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作品《天山风情》赏析

合集下载

二胡独奏曲《天山风情》讲解与训练.ppt

二胡独奏曲《天山风情》讲解与训练.ppt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二胡课程
2
项目九
二胡快弓演奏技能
第一 第二 第三
二胡理论知识讲授 二胡单项技能训练 二胡综论知识讲授: 新疆音乐风格的演奏特征 第一章 古二风胡雅单韵项神技鸟能起舞训练: 二胡练习曲《快弓练习》讲解与训练
(2)乐曲的音乐分析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乐曲结构采用了多段体结构,由引子与九 个段落组成。 旋律发展手法:乐曲以独特的增二度音程,富于动感 的节奏,展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乐曲风格:富有新疆音乐风味的二胡独奏曲。
5
2.分段讲解、处理乐曲
(1)引子 开始是散板式的引子,音调悠扬,自由辽阔,多 种变化音和三连音节奏的使用,似一幅婀娜多姿 的天山风光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演奏时有以下几点要求: A.音调悠扬自由辽阔,注意变化音与节奏; B.要展现出地域风格; C. 演奏三连音节奏的准确。
二—胡—综原始合社技会能及夏训、练商:时期音乐二的胡滥独觞 奏曲《天山风情》讲解与训练
(4 三)综合技能训练——二胡独奏曲《天山风情》讲解与训练
1.乐曲总体讲解与训练
(1)乐曲产生的背景及表现内容 《天山风情》是当代作曲家王建民于1993年创作 的一首富有新疆音乐风味的二胡独奏曲,乐曲将 新疆音乐中特有的增二度音程和7/8拍子的舞蹈 性节奏,融汇到极富动感的旋律之中,表现了祖 国边疆那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幸福、 愉快的生活情景。曲中高难度的快速走句和模仿 新疆民族乐器“冬不拉”的拨奏技巧,更是为作 品增添了光彩。
(5)第四段 是一个散板段落旋律落音形成的三度进行将音乐不断 推向高潮。 A.小二度、大二度音准的掌握; B.二度模进装饰音演奏; C. 将音乐不断推向高潮。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王习文(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本文对这首二胡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乐这是一首极具特色的西域风格音乐色彩的现代乐曲,新疆音乐特色在这首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次舞台实践经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自己真正地了解这首乐曲真切的情感,才能让每一位听众身临其境,仿佛在天山的脚下体会着大自然的美。

【关键词】作品风格;曲式分析;演奏体会【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一、创作背景及风格(一)创作背景《天山风情》以新疆音乐作为整首乐曲的主题,1994年,二胡演奏家许可请王建民写一首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二胡曲,而作者王建民先生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创作过一首轻音乐,于是将这首轻音乐加以改编,从而产生了《天山风情》这首乐曲。

乐曲曲式结构自由,并加入了西洋乐器的演奏手法,充分体现了新疆音乐特色。

(二)风格特征1.时代风格作品《天山风情》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这个年代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音乐蓬勃兴起的时代,是音乐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不止只有中国音乐,还有一些外国音乐文化流入中国,所以,许多作曲家开始尝试不同的风格,这首乐曲是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巧妙的结合,成为二胡现代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2.乐曲风格作品采用新疆音乐素材,与新疆音乐的节奏和语言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新疆的人们说话声音较大,生活习惯自由,并且说话会绕好几个弯,语速很快,重音一般落在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上。

新疆音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节奏都采用切分节奏,并且每个乐曲中都会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切分节奏,体现出新疆特有的音乐风格。

二、作品《天山风情》的曲式分析及音乐分析(一)《天山风情》的曲式构架《天山风情》的曲式结构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部分、八个段落、尾声组成,主调为C调。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一、创作特点:1.多样性的乐器运用在《天山风情》这首二胡协奏曲中,除了传统乐器二胡之外,还运用了现代乐器,如钢琴、打击乐器、弦乐等,这样的乐器组合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音色,使整个曲子更加立体、富有张力。

2.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陈辉麟在创作中,将传统的二胡音乐元素进行了提炼,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流行、民族、摇滚等元素,使得音乐更富有时代感和个性。

比如,曲子中有不少快速跳跃、技巧高超的弓法,被赋予了现代音乐的韵味,顿时就跳脱出传统二胡的桎梏。

而且一些传统的二胡演奏技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力,表达出不同于之前的故事情节。

3.曲式丰富多样《天山风情》共分为五个乐段,每一节都有不同的曲式,交替出现。

曲子开头的第一节节奏明快、活泼,并且声音丰满,用来勾勒出景象的美好迷人。

而后的几节则较为缓慢、细腻,表现出情感的细腻与多变。

4.音乐营造了变幻莫测的氛围曲子的后半部分,陈辉麟加入了配器部分的运用,采用了现代先进的编曲技法,用响亮的鼓声、各种响器和电子乐器呈现出四面八方的撞击效果,构成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氛围,让听众在听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触。

