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疗法35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

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

《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

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

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

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

”《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全文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全文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全文版)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443-447]。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443-447]。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肛肠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骨伤科风湿科1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9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0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12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3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15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6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7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8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9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0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3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4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5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6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7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9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0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31胃脘痛(慢性胃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32胃缓(胃下垂)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4胃疡(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5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6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7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8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9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0肝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1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2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43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4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5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46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7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48盆腔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9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0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1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且目前已怀孕)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2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53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4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5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卒中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6头痛(偏头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7面瘫(面神经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8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9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0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神经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儿科61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2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3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64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65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6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67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8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9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70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71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72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4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5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76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7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78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79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80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1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3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5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86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87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88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9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90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眼科内分泌科临床路径,病种肿瘤科919293949596979899100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前列腺癌(去势术后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非手术)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行胃癌根治术后,需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食管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由于其发病突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听力下降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外耳道、鼓膜、中耳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诊断性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药物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治疗,以促进听力的恢复。

物理治疗:采用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饮食调理: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B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随访:在患者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听力恢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知识,提醒其注意保护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路径主要包括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

通过宣传预防知识,可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SHL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血管扩张剂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4)伴耳鸣、耳堵塞感;(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二)耳鸣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 (三)耳内胀闷 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 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法。 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四)头晕目眩 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
措施。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肝火
上炎伴血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五)夜寐不安 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
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刮痧(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 每次按20~30下,用力均匀,应先左后右交替进行或同时 进行。
4.自行咽鼓管吹张术: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先用口吸气, 然后闭唇,再用力用鼻呼气。可反复多次,使咽鼓管通畅。 急性鼻炎或鼻腔浓涕较多时不宜使用此方法。
五、护理效果评价(略)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 3.避免剧烈咳嗽。 4.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
(二)饮食指导 1.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

暴聋临床路径表单

暴聋临床路径表单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 暴聋病(ICD10:BRE070)西医: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入院时间: 年月日时开始治疗时间: 年月日时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天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入院1天入院2-3天主要诊疗项目□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确定常规治疗方案□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病情□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重点工作长期医嘱:□护理常规□饮食□药物治疗□特色治疗□物理治疗临时医嘱:□专科常规检查□纯音听阈测听检查(若已作,医嘱需录入说明)□声导抗检查(若已作,医嘱需说明)□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三大常规、凝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光片)□安排针灸等科会诊□酌情安排影像学等检查(ABR、MR等)四诊记录听力损失□;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其他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辨证论治风邪外犯证□血瘀耳窍证□指导按摩治疗□指导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时间医师签名时间时间时间入院第4-7天入院第8-10天主要诊疗项目□各级医生查房□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初步评估疗效□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各级医生查房□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预后□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重点工作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检查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复查纯音听阈测听□复查声导抗检查四诊记录听力损失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鸣加重□未愈□好转□痊愈□耳堵塞感加重□未愈□好转□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之一加重□未愈□好转□痊愈□其他□检查外耳道、耳膜检查正常□混浊□充血□舌脉舌色淡红□暗红□其他□舌苔薄白□黄□其他□脉象浮□涩□其他□主要护理工作□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完成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出院准备及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时间医师签名时间时间时间入院第11天(出院日)主要诊疗项目如果患者可以出院:□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将“出院小结、出院诊断书”交给患者□完成出院记录□结束路径如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方案□记录变异,填写变异表,出路径重点工作临时医嘱:□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时间医师签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瘀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2)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4)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5)气血亏虚证: 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4.按摩治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沐足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暴聋(突发性聋)(TCD编码:BRE070;ICD-10编码:H91.20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