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

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

少在仅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2010年3月~2012年4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突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

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大部分突聋患者79例(80耳),其中男33例,女46例,女性患者中有1例双耳前后患病合并有两耳

甲状腺机能低下。除听力下降外,79例患者伴有耳鸣46例(5823%),合并眩晕16例(2025%)。轻度耳聋16例(2025%),中度耳聋16例(2025%),中重度聋36例(4567%),重度聋11例(1392%),发病

至治疗时间6小时~1年。全部病例经耳镜检查,系统的听力学测试(纯音测听、声阻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反射)和内听道CT,排除了

中耳炎、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病变。

治疗方法:随机把79例(80耳)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支)患侧耳后骨膜下注射,隔日1次,注射5支。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3天后

停止改为泼尼松30mg,每天早上1次口服,6天后改为泼尼松10mg,

每天早上1次口服,应用3天后停止,其余治疗相同。天麻素针

10g+生理盐水100ml静滴,甲钴铵1mg+生理盐水10ml静滴。14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3天复查听力1次。

疗效判断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电测听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dB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100软件计算(X±S)。

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714±2302dBHL和

3128±2106dBHL,对照组治疗前后PTA分别为

6632±2366dBHL和4561±2524dBHL,经配对t检验,P<

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治疗后PTA回落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10dBHL 9例、10~19dBHL 24例、20~30dBHL 32例、>30dBHL

14例,总有效率8860%,无效1139%均为眩晕患者。

肺癌至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两组1上周四治疗有效

例数最多(7089%),1~3周治疗效果次之(1772%)。

讨论

因突聋的病因不明确,目前仍然的治疗方法较多。1980年Wilson激素等发现类固醇激素化疗突聋的有效率61%,从那以后在美

国口服类固醇激素被作为常规方法治疗突聋。目前常规的糖皮质激素

给药方式有两种,即全身给药和经鼓室局部给药,虽都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前全身给药药物转入血液循环后,必须通过

内耳的血-迷路屏障,才能达到内耳有所作为。因此为了在内耳达到有

效的药物浓度,临床工作中需要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低血糖

但如此应用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伴有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鼓室给药为有创麻醉,存在中耳感染,药物进入

内耳的剂量难以控制,持续给药效果不视觉效果稳定等缺点。耳后给

药是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

证明,耳后给药药物浓度乙状窦血中特别是同侧乙状窦血中的在达到

较高峰值,且持续时间偏向较长,为对侧的241倍。同时,耳后给

药体循环血中的药物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大的量应

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

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Stokroos RJ,Albers F,Schirm J.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xperimen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of the inner ear.Am J

Otol,1998,19(8):447-452.

2Lefebvre PP,Staeker H.Steriod perfusion of the inner ear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therapy:a pilot study[J].Acta

Otolaryngol,2002,122:698.

3余力生,马鑫.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顽固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14.

