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期文坛上的狂客——也论竹林七贤

合集下载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第一篇: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一)竹林七贤的故事,大都已被说的滥了。

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闲人,吃饱了没事在竹林那儿聚众喝喝闷酒,发发牢骚,骂骂当朝,可能也会侃侃女人,聊聊风月,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流氓团体,说是黑社会组织可能还谈不上,除了嵇康会打打铁,说不定有几下武功,称得上文武全才,其余几位大多是文痞。

而其中真有才的也就一两位,剩下的就是装疯卖傻、附和吹捧。

所谓七贤,滥竽充数而已,说到竹林七贤对魏晋社会的贡献,无非是促进酒的消费,外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竹林七贤不是神,当然也要生活,除了嵇康靠打铁还能挣两个小钱,其余几位都是坐吃山空的主,特别是那个刘伶的狂徒,除了喝酒就是去怡红院找头牌,到最后把衣服裤子当了光着身子躲在家里,人家来找他,他还要面子说以天地为家,以屋子为衣裤,责怪别人闯进他衣裤里来。

竹林七贤当时的老大叫山涛,山老大人比较瘦小,名气虽然没有嵇康那么响叮当,但他头脑灵活,眼看竹林的经济越来越拮据,从原来每天山珍海味、逐渐减少到四菜一汤,到还能吃饱,就要揭不开锅了;酒也是从茅台老窖下降到二锅头、最后兑水,现在快到白开水地步了。

那天他偷偷召集七贤开了个开放型经济大会,发表了要充分利用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传媒业的讲话。

当时还没有官方报纸,但竹林七贤的名气已经不胫而走,山老大决定以竹林七贤的招牌搞个小报。

鉴于当时娱乐业还不是很发达,八卦读者很少,而且当时三国鼎立,时有战乱,当然还是时评最吃香,传说中的前辈诸葛孔明、鲁子敬等都是靠时评起家。

开个时评专栏自然是第一选择,于是每天七贤就在竹林绞尽脑汁高谈时评,纵论天下,畅言国事,倡议朝政。

七贤中有个叫王戎的胖子是惯于作会议纪要的速记员,他专门负责执笔记录,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记者兼编辑了。

由于魏晋当时造纸业已经很发达,每天竹林的言论,马上就有人进行传抄,遍布天下,当然抄一份收一份工本费。

山涛是主编,留了个心眼,和王戎偷偷一合谋,所有这些时评,把专栏作家的署名分了工。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政治态度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 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 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七人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 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籍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 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 马氏,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 官,嵇康被害后托付子女于山涛,山涛亦不负旧友。王戎自幼 聪慧,功名心较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 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 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思想哲学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 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 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 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 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 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 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 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 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 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 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 祸的态度。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 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 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 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 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 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 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 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 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竹林七贤资料

竹林七贤资料

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 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 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 祸的态度。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 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 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 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 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 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 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 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 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 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 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 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 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 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 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 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 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 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 与任恺等相善。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 害后,为避祸计,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散骑侍 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这 一点很像东汉末的徐庶——徐庶之母为曹操所拘,不得已进入曹营, 但他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来对抗强权,向秀也是这样。 向秀曾经主张无为政治,然而他所主张的无为政治,是“任自然而 不加巧”。但当他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就变成消极无为了。做官 并非他的本意,因此他的内心更加痛苦。陈寅恪先生说向秀“在嵇 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但是 细读他的《思旧赋》,那种刻骨的痛却在昭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 所谓的“改节自图”,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论《世说新语》中的竹林七贤

论《世说新语》中的竹林七贤

说, 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以
不 守 制 。在 母 亲 下 葬 , 大
声 号 哭 一 句 ,完 了 就 吐 了 , 体
衰 颓 几 天 。在 这 服 丧 的 期 , ^
去 参 加 晋 文 的 宴 ,席
吃 肉 照 。 中 , 以看出 他
的不拘 , 是 他 不 守 丧 不 是
他 不 ,正是因为他他对母亲的
心 更 加 虔 诚 ,他的悲
们不
到一个率而为
的 而且也
到一个有情
有义、 满 、
的。
他 就作为一个有有的人
一个
在于
前 ,而不是
们时

的 人物。
作为“竹 林 七 贤 一 ,与 他 人一 , 情 , ,不
在乎世俗的 。在对关于 的
十 七 记 载 中 ,《彳 》》一 多 6 而 6他是一个多
情 的一个人。 ,
有,

常 从妇饮酒,阮 醉便眠妇侧,夫始
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 中 ,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 伶 ,阮咸、阮
籍 、山涛、向秀、王 戎 。《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 七 贤 每 个 人 所 塑 造 的 不 同 人 物 形 象 也 是 值 得 研 究 的 。阮籍放荡
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

,阮籍
,刘伶
,山涛清 欲 ,王戎有些吝啬,嵇
二 . 通 达 平 和 、深 谙 道 学 的 向
秀 在 《世说新语》一书中对
的记载 不多6
到的仅 6
正正面记载 的 有 。
中一 是 留 、
、内 6 人 相 6
少 。此 ,
、留
、内 、
七人6
于竹林 下6
6故世

