南 大 学 经济 与贸 易 学 院 , 湖 湖南 长 沙 407 ) 10 9

验 和
要 : 用我 国 1 9 利 9 2年 第 1季 度 -2 0 年 第 3季 度 的 数 据 , 06 通过 G agr因果 关 系检 验 、 a rn e W l d系数 检
有 月度数 据 , 们用 月度 工业增 加值 作 为权值 , 我 将季 度 G P换 算成 月 度 GD , D D P G P月 度 数 据 的样 本 区
间为 1 9 9 9年 2月 ~2 0 0 6年 9月 。 2 货币 供 应 量 。按 照 我 国对 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定 .
数据 进行 季 节 调 整 ; 时 , 了减 少 数 据 的 剧 烈 波 同 为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10期 5
财经理论与实践( 月刊) 双
THE THEORY AND PRA CTI NANCE AND CE OF FI ECONOM I CS
Vo .28 No. 1 0 1 5 NO V. 20 7 0
滤 波 分析 , 验 了 货 币供 应 量 ( ) 国 内 生 产 总值 ( P 之 问 的协 整 关 系。研 究 发 现 : 检 M2 和 GD ) M2和 G P D
之 间存 在 长期 稳 定 的协 整 关 系, M2与 G P之 间 的 关 系显 著 正 相 关 。 通 过 实证 分 析 表 明 : 国 货 币政 策 且 D 我
20 0 6年第 3季 度 G P的 季度发 生数 ; D 由于 G P没 D
数) 转化 为 季度值 ( 季度 内月 度 累计数 ) 消除通 胀影 ,
响 , 到 实际 季 度投 资额 。 得
二 、 DP M2季 度 时 间序 列 的平 稳性检 验 G 、 由于 G 、 DP M2采用 的 均是 季度 数 据 , 了消 除 为 季节影 响 , 先采 用 X一1 方 法对 G P以及 M2季度 1 D
对宏 观 经 济的 短 期 调 控 效 果 不 明 显 , 国货 币供 应 量 具有 明显 的 内生性 。 我
关 键 词 : 币供 应 量 ; 内 生产 总 值 ; 整 关 系 货 国 协 中图 分 类 号 : 8 0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2 7 2 0 ) 6 0 4—0 1 0 —7 1 ( 0 7 0 —0 3 5
பைடு நூலகம்
! :2 = !! = !! = ! = ! ±叠 : : : : :坠
注 : 表中 A 本 DF检 验 结 果 采 用 E i 5 0软件 计 算 得 到 。 其 中 v ws . e 检 验形 式 ( T, ) 别 表 示 单 位 根 检 验 方 程 的 常 数 项 、 间趋 势 和 C, P 分 时 滞 后 期 , 表 示 不 包 括 C或 T, 入 滞 后 项 是 为 了使 残 差 项 为 白 噪 N 加 声 , 表示 差 分 算 子 。 △


货 币政策 实证分 析 中的变 量与 样本
作为 消费 的代 理变 量 , 取原 始数 据为 月度数 据 ( 所 当 月发 生数 ) 转 化为 实 际季 度社 会商 品零 售总额 。 , 5 投 资额 。投 资是 货 币政 策行 为传 导 的重 要一 . 环, 我们 将 选 取 的 月 度 固定 资 产 投 资 额 ( 月 发 生 当
3 利 率指标 的选 取 。市场利 率 是整 个利 率体 系 .
从表 1可 知 , 经过 x一1 1季节 调 整并 取 对 数后 的 G P M2均 不是 平稳 序 列 , 它们 的一 阶差 分序 D 、 但
列是 平 稳 的。 三、 广义 货 币供应 量 M2对产 出的影响
的形成基 础 , 它可作为 中央银行 制定 基准利 率 的价格 信号和参照 系数 。在发达 的市 场经济 国家 , 国债利率
在建模 分 析 中 , 取 如下 变量 : 选 1 经济 增 长指 标 。 G P作 为 衡 量 经 济 增 长 的 . D 指标 , 是本 文主要 的被 解释 变 量 , 也是 衡 量货币 政策 行 为传 导 的重要宏 观经 济变 量 。在具 体检验 货 币政 策对经 济增 长影 响时 , 分别采 用 1 9 9 2年第 1季度 ~
19 9 9年 2月 -2 0 0 6年 9月 。
( T, ) 一2 8 1 —3 4 9 —4 0 —3 9 3不 平稳 C, 0 .0 .8 .1 .0
A n P ( N, ) 一6 2 1 —2 9 4 —3 9 4 —3 82 平 稳 L GD C, O .8 .1 .5 .8 L M2 ( T, ) 一17 3 —3 4 5 —5 9 8 —5 7 0不 平稳 n C, 4 .8 .9 .8 .3
中现金 , :货 币 + 活 期存 款 , =M M M +准 货 币
( 期存 款 +储 蓄存 款 +其 他 存款 ) 定 。我们 选 取货 币 供应 量 M 为模 型的 主要解 释 变 量 。其 中 , M 月度
数据 中 , 2 0 从 0 0年 1月开 始包含 证券 公 司客户 保证 金 。季度 货 币数 据 的样 本 区间 为 1 9 9 2年第 1季 度 到 20 0 6年第 3季度 。月 度 货 币 数据 的样 本 区间从
动 , 它们都 取 其 自然 对 数 。其 单 位 根检 验 结 果 如 对
表 1所 示 。
表 1 G P M0 M1 M2季 度 数 据 单 位 根 D 、 、 、 检验结果 ( 度数据 ) 季
变 量 LG P nD . AC I S C 结 论
义, 货币 应包 括 本 币 的 相 关 项 目。其 中 : :流 通 M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