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读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

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
适量控制饮食,避免过度饱食或饥饿,以保持脾胃功能正 常。
规律饮食
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身 体正常代谢。
运动调养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 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 法,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持之以恒
坚持长期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体 质、增强免疫力。
气虚质
气短懒言,乏力自汗,脉象虚 弱无力,舌淡苔白等。
痰湿质
体型肥胖,胸闷痰多,脉象滑 或濡,舌苔厚腻等。
03 中医体质的调养
饮食调养
合理搭配食物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合理搭配食物,以提供全面均衡的营 养。例如,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等适合阳虚体质者, 寒凉性食物如西瓜、梨等适合阴虚体质者。
控制饮食量
适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 疲劳,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药物与非药物疗法
中药调理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在医生指导 下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
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体质。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情 绪波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稳 定状、 病史、生活习惯等来判
断体质类型。
闻诊
通过闻个体的气味来判 断体质类型。
切诊
通过切脉来判断个体的 脉象特征,进而判断体
质类型。
02 中医体质的量化辨识
体质量化的意义
01
02
03
科学评估个体差异
通过量化指标对体质进行 评估,能够更科学地认识 个体差异,为个性化调理 提供依据。
调养方法
饮食上应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甲鱼等。中药可 选用生地黄、沙参、枸杞子等进行调理。此外,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关键的。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通过综合面诊、问诊、望诊、切诊等方法,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倾向性。

针对不同体质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调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养:根据体质特点,合理搭配饮食,推荐一些食物和草药来调理体质。

如气虚质宜食用温补食物,阳虚质宜多吃温热食物等。

2. 草药调理:中草药具有调理体质的功效,可以根据体质类型选择适合的中药来调理。

比如补益气血的草药对于气虚质和血瘀质有效果。

3. 运动调养:不同的体质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如阳虚质宜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以促进气血运行。

4. 心理调养:中医体质辨识也注重心理层面的调养。

不同体质类型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倾向,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调节情绪来改善体质。

5. 环境调养:饮食起居、身心环境等都会对体质产生影响。

中医提倡根据体质类型调整生活方式,创造适宜的环境来调养体质。

总之,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是一种综合的个体化调理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草药、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达到平衡体质、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与调养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与调养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与调养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

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重点解读了调养指导方案,一、平和质㈠体质概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

2.环境起居:睡卧顺应四时:3.形体运动:4.精神调适:5.饮食调理:6.药物调养:不需药物调摄。

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

二、气虚质㈠体质概要1.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

秋冬注意保暖。

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

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

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4.精神调适:适当多休息。

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

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

5.饮食调理:常吃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土豆、大枣、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鳝鱼等。

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

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

少吃油、盐。

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

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1.10•【字号】青政字〔2022〕57号•【施行日期】2022.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青政字〔2022〕5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现将《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2年11月10日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有关部署,大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6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1.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按照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完成我市承担的相关工作任务,推出3—5项在全国领先的改革经验。

加大中医药政策供给,完善中医药事业财政投入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中医药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

完善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对住院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收付费管理,将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日间病房”管理提质扩面,探索对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

试点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加大中医药惠民服务力度。

推动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在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开展“五个全科化”,为中医医院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探寻路径。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精准遴选推广工程,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普通人群分别筛选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市、区(市)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为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培训1000名“能中会西”的中医药人才,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提供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
量表内容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包含一系列问题和指标,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或填写。

这些指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质特征:包括体型、面色、舌苔等。

2. 精神状态:包括情绪、睡眠质量等。

3. 食欲与消化:包括饮食喜好、胃肠功能等。

4. 额头皱纹和眼袋:反映肝脏和肾脏功能状况。

5. 出汗情况:反映体质热湿程度。

6. 疼痛状况:包括头痛、关节痛等。

7. 面色和眼睛:涉及肝脏和心脏功能。

应用与建议
根据量表结果,可以判断个体所属的中医体质类型,如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

不同的体质类型对应不同的体质保健和调理方法。

例如,对于气虚质的人,可以适当进行气血调理和运动锻炼,
以增强体质;对于阳虚质的人,则需要重视保暖和阳气调理;对于
阴虚质的人,则需要注意情绪调节和饮食调理。

因此,量表结果可
以为个体提供相应的保健建议和调理方案。

注意事项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代替专业中医
师的诊断和治疗。

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个体在采取相应调理措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议进行。

