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一、概述
突发性耳聋是指瞬间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临床表现】听力急剧下降,伴耳鸣、眩晕、耳闷、恶心、呕吐等
症状。

【特殊检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
试验。

【治疗要点】早期治疗很重要,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体外反搏治疗。

二、护理诊断
1、听力改变与突发性听力损失有关。

2、焦虑与听力障碍、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3、社交孤立与听力受损、语言交流困难有关。

三、护理措施
1、营养支持多食易消化、粗纤维、无刺激性食物,少吃肉类,因
肉食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血液循环。

2、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疗效。

合理安排药物治疗与体外反搏治疗时
间上的冲突,尽可能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3、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鼓励病人保持与外界接触,心情舒畅,环境安静,睡眠充足。

眩晕、耳鸣严重时卧床休息,说明及时治疗
的重要性。

介绍治疗方法及可能的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病。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应坚持治疗,即使听力恢复不了,也可
配戴助听器。

4、健康教育
(1)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

(2)禁烟酒、禁用各
种耳毒性药物。

(3)避免暴露于噪声环境。

(4)按医嘱服药,注意听力变化及时就诊。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我国现有1700多万聋人,而不良生活方式又导致越来越多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3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

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

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

[临床表现]1.耳聋: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

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诊断]1.听力突然明显下降,以单侧耳聋多见,部分患者可伴眩晕,电测听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2.鉴别:单纯的突发性耳聋病较易诊断,由于症状突然发作,听力损失明显,多为单耳发病,故不容易与其它耳聋相混;但如果伴有眩晕的病人则应与很多病相鉴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因为鉴别眩晕症状,需要借助于各类仪器,所以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办到的。

突发耳聋患者迅速增多的原因有:1.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

2.都市“声污染”增加。

很多肉耳没有注意的声音,包括电脑和许多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时时刻刻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3..精神压力过重,例如,学习、工作压力等,很多高考学生甚至会和家长一起突发耳聋。

4.心理因素刺激,不少患者,在发病前一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又被老板否定了自己的文案,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头晕,几天后就逐渐出现耳鸣甚至耳聋。

典型病例:持续用耳机听觉失常12岁的小丰,听音乐时总把声音开得很大,不管是路上,还是打电脑,耳机几乎很少离开他的耳朵。

一天晚上,小丰洗完澡后,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就开着冷空调听音乐,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拿掉耳机,发现自己的耳朵好像塞了什么东西,再也听不清声响。

《突发性耳聋》课件

《突发性耳聋》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 性别 发病率
突发性耳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多 见。
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有突发性耳聋。性别没有明 显差异。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然是一个重 要的健康问题。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医生会通过问询症状、检查听力和观察耳部情况来 诊断突发性耳聋。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和条件,如耳朵感染、耳噪声 和耳朵堵塞。
《突发性耳聋》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课程!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各个方 面,从定义和症状到诊断和治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定义和症状
1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耳聋,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它可能只影 响一只耳朵,也可能影响双耳。
2 症状有哪些?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药物, 如类固醇,用于减轻炎症和促 进听觉神经的恢复。
辅助设备
某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助听器 或其他辅助设备来改善听力。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 应听力丧失并提高听力能力。
预后和并发症
1 预后
2 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恢 复,但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听力下降,听到异响或耳鸣,以及耳朵堵塞感。这些症 状可能会持续几天或几周。
原因
血液循环问题
突发性耳聋可能与血液循环问题有关,包括血压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等。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因为它们会对听觉神经造成损伤。
药物和化学物质

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

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

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突发性耳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

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突发性耳聋早期症状有哪些?(一)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

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

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

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二)耳鸣。

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

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

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三)眩晕。

约1/3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

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

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四)耳堵塞。

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五)眼震。

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突发性耳聋应该做哪些检查?(一)详细询问病史。

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

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

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二)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

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

王淑春等对104例突聋患者作了脑血流图检查,发现突聋患者脑血管功能状态较正常人为差。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由于其发病突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听力下降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外耳道、鼓膜、中耳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诊断性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药物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治疗,以促进听力的恢复。

物理治疗:采用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饮食调理: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B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随访:在患者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听力恢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知识,提醒其注意保护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路径主要包括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

通过宣传预防知识,可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SHL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血管扩张剂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患者听力下降明显,多为单侧发病,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且预后因人而异。

本文将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的血管供应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微循环障碍。

