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中班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中班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2.提高学生对不同塑料品的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丰富多彩的塑料品样本。

2.学生用的简单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运动场地或活动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认识塑料
1.通过展示不同塑料制品,让学生观察、摸索、探索。

2.引导学生讨论塑料的特点,如透明、轻巧、柔软等。

第二课:塑料品的分类
1.把不同塑料制品分类,如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

2.让学生观察每种类别的塑料品,了解其用途和特点。

第三课:塑料品DIY
1.给学生提供各种塑料品样本和DIY工具。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自己的塑料品。

第四课:展示和分享
1.学生展示他们DIY的塑料品,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2.共同讨论各种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对塑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通过制作塑料品,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避免过度使用塑料制品。

以上是本次中班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带给学生有趣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塑料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轻便、耐用、易塑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塑料》一节进行教案设计,并附带课堂练习和反思部分。

教学目标:1. 了解塑料的基本特点和种类;2. 认识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实验器材、小黑板、标签纸、塑料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塑料制品?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并教师逐一列举并贴标签展示在黑板上。

二、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展示塑料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介绍塑料的轻便、耐用、易塑性等特性,并给予示例说明。

2.针对不同种类的塑料,深入讲解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如PVC塑料用于制作水管、PE塑料常用于制作塑料袋等。

3. 教师使用可视化的塑料模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将教学实验器材摆放好,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2. 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塑料,例如制作塑料硬盘套。

3.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结果,并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内容包括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2.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进行错题讲解。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塑料的优缺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2. 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和回收塑料。

六、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和困难。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针对困难进行适当辅导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展开了对塑料的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充满了好奇,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加深了他们对塑料化学反应的理解。

用塑料制作的常见物品教案

用塑料制作的常见物品教案

用塑料制作的常见物品教案一、教师指导在材料科学领域,塑料是一种非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在许多场合下,塑料已经替代了木材,金属和其他材料,成为常见的制造材料。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如何使用塑料制造常见物品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学生使用塑料制造常见物品。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使用塑料材料的技能。

2.帮助学生了解塑料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熟悉塑料首先请学生了解各种塑料的类型、用途和性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通过教师讲解和视频演示,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结构、制作过程和成型技术。

2.制作塑料模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塑料制作小型模型,如玩具、餐具、饰品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塑料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模型,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3.设计比赛教师可以组织设计比赛,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塑料制品。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比赛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4.制作实用物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使用塑料制作实用物品,如模型汽车、家居用品等。

这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水平。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表达和创造等能力进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态度和实际表现,以便及时纠正并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使用塑料制造常见物品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不够注意安全,如切割和熔化塑料时没有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容易受伤。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安全知识的讲解。

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操作上加强细节要求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塑料的制作过程。

《好玩的塑料袋》教案实用6份

《好玩的塑料袋》教案实用6份

《好玩的塑料袋》教案实用6份《好玩的塑料袋》教案 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装饰塑料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塑料袋、彩色卡纸、双面胶、水彩笔、小皮筋。

2.多__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塑料袋,课件展示塑料袋的种类、用途及危害。

2.欣赏装饰好的塑料袋,引出活动。

二、发挥想象,动手创造。

1.教师示范装饰塑料袋的基本过程。

2.幼儿自主选择装饰材料,发挥想象动手装饰自己手里的塑料袋。

3.引导幼儿将塑料袋充满空气。

三、集体交流,展示成果。

请幼儿当小小解说员,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进行集体交流。

四、了解“限塑令”,增强环保意识。

五、学儿歌。

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尝试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对塑料袋有进一步的.认识。

2.收集更多的塑料袋放在美工区,开展创意活动。

《好玩的塑料袋》教案 2游戏活动三:玩沙目标:通过玩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体验玩沙的快乐。

准备:塑料袋、剪有大小不等的孔的塑料袋、小木棍、小铲、小桶过程:〈一〉导入,引起兴趣。

上次,我们用塑料袋玩水真好玩。

今天大家想不想用塑料袋来玩沙子?〈二〉幼儿玩沙:1、小小搬运工:2、用袋子装沙,看谁装得多。

然后提到指定位置将沙倒入桶内。

3、袋子漏了:将袋子捅破,观察沙漏的情形。

__:为什么有的沙漏得快,有的沙漏得慢? 帐篷在沙池中插上一些木棍,将塑料袋盖在木棍上。

在四周压一些沙子。

游戏活动四:风筝目标:通过边做边玩,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制作玩具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人手一只背心塑料袋、细绳子、即时贴、小剪刀。

