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专题 学习仿写
适合仿写的考场作文

适合仿写的考场作文
你说这考场作文,就像一场战斗,咱得有策略,有装备,才能打个漂亮仗!那适合仿写的作文呢,就像是给咱提供了一套厉害的战术和精良的武器。
它得结构清晰。
就好比盖房子,框架得稳当。
开头怎么吸引人,中间怎么
有条理地展开论述,结尾怎么有力地收束,都得明明白白。
你一仿写,就知道
该怎么布局谋篇,心里有底,写起来不慌。
再者,语言得精彩。
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而是生动、
形象,能让老师读着眼前一亮的。
比如说描写春天,不是干巴巴地说“春天来了,真美啊”,而是“春天像个俏皮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就来了,把大地装
扮得五彩斑斓”。
咱仿写这样的句子,自己的文笔不也跟着变好了嘛!
还有啊,主题得鲜明。
别绕来绕去,让老师猜你到底想说啥。
一篇好的仿
写作文,主题就像一盏明灯,一下子就能照亮整篇文章的方向。
咱跟着学,也
能写出中心突出的好作文。
仿写可不是照抄哦!那是作弊,要不得!咱得把人家的精华学到手,融入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本事。
仿写作文7篇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walking in the dark, but they are afraid that there is no sunshine in their hearts.(页眉可删)仿写作文7篇仿写作文篇1田园的初夏总是那么的美。
油菜花海的前面,稀稀疏疏地扎着一乍篱笆,深深的棕色陪着淡淡的黄色,煞是好看。
泥泞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出现几个可爱的小泥坑。
深深的小道,不知通向何方。
初夏时节,高大挺拔的树上清晰可见一丝丝的浅绿,初夏还未成荫。
鸟儿们兴致勃勃地衔来树枝和泥土筑巢,发出淡淡的乡村气息。
蜘蛛们也开始在枝干间吐丝织网,捕捉着不小心撞到蜘蛛网的小虫,享受它的美餐。
露珠刚刚才挂上草尖,瞧,两只美丽的蝴蝶扑闪着黄色的翅膀,时而在空中漫天飞舞,时而品味着花瓣中的甜蜜。
“看,那里,蝴蝶!”一群顽皮的孩童打扰了这幅美好的画面,嬉笑着想要围捕这两只漂亮的蝴蝶,一个年龄最大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进前去,踮起脚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去,可是只蹭到一点点黄黄的花粉,重重地趴倒在地,大家把他扶起,锲而不舍地展开行动。
黄蝴蝶回头望瞭望,划出美丽的弧线,飞进篱笆后面的油菜花田中,渐渐地与金灿灿的油菜花融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蝶,哪个是花。
孩子们懊恼又沮丧地回家了。
杨万里恰巧看到这一幕,灵感来了,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仿写作文篇2在人生中,也有一个台阶,如果从哪听候倒,我们就要从哪爬起来,只有这样坚强不屈的信念,就是胜利。
在几个月前,我去了泉州坐动车,就在这个地方,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和爸爸正要去动车停下来的地方,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故事发生了,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女儿去坐动车,那个小女孩一双水汪汪非常漂亮的大眼睛,红扑扑的小脸蛋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眼睛里闪烁着纯洁的光芒,稚嫩的小手一摆一摆的,还穿着一条花裙子,可爱极了!小女孩刚要上台阶,好像一步也不敢迈,很害怕似的,一阵童音从她的嘴里吐了出来,五音好似还有点不全,她的眼神,使人怜爱,对母亲说:“妈……妈,抱抱。
小作文仿写素材摘抄高中