二、演奏分析:1.弓法技巧要求高在演奏这首曲子时,要求二胡演奏者掌握一些特殊的弓法,如颤音、波音、导弦等,这样才能让箭才不断地飞跃、交错,并呈现出一种流畅、澎湃的态势,进而达到更加娴熟、更加精致的演奏效果。

这种弓法技巧的运用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更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

2.演奏情感表达生动演奏《天山风情》不仅要求演奏者掌握好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在表达音乐情感上做到位。

演奏者通过对弦乐的舞曲演绎,使得曲子更有张力和情感,从而触动人们的心灵。

这就要求演奏者渴望、助力,注重音乐情感的传达,用微小的细节去表达,使音乐更加动人。

3.与伴奏乐器的配合默契在演奏这首二胡协奏曲时,与之相配器的乐器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

钢琴、弦乐、打击乐等乐器要进行默契的演奏,以产生一种和谐的音响效果。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是中国作曲家马岩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协奏曲融合了二胡的悠扬柔美和西方交响乐的豪迈壮丽,展现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原生态风情和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在演奏中,二胡与交响乐团紧密合作,共同展现了作曲家对西部风情的深厚理解和创作才华。

《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马岩在这首协奏曲中充分运用了西部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如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等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通过运用二胡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结合交响乐团的演奏,使得整个作品既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又展现了西部地区的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情。

作曲家还在曲中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节奏和结构,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民族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二、二胡与交响乐的结合在《天山风情》中,作曲家将二胡与交响乐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二胡不再是传统器乐中的独奏乐器,而是与交响乐团一道构成了整个协奏曲的主体。

通过与交响乐团的对话和交响,使得二胡的音色和情感得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展现。

二胡在协奏曲中的独奏部分既表现了其悠扬柔美的特点,又通过技巧性的演奏展现了其独特的表现力和魅力。

三、音乐描绘的手法在《天山风情》中,作曲家通过音乐的描绘手法,将西部地区的风情和景色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作曲家运用了交响乐的弦乐器来描绘天山深邃的山谷,运用了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的践踏声,使得整个协奏曲更加具有情感和情境的表现力。

而二胡则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将西部地区的草原风情和牧民生活完美地表现出来。

整个协奏曲就像是一幅丰富多彩的音乐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西部大草原和天山深谷之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创作特点,可以看出《天山风情》是一首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交响乐的杰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浓厚的音乐表现力。

在演奏方面,演奏者需要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描绘,通过细腻的表现和技巧的驾驭,才能够完美地诠释这首协奏曲。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天山风情》是一首二胡协奏曲,创作于1984年,由著名作曲家刘明湘谱写,以表达对中国西北地区天山山脉壮丽风光和丰富民族文化的赞美。

这首曲子在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和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首协奏曲的音乐结构丰富多样,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

乐曲分为三个乐章:快板、行板和快板。

快板部分采用了西方古典音乐中常见的奏鸣曲结构,包含了清晰的主题、发展和再现部分。

行板部分则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小调和声、和弦变化等元素,展示了天山地区特有的悠远和神秘的风情。

整个乐曲的音乐结构合理紧凑,展示了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

这首协奏曲的旋律特点独特鲜明。

整首曲子的旋律饱满优美,旋律线条流畅自然,旋律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受。

在演奏技巧方面,刘明湘巧妙地运用了二胡表现力丰富的技巧,如颤音、滑音、啸音等,使乐曲旋律更富有感染力。

他还运用了二胡的弓法技巧,通过弓动、弓速的变化,使乐曲的旋律更加细腻丰富。

这首协奏曲的演奏要求比较高。

《天山风情》是一首技术难度较高的二胡协奏曲,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较高。

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弓法、指法等。

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达曲子的情感和表达。

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协调性和合作性,与乐队或指挥紧密配合,使乐曲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天山风情》是一首音乐结构合理、旋律优美且演奏要求较高的二胡协奏曲。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展示了天山地区丰富的风情和民族文化。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以展现出乐曲的魅力和深度。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天山风情》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二胡协奏曲。

这首曲子充分展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将起源于新疆地区的音乐元素和现代化的音乐语言完美融合。

《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天山风情》的整个曲子围绕着新疆的民间音乐元素展开。

曲子采用了新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空灵的属八度、六度音充分展示了二胡音乐的特点。

曲子中还出现了极具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的巴乐克琴(一种像二胡的民族弦乐器)。

在节奏方面,曲子中使用了新疆地区独特的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形式,既观赏性又具有舞蹈性质。

二、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天山风情》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音乐的特点。

曲子中使用了现代化的和声处理技巧,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张力。

曲子的编排结构也更加符合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在整个曲子的发展过程中,节奏感和旋律感都更加丰富,充满活力。

