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李洁--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城镇 居 民每百 户拥有家用 汽车在 l 0 、 l 1 、 1 2年分别 为 l 3 . 0 7 、 民农业经 营的成本 , 对农业所需原料 , 肥料等 的价 格进行控 制 ; 适 1 8 . 5 8 、 2 1 . 5 4辆 ,农村居 民每百户拥 有家用汽车在 1 0 、 1 1 、 1 2年分 当提 高农 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村居 民收入 。其次 , 出台政策保 护农 别为 2 . 7 5 、 5 . 5 1 、 6 . 5 9辆 ,农村居 民每百户拥有生 活用汽车包括小 民工利益 , 减少劳动市场过渡 的压榨 。最后 , 农村 居民消费往往还 面包车 。城镇居 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 车是农村居 民的 4 . 7 5 、 3 . 3 7 、 处 在温饱 的阶段 , 所 以政府转 பைடு நூலகம்支付 是十分 必要 的 , 也 是提 高农
要改善农村 的消费环境 ,就要加 大农村 的基 础设施 的投 资 。 城镇 居 民恩 格尔 系数在 1 0 、 1 1 、 1 2年 分别 为 3 5 . 7 %、 3 6 . 3 %、 3 6 . 2 % ,农 村 居 民 恩 格 尔 系数 在 1 0 、 1 1 、 1 2年 分 别 为 4 1 . 1 %、 疏通交 通 , 实现农 村与城 市 的交 流 ; 同时打击假 冒伪劣产 品流 向
【 关键词】 经济快速发展 城 乡消费水平差距 政策措施
民的社会 福利和较完善 的社 会保障机制 。孩 子的教育 问题 、 父母 的养老 问题等 , 他们 对预期 收入不乐 观 , 而且农 村居 民靠体 力劳
动挣得 的报酬总是很少 的 ,虽然在人类一般 劳动上 同T不 同酬 。 所 以农村 居民收入增加 缓慢 , 谨慎消费 。
城 乡居 民消费水平差距分 析及 政策建议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策建议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策建议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策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经验。

首先啊,我觉得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是关键。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以前大家都种地,但是收成也就那样,填饱肚子还行,花钱就紧巴巴的。

后来有些年轻人出去学了养殖技术回来搞养殖,什么养猪养鸡的。

政府呢也给了些扶持政策,像无息贷款啊,给提供培训啊。

嘿,这一家家的慢慢收入就上去了。

哦对了还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也不错,像隔壁村种那种特色水果,然后跟外面的公司签合同,直接供应,不愁销路,村民兜里有钱了,消费自然就可以提高了。

然后呢,消费环境也很重要。

你想啊,要是村里想买点好东西都没地儿,咋消费?我之前看到有些农村小卖部,东西那叫一个不全。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鼓励一些大超市连锁在农村开分店。

比如说,有个连锁超市开到我们邻村了,以前大家买个稍微高档点的生活用品得跑老远去镇上,现在家门口就有,方便了,消费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但是也有问题啊,农村的基础设施得跟上,路不好,物流车进不来也白搭,我感觉在改善消费环境这点上,道路啊,网络通信啊这些硬件得尽快完善。

教育也不能少。

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老人总把钱攥得死死的,就想着给子孙留着,根本不舍得花。

后来慢慢通过教育宣传啊,告诉大家合理消费的观念,老人们的想法也开始改变了。

但是教育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的,农村这方面的资源又少。

我觉得可以多搞点文化活动,像那种消费知识讲座,刚开始村民可能都不来,但是可以送点小礼品啊吸引人。

我之前做这个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是慢慢有效果。

还有就是社会保障。

不少农村居民不敢消费是害怕生病或者养老没保障。

政府要是能加大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就好了。

这个我没有啥特别好的案例,但是从道理上想就是这么回事。

我知道我这些建议可能不是万能的,比如说提高收入这一块,每个地方资源不一样,情况也不同,但是总的方向我觉得是没错的,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资源来具体调整嘛。

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及对策

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及对策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及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支出重点的转移上。

1.生存型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消费总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占比不断减小,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逐渐增加。

从城镇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74.6%下降到2006年的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1%和11.3%提高到21%和18.9%。