小作文仿写素材摘抄高中写景类1. 原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仿写:弯弯曲曲的小溪上面,满眼的是粼粼的波光。
波光闪烁不停,像璀璨的宝石的光芒。
层层的波光之中,偶尔跳跃着些小鱼,有欢快地游着的,有悠然地停着的;正如一颗颗的珍珠,又如夜空中的萤火虫,又如刚睡醒的精灵。
微风拂来,带来丝丝凉意,仿佛山间寺庙里悠远的钟声一般。
仿写:春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天,总是美的;可是啊,江南的春,却格外的来得柔,来得润,来得生机勃勃。
我不顾舟车劳顿,要从北方奔赴江南,更要从江南深入水乡来的缘由,也不过想深深领略这“春”,这水乡的春韵。
写人类1. 原文: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深深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那是生活的犁铧留下的痕迹。
眼睛里藏着故事,有时明亮如星,那是对未来的希望在闪烁;有时黯淡似灰,那是过往的伤痛在作祟。
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仿佛是岁月雕琢的雕塑,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勤劳与坚韧。
仿写:她的面庞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甜甜的笑容恰似春日暖阳,那是内心的喜悦绽放的花朵。
眼眸中透着灵动,有时活泼似鹿,那是对梦想的追求在跳跃;有时沉静如水,那是对知识的思考在沉淀。
她的身姿,轻盈而优雅,仿佛是风中舞动的柳枝,每一次摆动都展现着自信与活力。
2. 原文: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爱却像一座山,沉重而坚实。
他总是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遮风挡雨。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那是我心中永远的依靠。
仿写: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但她的爱却像一条河,绵长而细腻。
她总是细心地照顾着家人的生活,用无尽的关怀为我们带来温暖。
她的笑容,在晨曦的微光中显得格外亲切,那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中考作文写作: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仿写的四重境界

中考作文写作: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仿写的四重境界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学习仿写》这一写作专题。
教材主要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两个角度提供抓手,试图引导学生建立自觉的仿写意识,形成基本的仿写思路,养成良好的仿写习惯。
教材提供宏观指引,但宏观指引还不足以让学生依样画瓢,毕竟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与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呈现的仿写结果也是参差百态的。
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而后将“写作实践”任选其一练习了事,显然有违教材编写意图,也不可能实现通过仿写“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师应开展微观指导,通过交流、欣赏、比较、辨析等系列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牵引与思路指引,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仿写的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在随文仿写中学习仿写,并以此提高写作的质量。
一、由此及彼,扩大画面某次批阅作文,在一堆作文里看到了某学生“春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句子,宛如清风拂面,困乏的眼皮竟为之一开。
后与该生交流,得知她借鉴了一句歌词“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只是改动一字。
还是这个女生,又一次在作文里用了这个句子。
可能是审美疲劳,也可能是不满她的安于现状不思求变,我要求她把这个句子换了。
很快,她交来了新的句子:“流光带笑,闲云不扰。
”这个学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直接仿写,所以快速完成了任务。
从阳光到春光,再到流光,词语发生了变化,但画面如出一体,情境一脉相承。
“微风”改为“闲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换的句子宁静温柔,从容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快速达成这样的效果?该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仿写思路,那就是由此及彼。
所谓由此及彼,其实就是由原句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在这样的画面情境下的同类事物、相关事物、相似事物乃至相反事物。
原句写的是阳光、微风,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画卷,明朗清丽,那么仿写时就围绕春天,去想象春天画面里的蓝天、白云、流水、青山、幽谷、竹林、野花、青草、彩蝶、黄蜂、早莺、新燕……调动生活与阅读体验由一类事物写开去,可以说写无止境。
专题03 深刻篇(三)-近五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分类分析及仿写训练

得出结论,点出点化之力的 重要。
再次扣住材料,提出疑问,体 现了作者的思辨性。
本段作者依旧 围绕为文之道进行 议论。深入强调了 点化之力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比议论的 运用突出了这一点。
众人为匾额题名,无论引用、化用还是独创 ,皆有可取之处。为何宝玉的“沁芳”最终得到 一致认可?探求其根本,是因宝玉根据情境独创 ,不落俗套。他人无论移用、化用,终究流于表 面,无法契合此情此景。可见,点化之力才是创 新之道,升华了创作方式才能凸显创用的独特审 美效果。
借点化之力,抵创新彼端
文章开头先概 括材料,从材料出 发,类比联想到学 习之道。审题准确, 观点明确。
《红楼梦》中大观园新建,匾额题名正是众人展
现才华之时。于是,有人直接移用“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以“翼然”写其形;有人化用“泻出于两峰之 间”,化用“泻玉”来命名;而宝玉根据眼前所见情 境,独创“沁芳”,既点出花木映水之美,又契合元 妃省亲之事,赢得一片喝彩。题名的过程正如学习之 道,要借点化之力,出创新之妙。
这句谈及用点化之力延续盛 世。
这句点出点化之力的重大意 义。
本文深刻的要点: 1、开头精炼概括材料,提出观点。 2、文章扣住材料,从为文之道开始议论,再联系现实谈到科技创新。 3、善于从材料出发,对材料提出疑问,自问自答,对比分析,思辨 性强。
练习一:审题立意。
1、材料的议论事件是什么? 2、材料的观点有几个?这几 个观点,你觉得哪个或者哪 些符合你的看法?为什么?
近五பைடு நூலகம்满分作文 分类解读
仿写训练(三)
TEACHER LECTURE TEMPLATE
借点化之力,抵创新彼端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仿写练习

