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 走进彩色世界练习 教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 走进彩色世界练习 教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4.8 走进彩色世界练习(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4.8 走进彩色世界练习(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4.8 走进彩色世界练习(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8 走进彩色世界A·课程标准检测(60分)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倒立实像 D.缩小的正立虚像2.下列关于眼镜度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度数是正数,远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B.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度数都是正数C.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D.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3.关于矫正视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近视眼镜的度数都是固定不变的B.配眼镜时,两镜片的度数可能不相同C.配眼镜时,两镜片的度数一定要相同D.近视眼也可以配戴远视眼镜进行矫正4.250度的镜片的焦距为()A.2。

5m B.250cm C. 4m D.40cm5.下列关于显微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实像B.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C.将被观察物体向左移,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则向右移D.反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成正立的虚像6.对于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望远镜看到的是正立的景物的像B.望远镜的目镜、物镜一定都是凸透镜C.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成实像D.望远镜的物镜都尽量的会聚更多的光7.如下关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C.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8.光的三原色分别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品红、黄、蓝 D.品红、绿、蓝9.(多选)关于近视眼的产生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肯定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而形成的C.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光斑D.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10.(多选)如下关于显微镜的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B.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再成一次正立、放大的虚像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1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透镜组,靠近________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_______的凸透镜叫做物境.在观察物体时,目镜成的是______像,物镜成的______像(填“虚”或“实”)12.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使太阳光产生了_________,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通过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用白色光屏承接,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10-1所示,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在的像是______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14.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和______后形成的,弧形彩虹的外侧是______色,内侧是_____色.15.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小明的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已的脸部时,它应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cm处最合适.16.如图10-2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___色,区域2应标____色.三.实验探究(6分)17.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眼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副款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眼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损伤眼镜镜片;又能较快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四.综合应用(6分)18.有两个玻璃制成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小明同学想知道它们焦距的大小关系,若身边没有刻度尺,请你同他一道设计出一种粗略判断凸透镜焦距大小的方法.(1)简述实验的步骤(2)若用作望远镜的目镜、物镜,则应将焦距______的作目镜,将焦距______的作物镜.(填“大"或“小”)B·创新思维拓展(40分)五.认真选一选(4分×2=8分)19.如图10-3,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20.如图10—4所示的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关于投影器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六.细心填一填(4分×2=8分)21.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10—5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你把眼镜递给他,你应该拿图______中的那一副.22.物体会呈现五颜六色,这是由于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某种颜色的不透明体只能反射这种颜色的光,对于透明体只能透过这种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不能穿过.那么,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绿色的物体上,物体表面只能反射_______色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红色的玻璃上,则玻璃只能透过_________色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辅导:第四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辅导:第四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_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 C)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3.望远镜是将__远处__的物体拉近成像,多应用于天文学研究领域;显微镜是将__微小__的物体放大成像,多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

4.可见光的颜色有__红、橙、黄、绿、蓝、靛、紫__(七色光),其中的__红__、__绿__、__蓝__称为光的三原色,七色光混合为__白__色光。

5.关于望远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A.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B.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观看舞台上的表演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D.晴天,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上的耀斑6.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B)A.伽利略 B.牛顿C.爱因斯坦D.瓦特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B)A.立竿见影B.雨后彩虹C.小孔成像D.水中月亮8.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关于以下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光的色散C.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到了物体上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9.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成像的情况为( B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10.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一倍焦距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__虚__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7通过透镜看世界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B.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C. 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D.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2.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 幻灯机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投影仪3.按照望远镜的发展过程,从前往后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B. 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C. 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哈勃望远镜D. 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4.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6.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B. 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C.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D. 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7.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A镜是目镜B. B镜是物镜C. 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 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8.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9.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 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 目镜成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缩小的虚像10.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物镜都成放大的实像B. 它们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C. 它们的镜头都利用了凹透镜D. 它们都采用减小视角的原理11.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关于显微镜的结构或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明显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B. 让视野变亮﹣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C.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转动物镜转换器D. 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像移至中央﹣载玻片应向右下方移动1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小明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美景,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此时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者“显微镜”)相同.15.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u<2f,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 像(填“实”或“虚”),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________ (填“实”或“虚”)像.16.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8.4走进彩色世界练习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8.4走进彩色世界练习题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8走进彩色世界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 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 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2.如图所示情境中,利用红外线工作的仪器是()A. 验钞机B. B超检查C. 电视机遥控器D. 超声测速器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是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图丙是炎热夏天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 图丁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扬州市的著名景观“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 光在空气中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C. 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 一束光与镜面成30º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º6.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C.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7.如图所示,小明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园博园游学,在美丽的“扬州园”新月桥边他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湖边的红花因为能吸收红色光所以是红色B. 湖边松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C. 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D. 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它在水中所成的像距离小鸟4m8.以下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B. 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C. 小孔成像--光的折射D.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9.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B. 氢氛激光器--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引导掘进机前进C. 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折射D. 倒车雷达--利用光的反射10.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同步练习.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同步练习.docx

