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

合集下载

倒装句

倒装句
(倒装句)
Inversion
英语倒装句分为两种:
*完全倒装: __________
全部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 __________
只把助动词,情态动词或连系动词 放在主语之前,谓语的主体部分 仍在主语之后
1、倒装句之全部倒装
提前部分+谓语+主语
完全倒装提前部分有: 1) here, there, now, then等副词置于句首, 谓语动词常用be, come, go, lie, run等,例如: There goes the bell. / Then came the chairman. Here is your letter. 2) 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 词,例如: Out rushed 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the classroom. Ahead sat an old woman.
6、as, though 引导的倒装句
as / though引导的让步从句,结构为: adv/ adj /n/ vt+as/though+主语+谓语 翻译为“即使------” 例如: Old as my father is, he keeps up with his English study.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something of electricity. Tired as he was, he continued to work. Young as she was, she was already director of a factory. Try hard as he will, 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satisfactorily.

倒装句

倒装句

倒装句(Inversion)一、定义英语句子通常有两种语序:一种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称为自然语序;另一种谓语在前,主语在后,称为倒装语序,按“主语+ 谓语” 这种顺序排列的句子是陈述语序。

如果排列顺序变为“谓语(或谓语一部分)+主语”,就是倒装。

之所以出现倒装,一方面是因为语法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强调,有时两种原因兼有之。

倒装句分为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

二、全部倒装1、定义:将句子中的谓语全部置于主语之前。

此结构通常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用法:(1)用于there be(lie,stand,live,seem,appear,exist,come)中。

There is a book and two notebooks on the desk.(2)here,now,then,out,in,up,down,off,back,away,there, thus用句首Here is a letter for you.Then came the day of his examination.但当主语是人称代词时,主谓不能倒装。

例如:Here she comes.(3)用于直接引语后面,点明说话人“If you die,who will get your money?”asked Holmes.如果主语是代词,或谓语含有助动词、情态动词时,则不能倒装。

例如:“I don't know her.”He will say.(4)为了保持句子平衡、衔接或为了强调表语或状语,可把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或分词提到主语前,用完全倒装语序Among them was an engineer who had been working on that object for many years.He came intoa big room,in the middle of which stood a large table.(5)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

倒装句

倒装句

倒装句倒装句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全倒,把整个谓语动词全都放在主语前,eg:Here comes the bus.第二类:部分倒装:指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前。

完全倒装一、全倒:1、地点副词here/them方位副词up/done/in/out/ahead/away/off/back/above等位于句首,如果其后还跟有come/go/follow/arise(出现产生)/be动词,其后主语如果是名次,则全倒,主语是代词不倒。

eg:Here you are(不到装)eg:Here comes the bus=The bus is coming.There goes the bell=there bell is ringing 这种倒装句不用进行时态。

2、时间副词now/then位于句首,如果其后跟有go/come/Hollow/arise/be动词、完全倒装eg:Now comes your turn(主语) to speak(后置定词)3、A boy sat at the gate=A he the gate sat a boy.在原句中作不及物动词状语的地点介词短语位于句首,全倒4、在原句中作表语的形容词及短语或分词及短语位于句首全倒。

My home is next to (adj短语) the school=Next the school is my home5、long live+名词+!意为......万岁......万寿无疆Long live the great people!伟大的人民万岁!(The great people live long.)6、such adj./代词作为代词表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或这样的一些人、一些事。

The result is such 结果就是这样的。

做表语的such 更习惯放在句首,形成倒装。

eg:Such is the result 此时be动词单复数取决于后面的名词。

倒装句语文

倒装句语文

倒装句语文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调换位置,常用于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者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

下面列举了10个倒装句的例子:
1. 倒装句的基本形式是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例如:跑来的是一只小狗。

2. 在以否定词开头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常常放在主语之前,例如: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景。

3. 在以状语开头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常常放在主语之前,例如: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

4. 在以介词短语开头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常常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在树下躺着的是一只懒猫。

5. 在表示方向的副词或介词短语后面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常常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往前走的是一条小路。

6. 在以“only+状语”开头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常常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7. 在以“here/there+be动词”开头的句子中,主语常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如:这里有一本好书。

8. 在以“so/neither/nor+助动词/情态动词”开头的句子中,主语常常放在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前,例如:她也不喜欢吃辣。