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之仿写练习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一本毕业纪念册上给同学的留言,请你仿写一句,献给你的老师或同窗。
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条小河;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同学,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晶莹的浪花,最精彩的乐章!2、下面是田德芳校园歌曲《告别母校》的歌词,请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歌词,使之与前面两段构成排比。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
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3、下面是李斯特关于音乐的名言,请仿照句子结构特点,自己另写一句关于音乐的句子。
音乐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匈)李斯特4、下面是某中学某班综合性活动《走进小说天地》的开场白,请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句关于小说作用的句子。
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
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5、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物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请选取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评价。
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柯察金: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这一切都可歌可泣。
评价:6、某中学某班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活动中,对金钱的作用讨论非常之热烈,下面是讨论后所写的金钱的作用和局限的句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特点再续写两个分句。
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
如金钱可以买房屋,但不能买家庭;能买药物,但不能买健康;能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
写作素材仿写小练笔初中

写作素材仿写小练笔初中1. 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果实成熟了也埋在地底下;荷叶不要别人夸它好,只给荷花当不可或缺不显眼的衬托;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傲雪开放具有着不怕严寒,不怕风吹雨打的品质。
而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
小草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随处可见。
它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人们越是践踏,它越是坚强。
在一座山上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一切都烧毁了,小草也不例外不是东倒西歪,就是只剩下半根,残缺不全了,再不就是整块地一片荒芜连半根草都没了。
这些小草看上去好像都不会再生了,可实际上它们的根还没有损坏。
到第二年,一场春风吹过,小草就奇迹般的从地下探出了小脑袋。
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我也要像小草一样做一个绝不被困难打到,永远顽强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求名利,为人民服务的人。
2. 花生有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较名利,果实成熟了也埋在地底下,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艳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树枝上;荷叶有着不要别人夸它好,只给荷花当不可或缺不显眼的衬托;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傲雪开放具有着不怕严寒,不怕风吹雨打的品质。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
小草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随处可见。
它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人们越是践踏,它越是坚强。
在一座山上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一切都烧毁了,小草也不例外不是东倒西歪,就是只剩下半根,残缺不全了,再不就是整块地一片荒芜连半根草都没了。
这些小草看上去好像都不会再生了,可实际上它们的根还没有损坏。
到第二年,一场春风吹过,小草就奇迹般的从地下探出了小脑袋。
一般人们只知道小草的生命力玩强,其实小草是很重要的。
城市中,山村里,没有了小草的点缀它们还会美丽吗?就像花儿美,但没有了绿叶的衬托它还会那么鲜艳、迷人吗?顽强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求名利,为人民服务的人。
3. 铺路石我家小区门口的马路又在翻新了。
我和妈妈散步的时候,因为好奇,就停下了脚步,细细地观望着铺路工人们是怎样铺路的。
模仿与顾章书的形式写一段作文