从农村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2006年的65.5%,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4%和10.4%提高到17.6%和14.7%。

2.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GDP 已跨过2 000美元大关,在这一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的特点是实物消费比重逐渐降低,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

2006年城镇居民全部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 441元,比上年增长9.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24.8%提高到28.1%,提高3.3个百分点。

3.三次消费升级持续时间短,转换速度快。

从普及时间看,我国家电产品的消费仅用近10年时间就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这一跨越主要与居民购买力增强和消费升级加快有关。

从升级的购买力强弱看,每一次升级所实现的购买力水平均大幅度提高。

城乡居民从几十元、千元和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级消费转变。

(二)新型消费品销售快速增长。

近年来,拉动社会消费总额快速增长的商品,也就是居民消费中扩张最快的一些新兴商品,主要集中在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文化消费。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基本生活消费过高:由于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占比较大,如食品、住房等,导致其他消费领域的发展受限。

这种消费结构使得居民对于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品与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 单一消费模式:相较于先进国家,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仍然偏向单一模式,主要消费集中在实物商品上,消费品种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消费模式限制了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3. 消费观念保守: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普遍较为保守,偏爱储蓄,对于消费贷款的使用率较低,这使得居民在购买大件耐用品、进行投资以及创业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同时,消费观念保守也导致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等非物质性消费的需求不足。

二、对策提出1. 促进基本生活消费合理化: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住房、教育等领域的开支压力,从而使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得以降低。

此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也可以有效降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重。

2. 鼓励多元化消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扶持来鼓励居民进行多元化消费。

例如,减少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降低豪华商品的消费税率,提高中低档商品的质量,使其具备竞争力,从而促进多元化消费的发展。

3. 引导消费观念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渠道等方式,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鼓励居民适度消费,增加对于文化、旅游等非物质性消费的需求。

同时,加强金融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贷款和金融支持,鼓励居民进行投资和创业。

4.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政府可以加大对于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同时,加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政策,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影响:节俭、储蓄等 传统观念对消费的影响
教育水平:教育程度越高,消 费观念越开放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 念逐渐转变,追求品质和体验
文化消费需求:随着文化水平 的提高,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 的需求增加
心理因素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心理:城镇居民的消费心理,如求实心理、求异心理等,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攀比心理:城镇居民的攀比心理也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提倡量入为出,避免盲目跟风 消费
强化储蓄意识,合理规划个人 财务
引导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金 融素养
培养节约习惯,弘扬勤俭节约 的传统美德
优化消费环境
完善消费政策,引导居民 合理消费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 者权益
推进消费升级,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拓宽消费渠道
影响城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就业状况:就业率越高,居民消费信心越强 金融市场:利率、储蓄、投资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决策
社会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 收入分配差距: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较为饱和,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 教育、医疗支出: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刚性支出增加,压缩了其他消费空间 消费观念和习惯: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存在差异,影响消费行为
个人因素
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越理性,消费结构也更加合理。

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院别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学生姓名韩梦璐学号*********指导教师陈南职称讲师2017 年 4 月15 日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我国居民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却是越来越低,由于经济的不断改革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经济也离不开国外市场,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导致这两年的贸易很不乐观。

消费占着主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让居民有更大的消费欲望,提高他们的购买力,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本文分析了居民消费的现状,对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落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等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购买力;居民消费;消费结构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life becomes more and more, China's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xpenditure is more and more low, because this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economic reform. China's econom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oreign marke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mpact on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large, leading to the two years of trade is not optimistic.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factor, so we want to make the residents have a greater desire to spend, improve their purchasing power, so that it is conduciv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discusses the 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backward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the residents and optimiz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Purchasing power ;Resident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1前言 (1)2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 (1)2.1居民消费水平 (1)2.2居民消费支出的特点 (2)3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3)3.1消费结构不合理 (3)3.2消费率偏低 (4)3.3居民收入限制消费 (4)3.4消费环境恶化,积极性弱 (4)4我国居民消费的解决对策 (5)4.1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5)4.2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6)4.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4.4培养居民新的消费理念 (6)4.5改善消费环境 (7)5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减慢,很明显的得出消费水平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因素及政策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因素及政策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因素及政策建议一、引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已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然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因素不容忽视,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即: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交通、文化娱乐和消费习惯,以期全面阐述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收入水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贫困问题更加严重。

