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碧湖绘制增收蓝图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打造澄碧湖产业示范圈
百色澄碧湖水库建设时代背景

百色澄碧湖水库建设时代背景
百色澄碧湖水库建设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以后实施的一系列和措施,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开放市场,引入外资,吸收外国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领导积极推动水利建设,包括修建水库、引水等工程,以供给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在百色地区,由于地处南方沿海山地区,地形复杂,水资源极度匮乏。
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饮水和灌溉方面面临困难。
为了改善百色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国领导决定修建百色澄碧湖水库。
百色澄碧湖水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中国领导在改革开放时期推动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该水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也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右江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内的一个县级市。
该区地处丘陵和山地交错带,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价值。
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了解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调查区域介绍1.地理位置右江区位于广西北部,因境内右江而得名,地处22°18′~23°41′N、107°25′~108°11′E之间,东界钟山县,南连贺州市,西毗灵山县,北靠八步区和平果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辖区内的一个县级市。
2.气候条件右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主要特点是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时间长。
年均气温在21℃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0℃左右,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
3.地形地貌右江区是地势南高北平的丘陵山地地貌区,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为200~500米。
区内主要有龙胜山、刘母山、百丈山等山脉,河流较多,以右江为主,其它支流和小河流也很多。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对右江区境内的湿地进行了逐一走访,利用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湿地维管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及生态环境等情况,并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1.维管植物种类丰富经过对右江区境内的湿地维管植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湿地维管植物近200种,分布于湿地低洼地、河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沿海湿地等不同环境中。
其中,芦苇、香蒲、鸭嘴草等常见植物种类分布广泛,占据湿地面积较大。
此外,水杉、杜鹃、龙胆等亚热带常见的植物也分布于湿地环境中。
2.湿地类型多样在对右江区境内的湿地进行调查时,发现湿地类型非常多样。
百色市澄碧湖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
G T RR S U C S& H R P WE N I E RN 006 XWA E IO R E YD O O R E G N E I G 2 1( )
水 利经 济 ・
百色市澄碧湖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程 茂锋
( 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局 , 广西 百 色 5 3 2 ) 3 0 1
人次。
有澄碧湖调节百色的气候 , 百色的气温还要更高 , 几 乎平 均气 温可 以和全 国 4 小 火炉 之 称 的重 庆 、 个 武 汉、 南京和南 昌等城市相媲美了。 澄碧湖水流到右江 河 , 右江航道 起到 了辅 助 的作 用 。 给 山清水秀 的澄碧 湖极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活 动地 之一 , 并挖 掘 出 1 0万多 件文 物 , 中有手 斧 、 其 手镐 、 玻璃 石及 用火 遗 迹等 , 因此 而证 明了 中 国古人 制作 石器 的工 艺并 不 比 同期 欧 洲 、 洲 、 非 中东 等地 的 制作 工艺 落后 。
25 松 林 岛民族村 .
( anse)以及外 部 的机会 (potnts和威 胁 Wek ess, O pr ie) u i ra ) 行 的综 合 分析 。其 中 , et所进 s 优劣 势分 析 主要
Hale Waihona Puke 孙后代 。 23 壮族 雅芒天 然石崖 人头像 .
被 誉为百 色著名八 景 之一的 “ 族雅芒天 然石 壮 崖 人头 像 ” 镶 嵌在 澄碧 湖 石 坪村 上 雪屯 溪边 的石 , 壁上 , 她头缠壮锦 , 身穿大襟服装, 面部清晰可辨 , 有 鼻子 、 眼睛 、 巴 、 嘴 耳朵 , 同真人 , 形 端庄 自然 、 栩栩如 生 , 不得不 感慨大 自然 的鬼 斧神工 , 令人 感慨这一 天 下奇观。她被誉为“ 东方的爱神”有着“ , 中国的维纳 斯” 的神奇 感人故 事传说 。 24 古人类遗 址一枫 林 岛 .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百政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百色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百色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百色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8日百色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8.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47.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113万吨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2%。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1. 实施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
深入实施一批投资大、牵引性强、利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
加快发展以铝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全面开工建设大亚科技年产12万吨高端动力电池箔板带和4万吨高端动力电池箔等项目,推动澳泰铝业年产30万吨高性能铝板带箔及配套建设年产30万吨再生铝特种合金等项目投产。
以民族特色打造品牌休闲旅游经济——以广西百色澄碧湖风景区为例

以民族特色打造品牌休闲旅游经济——以广西百色澄碧湖风景区为例作者:曹莉,熊璐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0期摘要:以广西百色澄碧湖风景区为例子,和百色的地域特征,运用休闲旅游经济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该风景区经营逐步萧条的原因和今后如何完善,打造自己的景区特色和品牌形象。
