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期:≤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18~75岁,病程4周以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入院评估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宣肺通窍汤。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香附、甘草。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

风热者,去川芎,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后下),以疏风清热。

风寒者,加荆芥,桂枝,以驱散风寒。

伴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以宣通鼻窍;咳嗽痰多者,加陈皮、法

半夏、贝母以化痰止咳;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加白芥子、莱菔子以化痰通窍;伴咽干、咽痛、痰黄者,加黄芩、菊花以清热通窍。

(2)肝火上扰证——清肝泄热,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山栀子、柴胡、黄芩、木通、滑石、甘草、茯苓、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

临床上可加郁金、石菖莆、香附、川芎;便秘者,可加大黄;眩晕者,可加牡蛎、磁石。也可辨证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加减。

陈皮、瓜蒌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胆南星、法半夏。

临床上,也可辨证选用加味二陈汤加减治疗。

(4)血瘀耳窍——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

临床上,常加石菖蒲、通草、路路通,或配合通气散加减治疗。也可辨证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2、中成药剂

推荐:丹参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等静脉滴注。

3、单方验方:

(1)突聋汤:龙胆草、柴胡、川芎、桃仁、赤芍、甘草各10克,黄芩、栀子、香附、路路通,红花,石菖蒲。适应于郁怒伤肝、肝火上逆、

蒙蔽清窍者。大便秘结加大黄、芦荟以清热导滞;痰热壅盛加瓜蒌仁、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火热尚轻时与逍遥散加减治之。

(2)活血聪耳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 10克,赤芍10克,石菖蒲15克,葛根10克,生地10克,炙甘草20克。适用于血瘀耳者。

4、针灸疗法:

(1)针刺

体针: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腹针: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气穴;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热敏灸:以灸感渗透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辨证取穴:

疏风清热——合谷、曲池;

清肝泻火——太冲、太溪;

化痰利湿——丰隆、水道;

活血祛瘀——膈俞、血海。

5.其他疗法:

(1)耳压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内耳、肝、神门、皮质下等穴位,反复按压刺激,调理脏腑功能。

(2)穴位注射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针刺得气后注药,每次每穴0.5~1毫升。药物可选用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按摩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推荐耳膜按摩、鸣天鼓、除耳鸣功、营治城郭法等。

(4)根据患者症状推荐中药沐足等。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相关科室会诊及进一步治疗。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

7

二、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用对象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8

9

暴聋的中医诊疗方案

暴聋的中医诊疗方案 暴聋指突然丧失听觉,亦称卒聋或卒耳聋,系指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耳病,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其相当于西医的突发性耳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四版书中并没有单独把暴聋的辨证论治做一论述,而是把其融合在耳鸣耳聋中论治。 一、诊断标准: 根据0.5、1、2KHz的听阈均值计算,轻度聋(26~40dB),中度聋(41~55dB),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dB),极重度或全聋。 1、诊断依据: ①听力突然下降,1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 ②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因素; ③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浑浊; ④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⑤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辨证论治: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四版书中耳聋的辨证论治: ①风热侵袭型: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之邪,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侵犯清阳之耳窍,导致耳部经气痞塞而致耳鸣、听力下降,由于,风邪数变,故发病急骤。 治疗原则:治宜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代表方剂:方用蔓荆子散或银翘散加减。风热侵袭证在《奇效良方》选用以疏风活络,行气通窍为主的犀角饮子。 辨证取穴: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神庭、百会、后顶、头维。 配穴:风池、大椎、曲池; ②痰火壅结型: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见头晕目眩,胸胁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耳鸣,听力下降;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疼;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 治疗原则: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由于其发病突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听力下降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外耳道、鼓膜、中耳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诊断性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药物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治疗,以促进听力的恢复。

物理治疗:采用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饮食调理: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B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随访:在患者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听力恢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知识,提醒其注意保护听力。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临床路径主要包括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通过宣传预防知识,可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期:≤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18~75岁,病程4周以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一、基本情况 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 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 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 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 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 疗法35 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