9. 在以“not only…but also…”开头的句子中,主语常常放在第一
个动词之后,例如:他不仅会唱歌,还会跳舞。

10. 在以“hardly/scarcely…when…”开头的句子中,主语常常放在第一个动词之后,例如:刚出门,就下起了大雨。

以上是10个倒装句的例子,通过倒装句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倒装句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英语倒装句12种类型及例句

英语倒装句12种类型及例句

英语倒装句12种类型及例句1. 完全倒装:将助动词或be动词放在句首,主语置于助动词或be 动词之后。

-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日落。

)2. 部分倒装:将助动词或be动词放在句首,谓语动词的剩余部分与主语的位置不变。

3.表达否定的副词或短语位于句首时的倒装:4. so/such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So beautiful was the view that it took our breath away.(如此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不已。

)5.句首状语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sat an old man.(房间的一角坐着一个老人)6.条件句中的倒装:- Had I known your true intentions, I would never have trusted you.(要是我知道你的真实意图,我绝不会信任你。

)7.否定词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Never have I been to Europe.(我从未去过欧洲。

)8.频度副词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Rarely do we see such dedication.(我们很少见到如此的奉献精神。

)9.祈使句或祈使句部分的倒装:- Stand up!(站起来!)- Be quiet, please.(请安静。

)10. only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you achieve your goals.(只有通过努力工作,你才能实现目标。

)11.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时的倒装:- In the garden were beautiful flowers.(花园里有美丽的花朵。

)12.宾语置于句首时的倒装:- A love like this I have never felt before.(我之前从未感受过如此的爱。

句法 第六章 倒装句

句法  第六章  倒装句

4. Not until he began to work ___that he had wasted so much time.
A.didn’t he realize B. he didn’t realize C. did he realize D. he realize
5. Hardly ___the station when the train started.
2.部分倒装
(4) so/such..that句型中,若so/such放在句首,则需要部分倒装(前倒后不倒) Eg1:So shallow is the lake that no fish can live in it.
He is such a clever student that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Such a clever student is he that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15.Never before ___ such impressive music.
A.did I hear B.have I heard C.I heard D.I have heard
A.is the cat B.the cat is C.does the cat D.did the cat
13.Only when everyone knows how serious the problem is ___ .
A.the battle will be won B.the battle has been won

11. ____, with tears in her eyes.

倒装句

倒装句

倒装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英语倒装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倒装句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完全倒装1) 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例如:The teacher came in and the class began.(没有倒装)In came the teacher and the class began. (老师走了进来,然后开始上课。

)2) 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exist,lie,remain,seem to be,stand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

例如:There appeared to be a man in black in the distance.(远处有个穿黑色衣服的人。

)3) 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there和时间副词now,then 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come,exist,fall,follow,go,lie,remain,seem,stand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

Up climbed the boy when his mother came. 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5)在强调状语时1)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拟声词,谓语动词为go,come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时句子须倒装。

例如: 1 Up went the plane. 2 In came the chairman and the meeting began. 注:如果主语是代词则不发生倒装。

例如:1 Out they rushed! 2 Lower and lower he bent. (2) 当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的介词词组时,句子须倒装。

倒装句的三种形式

倒装句的三种形式

倒装句的三种形式
一、倒装的类型
1、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是指,将句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进行反转,使句子结构发生变化,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这种倒装的形式有两种:(1)对称倒装
它是指将主要句部分的主语和谓语完全倒换位置,使句子拥有主谓结构,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对称倒装的表现形式是:在句子中,主语放在谓语之前,用关系代词或不定式引导。

主语+关系代词/不定式+谓语
例如:Here comes a bus. → A bus comes here.
(2)非对称倒装
非对称倒装是指将句子的主谓结构倒置,但谓语动词的形式发生变化,造成句子意思的改变。

非对称倒装常用表现形式有:在句子中,主语放在谓语之前,用助动词短语引导或者用疑问词引导。

主语+助动词短语 /疑问词+谓语
例如:I am a student. → Am I a student?
2、完全倒装
完全倒装是指,将句子整个结构发生反转,使句子的主语出现在谓语词句之后,从而改变句子的意思。

完全倒装的表现形式有:用助动词短语引导,或者用疑问词引导。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

”(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二、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被动句总结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1、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张溥《五人墓碑记》)参佐无不被系束。

(《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5.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例如:(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淆之战》)(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5、分句的省略。

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

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省略句总结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