模仿与顾章书的形式写一段作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仆去城稍远,僻居一隅,有小园焉。
虽不甚广,然足以怡情悦性,遣怀消忧。
园之东,有竹数丛。
其竿修长,其叶翠绿,微风拂过,沙沙作响,似与风低语。
夏日之时,于此纳凉,听竹语,观竹影,心自清凉无汗。
竹下有石凳二三,石桌一。
每至闲暇,便携一卷书,坐于凳上,任阳光透过竹叶,斑驳于书页之上。
偶有倦意,抬头望竹,神思即刻清明。
园之南,有花畦数处。
春则桃李争艳,夏则荷香满池,秋有菊韵悠然,冬有梅枝傲雪。
花开之际,蜂蝶自来,嘤嘤嗡嗡,热闹非凡。
吾常蹲于花旁,细观花瓣之纹理,花蕊之精巧,惊叹自然之妙手。
有时兴起,亦会折几枝花,插于瓶中,置于室内,满室皆香。
园之西,有菜圃一方。
种有青菜、萝卜、豆角诸般时蔬。
晨起,提水浇灌,看菜叶上水珠晶莹,宛如珍珠散落。
捉虫除草,虽累亦乐。
待蔬菜成熟,采而食之,其味鲜美,绝非市售可比。
食自家所种之菜,心中满是成就感。
园之北,有小池一湾。
池水清澈,可见底石。
池中有鱼数尾,红者、白者、花者,皆悠然自得。
偶投食于池,鱼群争食,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池边有垂柳数株,柳丝依依,轻拂水面。
坐于池边,观鱼戏柳影,时光仿佛静止。
园中亦有小径,蜿蜒曲折,以石子铺就。
闲庭信步其间,赏四季之景,感自然之变。
春闻鸟语花香,夏听蝉鸣蛙噪,秋观叶落霜白,冬踏雪印梅痕。
此园虽简,然吾爱之甚矣。
于喧嚣尘世中,得此一方净土,实乃人生之幸事。
每至园中,烦恼皆抛,心静如水。
愿余生常与此园相伴,享岁月之静好,度流年之安然。
不知他日,若有朋自远方来,可否与吾共赏此园之美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小专题学习仿写
【写作导航】
仿写,就是模仿某些文章的立意、布局、表现手法等来写文章。
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想要写出好的仿写作品,“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模仿结构。
如《背影》的详略安排。
《背影》中最精彩动人之处,莫过于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
所以作者用了主要的篇幅,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详细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
而略写部分,也不是作者随意安置的。
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复杂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文章悲凉深沉的气氛也就此展开。
我们构思文章,也要紧抓住关键情节进行详细描写;而略写部分,则注重用简略的语言让文章情节更连贯,思路更清晰。
再如《苏州园林》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文章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以及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最后总述。
总分总的结构非常清晰明了。
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学习这种结构,一定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二、模仿技巧。
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也许表达效果会很不一样。
再如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
欲扬先抑,让人对托尔斯泰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些不同寻常的写法,也可以适当模仿。
需要注意的是:1.仿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要自己重新选择。
2.仿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例文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和表达。
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
总之,要以范文为例,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效地完成从仿写到创造的过程。
【例文引路】
坐竹筏
两岸的杂树和齐膝深的水底里说不上名来的水草,都飘散出一种充满自然的清香,缠绕在水汽的甘洌之中扑鼻而来。
傍晚时分的夕阳裹挟着一抹抹亮丽的斑斓的色彩,或紫,或红,在这条河流上游移着,闪耀着令人迷醉的色泽。
两旁绵延起伏、或高或低、长满杂树的山,像在蠕动般地向身后挪移去。
竹筏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摇曳着向前赶。
水流逐渐地湍急起来,最终望见前面又一个坡,似乎有灯光在周遭闪着,但很快就发现并不是卖烤鱼串的渔船,而是夕阳那愈来愈烈的红光在闪耀。
【感官描写】从视觉、嗅觉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坐竹筏途中所见的各种景物。
周围愈发地寂静起来,甚至听得见微弱的流水声。
船篙碰着浅水区底的石块,轻盈地发出一种“嗒嗒”有节奏的声音,船篙出水时,水珠飞扬的愉快的声音,依稀有着一种自由、畅快的感觉,似乎要带我融入掺杂着水草腥味的水汽之中了。
夕阳渐渐地将如火般燃烧着的光芒收走,暑气也就随着暮色渐渐消散在最后一抹余晖之中了。
暮色越发的在寂静之中浓烈起来,我这才想起早已过了那小小的坡了,筏子又开始一
摇一摆地驶向一片更为宁静的水域。
水早已过了膝般的高度,船篙似乎也很难再触到底。
我记起刚上筏子那会儿的热闹,四周全是大大小小的竹筏,但很快就一只接一只地消失了。
从开始到现在,也该渡了有五六个小时了吧?迷迷糊糊之中,听到一声吆喝:“到了!”筏子晃着靠了岸,登上岸后,这才逐渐清醒过来。
夜已经快要黑透了,而我才刚刚踏上岸。
, 【寄情于景】通过对一系列的轻快动作和暮色渐变的描写,将轻松愉快的心情展现出来。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对鲁迅的《社戏》中夜航看戏的片段进行仿写。
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语言运用上都能让人看到“社戏”的影子,如以“两岸……”开头,船篙出水时自由畅快的感觉,甚至是后面景物的由近及远的描写等内容。
但文章却又能跳脱课文之外,融入小作者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夜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