三、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天山风情》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曲子。

它表达了作曲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在曲子的情感表达上,采用了热情奔放的节奏和旋律,给人留下美好、奋斗的生命印象。

在演奏的过程中,二胡演奏者需发挥出激情和活力,表达出作曲家想要传达的热情和梦想。

在演奏《天山风情》时,演奏者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完美呈现民族音乐特色在演奏《天山风情》时,演奏者应该注重表现曲子中的民族特色。

例如,用肥拨弦的演奏技巧表现属八度、属六度音,通过刮弦技巧表现弦鸣效果,利用顿弦技巧和滚动和弦技巧等来表现曲子中的舞蹈性质,可以提高音乐的质量和可听性。

二、理解并准确演奏曲子的节奏和节拍《天山风情》所采用的节奏和节拍与中国其他地区的音乐略有不同。

因此,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理解曲子的基本节奏,并且采用合适的演奏技巧节奏,保持节拍的稳定性。

三、注重掌握整个曲子的情感走向在整个曲子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该注重掌握曲子的情感走向,准确表达曲子所想要传达的情感信息。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是一部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作品,它以天山大峡谷的雄浑壮丽为创作灵感,融合了许多乐曲的元素,如《天山之歌》、《浏阳河》等,表现了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土人情和别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本文将从创作特点和演奏分析两个方面对《天山风情》进行介绍。

《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天山风情》以天山大峡谷的自然景观为灵感,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元素。

作曲家以二胡为主旋律乐器,搭配交响乐队,通过对称调式和跳跃音程的运用,展现了天山风光的雄奇壮丽。

作曲家还巧妙地引入了木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构成了交响乐队与二胡的交响结合,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天山风情》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多样化的手法。

整个协奏曲分为快板-慢板-快板的三部分形式,其中快板部分旋律激昂奔放,表现出天山的雄浑壮丽;慢板部分则静谧优美,如天山清晨的宁静美景。

而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来对这些乐章进行诠释,使得每一次演奏都能够呈现出新颖的音乐风貌。

《天山风情》在演奏技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段。

通过使用颤音、滑奏、泛音等二胡特有的技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使得演奏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作曲家还运用了对位法、变奏法等丰富的和声技法,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韵味。

《天山风情》的演奏分析在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演奏中,演奏家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修养。

在演奏速度上,快板部分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快的手指灵活度和精准的音准,使得整个乐曲在快板部分能够表现出动感和活力。

而在演奏慢板部分时,则需要演奏者具备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现,使得演奏具有静谧和内敛的情感。

在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上,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天山风情》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之中。

演奏者可以通过对乐曲的分析和内心情感的体会,使得每一次的演奏都能够呈现出独具个性的音乐风貌。

《天山风情》是一部集中了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土人情和别具一格的音乐风貌的作品,其创作特点和演奏分析都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天山风情》是一首结合了二胡独奏和交响乐队伴奏的协奏曲,由中国二胡演奏家侯湘婷创作。

该曲以天山山脉为灵感,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天山地区特有的风情为目的,通过强烈的节奏感和磅礴的音乐效果,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
1. 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天山风情》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特色,力图使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2. 根植于缤纷多彩的西域文化:在创作中,侯湘婷通过结合山歌、农民舞蹈、商羊调等西域音乐元素,使《天山风情》充分体现了天山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3. 明快明亮的旋律:《天山风情》的旋律明快简单,给人以欢快和热情的感觉,轻松易记,便于传唱。

演奏分析:
1. 节奏感强:曲子的节奏感十分强烈,同时又极为灵活,通过快速变换的乐句和跳跃的音乐元素,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不断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

2. 协奏曲式:《天山风情》采用了协奏曲式,在二胡独奏和交响乐队之间穿插合作,建构了一个紧密结合的音乐场景,表现出经典的交响乐品质和豪放的民族音乐特色。

3. 独奏技巧高超:该曲以一首二胡独奏为主,二胡演奏家需要在演奏中展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特别是在细腻的乐句表达中,表现出深厚的音乐底蕴和技艺。

总体而言,《天山风情》是一首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

通过巧妙的曲式设计和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得这首曲子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和豪放的国风气息,是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民族音乐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胡作品《天山风情》赏析
作者:张贝贝
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7期
摘要:王建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二胡作品深受专业音乐院校学生和青年二胡演奏家的喜爱,本文对其作品《天山风情》的乐曲结构、风格、演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天山风情王建民新疆音乐风格
近些年,王建民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大众的瞩目。

原因在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有很多二胡和古筝乐器方面的著名曲目诞生。

在当今,演奏技巧不断丰富完善,各类器乐曲创作飞速向前发展,王建民先生有着自己创作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有极多的优秀曲目在他手下诞生。