关键词:百色澄碧湖;民族特色;休闲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488-01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
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广西的休闲旅游经济也随着迅速发展。
广西休闲旅游经济也随之有了各种各样的类型 , 如农家乐、各种休闲旅游形式、观光区、民俗、民族村等。
虽然我区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民族典型性、地域性非常明显,类型分布图如下:广西是壮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
百色就是典型的壮族文化之乡,有深厚的壮乡文化底蕴,壮族山歌,歌圩,各种民俗文化。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小吃,土特产。
如糍粑、血肠小吃、熏肉等小吃。
而且百色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有浓厚的红色精神,但是这些民族特色的东西却没有发扬和市场开发其商业价值。
广西百色澄碧湖风景区风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湖水终年清澈碧绿、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群山青翠延绵、湖面常年飞鸟云集,湖中自然景观别具特色 : 有神奇的天然雅芒崖像、孔雀迎宾林、松林岛、枫树岛、情人岛、鲸鱼岛、水果绿洲等风景点。
该风景区有其天然的优势,项目内也有一些游玩娱乐设施。
但是该项目却没有树立其红色休闲旅游品牌形象,反而逐步走向萧条,究其原因主要有:[1]缺乏整体立体的规划整个风景区缺乏整体的建设规划,景区的建设设施没有配套设施和维护,从各种引导牌到景区内的辅助设施都没更新。
没有整体规划,没有进行相关娱乐设施的更新。
澄碧湖治理出新招

澄碧湖治理出新招
莫明锋(文/图)
【期刊名称】《广西林业》
【年(卷),期】2022()2
【摘要】2022年1月,百色市林科所工作人员带着量尺,走进澄碧湖湿地,测量试验区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湿地木本植物。
经测量,1.5年木本植物平均地径22.09厘米、平均树高1.34米平均冠幅5.5厘米。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莫明锋(文/图)
【作者单位】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科学治理出新招节能减排求实效
2.犍为:城乡环境治理出新招
3.河北:治理围标串标出新招
4.泗阳:治理投标“挂靠”再出新招
5.宁夏出新招治理围标串标虚假招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作者:刘倩玲梁碧容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焕新“三月三”节庆壮族传统文化时尚绽放,科技赋能创意发掘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跨境旅游与电商直播东盟合作路径再拓宽等新业态,推进文旅转型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广西文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旅游业态优势和特点,凸显文化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迎来一波复苏与发展的新高潮。
2023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8.4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0%。
2024年一季度,广西共接待游客2.37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1.76亿元,同比增长23.9%。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多种文旅新业态列入鼓励类。
截至2024年6月,广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培育“文旅+”十大类型新业态项目共计72个,激发“文旅+”动能,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跨产业融合亮点纷呈,开启文旅经济发展新篇章广西不断促进文旅与教育、康养、农林、交通、体育、电竞等产业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让众多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老树发新芽”的新景象,旅游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文旅业适时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文旅+教育”,研学旅游发展迅猛2023年以来,广西各部门有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共发布55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广西14个市各研学旅行景区及课程。
百色市澄碧河水库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百色市澄碧河水库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2017年3月3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5)第三章监督与管理 (9)第四章法律责任 (10)第五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护澄碧河水库和改善水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澄碧河水库保护区范围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澄碧河水库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强化监管、公众参与、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澄碧河水库保护工作,应当将澄碧河水库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澄碧河水库的保护工作正常开展。
水库保护区所在辖区的县、区政府负责澄碧河水库保护工作的实施,督促所属部门及乡镇做好保护工作。
水库保护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畜禽污染治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工作。
第五条【部门职责】(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澄碧河水库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编制水库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定期检测水环境质量状况,建立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公布制度,及时查处水库保护区水污染事件。
(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实施对澄碧河水库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指导水体纳污能力核定,协调水资源调度,指导对澄碧河水库饮用水水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指导澄碧河水库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农业生态建设规划。