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让塑料袋象风筝一样飞起来好吗?”〈二〉讨论如何做风筝。

1、“风筝是什么样子的?”2、“怎样让你的风筝和别人的不一样呢?”启发幼儿在塑料袋上剪贴眼睛、嘴巴等。

〈三〉教师提出要求:先用即时贴,剪出眼睛、嘴巴和装饰物,贴在袋子上,再用细绳做风筝的线。

小学综合实践常见的塑料制品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常见的塑料制品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常见的塑料制品教案活动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教育孩子们关于塑料制品的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中有许多常见的塑料制品教案活动,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并改变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习惯。

一、回收塑料制品活动回收是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回收,我们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资源浪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并讲解回收的重要性。

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回收箱的布置和垃圾分类的过程,以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制作可降解塑料袋活动可降解塑料袋是一种环保型塑料袋,它相较于普通塑料袋更容易分解。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可降解塑料袋的概念,并展示一种简单的制作方法。

学生们可以使用纸张和食品袋等材料,亲手制作可降解塑料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提高对环保材料的认识,并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好处。

三、设计塑料废物再利用活动塑料废物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如何再利用塑料废物非常重要。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塑料废物的再利用方法,并鼓励他们设计创造性的作品。

学生们可以使用废弃的塑料瓶、容器和袋子等制作艺术品、储物盒、花盆等实用物品。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塑料废物的潜在价值,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四、参观塑料制品回收工厂参观塑料制品回收工厂是一个直观而实践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过程。

通过参观,学生们可以亲眼目睹塑料制品是如何回收和加工的,并了解到回收塑料制品的重要性和困难之处。

这种直观的体验可以深入影响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五、举办塑料制品减量宣传活动塑料制品减量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它可以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设计宣传海报、制作宣传视频等,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校和社区宣传塑料制品减量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塑料品》

幼儿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塑料品》

幼儿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塑料品》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塑料品的多样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对物品材质的辨识能力。

3. 引导孩子们初步理解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各样的塑料品,如塑料瓶、塑料袋、塑料玩具等。

2. 了解塑料品的制作过程和特性。

3. 讨论塑料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各种各样的塑料品样品。

2. 关于塑料制作和环保的图片或视频。

3. 一些可以用来做简单实验的塑料品,如塑料杯、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品,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之处。

2. 讲解塑料品:介绍塑料的制作过程和特性,让孩子们了解塑料的来源和特点。

3. 实物观察: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和观察各种塑料品,感受它们的不同质地和形状。

4. 生活应用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塑料品的经验,讨论塑料品的优点和缺点。

5. 环保教育: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垃圾。

教学延伸:1. 创意手工活动:鼓励孩子们利用废旧塑料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2. 家庭实践:建议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使用的塑料品,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塑料的使用。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塑料品的多样性和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孩子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对塑料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孩子们对塑料品特性和环保问题的认识。

3. 通过孩子们的手工制作和家庭实践,评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环保行为的改变。

学校禁塑教案

学校禁塑教案

学校禁塑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了解塑料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思考个人责任,提倡减少塑料使用。

4. 学会替代塑料的环保材料和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给学生展示有关塑料污染的图像和实际案例。

- 与学生讨论他们了解的关于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问题。

- 教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塑料制造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2. 探讨塑料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分组活动,让学生探讨塑料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塑料使用的解决方案。

-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 学生共同讨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3. 思考个人责任,提倡减少塑料使用:- 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塑料使用的习惯,并认识到每个人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次数。

-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目标,并争取家庭的支持。

4. 学习替代塑料的环保材料和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替代塑料的环保材料,如纸张、竹子、陶瓷等。

- 学生小组进行研究,发现可替代塑料的环保产品和方法。

- 分享研究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如在学校和家庭中使用可再生材料。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同伴评价。

2. 学生书面总结个人的学习成果和行动计划。

3. 观察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变化和环保实践。

扩展活动:1. 组织学校的环保行动,如塑料垃圾收集和回收。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塑料污染问题的认识。

3. 与社区合作,组织塑料污染宣传活动或参与相关项目。

希望这个教案能帮助你在学校推动禁塑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动的实施。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塑料小博士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塑料小博士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塑料小博士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制作塑料小博士,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幼儿对塑料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塑料袋、塑料瓶等废弃塑料材料。