4静媛媛,余力生,李兴启,等.听力学及言语癌症杂

志,2009,17(4):354-357.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观察与护理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 性耳聋的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鼓室注射;耳聋;观察护理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较多,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常规用药。临床中多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效果不十分满意,而且伴发着各种并发症的存在。我院对83例91耳患者应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83例91耳中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18~67岁。双侧耳聋8例;发病1~7天42例,8~40天41例。听力损失轻度21耳(10~30 dB)、中度37耳(31~60 dB)、重度33耳(61~90 dB)。 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在全身应用丹参酮、东莨菪碱等基础上,常规用5%聚维酮碘溶液外耳道消毒,用5号长注射针头的1 ml注射器,抽吸0.3 ml生理盐水溶解甲泼尼龙20 mg,在鼓膜前上象限穿刺,缓慢将药物注射到鼓室内,然后患者平卧30分钟,保持安静不要讲话,尽量不做吞咽动作,使药物尽可能在鼓室内保持较长时间。 3.治疗结果 83例中35例经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后加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48例首次鼓室注射甲泼尼龙,8例双侧耳聋同时行鼓室内注射。每2天注射一次,共2周。83例91耳中经治疗语音频率平均听阈值≤30 dB者16耳;听阈降低30 dB者51耳;听阈降低15 dB者18耳;无效者6耳。总有效率 93.41%。其中23例因效果满意或惧怕疼痛鼓室注射仅有3~4次。10例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用板兰根或清热灵颗粒口服。观察及护理 1.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情绪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内耳神经血管变化,造成内耳功能紊乱甚至微循环障碍引起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为极度苦恼和烦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明发病原因,克服恐惧和焦虑可以减轻机体的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行鼓室注射药物时将注意点和治疗的必要性告之患者,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取得患者的最佳配合,做到准确治疗。 (2)禁止吸烟减少噪声刺激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黏附集聚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影响治疗效果。噪声可以加重损害患耳的听力,影响治疗效果。力求患者保持在一种安静清洁的环境之中,尤其避免二手烟的侵害,切记不能因为听力下降而增大手机、电视机的音响,减少到公共场所。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分析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一侧或双侧耳聋,常伴有耳鸣或头晕等症状。病因 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循环障碍等因素相关。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对这一 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治疗决策。 一、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原理和机制 甲泼尼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以有 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并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而琥珀酸钠是一种药物缓 释剂,可以延长甲泼尼龙的作用时间,使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均匀和持久。耳后骨膜下注 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以直接作用于内耳组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耳蜗血液循环,保护 听觉神经,从而达到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目的。 二、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1.国内研究 国内有关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提高有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开 展的研究显示,在接受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听力 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到60%以上。另一项研究也指出,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 尼龙琥珀酸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且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三、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尽管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 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需要重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注射部位疼痛、出血、感染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进行治疗时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操作,严格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个体差异、过敏史等因素也需在治疗前进 行充分评估,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结论和展望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疗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突 发性耳聋的症状,并且在安全性上也有较好的表现。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 照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进一步明确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并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和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研究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研 究 【摘要】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 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常规组、观察组患者中分别人数70例。常规治疗给予本 文常规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结果:通过对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常规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 好转程度为26.48±1.28,观察组整体情况好转较大(P<0.05)。结论:甲泼尼 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突发性耳聋伴 耳鸣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利多卡因;突发性耳聋;耳鸣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以及3d内突然 出现的原因不明神经性听力损失,伴随出现耳闷、耳鸣的临床症状,在进行诊断 时需要首先对蜗后病变进行排出,了解是否存在无颅神经受损症状。临床上应用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并且在耳后进行注射更加具有安全性、能够准确进行定位,快速达到疗效,避免了全身症状的发生[1]。因此本文对突发 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比较 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在2020年1-12月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常规组、观察组患者中分别人数7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43、27/40、

3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3.25±2.46岁,病程平均值为3-14d,两组患者差异均 不大。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案,将20ml舒血宁注射液加入到250ml的5%葡 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进行一次,共连续进行2周的治疗。 给予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将40mg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放入到0.2ml利多卡因进行混匀后,对患者耳后皮肤进行消毒,并且使用2ml注射器配备1ml注射器针头,在患者耳廓后沟处进针,注入药物, 每日进行2次注射,治疗五次为1疗程,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2-3]。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的耳朵听力增强,同时听力恢复正常,在手术 前的耳鸣、闷声、水动感等消失。显效: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状况明显改善,同 时耳闷、水动感消失,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提升。有效: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相 对改善,但整体症状消失仅仅一部分。无效: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未提升。 (2)并发症情况比较[2]。 (3)治疗前后听阈值、好转程度比较。 2结果 通过对常规组、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效果比较。常规组、观察组突发 性耳聋患者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2.86%、94.29%,经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 表1.常规组和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效果比对 组别例 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数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对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对不同频率听力 的影响 王丽 【期刊名称】《临床研究》 【年(卷),期】2022(30)10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对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为两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观察组于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0 Hz、500 Hz、1000 Hz的听力阈值对比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听力水平改善,且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

【相关文献】 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应用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比观察 3.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其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4.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比较 5.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及对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 果观察 李春林;唐世雄;张立涛;李吉;欧阳天斌;陈星;包卫亮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较佳给药方式.方法予224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19例)患者经鼓室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B组(105例) 患者经耳后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通过治疗30、60d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评判).结果A组、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83%、60.00%,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60d500、1 000、2 000Hz纯音听阈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相对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outs in treatment of severe neural hearing loss.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al hearing los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was injected into tympanic cavity (40mg,q.o.d x 5) in 119 cases (group A) and methylprednisolone was injected into periosteum of mastoid (40mg,q.o.d x 5) in 105 cases (group B).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with pure tone audiometry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n 30d,60d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Results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79.83%vs.60.00%,P<0.05).The pure tone thresholds (dBHLs) at 500 Hz,1 000 Hz and 2 000 Hz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