桑水初中物理学习材料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同步练习1.光的色散就是( )A .白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B .单色光合成白光的现象C .黄光和蓝光变成白光的现象D .白光变成黄光和蓝光的现象2.天地万物,五光十色。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 .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白光是单色光3.下列事例中,不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是( )A .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各种色彩B .电视画面呈现的各种色彩C .油膜在阳光下呈现各种色彩D .光碟在日光灯下呈现出各种色彩4.在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光的偏折角最大B .紫光的偏折角最大C .不同色光玻璃中传播速度相同D .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小5. 2010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了—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

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______,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____、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6. 如图甲,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如图乙,一束红光沿AO 从空气斜射向玻璃。

OB 和OC 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 斜射向玻璃。

请在图乙中画出紫光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7.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和蓝光。

8.如图所示是色光的混合示意图,则Ⅰ和Ⅱ区域的颜色分别是( )A.黄绿B.白绿C.品红青D.绿黄9. 如图所示的彩色电视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黄B.橙靛紫C.绿蓝红D.黄绿蓝答案:1---4 ADBD5. 色散绿复色光6.桑水解:7. 色散绿光8. D9. C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制作桑水。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8 走进彩色世界(有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8  走进彩色世界(有答案)

第四章 8.走进彩色世界]一、选择题1.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如图图所示,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光的 ( )A .直线传播C .镜面反射 B .漫反射D .色散2.如图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 .a (最上面)是紫光,b (最下面)是红光C .在真空中,绿光传播速度等于蓝光传播速度D .这束彩色光带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关于光的色散实验,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 .色散现象表明, 白光是复色光C .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 .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4.英国媒体报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用三束单色激光照射特制的“扩散器”,使三束 激光均匀混合,从而得到需要的色光,而且光色可调。

该技术有望制造出更好的照明设备。

对 此技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复色光B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单色光C .要得到白光,三束激光的颜色应分别是红、绿、蓝D .改变三束入射激光的强度比例,可以得到任何颜色的光5.小明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呈现的颜色,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是白色B . 甲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绿色C . 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黑色D .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红色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 .桃花能发出红光 C .桃花能反射红光B .桃花能吸收红光D .桃花能透过红光二、填空题 7.如图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只有用 (选填“白”或“黑”) 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 棱镜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 通过透镜看世界练习(有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 通过透镜看世界练习(有答案)

4.7 通过透镜看世界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右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2.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3.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A.电影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4.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5.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望远镜最终看到的是倒立的像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的目镜成实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要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8.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时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9.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分层作业ABC 4.7-8通过透镜看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2)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分层作业ABC 4.7-8通过透镜看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7.通过透镜看世界8.走进彩色世界1.关于望远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B.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地观看舞台上的表演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D.晴天,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上的耀斑2.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瓦特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立竿见影B.雨后彩虹C.小孔成像D.水中月亮4.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关于以下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光的色散C.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到了物体上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5.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6.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______像。

7.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即___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利用了光的________。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8.我们在雨后看到的彩虹,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

红、______、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_ 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 C)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3.望远镜是将__远处__的物体拉近成像,多应用于天文学研究领域;显微镜是将__微小__的物体放大成像,多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

4.可见光的颜色有__红、橙、黄、绿、蓝、靛、紫__(七色光),其中的__红__、__绿__、__蓝__称为光的三原色,七色光混合为__白__色光。

5.关于望远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B.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观看舞台上的表演
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
D.晴天,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上的耀斑
6.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B )
A.伽利略 B.牛顿C.爱因斯坦D.瓦特
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B )
A.立竿见影B.雨后彩虹
C.小孔成像D.水中月亮
8.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关于以下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光的色散
C.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到了物体上
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
9.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成像的情况为( B )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10.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
.....
一倍焦距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__虚__像。

1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即__红外线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利用了光的__反射__。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绿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2.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

这种仪器是__望远镜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放大镜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13.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色散__现象。

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答案】如答图所示。

第13题答图
14.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__温度计的示数上升__;B处应该是__紫__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底边__(选填“顶角”或“底边”)偏折。

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会聚__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__发散__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__红__(选填“红”或“蓝”)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