(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患者中,症状改善86例(90.5%),体征改善80例(84.2%),理化指标改善75例(78.9%);临床痊愈例20(21.1%),好转70例(73.7%)。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8%。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与养护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与养护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中医称为暴聋、猝聋,是指发病急暴,突然听力减退或丧失,或伴有耳鸣、眩晕、耳内闷胀堵塞感的一种急性听觉障碍性耳病。本病多发于成年人,男女均可发病,尤以中年人为多,平均发病年龄为48~49岁。目前突聋发病有逐渐年轻化趋势,20~40岁发病日益增多。 一、发病原因 突发性耳聋的真正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明。西医学认为,突聋发病多与病毒感染、迷路发炎、内耳血管病变(出血、痉挛、栓塞)、过敏、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发病诱因多与感冒,精神紧张、压力,情绪波动(如忧虑、抑郁、暴怒等),饮酒,疲劳过度、睡眠不足、思虑劳神等有关。 中医认为突聋发病多由邪中耳脉、心肝郁热、气血瘀滞,致使耳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心脾两虚,血气不足、肾精亏损,耳脉失养,听神失用所致。 二、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属于急症,听力损失严重,应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大量资料表明,治疗越早听力恢复机率越高,72小时内治疗最为关键。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基本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祛风通络 适用於风邪外袭,侵犯耳窍,风中耳脉所致者。主要表现为:发病前多有外感病史。突发耳聋,或有耳鸣,耳内闷胀,耳部麻木感,头昏头痛,或有鼻塞,咳嗽,舌淡红,苔薄黄,脉浮弦等。治疗宜祛风通络,导滞聪耳。可用柴胡聪耳东加减。常用药物如柴胡、连翘、水蛭、地龙、当归、人参、麝香、炙甘草、蔓荆子、葛根等。 2. 疏肝清心 适用於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忧郁恚怒,伤及心肝,肝郁气滞,或心火暴涨,壅滞耳脉而病者。主要表现为:发病多与精神紧张、情

暴聋的中医护理方案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邪外犯证: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红,苔薄白。 (二)肝火上炎证: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 (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脱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 (五)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脱腹胀满,大便溃薄,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耳聋 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 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 5.遵医嘱刮疹,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 (二)耳鸣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 (三)耳内胀闷 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 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揖鼻方法。 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四)头晕目眩 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五)夜寐不安 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五官科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附件2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 一、基本情况 暴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参照“国家中医院医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例:风邪外犯症0例,肝火上炎症0例,痰火郁结症0例,须血瘀耳窍症2例,气血亏虚0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鸣天鼓、营治城廓、鼓膜按摩、自行咽鼓管吹张术、情志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雷火灸。 1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雷火灸。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雷火灸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4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雷火灸、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3。按摩过程中患者感觉耳部周围很舒适。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雷火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刺激耳周穴位,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恢复较快,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12人(100%);②一般:0人;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5

暴聋中医诊疗方案(精)

暴聋中医诊疗方案 暴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 称为暴聋, 又称卒聋, 风聋,火聋,厥聋等。本病为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或伴有耳鸣、眩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一、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 94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分型;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1、诊断依据: ⑴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 3天以内。⑵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可为轻、中或重度, 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⑶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⑷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⑸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 但不反复发作。 ⑹除第八颅神经外 , 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辨证分型 ⑴风邪外犯证 症状 :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检查 :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 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红, 苔薄白, 脉浮。 ⑵肝火上炎证

症状 :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 症状 :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 症状 :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检查 :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 症状 :听力下降,每遇疲劳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 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 苔薄白,脉细弱。 二、中医治疗方案 1. 风邪外犯证 ⑴治法 :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⑵方药 :宣肺通窍汤加减。 2. 肝火上炎证 ⑴治法 :清肝泻热,开瘀通窍。 ⑵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3. 痰火郁结证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概述: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听力损失。多单耳发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多发病于40岁以后,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突发性聋,相当于中医“暴聋”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 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听力突然下降,1~3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 (4)听力检查主要呈感音神经性聋。 (5)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5年

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绎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二)证候诊断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脉涩。