此外,为了保证量表结果的准确性,参与者应尽量按照指导要求进行填写,并避免主观臆断。

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数字版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可用于辨识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保健和调理建议。

通过填写和分析量表,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从而采取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式。

然而,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个体应在需要时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和指导。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天津中医药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9年5月第36卷第5期May 2019熏Vol.36No.5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5.02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策略*倪诚,李玲孺,李英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摘要:依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按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倡导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出慢性病“3+4+3”防治路向:面向三类人群(一般、高危、患病人群),朝向四种状态(无病、病前、病中、病后状态),指向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进而探讨其应用策略:对于一般人群无病状态———辨体养生,固本防病;对于高危人群病前状态———辨体干预,治本救萌;针对患病人群病中状态———“三辨”施治,标本兼顾;针对患病人群病后状态———辨体调理,固本防复。

文中结合案例加以佐证,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慢性病;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体病相关;体质可调;辨体养生;中医体质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19)05-0418-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383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21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王琦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建设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王琦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倪诚(1963-),男,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体质研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的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体质辨识实施方案

中医体质辨识实施方案

中医体质辨识实施方案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对个体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个体的体质类型,为中医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

中医体质辨识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医体质辨识的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方案。

首先,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个体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结果、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等内容。

档案系统的建立是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系统,才能够全面准确地进行体质辨识。

其次,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需要进行详细的问诊。

问诊是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个体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询问,可以了解个体的体质特点。

在问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倾听患者的描述,了解其主观感受,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进行客观的评估。

接着,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通过对个体的外貌、体态、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观察和检查,以了解个体的体质特点。

在体格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准确记录,确保对个体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全面的了解。

最后,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收集了个体的基本信息、问诊结果和体格检查结果之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明确个体的体质类型。

在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中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辨识的实施方案包括建立完整的档案系统、详细的问诊、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操作,才能够准确地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中医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一、中医体质辨识1.阴阳辨识:根据体质的阳盛与阴虚的表现来进行辨识。

阳盛的表现有易动怒、爱热饮食多、舌红、苔黄等;阴虚的表现有怕热、口干、多汗、舌红少苔等。

2.寒热辨识:根据体质对寒热的耐受能力不同来进行辨识。

寒体质的人耐受寒冷,体温低于正常;热体质的人则耐受炎热,体温高于正常。

3.虚实辨识:根据体质的虚实表现给予辨识。

虚体质的人面色萎黄,容易疲倦;实体质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二、中医调养指导方案1.阳盛体质的调养: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多参与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阴虚体质的调养:应多吃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龟、糯米、鱼翅等,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

3.寒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肉类等,避免食用寒凉刺激性食品,保持温暖,避免受寒受冻,加强锻炼,提高体温。

4.热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清凉解暑食物,如黄瓜、西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5.虚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养血益气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等,适量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6.实体质的调养: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过度热量食品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平稳。