《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

《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

《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2011年06月22日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王保成摘(修武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说明:《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人,为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

《宋书》言其“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宋室之表”,《世说新语》就是他和他所招聚的文学之士采集众书共同编纂加工而成的。

本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文、文学等三十六门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多寡不同,一般是数行即尽,也有的只三言两语。

它通过众多人物的遗闻佚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的生活状况、文化风尚以及他们内心精神世界。

鲁迅先生在其名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所论魏晋风度和文学与吃药、饮酒、清谈的关系,在《世说新语》中都能找到生动的描述。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名士的卓越代表,自然是本书的重点。

因此,研究竹林七贤,不能不读《世说新语》。

也正因如此,当笔者有幸见到此书,自然欣喜异常,历时两月认真阅读,从中摘出有关竹林七贤记载的文字,并不揣简陋,加以句读,希望能够对有志于研究竹林七贤的初入者能够提供些微帮助和便利。

下文所摘,宋体字为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楷体字为刘孝标所注。

刘孝标(463~522),名峻,孝标为其字,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因其为《世说新语》作注所用资料丰富,翔实可信,其注本也为历代所推崇。

德行第一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魏书》曰:文王,讳昭,字子上,宣帝第二子也。

《魏氏春秋》曰: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瑀子也。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明仇英竹林七贤图。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称真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个方面的追求,如此方可称得上真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亦称魏晋风度,风流与风度同义,指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仪表风范和态度。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的人物所标举和推崇的一种精神特质,同时也由此营造出一个审美体系,其集中体现就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以自我解放,逍遥旷达,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风流潇洒等为外在表现的人格之美。

魏晋时期这种审美风尚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精神得到极大释放而形成的。

竹林七贤即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嵇康(223─263),三国时期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诗人。

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

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复励志勤学,精通音律,笃好庄老。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赅通。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有人在看到嵇康以后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山涛评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因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曹魏宗室女婿,被授七品闲职中散大夫,故此世称“嵇中散”。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 简介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

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关于『竹林七贤』答客问

关于『竹林七贤』答客问

关于『竹林七贤』答客问作者:顾农来源:《寻根》2020年第04期“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

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

他们在山阳(今河南修武)嵇康山墅的竹林里聚会活动,主要内容是喝酒和清谈,而不是文学。

七贤形成于何时?七贤形成及其活动的始末,现在意见很不一致。

照我看应当是在魏齐王正始中期至正始十年(249年,同年四月改元嘉平)初高平陵之变之前那四五年间。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将七贤的聚会定于魏齐王嘉平年间,即249年至253年,或更靠后的正元、甘露(高贵乡公曹髦年号,254年至260)年间,那恐怕是失之过晚了。

正始十年正月,一度韬晦退让的司马懿突然袭击,发动政变,实际掌权的曹爽集团不再掌权,即高平陵之变,此后大权归于司马氏集团。

阮籍一改其政治上的退避态度,出仕为司马懿的从事中郎,司马懿死后续任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从事中郎。

到这时候,他显然已经无暇与诸贤优游于林下了。

从事中郎参与机密,从此就不便与嵇康等人继续其私人间的密切交往了。

山涛大约在司马师为辅军大将军、掌握了中央实权的嘉平三年(251年)或其稍后重新出仕,他也无从再为林下之游。

综合各种有关史料来看,七贤的林下之游只能在高平陵之变以前的那几年。

关于七贤林下之游的基本情况,《世说新语·任诞》是这么说的:“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肆意酣畅”是说他们在一起大喝其酒。

七贤中分两个层次,阮籍、嵇康、山涛三位是主要人物,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人为加盟者,为第二梯队。