耳鼻喉科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住院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 (TCD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07-321-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暴聋(突发性耳聋)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瘀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耳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纯音听阈测听检查、声导抗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2)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4)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5)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通利耳窍。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治疗 (2)耳压治疗(耳穴埋籽) (3)按摩治疗 (4)中药泡洗技术 4.饮食疗法 5.西医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一例,病案分享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一例,病案分享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讲过(详见:早晨起床后突然听力下降,当心突发性耳聋!)中医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提升,尤其是耳内胀闷,耳周麻木沉重,耳鸣有着显著效果,甚至能立竿见影。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实例。 患者欧阳XX,男,38岁 主诉:右耳听力下降5天 现病史:患者一周前因筹备婚礼,连续忙碌、紧张,于婚礼后第二天中午起床后突感右耳听力丧失,并同时伴右耳内胀闷,右耳廓偶记周围麻木沉重,右侧颅内“嗡嗡”作响,头脑昏沉,无眩晕呕吐。随后前往附近诊所治疗,经药物治疗4天后无明显效果(具体用药不详),而来我院求诊。 患者既往听力正常。否认有耳聋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外耳无畸形,外耳道正常。辅助检查:CT、耳内窥镜示、声导抗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电测听骨导、气导听阈值均未测出。门诊遂以“右侧突发性耳聋”为诊断收入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患者除上述诸症,尚有:胸胁胀满,双目色赤而胀,口干而苦,大便干,小便黄。舌脉:舌红,苔黄厚;脉浮弦。中医诊断为:暴聋病。证属:肝胆火旺,循经上扰耳窍证。 辨病辩证依据:考因该患者素体肝旺,加之筹备婚礼,紧张奔波,持续应酬,起居失常,劳心耗神,五志过极,而致肝胆火起,火热循经上扰,阻于耳窍脉络,而发为本病。 针灸行耳部特定穴及特殊针刺治疗,当针体全部进入耳前听宫穴内,患者即有右耳通透感,胀闷感明显缓解,留针二十分钟起针后,胀闷感完全消失,并能听见一些较大的声音。后继续予以药棒穴位按摩,普通针刺、电针、耳穴贴压、耳部中药熏蒸治疗。 中药治以:疏泄肝胆,清脑聪耳之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桑菊饮加减。药用:夏枯草菊花桑叶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葛根煅磁石石菖蒲路路通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睡前顿服。

中医医案——突发性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暴聋 病案:曾某,男,21岁,2013年4月27日。 主诉:双耳突发听力下降6天。 病史:该患者6天前因感冒后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未作任何系统治疗,听力下降及耳鸣日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初诊: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风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精神状态良好,睡眠、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 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80mmHg,双耳外观正常,耳道壁略充血,耳道内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标志清,粗测双耳听力下降。音叉试验:右耳AC>BC,左耳BC>AC,WT偏向右侧。TCD: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双耳) 中医诊断:双耳暴聋 辨证审机:素体阳虚,起居不慎,感受风寒,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之窍,寒性凝滞,寒主收引,耳窍闭塞。

