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技术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一)一、判断题1.有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都不是单一要素。
()2.在位置公差中基准只有一个。
()3.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垂直度要求时,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四棱柱。
()4.定向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还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5.三基面体系中的三个平面相互是垂直的。
()6.径向圆跳动中,在测量时测量仪器可以在圆柱面上来回移动。
()7.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一样,故含义也一样。
()8.基准选择时,主要考虑基准统一原则,再兼顾设计要求及装配要求。
()二、解答题1.习题图4-1所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图4—1 销轴2.习题图4-2所示零件标注的位置公差不同,它们所要控制的位置误差区别何在?试加以分析说明。
图4—2 零件图3.在底板的边角上有一孔,要求位置度公差为Φ0.1mm,习题图4-3所示的四种标注方法,哪种标注方法正确?为什么另一些标注方法不正确?a)b)c)d)图4—3 零件图4.习题图4-4所示的零件,标注了两种不同的位置公差,它们的要求有何不同?a) b)图4—4 零件图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二)一、判断题1.采用零形位公差,指在任何情况下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总是零。
()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又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公差值只能从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一处得到补偿。
()3.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应尽量选测量简单的项目。
()4.在保证关联作用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的场合下,最好在选择公差原则时选最大实体要求。
()5.国家标准对位置度公差值直接规定了具体等级和数值。
()6.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值均未规定公差等级和数值。
()7.用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形位公差时,理想要素要绝对精确,不能用模拟法获得。
()8.用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时,只能得到近似的测量结果。
()二、解答题1.试按习题图4-5的形位公差要求填写下表图4—5零件图2.某种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2mm,经实测,实际表面上的九点对测量基准的读数(单位为μm),如习题图4-6所示,问该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图4—6 零件平面度测得数据3.习题图4-7中的四种标注方法,分析说明它们所表示的要求有何不同(包括采用的形位公差原则,理想边界尺寸、允许的垂直度误差等)?a)b)c)d)图4—7 公差的标注。
最新南京理工大学互换性测量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课件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2 形位公差的代号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3 公差框格指引线的标注方法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4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5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表4.5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相对于 基准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3)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指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时所允 许的最大跳动量。
2.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
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为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1)公差带的形状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功能要求 4.3 公差原则 4.4 零件的形位精度设计 4.5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与检测
4.1.1 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1.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能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看
得见、摸得着)的点、线、面。 中心要素是指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面。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续表
第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

第4章形位公差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AB。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ACD。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AB。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BC。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S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BC。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
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BD。
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E.任意方向垂直度。
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CDE。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ACE。
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
E.面对面的平行度。
9.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BCE。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BD。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11.某轴Φ10 0mm○E则ADE。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形状和位置公差

跳动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端面圆跳 动(也称轴向圆跳动,测量截面为与基准同轴的圆柱面) 和斜向圆跳动 (测量截面为素线与被测锥面的素线垂直或成一指定角度、轴线与基准轴 线重合的圆锥面)。
全跳动分为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跳动误差通常简称为跳动,直接从测量角度定义如下: 圆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回转一周时,由位
2.按存在状态分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 测量时由测得要素代替。
3.按所处地位分 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 (和) 位置公差要求 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 (和) 位 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理想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4.按功能要求分 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或仅涉及 其形状公差要求时的要素 称为单一要素。相对其他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 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计算式为:
对孔 实效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对轴 实效尺寸=最大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在技术图样上,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
形位公差代号包括:形位公差有关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和指引线、 形位公差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基准符号及基准代号。
形位公差框格有两格或多格,它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自左 至右依次填写公差项目符号、公差数值 (单位为mm)、基准代号字母。
指引线可从框格的任一端引出,引出段必须垂直于框格;引向被测要素 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3.基准体系 若某被测要素需由两个或三个相互间具有确定关系的基准 共同确定,这种基准称作基准体系。
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个项目。随被测要素和基准 要素为直线或平面之分,可有“线对线”(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为 直线)、“线对面”、“面对线”和“面对面”四种形式。
第四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垂直度
⊥ ∠ ◎
有
圆柱度
全跳动
第一节
五、几何公差的标注 1. 几何公差框格和指引线
概述
