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1课 北伐战争》(共18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主要角色:政府发言人:总司令1人;参谋长1人; 军长1人; 其余为记者团成员。 活动规则:1、总司令、军长、参谋长负责回答记者的 问题; 2、每位记者只能提出一个问题; 3、提问范围:北伐战争相关知识; 4、记者可选任何一位政府发言人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记者团成员就提问哪些内容进行讨论和准备, 派代表提问。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材料一 1840年西方列强运用武力叩开中国大门,并对中 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使中国逐步滑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清政府、北洋军阀无力抵挡列强的 侵略,转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材料二 力量对比:吴佩孚,兵力20万;孙传芳,20万; 张作霖,35万。国民政府8个军,共10万人。 作战方针:国民政府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材料三 北伐军所到之处,工农群众组织运输、侦察敌情、 担任向导,配合北伐军作战,使北伐军有了深厚的群众基 础,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材料四 在北伐战争中,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 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正义战争
条件
高潮 北伐战争 胜利进军 动摇了北洋 军阀政府的 统治
失败 国民党右 派叛变革命 国共合作 破裂 国民革命 运动失败
培养了……; 为……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50页第一段大字部分内容,思 考下面问题,1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快又准?
1、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地点。 1924年 广州黄埔 2、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谁是校长?谁是政治部主任? 蒋介石、周恩来 4、黄埔军校的创办对中国革命有哪些重大影响? 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写一篇50字的 短文,谈谈你对黄埔精神的 认识。
谢谢大家!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京 直
隶
山东
奉天
安
湖北
江宁(南京)
徽
上海
武昌
汀泗桥 贺
浙
胜
湖
桥 江 南昌
西
江
南
广州
独立团的 辉煌战绩,为 国民革命军第 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光 荣称号。
你抢我答
北伐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北伐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敌我态势 敌强我弱 战略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北伐先峰 叶挺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三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视频欣赏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成
立 “四·一二共”产反党革人命被政砍变头中被屠杀的共产党人
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成
立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巩固小结
国共合作 ——前提
国 民
创办黄埔军校 ——发展
革
命
北伐战争 —— 高潮
四一二政变——转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
课堂检测
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一
政治创部校始主长人任 孙周蒋恩中介来山石
、
黄
埔
军 校
时 间
地 点
的 1924年5 创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起因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前,中国军阀割据严重,形成割据割据局面,国家统一和发展受到阻碍。
2. 经济危机: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国民党内部矛盾: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形成困难。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战争。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 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关系再度发展,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
3. 前进路线:北伐战争中,以苏区为根据地,采取坚持游击战争和歼灭战相结合的策略,逐渐向内地进军。
4. 打破长江防线: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北洋政府军队,打破了长江防线。
三、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标。
2.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伐战争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现了政权的更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
4.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北伐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3. 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斗争。
北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时期开始就陷入了腐败和无能的境地,无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 国民党的崛起。
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民族利益的政党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主要对手。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北伐战争的进行北伐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伐战争的进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广州起义。
1924年,广州起义爆发,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第一次直奉战争。
国民党决定先消灭直系军阀,于1926年发动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民党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3. 第二次直奉战争。
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决定向北方发动进攻。
1927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2.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崛起。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1. 课堂讲授:30分钟2. 图片和影像展示:20分钟3. 学生提问与解答:2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孙 中 山 逝 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概述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 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 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 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 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 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 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中得到的教训:
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 命的胜利,无产阶级 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 导权,必须建立一支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 展武装斗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中共三大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 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此时,成立后不久的中国共 产党,需要寻找战友——
第五单元
合作的表现
时间
黄埔军校建立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名中正,字介石,中国近代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 地点 广州黄埔 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 民国陆军特级上将。蒋早年 家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 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 国同盟会。蒋首先是反抗清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军官学校 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 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 贪 革命者来 升 总理 孙中山 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生 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 官 蒋介石曾任大元帅府参谋长、 畏 发 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 校长 蒋介石 死 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 财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勿 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 请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主任。曾指挥长征,为西 入 往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 斯 他 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贡献。 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 蒋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门 处 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介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 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 院总理、外交部部长, 石 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民国总统等职。 ---孙中山建校宗旨 1976 年病逝。 蒋介石( 1887 年- 1975 年) 周恩来(1898年-197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黄 埔 军 校 的 建 立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开始了国民革命运 动时期。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1924年5月 校长: 蒋介石
地点:
广州黄埔
政治部主任: 周Biblioteka 来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 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国民革命歌 (1924年—1927年)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第11课 北伐战争
(国共第一次合作)
预学(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 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了________,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国民 革命时期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______年 5月,________在______的黄埔创办________, 简称黄埔军校,_______任校长,后_______ 为政治部主任。 (3)思考50页上的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 办黄埔军校? (4)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意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国民革命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 命政变标志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运动失败了。 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国民革命为什么 会失败?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28日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北伐战争 形势图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汉口
武昌 ╳ 汉阳
╳ ╳
贺胜桥
黑 吉 辽
北京
汀泗桥 直 隶
山东
主要战场
湖南 湖北
叶挺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 桥战役
江 安 南京 安 苏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英雄部队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 团,被称为“铁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 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建立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特色) 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 础。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人才:
徐向前
叶剑英
林彪
聂荣臻
二、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合作探究:
是什么原因保证了这次 北伐能胜利进军(从革 命战线、战略方针、北 伐军的作战情况、战争 性质来考虑)?
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 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预学(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_____年4月,_____在南京建立南京国 民政府,开始统治中国,它代表______的利 益。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______________。 (3)南京国民政府对外 ,对内 。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1、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主要内容: 允许共产党员以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预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_____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 伐军的总司令是____ __。目的是 。 (2)北伐的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主要战场。 (3)在两湖战场上,北伐军连克_____桥、_____ 桥,占领 ,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又进攻江西 消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直捣南京,又挥师北上 ,进攻张作霖。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_____、 _____等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打到 。 年,广东国民政府从 迁到 。
1927年 4月18日 南京“国 民政府” 举行成立 典礼
国民政府的搬迁
广州(1927年初之前) ↘ 武汉( 1927年初之前-- 1927年秋) ↘ 南京(1927年秋-- 1937年12月) ↘ 重庆( 1937年12月--1945年8月)
本课回顾
黄埔军 校建立 北伐战争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