治法:温阳散寒,启闭开窍。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炙甘草60克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葛根10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二诊:2013年5月4日。患者服药后,汗出,恶风寒证罢,耳鸣,耳塞感减轻,听力明显好转,颈部不适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音叉试验:左耳BC>AC,但AC较初诊时明显增大,WT偏向右侧。原方加丹参20克。 方药:葛根100克丹参20克炙甘草6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三诊:2013年5月11日。患者服药后,双耳听力恢复正常,余证消失,音叉试验正常,TCD:正常,病情痊愈。 按语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是为太阳与少阴合病即少阴兼太阳表证而设。该患素体阳虚,起居不慎,感受风寒,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之窍,寒性凝滞、主收引,耳窍闭塞,耳窍失聪,故见耳塞,耳鸣,听力下降。风寒袭表,太阳经舒不利故见恶风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时汗出、乏力、脉沉细为少阴阳虚之证,舌淡红,苔薄白为风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方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方 突发性耳聋又称突聋,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常为单侧发病,少数为双侧。各种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 临床上患耳常在24小时内出现较为严重的耳聋,同时伴有高音调耳鸣、耳闭或眩晕,耳部检查多无明显异常体征,电测听检查多为中等程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声阻抗检查示镫骨肌反射消失。 对本病的治疗西医临床多采取舒张血管及营养神经等方法,特别强调及早治疗至为重要。 本病属中医“暴聋”、“风聋”、“耳鸣耳聋”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可由风邪外感,痰火上扰,气血瘀滞或脾肾亏虚等不同原因引起。依“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大法,贯之以行气血,通经络方法治疗。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聪耳汤 熟地、淮山药、山萸肉、黄芪、党参、菟丝子、葛根各10g,茯苓、丹皮、泽泻、远志、石菖蒲、鹿角胶(烊化)、水牛角各6g,川芎、红花各5g,柴胡3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补肾益气,活络祛痰,养血通窍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35例,病程为6个月~16年;其中先天性耳聋13例,药物中毒性耳聋14例。所选病例均为双耳发病,聋不兼哑,经针刺、气功、中西医等方法治疗疗效不佳,按中医辨证属肾虚者。结果:传染病源性耳聋、先天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痊愈例数分别为1例、1例、2例;显效为2例、2例、4例;有效为1例、3例、3例;无效为4例、7例、5例。 2.地藤汤 柏子仁12g,五味子、党参、川芎、陈皮、茯苓、骨碎补各10g,钩藤、熟地各30g,泽泻、磁石各20g,炙甘草6g,水蛭8g。 每日1剂,早晚各煎取药汁150ml1服用。同时先静脉滴注654-2注射液等血管扩张药,继之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次,直至听

暴聋的中医发展史

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为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之一。暴聋,又称卒聋、风聋、火聋、厥聋等..我们讨论的暴聋,相当于突发性耳聋”、急性发病的“传染中毒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等.不包括脓耳、耵耳、 外耳异物所致的耳聋。 暴聋多为实证,多因邪气壅实而致。暴聋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无性别差异,无明显 季节性,多为一侧性,亦可为双侧性。若能及早治疗,多能恢复一定的听力,若治疗不 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听力难以恢复。 历史源流暴聋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厥论篇》说:少阳之厥,则暴聋。 <内经》中有多处提到“聋”或“暴聋”的病因病机,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提到了劳役过度、外感暴热导致煎厥而聋。《素问.热论篇》提到了伤寒病后致聋,《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亦提到了肝病气逆导致耳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到了气候、运气变化与耳聋的关系。内经的这些论点,一直成为历代医家对暴聋 进行分析和沦治的理论依据。《内经》对耳聋的治疗,提出了许多针灸疗法。如《素问.缪刺论篇》有刺少商穴、商阳穴、中冲穴,《素问.刺热篇》有。刺足阳明”,《灵枢.寒热病》篇有“取天牖”,《灵枢.厥病》篇有“取耳中”,刺关冲及窍阴穴,《灵枢.刺节真邪} 篇有针刺听宫等记载。但《内经》未有药物治聋记载。 东汉,《伤寒杂病论》提及了外感致聋和伤寒误治致聋。如《伤寒论.辨少阳病脉

