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学习心得体会据说自古以来,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流传,载誉进古今中外,以证明中国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精湛的音乐技艺,而我国民族音乐这一脉续传至今则又显示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我有幸参加到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越剧院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活动中,在这次的活动中,我通过赏析、对比、比较的过程,让我认识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和文化的深刻异同,也为我增长了很多知识的同时,给我的是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也学会了尊重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活动当天上午,我们先听取了讲解员关于中国各民族知识的讲解,从中发现各个民族及民族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方式,非常有趣。
比如藏传佛教,释迦牟尼佛开示了《金刚经》,把佛经朗诵的技艺传给藏民,佛音像泰茶叶一样在藏地流传。
随后,我们在越剧院里观看了一剧越剧,以及来自不同民族的文艺演出。
观看过程中,她们穿着民族服装,唱着民族歌曲,表演着民族舞蹈,在舞台之上映衬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音乐艺术表演,让我深深被他们所感染激发,赞叹他们天赋超凡技艺上精,下俭朴质素,既朴实又壮丽,有中国特色。
此外,我还思考到,民族音乐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表达了民族的文化,又印证着民族的历史。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并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形式的现代化的同时,保留民族历史蕴藏的文化底蕴,也再次确认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这样才不会造成文化断层或整体缺失。
最后,在这次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活动中,我认识到了音乐是由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借由不同文化背景,音乐这种语言在形式上产生了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音乐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美,把各民族美丽的音乐氛围传递给世人。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最近我有幸能够参加学校开设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这是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略到了中国丰富的音乐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在课程学习中,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广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古老乐曲、汉族的京剧音乐等等。
通过研究这些音乐作品,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在地域和民族间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多元理解。
我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深刻体验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节奏特点、模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带我们欣赏了很多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涵,这让我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课程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深的兴趣。
我开始主动去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家的经典作品,也尝试去学习一些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术。
我觉得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课程,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体验和认识,激发了我对中国音乐传统的浓厚兴趣。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时代意义。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和疏远。
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当今社会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也让我体察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我自身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传统音乐奇妙的旋律、深远的内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充满了诗意和情感,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热情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感受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个人生活和思维境界。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门课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探究和了解,让我对中国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风格以及民俗民间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从古老的宫廷音乐到广大的农村民间音乐,每一种音乐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课程中,我最深受启发的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音乐的演变。
在古代,中国音乐是与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古代的音乐不仅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民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彩。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比如西南地区的苗族、彝族音乐文化,东北地区的锡伯族、朝鲜族音乐文化,华北地区的汉族音乐文化等。
每个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有的倾向于舞蹈音乐,有的注重器乐音乐,有的侧重声乐音乐,每种音乐文化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多样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音乐传统和特色。
在课程中我还学习了民俗民间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民俗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活为主题,以民间为载体,表达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民俗民间音乐的真挚和淳朴,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感想

音乐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通过本学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
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也有许多流行音乐的嘻哈摇滚派。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传统的地方戏曲也在同学们的讲授中,我才更加的了解到原来戏曲的魅力是如此的巨大,名角的身段和唱功让人惊艳,非常赞叹。
喜欢李玉刚的贵妃醉酒,魅力无法阻挡的感觉。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
我认为这门课程内容非常好,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
尤其是使用“听赏”这种学习手段更能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与鉴赏水平。
以前只是单纯地从书本上看到的文字性东西变成了视觉化感受,再通过教师所讲述的一些歌剧故事及音乐史背景加深了印象。
而且老师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资料,扩大了自己的知识范围,也减少了盲目性。
在此基础上,我想谈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谈点粗浅看法。
民族性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具备强烈的民族气质、风格或色彩,当然不同民族各异。
但是也可以分出几种类型。
1.概念型。
比如西洋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Classicism)是指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之间欧洲宫廷贵族社会崇尚复古风气的产物;“浪漫主义”( Romanticism)则起始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初。
2.人物传记型。
例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 On the Arts of Scratch es)、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3.社会思潮型。
这类作品包括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器乐作品,或反映某种哲学思想的声乐作品。