2.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3.图片或视频介绍塑料材料的制作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10分钟)1.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是否了解塑料材料。

2.给幼儿展示一些塑料制品,让他们观察和描述。

二、讲授(15分钟)1.向幼儿简要介绍塑料的制作原理和常见的塑料制品。

2.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塑料材料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幼儿观察。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分发废弃塑料袋、塑料瓶等材料给每个幼儿。

2.指导幼儿将塑料材料剪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3.指导幼儿使用胶水将塑料材料粘贴在一起,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小博士形象。

4.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小博士形象,可以运用多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塑料材料。

5.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他们的小博士是如何制作的,以及使用了什么材料。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博士。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创意想法。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表扬彼此的作品。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邀请幼儿讲述自己在制作小博士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塑料制品,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2.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废弃塑料材料,鼓励他们制作其他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3.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废品回收站,让他们亲身体验塑料回收的过程。

评估与反馈:1.观察幼儿在制作小博士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对塑料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3.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

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

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

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

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三)科学态度、STEM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教学过程(必填)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

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

)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生1:它们颜色不同,白色、红色、黑色。

生2:它们轻重不同,比较轻重,看哪个重,哪个轻;生3:可以看它们是不是都透明,很透明、有一点点透、不透明。

生4:比较它们容不容易撕烂(撕、扯、抠),(嗯,我们规范的说指的是牢固度)生5:软硬不同。

(在黑板贴上板书学生们的答案:颜色、轻重、透明度、牢固度、硬度等。

师:你连比较方法都说出来了,真不错,等会我们就这么做。

(2) 师:它们存在着这么多方面不同,我们要怎样进行比较呢?(根据学生刚刚的回答,以下问题选择性的问,避免重复。

)师:怎样比较它们颜色不同?(生:直接看就可以了)师:怎样比较轻重呢?(生:用手掂量下,或者称量。

)老师今天没带称,我们可以用手掂掂。

师:怎样比较牢固度呢?(生:都从同一个地方、位置用手撕,看哪个更牢固;)师:怎样比较透明度:(生:把塑料块对着字,看是否都透明。

)师:真不错,大家总结的都很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四种塑料制品的基础上,教师沿用研究纸的方法,把塑料制品裁成大小相同的塑料片,潜移默化中是对比试验设置的注意事项,对比组可以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应一样。

提出关键性的2个问题:哪些方面不同?怎样比较不同。

(3)师:一个小组要比较这么多的不同。

任务很重,我们该怎样完成?(生:分工合作。

)师:怎么个分工法呢?生:每两~三人一组完成一部分任务。

师:按照黑板上的几个比较项目顺序,三人小组同学请完成1号记录单,2人小组同学请完成2号记录单。

每一个比较项目,请用1-4个圆圈符号记录你们的实验结果。

圆圈数目越多,说明该特性越强。

边实验边完成记录,大家明白了了吗?请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实验一的材料。

设计意图:学生分工合作,具体如何展开小组活动,是困惑一年老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自我观念强,材料发下去,各自拿一份,还不具备合作的意识,在提问和讨论中锻炼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并且实现了组内再次的分工合作。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体现了科学课堂的开放性。

宣布实验开始。

教室中巡视各组实验情况,给予一定指导。

汇报环节(5分钟后)师:请大家把实验材料放回材料盒内,实验结束。

汇报环节:由学生回答,老师用希沃助手或同屏软件展示学生记录单1、2(一次传屏)。

点名由学生解释自己的结果。

师:你们的排序结果也是这样吗?(生:是。

)师:看来呀,它们都是塑料,但很多方面却不相同。

这与它们用途有什么关系呢?生:1号材料很牢固,可以用来做包书壳,能很好的保护书籍。

生:如果我们用1号材料做塑料袋,装鸡蛋,鸡蛋就会被压碎。

因为它太硬了。

用2号材料就不会,还牢固。

师:小结:(分析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归纳。

)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不同种类的塑料,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有着不同的用途,制成不同的塑料产品。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塑料有价格便宜、牢固、耐用等优点,所以呀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总结:不同的塑料,特性不同,用途也不同。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过程,需要提问,猜想,实验验证。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从多个方面多角度比较4种塑料片材料的不同,在学生表述时,将颜色等特性词语贴在黑板上,学生用观察看、撕、扯等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实验记录,用简单符号相比使用学习手册的表格,此处的处理方式教学更流程顺畅,更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很好理解。