证并治》认为外感风邪,表邪传其经,少阳风火上扰而致耳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提出伤寒发汗过多,可致耳鸣耳聋。这些论述对于暴聋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 意义。 晋代.《针灸甲乙经.卷十二》中提出了不少针刺治疗耳聋的穴位和方法。 《肘后备 .急方》(《补辑肘后方.中卷》)提出五聋,即风聋、劳聋、干聋、虚聋、亭聋。其中风聋属本节暴聋范畴。这种五聋分类,受到后人的重视。此外,书中还记载了许多治卒耳聋 的方剂,如巴豆丸、菖蒲根丸、菖蒲散等,均是较早的外治塞耳药方。 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对耳聋进行了粗略的分类,提出“风聋”、“厥而聋” 等病名,从而区别于“久聋、“劳聋”等起病缓慢者,这是对耳聋分类的发 展。其论述比 {内经》详细。并讨论了风聋的病机和证候特点。《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四》、《丹溪心法。卷四》等医著,都引用了《诸病源候 论》的原文,作为指导治疗的理论基础。 唐代,《备急干金要方.卷六下》有治疗暴聋的方剂十多首,其中以外用塞耳者为多.如“治卒耳聋方。、。治耳聋方”等,内服方的用药有磁石、白术、牡蛎、麦冬、芍药、生地、葱白、麦冬等。《外台秘要.卷二十二》搜集治疗耳聋方剂30首,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 突发性耳聋为感音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患者原先听力正常,在短 时间内突然发生全聋。好发于冬春季节,近年来呈多发趋势,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中西医 结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20-67岁;发病时间最 短半小时,最长10天;听力损失40-60DB12例;60-90DB以上17例;伴有耳鸣17例,头痛14例,眩晕9例,复听8例,耳内阻塞及胀满感10例。 2、治疗方法 2.1中医治疗:用六味地黄丸汤加葛根30克,邪壅少阳者加柴胡,连翘;恶心呕吐、肝火上 扰者加龙胆草,黄芩,柴胡;痰火郁结者加瓜篓仁,胆南星;耳鸣重者加蝉蜕,磁石,眩晕 者加旋花,代石,菊花,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针刺天牖,四渎,关元,中脘,气海,每 日一次。 2.2西医治疗:(1)改善微循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 点滴。(2)补充能量,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 腺苷40ml,辅酶A100u静脉点滴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克静脉点滴。(3)抗病毒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病毒唑注射液0.5克静脉点滴,同时每天进行一 次高压氧治疗。中西医治疗均为7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为250-4000H2。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所伴随症 状消失;显效为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大于30dB;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有效为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15例,占50%;显效10例,占33.3%;有效3例,占10%;无效2例,占6.60%;总有效率为93.3%。 4、体会: 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是正常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好发于冬 春季节,生理功能改变和多种疾病可能诱发本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倾向于血管学说 和病毒感染学说,血管病毒学说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原因,其病理改变为血管痉挛水肿,血栓形成及血球粘稠,内耳供血的迷路动脉(内听动脉)自颅内的基底动脉、眩动脉又细又长,且无侧支循环,是一支终末动脉。迷路动脉的痉挛、血栓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均可造成 内耳的缺血,缺氧,内耳的螺旋器的耗氧量很大,可以与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相比,故对其缺 氧也较为敏感,容易发生缺氧。病毒感染学认为病毒引起耳聋的病理主要是使耳蜗和第Ⅷ对 脑神经受损,因此西医认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是治疗突发 性耳聋的较好办法。 4.1西医体会 FOWLER首先提出血管内血细胞滞积学说(blood sludge)。认为情绪的变化可促进肾上腺分 泌增多,使小血管痉挛,血流减慢,适用“末梢血管间白细胞、血小板相互聚集,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如再伴有高热、感染、创伤、呕吐等原因造成脱水,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血细胞 更易聚集成堆,使血流变慢,加快内耳缺血、缺氧。

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突发性耳聋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获得及时、 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导致其永久性丧失听力。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的范畴,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暴聋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突发性 耳聋为研究视角,对其发病病因、综合疗法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临床研 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在耳鼻喉科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是指突然出现且未 有原因的感性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情况,基本情况下患者的听力会在很短暂的时间 内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还会伴随耳鸣等症状[1]。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 的范畴,通过全面查阅现代医学文献,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展开分析发现,临床可 使用中药、针灸等方法疏通经络,有效调节脏腑经络,促使患者听力早日恢复。 本研究中,对国内采用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具体情况如下。 1.突发性耳聋病因分析 突发性耳聋发病病因并未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这种疾病发生与内耳微 循环存在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均会导致耳神经缺血 缺氧,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2]-[3]。中医比较认同的发病机理为:外邪侵袭、痰 火郁结、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郑逸品等学者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是因为气 滞血行不利,经脉气血淤滞,导致脉络及血管系统血液运行受阻,使得内耳部位 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4]。其中,气滞血瘀也是突发性耳聋 出现的中心环节,其贯穿该病症出现及发展的整个过程。包秀芝研究中以86例 患者为依据,对所有入选者展开纯音听力检查资料,通过各种频率下听力损失程度,并对其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受到精神压力大、 激素减量、耳鸣症状影响测试这些因素的影响[5]。 2.突发性耳聋治疗 2.1中医治疗法 内耳供血障碍是导致突发性耳聋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患者由于劳累、生气、忧虑等诱发,上述因素均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得内耳发生供 血不足的情况,其内耳末梢感受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6]-[7]。加之,病毒感染 会导致大量病毒增殖,与红细胞黏附,促使血流滞缓或者处在高凝状态,病毒也 会引起血管内膜水肿,使内耳发生血运障碍情况。朱永峰,赵青等人研究指出, 挑选活血化瘀汤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配合其他药物或 针灸,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8]。滕磊,陈绘等人研究中以120例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茯五味芍药汤进行治疗,治疗组(81.67%)总有效 率明显比对照组(65.00%)高,能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9]。 突发性耳聋作为临床的疑难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残率。有资料研究表明,突 发性耳聋患者病程如果超过1个月,会丧失自然恢复听力的可能。因此,探究该 病症有效的后期治疗方法,对于提升患者听力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 意义。针刺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理如下:(1)这种治疗方式能有效减 少毛细胞的变性坏死,确保并未受损的耳蜗毛细胞发挥自身作用,改善听觉功能;