嘉平以后三位主要成员中已经有两位去忙他们的政务,哪里还有条件“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晋书·山涛传》的记载是:“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标榜了 变 转 期的文学 精神。 关键 词;古典文学 魏晋南北 竹林七贤 朝
中图分类号 :I0 . 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2 9( 0 6 6 00 — 2 63 2 1 20 )0 — 0 6 0 乱,朝代更替频繁,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极为残酷。处在中、下层
氏 父子两代三人在掌权到夺权的 过程中, 处置了一大批持不同政
见的朝廷重臣,而主要又是文人学士。政归司马氏后,司马氏变 本加厉,用残酷的政治来维护其统治地位,排除异己,屠名士, 杀文人,当时社会上便有 “ 名士减半”之叹,黑色恐怖,血雨腥 风下的文人很快便分裂为三大体系: 一则为卑躬屈膝, 依附权贵;
在唐代, 从陈子昂 感遇》到李白 古风》 的 诗中。我 们可以察
觉出它们的传承关系, 尽管它们仍各 自 具有不同的风格面貌。 ” ( 瑞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胡国 ) ) 竹林七贤标识 出正始文学的独有精神和卓越 的艺术成就 。 文心雕龙 ・ 明诗》指出:“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 ,
外来思想, 故孔教以 外的思想源源而入。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药及酒之关系> 文学便在朝代更替的狭缝中顽强地转变和发展。 ) )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向秀,王戎,阮 成没有作品 流传下来,
而刘伶除那篇 酒德烦》外, 还传下一首 “ 北芒客舍》的 五言诗
( 故本文对刘伶不做研究) 能作为正始文学代表的实际上只有 ,
Vo .7 No 6 1 . 2 J n2 o u .O 6
转变期文坛上 的狂 客
— —
也论 竹林七 贤
胡 晓娟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旅游学院,湖南 永州
4 50 ) 2 0 6
摘 要: 竹林七贤是黑暗残酷政治下的产物,是那个时代文人的悲剧。以阮籍, 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以其遥深, 清峻的创作
本上动摇儒家学说, 出 “ 提 ……君立而虐兴 ,臣设而贼生”的观 点,同时又主张 “ 君静于上 ,臣顺于下。 ”他们并非全盘否定封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朝代,由 于长期战
收 稿 日期 :20 —1 —2 05 2 O
作者简介:胡晓娟 (94-) 16 。女 。高级讲师。从事中国 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

转变期独有的文学成就
继建安 文学之后的 正始文学,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
期,这是文人生活、思想、文学精神及创作态度的一个重大转变 时期。胡国瑞先生认为:“ 这一转变趋势上有着关键的影响,而
的 封建文人,不管是否介入统治 阶级内部的斗争 , 皆如履薄冰,
惶惶不可终日。社会造成了这一代文人的悲剧。曹魏末年,司马
阳县, 与之游者, 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与陈留阮籍 , 河内山 涛,
河南向秀,籍兄子成,琅琊王戎 ,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与竹 林 ,号为七贤。 ” 2 、竹林七贤的人生悲剧
不臧否人物,以清淡为经济;以 放达的盛德, 佯狂佯颠,不 修边
幅;竞事虚浮,在家则丧纪废, 在朝则公务废” 。思想上则背叛 和批判衰弱而虚伪的儒学, 皈依老庄的无为和逍遥。 提出 “ 然” 自 来与司马氏的 “ 名教” 公开对立。 非汤武而薄周孔” 进而从根 “ ,
二则为公开决裂, 不避刀斧; 三则借酒浇愁, 放荡不羁, 精神空
虚,自尊被扭曲,甚至表现为一种病态怪癖。
率多浮浅。 惟嵇诗清峻, 阮旨 遥深。 故能标焉。 ”正因为有正始
文人,尤其是竹林七贤中的阮、嵇等人为始作俑者 ,临危不惧 , 前仆后继才打破自西汉以来的 “ 独尊儒术”的一统天下的僵局, 老、庄、释家等思想终于堂而皇之地进入生活,进入文学殿堂,
三 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转变
二 社会急剧变革中的文人心态
1 、所谓 “ 竹林七贤”
l 、社会思 潮的转 变
黑暗恐怖的政治环境,文人不仅抱负无法施展,自身的安全
《 魏氏春秋 ・ 魏志 ・ 王粲传注引》说:“ 嵇康寓居河内之山
也没有保障。 于是他们不 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以 求自 保, 对黑暗现实持消极反抗态度: 终日 “ 饮酒昏酣, 遗落事 世” 作官只是 “ ; 禄士”而 已; 言谈交际, 更是 “ 发言玄远,口

建道德, 正如鲁迅先生 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种思想方法的实质 : 壤
维普资讯
面上毁坏礼教 , 实则倒是服从礼教 , 太相信礼教。 鲁迅 魏晋 ”( 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
2 、文 艺思 潮的转 变
又无法逃避 ,忧生惧祸。时有临渊履冰之痛,这些心境的波潮, 要释放,要阐发,但又不敢明自,不敢直抒,更不能酣畅淋漓。 故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以历史、神话暗示,形成 隐约曲折的遥深的艺术风格。
3 竹林七贤 、 是转变 期的文学 现象
竹林七贤不同于 “ 建安七子” ,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更不
是政治集团, 竹林七贤 仅仅是有共同的崇尚 而无共同目 标, 人各 有志, 各奔东西, 居高位者有之,沉下 僚者有之。山 , 涛 向秀位
及人臣,刘伶醉生梦死 ,嵇康刚强痰恶而家争鸣 ”的开 放时代。正 如鲁迅先 生所说: 更因思想通脱之后。 “ 废除固 执, 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6 期
20 0 6年 6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i f c e c n n i e rn o rao Hu a i e t o i n e a d E g n e i g y S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了,且阮,嵇二人风格各异,所以,竹
于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史、哲各立门户;文学题材、 体裁的 多样化; 五言诗的盛行, 七言诗的确立; 文学理论和文 学批评的
出现, 小说的应运而生。因而奠定了 这个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独特地位。
林七贤 又非文学流派, 只不过是 历史转 变期的文学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