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合集下载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一、黄河概述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亚洲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沱沱河口,总长约5464公里。

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二、黄河历史黄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地。

然而,由于其泥沙淤积和频繁的洪水,黄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害。

据历史记载,黄河的堤坝曾多次决口,造成大面积的洪灾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控制黄河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中国历代各朝代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清时期的“引黄入海”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的水位得以控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流经的地理环境多样,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平原地带,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

1. 青藏高原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这一段属于青藏高原地区。

这里地势较高,河水湍急。

由于地势较高,冰雪融水和降雨形成的河水较多,所以黄河在这段流程中的水量较大。

2. 黄土高原段黄土高原是黄河流经的主要段落,它覆盖了陕西、山西等地。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区域经常受到黄河的泥沙淤积,因此黄色的河水是黄河的标志。

3. 平原段黄河的最后一段是平原段,流经河南、山东等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黄河在这一段的水量较小,但泥沙含量依然很高。

由于地势平坦,黄河的洪水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四、黄河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1.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指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包括黄帝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黄河ppt课件

黄河ppt课件

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
是黄河流域船工们为了统一劳动 节奏、协调劳动动作、激发劳动 热情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

剪纸艺术
黄河流域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 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刀法而 著名,常用于装饰和礼品赠送。
糖人制作
糖人是黄河流域民间传统的手工 艺品,以糖为原料,通过加热、 塑形等工艺制作出各种形象,深
02
流域面积
黄河的长度与流经地区
01
黄河长度
02
流经地区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跨越中国西部、 中部和东部。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历史地位
黄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农业 文明和城市文明。
合理利用滩区资源,加强滩区生态环境保 护,提高滩区的防洪能力。
优化水库调度,合理调节水资源,减轻下 游防洪压力。
黄河的生态补水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黄河流域 的水质安全。
生态补水
通过水利工程向黄河下游补水,改 善河流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水生态修复
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修复受损的 河流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 力。
04
黄河的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
龙山文化遗址
秦始皇陵
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是距今约4000年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黑陶和白 陶为主要特征。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第一位皇 帝秦始皇的陵墓,规模宏大,出土了 大量陶俑和兵器等珍贵文物。
殷墟遗址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朝晚期的都 城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 ,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关于黄河的常识

关于黄河的常识

关于黄河的常识
1. 你知道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吗?想想啊,咱们的华夏文明就像一个孩子,而黄河就是那温暖的怀抱,孕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呀!就像妈妈照顾孩子一样,黄河无私地给予了我们生命和滋养。

2. 黄河的水那真叫一个浑浊啊,可你千万别小看它哟!这浑浊的河水可不就像人生,有时充满了波折和混沌,但也有着无尽的力量和可能,是不是很神奇?
3. 嘿,你能想象黄河的长度有多长吗?那简直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大地上呀!从西到东,一路奔腾,那气势,真的太震撼啦!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哇塞,那么高的地方!那源头的水就好像是最纯净的梦想,一路流淌下来,经历了多少故事呀,你说呢?
5. 每年有多少泥沙被黄河带走知道不?那数量惊人得很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烦恼,有时候积累起来很多,但黄河依然坚定地向前流淌,我们也得勇敢面对呀!
6. 黄河边上的景色那叫一个美呀!那壮丽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给我们画的一幅巨作,难道你不想去亲眼看看吗?
7. 人们在黄河边上生活了多少年啦?那可是祖祖辈辈呀!黄河就像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多让人感慨啊!
8. 黄河也曾泛滥过,带来过灾难呢,这就像是生活中的挫折。

但我们还是对它充满了敬意和热爱呀,因为它始终是我们的黄河!
我觉得黄河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呀!。