4.借鉴吸取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既包括直接借用外国旋律,也包括作曲家根据民间素材写成的器乐作品,比较著名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5.追求个性型。
这类作品大都采用西洋作曲技巧写成,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类型的作品最早由德彪西完整地表现出来。
6.探索发展型。
又叫变奏曲。
把独立的小曲加以发展变化,重新组合。
比较有名的有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7.标题性。
除非另有说明,一般指不标题的声乐套曲。
8.探索实验型。
即一部独立的作品。
现在我们来谈谈创作问题:关于对音乐、戏曲这两种艺术形式创作方面有很多说法和做法。
比如说戏曲唱腔设计,有“三五七”之说,意思是每句唱词三拍子,每段唱腔五拍子,第二句落在第四拍上,第三句落在第六拍上……这样处理符合生活语言节奏规律,便于演员掌握。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3篇)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3篇)【篇1】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时光就像乐谱里跳动的音符,飞逝而去。
转眼之间,一学期的《音乐欣赏》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再回首,发现这门课带给我太多的收获和感触,在老师的认真讲解和引导下,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意义。
有人说,音乐这个东西,快乐时入耳,悲伤时入心。
可见,音乐对生活有重要的调剂作用,它是一种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高雅艺术,通过乐谱里连缀的音符,我们能够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穿越了几百年,还是能带给人沉甸甸的感动。
音乐在给人美得享受以外,还能提高人的什么能力,时间的万物都可以是流淌在心尖上的音乐,有一种永恒的诗意的美。
音乐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力量。
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部分。
老师首先介绍了古琴,古琴是最能体现我国古人文化气质的乐器。
而当九霄环佩琴映入我的眼帘时,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当时的感觉,就古琴音乐不说,单是制作精美的九霄环佩琴,就已经让我十分地钦佩我国古人在几千年前的制琴工艺。
冠角的线条雕刻得十分精细,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在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征。
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
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
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当然,我国古代的古琴演奏家阮籍,嵇康都是鼎鼎大名的竹林墨客,一身仙风道骨。
特别是欣赏嵇康的《广陵散》的时候,那一声琴音就如同利剑,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倏忽而至,在一抹晨光中,在地平线的尽头,一人席地而坐,独自抚琴,遥望四极,凝涩沉厚,玩转幽暗的琴音越发的清冽悠远,余韵绵长。
1700多年前的那个夜班,怅惘中的嵇康独自引琴而弹,乐由中出,夜静谧得初期,然而当有着非凡气度,通晓音律的魑魅悄然而至,弹奏了这曲《广陵散》,弦乐声声,安慰着那颗孤傲的心灵,如月轮穿越大海。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感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让人颇有收获的课程。
在这门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还深入了解了民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音乐修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得以领略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
我在课程中了解到了藏族的泛音唱法和蒙古族的长调歌曲,这些传统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还有汉族的京剧音乐、苗族的芦笙、傣族的傣乐、壮族的竹竽、朝鲜族的莲花萨,这些音乐形式各具特色,但又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传统。
通过学习这些音乐,我对中国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
除了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风格,我在课程中还学习了民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间音乐作为人民群众生活和劳动的产物,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文化传承。
乡村里的山歌、农民的劳作歌谣、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都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古老的传统、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与情感。
在一个国家的音乐传统中,民间音乐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真实性和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我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门课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音乐形式,比如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朝鲜族的莲花萨等,这些音乐形式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学习如何鉴赏这些音乐,如何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都更加深刻。
除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课程还让我在表达能力上有了更多的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音乐形式和历史文化,还有机会尝试自己去演奏、编曲和表演。
民族音乐赏析心得体会(通用9篇)

民族音乐赏析心得体会(通用9篇)民族音乐赏析篇1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
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
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
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
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
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
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
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
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
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
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
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
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包含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类艺术,如壮族山歌、蒙古族的牧歌、汉族的方言歌谣等等。
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
在欣赏音乐时,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
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
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我认为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
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当然是来自于民间了。
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民乐在其性质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只有用心聆听才能真切地体会民间艺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
比如听一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我们能领略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我们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
如此不胜枚举。
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
其次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民乐的复兴。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如今,通过音乐常识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鉴赏音乐和如何去欣赏音乐,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不仅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叙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事物的讽刺等,都可以在音乐中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艺术学院: 08美术学专业
姓名:仪冬平
学号:08050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