总结起来,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来进行调理的方法,能够指导人们合理饮食、良好作息、注重心情调节,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应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养,以达到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 功效: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 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 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药物调养
肝胆湿热者,选用 龙胆泻肝丸出于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 泽泻,关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 (酒炒),地黄,炙甘草;功效:清肝胆, 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 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湿热 带下。
环境起居
湿热体质的人应保持 居室干燥、凉爽、卫生、通风,衣被要勤晒。 衣着宽松,以棉麻丝织物为宜,有助于透气
散热及排汗,不要穿紧身裤和化纤内衣。 运动可以帮助调畅气机、排热排湿,但要注
意避开暑湿天气,以免湿热内外交蒸。
形体运动
3.形体运动: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太极拳 (剑)、八段锦、站桩功、揉腹功、步行、 快走、慢跑、竞走、登山、游泳、骑自行 车、健身舞、跳绳、韵律操等。运动应避 开雨雾、暑热天气。可以做传统保健项目 “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
音乐及其他调摄
7.音乐及其他调摄: 可经常听一些悠闲、和缓的
音乐。经常点按阴陵泉、曲池 等穴位。也可常做大椎穴拔罐、 督脉或膀胱经刮痧等疗法。
音乐及其他调摄
湿热质者容易躁动,因此可经常听一些悠闲、 和缓的音乐,如《小夜曲》、《摇篮曲》 或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古琴、、小提琴、箫 独奏等,颐养心神。
饮食清淡,可进食赤小豆、绿豆、 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
食物,有帮助清热利湿的作用;还
应多吃些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薏 苡仁、茯苓、鲫鱼、苦瓜、冬 瓜、西瓜等。
饮食调理
忌食辛温、滋腻以及大热、大补之品,如
韭菜、大蒜、辣椒、生姜、肥肉、 羊肉、狗肉、酒等,否则会加重湿热。
还应少食饴糖、石榴、大枣、柚子
环境起居
2.环境起居: 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 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多户外活动,常晒太阳。暑湿季节, 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及感受 暑湿。保持居室干燥。衣着宽松,面 料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主。
环境起居
睡卧顺应四时
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 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 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 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 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 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 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 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 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湿热质概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 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 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 高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质调养方案解读
1.调摄原则:
加强运动
食宜清淡
合做大强度、大运 动量的锻炼。身动则气血周流加速, 气行则痰湿祛,气行则热邪散去。
精神调摄
4.精神调摄:
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 好。注意克服急躁心理,保持稳定心态。
遇事不宜过度思虑,要想得开,放得 下,少生闷气少计较。
精神调摄
湿热最易郁结于肝胆,导致心情烦闷,急躁易怒。 所以湿热体质的人在精神调适方面应以安神定志 为主,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 神内守”的养神大法。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看书、写字、绘画、弹琴、 钓鱼、养花等,有助于分散多余的精力,陶冶性 情、锻炼耐性,平稳心态。 在烦恼苦闷的时候应该迅速转移注意力,还可多 与朋友交流、倾诉,以排解不良情绪。要宽以待 人,与人为善,不要为了一些小事生气、计较。
《青岛市中医体质量化辨识 与调养指导方案》 解读之
湿热质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张茂全
中医体质测定量表之痰湿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2.你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 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5. 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调摄原则
食宜清淡:主要指饮食应清
淡,忌食油腻食物以及热性 食物,以利清热祛湿,避免 加重湿热。
调摄原则
药宜清利:
主要指药物治疗宜选择清热、利湿之 品,如佩兰、茵陈、薏苡仁、泽泻等。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热者 寒之”、“实者泻之”。但要注意不 可蛮用苦寒药物,应佐以少量温化之 品,以防伤脾助湿。
等酸甘之品,以免滋腻恋湿,导致湿热不 易排出。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要 限制油盐的摄入
饮食调理
石竹茶、苦丁茶、莲子芯、竹叶、 玉米须等泡茶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药物调养
6.药物调养: 可用佩兰、栀子、龙胆草、茵陈、苦 参、泽泻等。 脾胃湿热者用泻黄散。 肝胆湿热者,用龙胆泻肝丸。
药物调养
泻黄散 出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组
饮食调理
5.饮食调理: 可常吃红小豆、绿豆、薏苡仁、芹菜、黄 瓜、冬瓜、藕、荠菜等食物,可适量吃苦 瓜、苦苣、西瓜等。
食忌辛温、滋腻,少吃韭菜、辣椒、花
椒、生姜、羊肉或火锅、烹炸、烧烤等食 物,以及肥肉、粘糕、鲇鱼等粘腻食物。 可用石竹茶、苦丁茶、莲子芯、竹叶、玉 米须等泡茶饮。少吃油盐。
饮食调理
形体运动
湿热体质的人应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太极拳、 八段锦、站桩功、揉腹功、“六字诀”中 的“呼”、“嘻”字诀等,可以调畅气机、 健脾助运,有助于体内的水湿运化。
形体运动
登山、骑车、跳绳、韵律操等属于强度较大 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 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湿热 体质的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在秋高气 爽的季节登高而呼,有助于疏畅气机、清 热化湿。但运动时要避开暑湿环境,长夏 季节尤应注意。
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限男性回答)
什么人是湿热质?
湿热质概述
1.定义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
的体质状态。
湿热质成因
先天禀赋 久居湿地
嗜食肥甘
长期饮酒
湿热质概述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 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 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 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滑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