国家标准规定,在技术图样中几何公差应采用框格代号标注。无法采 用框格代号标注时,才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加以说明,但应做到内容 完整,用词严谨。 1)公差框格: (1) 第一格 几何公差特征的符号。 (2) 第二格 几何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 (3) 第三格和以后各格 基准字母和有关符号。规定不得采用E、F、I、J 、L、M、O、P和R等九个字母。
第二节 形状公差
一、形状公差基本概念
形状公差是为了限制形状误差而设置的,用于单一要素、单一实际要 素的形状所允许变动的全量。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 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六项(后两项在有基准时,属于位置度) 。形状公差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轮廓线、轮廓面。 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 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
圆 度
0.01 0.01
第二节 形状公差
4、圆柱度 公差带: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
t
公差带
标注
圆柱度
第二节 形状公差
4、圆柱度
项目 标注示例及读法 公差带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1 mm
在任一截面上半径差位公差值0.01 mm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 度
同一被测要素有多项公差要求的标注
第一节
概述
5.基准要素的标注 通常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上的方向如何,方框内的字母 均水平书写。
基准符号
第一节
概述
1) 基准要素的标注 (1)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和表面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 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基准符号标注在轮廓的引出线 上时,可以放置在引出线的任一侧,基准符号还可以置于用圆点指向的实 际表面的参考线上,基准符号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_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一、判断题1.采用包容要求时,基孔制配合中轴的上偏差数值即为该配合的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对)2.用螺栓或螺钉连接的圆盘零件上圆周布置的通孔的位置度公差一般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对)3.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 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对)4.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错)5.采用包容要求时,基轴制配合中孔的上偏差数值即为该配合的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错)6.圆度是形状公差,没有基准要素。
(对)7.被测要素为轴线时,形位公差符号的箭头可以直接指向该轴线。
(对)8.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时,应采用独立原则。
(对)9.滚筒类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很低,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所以设计时应采用独立原则。
(对)10.一般来说,需要严格保证配合性质时,应采用包容要求。
(对)11.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对)12.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对)13.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错)14.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错)15.基准符号指向基准要素时,无论基准符号在图面上的方向如何,其小圆圈中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
(对)16.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边界。
(对)17.最小条件是指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错)18.按包容要求给出单一要素孔、轴的尺寸公差后,若要进一步给出形状公差值,则形状公差值必须小于给定的尺寸公差值。
(对)19.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MB

定向公差带相对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 动的。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
因此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 一般不再规定形状公差,只有需要对该要素的形状有进一 步要求时,则可同时给出形状公差,但其公差数值应小于 定向公差值。
零件上存在的要素,在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代替实际 要素。实际要素是由加工新城的,在加工中由于各种原因 会产生加工误差 。
4-1 概述
要素的分类:
2)按检测关系分 (1)被测要素 是指图样上给出了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也就 是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它是检测的对象。被测要素又 可分为: 单一要素,是指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 素 关联要素,是指相对基准要素有方向或位置功能要求而 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4-3 形状公差
轮廓度:
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 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 注时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则由给 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 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d
0.1 A
基准平面
A
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 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2)任意方向
d
4-4 位置公差
d 0.05 A
A 基准平面
4-4 位置公差
4-4 位置公差
定位公差:
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序)
2、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廓、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各 要素。如图3-1中1、2、3、4、5、6都是轮廓要素。 中心要素:具有对称关系的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点、线、面。如 图3-1中7、8均为中心要素。 3、按检测时的地位分 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右图中,φd2的圆柱面和φd2的台肩面都给出了形位公差,因此都 属于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零件上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 位置的要素,基 准要素在图样上都标有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右图中φd2的中心 线即为基准要素A。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形位公差应按国家标准GB/T1182—1996规定的标注方 法,在图样上按要求进行正确的标注。 一、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采用框格的形式标注,该框 格具有带箭头的指引线。形位公差的框格如图3—2所示, 从框格的左边起,第一格填写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符 号,第二格填写形位公差值,第三格及往后填写基准 的字母。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时,框格只有两格,只 标注前两项内容。
φ30
包容要求应用举例
如图所示,圆柱表面遵守包容要求。 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尺 寸为最大实体尺寸20mm, 其局部实际尺寸在 19.97mm~20mm内。
指引线表示法
1.指引线 指引线的弯折点最多两个。靠近框格的那一段指引线一定要 垂直于框格的一条边。指引 线箭头的方向应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大于 3mm),表示方法有三种,见上图或书图3—3,指引线的箭头置于 要素的轮廓线上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见图3—3a)。当指引线的箭 头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 表面上(见图3—3b)。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 与尺寸线对齐,如上图或书图3-4所示。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零件几何要素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 一、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简称要素) 几何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简称要素) (一)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见书图3-1 3-1 (二)要素的分类 1、按存在的状态分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即几何的点、线、面, 它们不存在任何误差。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标准规定:测量时用测 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一、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允许形状和位置变动的范围。 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直线度(—)平面度( )圆度(○) 形状公差 圆柱度( )线轮廓度(⌒)轮廓度( ) 形位公差 平行度(∥)定向公差 垂直度(⊥) 倾斜度(∠)位置公差 同轴度(◎) 定位公差 对称度( )位置度( ) 跳动公差 圆跳动( )全跳动( )