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均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听力损失。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内耳组织,或者通过免疫反应引起内耳损伤。

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内耳的免疫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4、膜迷路破裂膜迷路是内耳的重要结构,当受到外力、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时,膜迷路可能破裂,导致内淋巴液外漏,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内耳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突发性耳聋。

二、诊断方法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听力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1、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单侧听力下降,多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达到最低点,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2、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是诊断突发性耳聋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声导抗测试可以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排除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下降。

此外,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内耳的功能。

3、辅助检查为了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以排除颅内病变。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
• 4.高压氧治疗
护理措施
• 1、对新入院的病人 给予接待、详细介绍 病区环境,减少其对 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 心理
• 2、耐心相关解释工 作,避免产生不必要 的顾虑,可安排家人 陪同,消除恐惧感。
预后情况
• 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 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 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 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 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 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感谢聆听
• 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 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 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 3.眩晕: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 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 发生前后出现。
其他症状
• 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 感
诊断依据
• 1.极短时间内单耳突发听力下降,且为 非波动性;有时伴耳鸣、眩晕、恶 心.甚至呕吐。
• 2.电测听示连续2个频率听力下降l5dB以 上,多为中重度神经性耳聋。
• 3.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除第Ⅷ脑神 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
治疗
•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 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 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
•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 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 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你知道吗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你知道吗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你知道吗突发性耳聋也可以叫做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为突发性聋或者是突聋。

所谓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同时还伴有眩晕、耳鸣、恶心、耳堵塞且呕吐的症状。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耳科急症,全身因素以及局部因素都会引起患者的发病。

同时,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病因有自身免疫力疾病、血管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

当患上突发性耳聋时,患者应第一时间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1.耳聋一般为单侧耳聋,且发病之前并无预兆,有少数的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轻度感冒以及情绪激动的情况。

由于耳聋发生的过于突然,患者的听力会在数分钟或者是数小时内降至到最低,也有少数的患者在三天之内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

2.耳鸣耳鸣为突发性耳聋的始发症状,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出现耳聋时会同时出现耳鸣,但是,有时耳鸣也会发生在耳聋之后。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大多数的患者其听力会随之提高,但是耳鸣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3.眩晕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多程度的眩晕,多数患者为旋转性眩晕,并伴有着呕吐、恶心的现象,这些症状都会于耳聋同时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耳聋发生的前后。

4.其他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会有耳闷堵感、压迫感以及麻木感。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目前突发性耳聋治疗最为广泛的药物。

据研究表明,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越早使用的效果越好,并且对于一些存在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需要在其同意后密切观察其血糖变化以及血压变化,最终根据全身情况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局部给药的方式。

在进行激素治疗时,首先建议全身给药这一方式,对于一些全身应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是对糖皮质激素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可使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当作补救性治疗,其中包含了鼓室内注射或者是耳后注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

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

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

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

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病因
耳朵内部构造
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

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

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

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W 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

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

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

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

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

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

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
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缺氧→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小血栓形成→组织损伤。

迷路膜破裂
迷路膜破裂系指内耳的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

由于膜破裂,引起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和耳鸣等症状。

因突然用力活动或经历气压剧变引起中耳气压骤变及颅压骤变。

此压力的改变引起迷路膜破裂的机制可从两方面理解。

1.外爆途径脑脊液压力增高,蜗小管和内听道的筛孔将此压力改变传递到外淋巴系统,其中蜗小管可能起主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蜗小管内存在网状绒毛及屏障膜,使脑脊液与外淋巴间不能畅通无阻。

2.内爆途径耳咽管一鼓室压力骤增,压力向内直接作用于圆窗,或通过听骨链作用于卵圆窗,穿破圆窗膜或卵圆窗环韧带,有相似的内迷路膜(基底膜及前庭膜)破裂的逆向连锁反应,导致突聋。

膜迷路积水
一些轻、中度突聋,不论有无眩晕,可能是梅尼埃病的不同类型。

突聋[1]亦可能是梅尼埃病最先出现的症状。

患者中最后发展为梅尼埃病者占5%~6.6%。

突聋速尿试验阳性者占27%(3/11人)。

速尿是一种快速利尿剂,应用后前庭水肿减退,可使前庭功能趋向正常。

上述现象支持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

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
(一)耳聋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

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

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

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二)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

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

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三)眩晕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

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

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四)耳堵塞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五)眼震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温馨提醒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丁3号(月坛公园北门斜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