耳鸣耳聋的中医治疗妙方!

耳鸣耳聋的中医治疗妙方! 导读 一对灵敏的耳朵,对每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但若真的出现耳鸣、耳聋等问题,又该怎么办? 耳鸣是指耳内鸣响,或如潮声,或如蝉鸣,或细或暴,妨碍听觉;耳聋是指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二者常合兼,耳聋又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且其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凡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脾胃湿热,风热外乘均能引起耳鸣、耳聋。 西医学中的外耳病变、鼓膜病变、中耳病变,内科方面的急性传染病、中枢性病变、药物中毒、烟酒中毒以及贫血、高血压、内耳眩晕等疾病,出现耳鸣、耳聋症状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1.实证 (1)风邪外袭 风邪侵袭,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于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猝发耳鸣、耳聋。 (2)肝胆火盛 情志失调,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气逆,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蒙闭清窍而发为耳鸣、耳聋。 (3)痰火郁结 酒食不节,聚生痰热,郁久化火,痰火上升,壅塞清窍,以致耳鸣,甚则气闭,成为耳聋。 (4)瘀阻宗脉 十二经脉均上络于耳,耳为宗脉之所系,经脉瘀阻,阻塞耳道而致耳聋。 2.虚证 (1)中气不足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亏乏,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而发为耳鸣、耳聋。

(2)阴血亏损 阴血素亏,耳失濡养或劳伤气血,宗脉空虚,不能滋养耳窍而致耳鸣、耳聋。 (3)肝肾亏虚 肝肾不足,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不能上充于清窍而致耳鸣、耳聋。 二、辨证 1.实证 (1)风邪外袭 猝然耳鸣、耳聋,恶风发热、头痛、骨节酸楚,或耳内作痒,或耳聋,牙根、牙龈肿痛,或寒热往来、咳嗽、口干、耳中疼痛、出血、流脓等。苔薄白,脉浮数。 (2)肝胆火盛 猝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病甚或夜寐不安,胸胁胀闷,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 耳鸣如蝉,时轻时重,时或闭塞如聋,胸闷胁痛,痰多口苦,耳后胀痛,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 (4)瘀阻宗脉 耳鸣、耳聋如塞,耳流败血,或见耵聍与陈血胶结。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2.虚证 (1)中气不足 耳鸣、耳聋,时轻时重,烦劳则加重,休息暂减,倦怠乏力,神疲食少,大便溏薄。苔薄白腻,脉细弱。 (2)阴血亏损 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大无力。 (3)肝肾亏虚 耳鸣或耳聋,多兼眩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遗精等。舌红,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2年XXX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5年XXX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怒气上炎证:情志烦闷或愤怒以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降落,每遇疲劳以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医治办法 一)辨证论治 1.风邪外犯证 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满身辨证取穴。首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番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 1次。 远端选穴: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宣肺解表,散邪通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水宜加之踝关节以上,水温宜小于42℃,以免烫伤皮肤。 4)饮食疗法: 宜进食温通发散的食品:葱、姜、桂皮、薄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