黄河简介介绍

黄河简介介绍
黄河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黄河概述 • 黄河的历史文化 • 黄河的生态环境 • 黄河的经济社会影响 •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
01
黄河概述
黄河的地理位置
01
黄河位于中国北部,是位于长江 和松花江之间的第二长河。
02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
黄河的流域范围
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了治理黄 河,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建堤 坝、疏通河道等。
现代黄河治理
现代黄河治理注重科学规划和技术创 新,通过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 态修复等措施,实现了黄河的长期稳 定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与技术
水土保持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土
人文景观
黄河沿岸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 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和人文景观,如龙门石窟、白马 寺等,为旅游业增添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
旅游产业
黄河沿岸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5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
黄河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古代黄河治理
04
黄河的经济社会影响
黄河对农业的影响
灌溉水源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灌 溉水源,为农业提供了稳 定、可靠的水源。
土壤改良
黄河的泥沙含量较高,有 助于改善土壤质地,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发展
黄河沿岸地区农业发达, 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为 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黄河对工业的影响
能源供应
交通运输
高原生态环境。
水资源管理
通过水资源调度和分配,确保黄河 沿岸地区的用水需求,同时避免水 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黄河

黄河

1、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

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

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

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

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

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

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

”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黄河》唐代: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鉴赏】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

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

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

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

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

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

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

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

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

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

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

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

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黄河 (共39张PPT)

黄河 (共39张PPT)

C地势低平 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7、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8、黄河上的最大水利枢纽是( )
A龙羊峡 B刘家峡 C三门峡 D小浪底
9、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处
支流: 渭河 和 汾河。请图上圈出他们的位
置。
滔滔黄河
黄河水系图
湟水 洮河
渭河
阅读课本55-57页,总结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1)上游:水流 ,河流落差
大, 资源丰富。
(2)中游:水流湍急,
严重,
河水
大。
(3)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形成“ ”。
• 第二篇
第二篇 颂黄河
1、观察以下图片,同学们来 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做出了哪些奉 献?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4、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A内蒙古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泥沙
6、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地上河
河段 上游
忧患
中游
下游
上游
上游
中游
中游
下游
下游
[大家谈]黄河的忧患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 断流、 凌汛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中国第二长江河流,也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基础知识:
1. 长度和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6,000平方千米。

2. 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源流称为毛儿盖,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3. 命名:黄河得名于河水泥沙浑黄,古代又称“河”,所以被称为“黄河”。

4. 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势高度递降,是中国流经地势最高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

5. 水量和泥沙:黄河年均径流量约110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4亿吨。

6. 贡献和问题: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因为频繁的洪水和泥沙淤积等问题而被称为“中国之患”。

7. 重要城市:黄河流经多个重要城市,包括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和济南等。

8. 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上有多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包括兴隆观水库、俄罗斯至中国输油管道桥和太行水库等。

9. 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

10. 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壶口瀑布、中原文化和尧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欣赏教案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
一、了解大型声乐作品的含义,懂得大合唱的基本概念。

二、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培养学生欣赏大型声乐作品的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大型声乐作品的含义,大合唱的基本概念
教学模式
作品分析——欣赏感知——赏析感化——赏后评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但是,翻开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却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学子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

三、新课讲授
(一)了解大型声乐作品、大合唱的概念(展示)
大型声乐作品:是指作品在结构上各自独立,情节上互相有一定联系的多乐章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包括:弥撒曲、安魂曲、清唱剧、组曲、康塔塔(大合唱)、声乐协奏曲。

大合唱: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

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

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二)简介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1、简介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9年,当光未然在把这部作品交给冼星海时,作曲家无比激动,在抱病期间仅用了6天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里。

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作品分析。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

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
民。

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

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黄河大合唱》共分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
《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原稿为齐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3、简介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13岁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后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

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作品赏析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演唱形式: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一段体
情感表达及歌曲风格:
◎船工号子的音调素材以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勾画出船夫们惊涛骇浪的情景。

◎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它有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

第四乐章《黄水谣》
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三段体
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描绘了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人民富裕
的景象。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苦难。

第三段:再现
情感表达及歌曲风格:
◎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

◎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演唱形式: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序和四段
情感表达及音乐风格:
◎是整个大合唱的终曲
◎它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角
◎这段音乐有着宽广的幅度
◎层次递进,最后推向高潮,呈现坚忍不拔的乐段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

◎分析:音乐语言上的特点:反复、加快,再加快、再加强,达到了一个战鼓轰鸣、号声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挡的最高潮。

四、说一说谈一谈
1、谈谈你对“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的理想是什么?
2、我们中国现在处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炎黄子孙,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五、总结课堂
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母亲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