农村居民收入的低下往往导致他们消费水平的不稳定和低下,难以满足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实施创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同时,农村居民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积极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从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教育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

农村居民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现代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因此,缺乏知识和技能支持的消费菜单和消费理念往往受到限制。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并注重培育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应大力推广消费知识普及活动,加强消费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水平。

四、交通:消费难题交通不便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因素。

与城市区域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地点相对分散和无序,导致消费难以集中,从而导致消费效率低下和消费成本的增加。

在政策建议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体系,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同时,在公共交通和物流转运服务方面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支持。

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减少的对策研究

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减少的对策研究

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减少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的问题日益凸显。

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还妨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的对策,以促进差距的减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解决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通过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管理,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首先,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进城打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同时,要加强劳动力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其次,要加强税收等财政政策的调节,推动收入再分配。

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税收的强度和效率,实现高收入群体的适度负担,支持低收入群体的增收。

三、扩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乡消费和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保障差距,应该加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首先,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建设,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

其次,要推进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居民教育、就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四、发展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促进消费升级促进城乡消费和收入差距的缩小,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变化 (1)(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 (1)(二)消费结构的演变 (2)(三)消费方式的演变 (2)二、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3)(一)农民收入问题 (3)(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 (4)(三)城乡金融体系不健全 (4)三、进一步推动城乡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5)(一)增加农民收入 (5)(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7)(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 (7)参考文献 (9)正文第二、三各补多一个观点论述就行了.正文字数要5000字以上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消费是一个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

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消费升级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住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

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借此时机,以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关键词】城乡,消费,扩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然而,与持续较快增长的城市消费相比,城乡消费呈现出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其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继而导致其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因此,加快城乡消费市场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城乡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变化(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3—2005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

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城乡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

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是2006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

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结构的演变调查显示,受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制约,城乡居民消费还是以一般性消费为主,衣食、居住消费等占的比重较大。

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一是伴随着连续几年婚嫁高峰的过去,城乡旧房改造已基本结束,建房热已开始降温,在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住消费却大幅度减少。

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费的比例有了突发性增长。

由2008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达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

三是交通通讯支出平稳增长。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外出频繁,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的交通通讯支出在XX年就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

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

在食品结构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

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

2008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长35%。

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

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

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

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补多一个因素)(一)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

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

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加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减免农业税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其消费水平并未因此而大幅度提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受其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影响,与他们的物质消费饱和还存在一段距离,这也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农民收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市场上销售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的收入;三是非农产业的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四是劳务输出收入。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价格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农产品价格较低,制约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其价值实现较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进城的门槛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困难日益加大,加之家庭生活等压力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问题,非农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近几年,我市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

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虽然一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是每人每年50元,但大多数人认为:“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大部分的费用还是得由自己来承担。

”因此,农村居民不得不为“生、老、病”作大量的储蓄。

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落后于城镇,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脱节现象严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窄小,保障标准偏低,民政部门经费不足,救济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

医疗保障落实的现实性差,国家财政资助不到位,居民参保意识低,参保人数少。

养老保险制度系统风险相对高,地方资金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城乡金融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城乡的延伸,而目前城乡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城乡消费的措施和建议(补多一个对策)(一)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

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城乡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

随着近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

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

必须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

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比重。

适应市场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

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进一步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外,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略,要加快并保质保量的建设农村文教娱乐设施。

加强对“农家乐”等副业的扶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副业为龙头,带动农民步入市场,创收增收。

此外。

必须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

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比重。

适应市场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

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进一步理顺城乡信贷关系,落实城乡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

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其参合率达到90%以上。

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50元给予补助,而且地方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50元给予补助。

参保农民个人每年交50元,这相当于每个参合的农民年人均大病统筹资金为150元,这仅为城市的1132。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

另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将减少768亿元,然而,可以得到2688亿元的养老保障。

与农民自己储蓄养老相比。

可以减少储蓄1880亿元。

因此。

应尽早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消除农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近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

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