他的创作不但拓宽了二胡演奏者的眼界,而且还种类繁多,极为突出的是他的创作思维和演奏水准给当代器乐曲目的创新和发展增添了极大的鲜活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

《天山风情》就是以新疆风格为题材的一部作品。

它不同于传统曲目,传统曲目主要是短小精炼,以社会为背景为内容,结构大多为再现单二部,也是说快板,慢板,快板。

《天山风情》采用多段体结构,由印子和九个段落组成。

开始是散板式的印子,音调悠扬,自由辽阔,多种变化音和三连音节奏的使用,就好像为人们展现了一副美丽的天山风景花卷一样。

第一段(7-40)是稍快的行板,主题音调的旋律清新流畅,曲调悠扬、辽阔,描写新疆地广辽阔的美丽风景。

第二段(41-56)采用富有摇曳感的八七节奏类型与休止符的交替出现,为人们描绘了一副动人的舞蹈场面。

第三段(57-75)转至F调,乐曲进入歌唱的画面,算是主题的一个再现。

第四段是一个散板段落,为下一段欢快的气氛做铺垫,使乐曲推上高潮。

第五段(79-81)是热烈的快板,由F调转到了降B,速度也加快了许多,旋律多用摸进的手法,气氛热烈欢腾。

第六段(119-144)转回了C调,旋律富有歌唱性。

第七段(145-223)调性转换频繁。

从降E到降B,再到F调,最后是C调,节奏富有舞蹈性,欢快流畅,旋律多使用重复和模进,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八段(224-228)是一个华彩乐段,音乐由高音区的回转反复一路倾泻下来,到达了低两个八度的3音,又折腰上行,全部使用颤音,将音乐引申到更高的la音,在泛音处结束,给人以无限遐想。

第九段(229-253)转会F调,音乐抒情徐缓,再现主题音调,泛音句8次重复,似乎是美妙的歌声渐渐远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载歌载舞的画面。

王建民先生这首新疆题材的作品,其中所体现的新疆音乐风格,离不开新疆人的生活习惯,他们说话高亢,而且说话的音会绕好几个圈,说话的尾音都会有一个大滑音,说话语速都很快,而且音调高,所以乐曲的引子在高把位开始的。

半音经常出现,伴音出现后,会很快回
到主音上,新疆是一个多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非常辽阔,盛产葡萄,丰收的时候人们都载歌载舞来庆祝,所以,新疆音乐里有很多的休止符和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或者是四个十六分音符,多从弱起。

《天山风情》里有很多的增二度,这都与新疆人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是新疆风格的乐曲,大多都会出现增二度,这是新疆音乐的特征。

王建民《天山风情》中的当地音乐展现出的音乐特性以及表现手法与一般情况下对二胡表现手法的需求衡量准则具有不同之处。

例如,表现广东地方的音乐,一定要有效地把握广东地域民间音乐的特色和表现手法;表现陕北地域的音乐,一定要把这一地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风格有效地把握。

在王建民先生的演奏中,并没有明确阐释这些风格的展现手法。

例如,在曲目《第四二胡狂想曲》的北方特色音乐中,曲子里未包含北方二胡特色的滑揉和垫指滑音等一些表现手法,但音乐中却表现出了浓浓的北方乐曲的特色和韵味。

在王建民先生的许多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方不同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色,其实这就是他音乐手法的充分展现和创作思维的表现。

在他的音乐中,让人感到十分的大气,民族风格融入了自己的创作特色,音乐表现呈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在他的作品中运用的十分得当,并且特色鲜明。

由此,大家不可以简单的将其音乐表现概括为某一地域风格的呈现,而是具有多元音乐元素的融合。

王建民先生曾以曲目《一狂》为例,他讲:“这首曲子尽管是具有了云南地区的音乐特色,但是我还是想要表达出‘中国风’的特色,不仅仅是云南地方特色和风格,是要表现一种“中国风”的映像画面感。

”例如:西方的狂想曲就是采用了西方的音乐特色,表现了总体上的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格调。

但是这种总体上的西方音乐风格和格调,包含了西方某一地域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因而,我们要从总体上去把握音乐创作的风格。

王建民先生的《一狂》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狂想曲音乐作品的特色阐释和表达。

尽管,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风格表达给人留下了外在相似的感觉,但是,音乐的内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

所以,在表演王建民先生的《一狂》这样类似的曲目时,切不可只限于单一的表现技法上,需要深入地探究音乐内在的东西,挖掘出音乐真正的内涵所在。

诚然,每一首好的乐曲不能离开卓越的音乐表现。

怎样将音乐有效地阐释是大家所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演奏者不但应该具备基础的技法表现能力,还应该去挖掘并且分析音乐的内涵,从而精确掌握音乐内在的东西,特别在表达无标题乐曲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地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思想。

熟练掌握了这些是有效阐释地方音乐特色和总体音乐特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诠释好作品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