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形位公差带的概念(续)
其形状取决于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给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和标注 形式,下图中列出了形位公差带的主要形状。 其大小用形位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表示,由给定的形位公差值决 定。 其方向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和标注形式确定。 同学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书本上的关于形位公差带的一个又一个大 表格,这些表格罗列了十四项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六十多种公 差带,如果一一讲授,授课的时间不允许,其实,如果仔细地分析一 下这些公差与公差带的形状,就会发现这些公差带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规律和共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方法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一种 能举一反三的、便于自学的“积木式”的教学方法。
-0.013 -0.028
图例
G
G基准平面
Φ0.01 G
90°
关联体外作用尺寸
B
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 长度上,与实际内 表面(孔)体内相 接的最小理想面, 或与实际外表面 (轴)体内相接的 最大理想面的直径 或宽度,称为体内 作用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尺寸、边界)
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 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 最大实体时的状 最大实体 态。 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 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孔的最 小极限尺寸Dmin) 边界: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 的极限包容面。 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 寸的边界。
A4
关联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是局部实际尺寸与位置误差综合的结果。 是指结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 ( 或 与实际孔内接( 与实际孔内接 与实际轴外接) 的最大( 或最小) 与实际轴外接 ) 的最大 ( 或最小 ) 的理 想轴( 或孔) 的尺寸。 想轴 ( 或孔 ) 的尺寸 。 而该理想轴(或 孔)必须与基准要素保持图样上给定的 功能关系。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单一要素)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关联要素)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尺寸、边界)
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于最小实体 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 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LMVS: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称为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LMVS=LMS + t形位 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
公差原则的定义
定义: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 规定。 公公公公 分类:
独立原则 相关原则
包包包包
最最最最包包
最最最最包包
一、有关定义、符号
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 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间的距离。 体外(体内)作用尺寸 最大(小)实体状态(MMC、LMC) 最大(小)实体尺寸(MMS、LMS) 边界、最大(小)实体边界 最大(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 LMVC) 最大(小)实体实效边界 最大(小)实体实效尺寸(MMVS、 LMVS)
基准表示方法
4、基准 基准字母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为不致引起误解,国家标准 GB/T1182—1996规定基准字母禁用下列9个字母:E、I、J、M、O、 P、L、R、F。基准字母一般不许与图样中任何向视图的字母相同。 基准符号如图所示,以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连线(细实线)与粗的 短横线相连。粗的短横线的长度一般等于小圆的直径。连线应画 在粗的短横线中间,长度一般等于小圆的直径。小圆的直径为2倍 字高。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与尺寸线对齐 (见上图)。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与尺寸线应 明显错开,粗的短横线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它的延长线上。
形位公差带的研究方法
二、形位公差带的研究方法—积木法 形位公差带的研究方法 积木法
我们知道,无论是形状公差还是位置公差,被测要素无非是点、 线、面这三种,位置公差中的基准要素也是点、线、面这三种。 公差带在所给方向上,分为给定平面内、给定一个方向、给定两 个互相垂直方向和给定任意方向这四种。而公差带的基本形状经 过归纳,共11种,按所给定方向的不同而分为四类。(参看表) 下面我们选择形位公差的其中几个项目进行讲解,来学习如何应 用积木法对形位公差带进行判断。
Da 体外 体内
da
体内
体外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 上,与实际内表面(孔) 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 或与实际外表面(轴) 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 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 外作用尺寸,即通常所 称作用尺寸。
图例
— 0.012 0.025 -0.025
A2
A3
φ50
局部实际尺寸和单一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尺寸、边界)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尺寸、边界)
MMVC:图样上给定的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尺 寸(MMS)和该要素轴线、中心平面的定向或 定位形位公差所形成的综合极限状态。 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MMVS=MMS±t形位 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的边界。
基本几何量精度——公差原则
基本内容:公差原则的定义,有关作用尺寸、 边界和实效状态的基本概念,独立原则、包容 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重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难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包容要 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 用。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续)
4、按功能关系分 单一要素:仅对被测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的要素。如上图中φd2 的圆柱面是被测要素,且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要求,故为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与零件基准要素有功能要求的要素。(即相对于基准 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的要素)。如上图中,φd2的台肩 面相对于φd2圆柱基准轴线有垂直的功能要求,且都给出了位置公 差,所以φd2的圆柱台肩面就是被测关联要素。
形位公差值
3、形位公差值 形位公差值表示方法有三种:“t”、“φt”、“Sφt”。当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或中心平面,或者被测要素的检测方向一定 时,标注“t”,例如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 差值的标注。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圆心等中心要素且检测方向为 径向任意角度时,公差带的形状为圆柱或圆形,标注“φt”,例 如同轴度公差值的标注。被测要素为球心且检测方向为径向任意 角度时,公差带为球形,标注“Sφt”,例如球心位置度公差值 的标注。其他视具体情况而定
形位公差带
一、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形位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 允许变动量,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 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于 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 由此,我们可知,研究形位公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限制实际 要素的变动范围。由于实际要素在空间占据一定形状、位置和大 小,必须用具有一定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的各种空间或平面 区域来限制它。用于限制实际要素形状和位置变动的区域,叫做 形位公差带。它与尺寸公差带的概念一致,但形位公差带可以是 空间区域,也可以是平面区域。只要实际被测要素能全部落在给 定的公差带内,就表明实际被测要素合格。 形位公差是用形位公差带来表示的,构成形位公差带的四个要素 是形位公差带的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