指导农药、化肥、农膜等的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和低毒生物农药,做好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控制和监管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造林绿化工作、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保护工作和森林安全工作,落实生态建设的生态补偿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Jun.16th 2016
经验交流 ׀ EXCHANGE OF EXPERIENCE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是桂西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去,右江区澄碧湖畔的村民过着“打鱼捞虾”日子;如今,山上有果,湖中有鱼,田间有瓜菜,一幅美丽的特色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迎接着八方来客。
产业示范区芒果飘香
一路驱车前行,道路两旁郁郁葱葱,满山遍野都是已经挂果的芒果树。
2016年5月19日,笔者一行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采访,芒果虽未采收,但丰收场景已现。
右江区芒果种植面积达28.97万亩,年产量12.31万吨,产值6.55亿元。
作为一项脱贫攻坚的特色优势产业,芒果种植在该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也存在各自为战、种植零乱等管理问题。
技术良莠不齐,收入大相径庭,需要示范统领。
“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园区示
范化、特色品牌化、村庄美丽化”,这是右江区澄碧湖芒
果产业扶贫综合(核心)示范区的经营理念。
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核心)示范区位于国家4A 级景区澄碧湖畔,地处右江区永乐镇,是百色市、右江区两级政府2015年共同申建的自治区级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区,规划总面积5.2万亩,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将建成以特色芒果
产业为主,农业休闲旅游为辅,集技术应用示范、科研创新、科普教育、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自治区级特色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基地。
示范区以芒果种植为主,其中核心区9000亩、拓展区2万亩、辐射区2.3
万亩,总共涉及芒果种
澄碧湖绘制增收蓝图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打造澄碧湖产业示范圈
□陈国海 杨通永
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核心)示范区。
EXCHANGE OF EXPERIENCE ׀ 经验交流
希望小镇即将成熟的葡萄。
澄碧湖库区远眺。
植农户4331户17568人,涉及贫困户547户
2172人。
目前,该示范区已实施了核心区道路建设10.4公里,建成了园区芒果高效节水灌溉
系统,休闲观光亭、展示厅、芒果品种展示
园及农家乐建设等观光农业旅游配套设施正
在完善中。
“预计到2016年底,通过芒果产业给群众带来人均纯收入可达5500元以上,将带动380
户1369人实现脱贫。
”右江区永乐镇覃副镇长
介绍说。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得益于澄碧湖的良好水质环境,该区永乐镇非常适合发展渔业生态养殖。
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澄碧湖库区,全长127公里,澄碧湖水面积39平方公里,澄碧湖总库容量11.3亿立方米,湖面开阔明净,湖水终年清激透明。
该区永乐镇党委、政府依托澄碧河水库的优质水源,动员水库周边群众发展渔业生态养殖。
群众通过制定合约,发展大水面养鱼,严禁私自打捞、禁止网箱养殖,既保护了澄碧湖良好的生态循环,又从湖中获取了经济效益。
2014年,永乐镇成立庆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群众达706户,入股资金442.38万元,投入鱼苗201.9万尾。
同时,该镇还通过发展刀鱼等特种鱼养殖,不断丰富湖内鱼类种群,保护生态环境。
走进右江区永乐镇华润百色希望小镇,犹如进入一个花园式的村庄,村民的富足源自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永乐镇华润希望小镇那平屯村民谷润霞家中不到2亩地,种些传统农作物,难以致富。
2011年以来,谷润霞将土地流转到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小番茄种植,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合作社年底分红收入,谷润霞和丈夫还参与合作社劳动,每年收入5万多元。
目前,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成功创办
了瓜果育苗厂、农贸市场、便利超市等经济实
体,大力发展小番茄、西瓜、芒果、美国豌豆
等农业种植和林下养鸡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
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该区永乐镇还广泛发展特色果蔬反季节种
植,利用“南菜北运”果蔬专列,销往北方市
70中国扶贫·2016/6/16
71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Jun.16th 2016
经验交流 ׀ EXCHANGE OF EXPERIENCE
场。
“我们的田没有停种过,收完这样又种那样。
”该镇华润小镇村民罗志业说。
特色农产品“钱途无量”
泛舟澄碧湖,收获采摘园。
5月19日,澄碧湖畔永乐镇华润希望小镇的140亩葡萄采摘园内,一串串惹人喜爱的反季节葡萄挂满藤蔓。
“夏天卖果,冬天卖菜。
”种了一辈子地
的梁阿婆万万没想到,如今自己竟成生意人,有了稳定经济收入。
这是右江区永乐镇濑浩村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留得山水风光,不怕增收困难。
走进右江区永乐镇南乐村濑浩新村,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扑面,水墨屏风中诗意盎然。
乡愁,此处踏步可寻;风光,这里美不胜收。
据该区旅游部门介绍,2015年濑浩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多
万元。
濑浩村地处国家4A 级景区澄碧湖下游,背靠324国道,向左抬头便可看见镶嵌在澄碧湖坝首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几个大字,村子正面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青山下环绕着一湾四季常流的清水。
在澄碧河水多年的流淌切割下,濑浩村显山露水,形成了山、石、水、竹、林风光尽显的美丽奇观。
全村119户400余人通过直接或间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农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640元增至如今的1.5万元以上。
“老辈们都是以打鱼捞虾、种些传统的粮食作物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搞乡村旅游后,群众住上了楼房,有的还开上了小车。
” 现年28岁的梁帆是濑浩村一名土生土长的村民,自开展乡村旅游后,他在家门口开起了烧烤店,销售芒果、葡萄、小番茄等,每年纯收入达10万以上。
濑浩村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精致秀美的山水风光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于是,村民抓住游客过夜休闲的需求,纷纷将自家房屋改成农家旅社。
“群众每家都有一两栋楼房出租,一些‘北方候鸟老人’常常一住就是几个月。
”濑浩村新农村指导员董杰说,农家旅社逐渐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该区打造了一条齐聚发力的多种特色产业增收
带,构建了一幅美丽富饶的增收循环图。
希望小镇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