三、新授活动二塑料瓶的调查-------塑料瓶底数字的秘密三、活动二塑料瓶的调查-------塑料瓶底数字的秘密(神秘)推着推车,看,我又带来了这么多东西,它们都是……(生:塑料瓶) 师:(手拿一个瓶子)你们仔细观察过吗?这些塑料瓶底部藏着很多的秘密。

看,这里发现了什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是不是每个瓶底的数字是一样的呢?(出示PP T,瓶底放大图。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借助放大镜,能更仔细的观察。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将得到一组不同的塑料瓶。

塑料瓶底有秘密在等待着大家。

观察完后就请将本组的瓶子放在讲台上相应的位置。

老师在这里准备了展台,数字1-7都来了,你发现瓶底数字是几,就请放在展台相应的位置。

大家明白了吗?设计意图:活动二要突出趣味性,先将实验材料藏在准备室,推着小车进入教室,带着些神秘色彩,给孩子们讲讲瓶底秘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温馨提示,使学生的观察的目标细化,是瓶底三角形内的数字,而不是其他符号。

开始实验。

教师在展台附近组织学生有序摆放瓶子。

实验结束。

师:每个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摆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

师:1号的队伍好庞大啊,有装生抽的、有装矿泉水的,有装饮料的,有装药品的,有装食物的。

师:2号的家庭成员也很多,有装洗发水的,有装口香糖、巧克力糖的师:咦,3号遗憾缺席哦。

一个都没有。

瓶底数字是4的就一名成员,洗气瓶。

师:瓶底数字是5的,有泡水的茶杯、有打包外卖的餐盒还可以热菜,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一次性杯子。

底部数字是6的有什么?(生答:试吃盒)底部数字是7的有(生:运动水杯……)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讲授和科普科学知识。

用集体的智慧,用分类的方法展示实验二的实验结果,方式新颖,效果明显。

学生观察完瓶底数字,就立马去展台完成摆放。

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班级的归纳成果。

教师用童趣般语言带领学生,观察,每个数字后放着什么塑料成品。

问:这些不同的数字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请仔细听哦!微课-塑料瓶底的标识文稿内容生活中要按照标识安全使用塑料瓶。

瓶子底部的标识中数字是1,表示这种瓶子不能装热水、酒、油,不可太阳暴晒。

使用时间只有10个月。

常见的有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瓶子底部的标识中数字是5,表示这种瓶子可以装开水,也可以装食品放进微波炉高温加热,比如一些塑料食品盒。

瓶子底部的标识中数字是7,表示这种瓶子可以盛装开水,但不能放进微波炉加热,也不能暴晒。

在高温条件下,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

如太空杯、奶瓶等。

此外,还有HDPE标识数字是“2”,用来做购物袋、清洗和沐浴产品。

PVC:瓶子底部的标识数字是“3”,通常用于雨衣、建材等,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LDPE瓶子底部的标识数字是“4”,一般用于制成保鲜膜,不可用于微波炉加热。

PS:瓶子底部的标识数字是“6”,多用于制成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四、总结和练习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只有谁,既能放热水,还有能放进微波炉?(生答:5号。

)标识为1的瓶子能装食物,但不能装热水和加热。

学生总结塑料瓶安全使用。

检测小游戏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举右手,错误的“×”在胸前两手交叉。

请大家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ppt展示6幅图片,学生判断)。

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挑战。

五、拓展和小任务师: 爸爸妈妈经常把矿泉水放在汽车尾箱里。

夏天气温特别高。

夏季将矿泉水长时间放在车厢内,这样做对吗?(生:不可以,因为装矿泉水的瓶子是标识为1的。

温度过高会释放有毒物质。

)设计意图:组织成全班的参与小活动,避免了全班回答“正确”、“对的”、“错”、“不对”的混乱,教师还能看到全班学生每个学生的反应,还能做到全员参与,更生动有趣,效果好。

师:家里有很多的塑料制品和塑料瓶,你们家里的使用方法正确吗?如果你发现不正确,要给家人提醒。

比如当夏天时候爸爸把矿泉水放在车子尾箱,你可以告诉爸爸说:“爸爸,这不能长时间放置车厢里,这种瓶子不能接受高温。

”当看到妈妈在加热东西,我看看瓶底数字是几?师:同学们愿意回家当一回“家庭安全检验员”吗?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小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