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 曲酶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巴曲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其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治疗,对两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为(30.50±4.20)dB,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是97.06%,对照组是70.59%,使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一些(p<0.05)。结论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应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曲酶;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根据听力衰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这几种类型[1]。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利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溶栓等治疗方法,但是针对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近几年,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治疗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中,对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较为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2]。下文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对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巴曲酶在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研究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陈晓芳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李雅虹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24期

讨。方法选择收治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12月在该院

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金纳多和弥可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听阈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3.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突发性耳聋,对其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和糖尿病药物联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听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突发性耳聋 [中图分类号] R764.4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078-02 2型糖尿病为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疾病发展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会受到累及,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出现听力降低及神经性耳聋的情况。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通常存在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其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认为,针对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使患者听力得到有效改善。基于此,该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对其中部分患者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 (n=30)。纳入标准:满足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满足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标准;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耳聋;药物过敏者。常规组包括女14例、男16例;年龄分为54~71岁,平均(63.5±4.6)岁。实验组包括女15例、男15例;年龄范围53~72岁,平均(63.6±4.7)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为两组患者开展糖尿病常规治疗,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若患者存在血清总胆固醇紊乱,则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则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组接受应用金纳多(国药准字H51020455)和弥可保(国药准字H51020160)治疗:在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30 mL金纳多静脉滴注,1次/d;给予100 mL生理盐水加入1 000 μg弥可保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使患耳朝上,将1 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Z51022276)于耳后沟1 cm处、耳后皱襞上方1 cm处,直刺入乳突骨膜下注入,2次/d,连续治疗5 d。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分析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效果分析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通过对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和潜在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治疗方法,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选择。本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治疗效果分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法、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副作用、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进一步研究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突发性耳聋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常常在几小时内或数日内迅速发作,患者可能突然听不见或听力急剧下降,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素治疗、营养支持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一种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强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通过对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以及潜在的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和局限,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听力急剧下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参差不齐。本研究旨在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和潜在的副作用。具体目的包括: 1. 评估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其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 2. 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安全性表现,评价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 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討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4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静脉注射甲强龙、前列地尔,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07,P=0.03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纯音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听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患者的听力改善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常伴耳鸣、眩晕、耳闷堵感等症状[1-3]。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是指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71 dB以上[4]。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改善循环、溶栓、营养神经等,但是重度以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即使采取以上所有治疗方案,预后多不良[5-6]。本研究旨在探讨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4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纳入标准:均为单侧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初次发病,均符合2015年版《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7],并且0.5、1、2 kHz 平均听阈>71 dB。排除标准:伴有中耳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等病史,有中耳手术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与备案。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生产厂家: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301 License NO,规格:40 mg(相当于甲泼尼龙40 mg)]1 mg/kg体重,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 每3天后剂量减半,10 d为1个疗程;前列地尔(生产厂家: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79)10 ?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生产厂家:卫

甲泼尼龙耳后注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

甲泼尼龙耳后注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 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病急骤、听力下降迅速的一种听觉疾病。甲泼尼龙耳后注射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非手术方法之一。为了确保治疗效果,以下是甲泼尼龙耳后注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 一、治疗前准备 1.向患者介绍治疗原理及步骤:甲泼尼龙为一种强力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可以迅速缓解耳朵内的炎症和水肿,改善听力。 2.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及过敏现状等。 3.检查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 4.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告知医生。 二、注射前的护理 1.给患者进行安慰:注射前可以适当向患者解释注射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检查患者的外耳道:打开患者的外耳道,排除亚硝酸异戊酯等有刺激性物质对耳道的刺激,避免清洗后的耳朵感染。 3.局部麻醉:可以针对患者局部的耳周进行表面麻醉,缓解疼痛感。 1.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在注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整体平静,避免身体颤抖或过度的情绪波动。 2.检查注射位置:在注射前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部位置,找到注射位置,一般为耳垂的下1/3处。 3.通过无菌操作摆放好注射器和其他工具:在注射前应对注射器和其他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洗和摆放,确保注射前的准备过程满足无菌操作的要求。 4.进行注射:在确认注射位置后,将甲泼尼龙通过注射器缓慢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中,避免过快注射。 1.评估患者的耳聋症状:在注射完甲泼尼龙后,应及时与患者交流,评估病情的变化。 2.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在注射后,应对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观察,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急性耳鸣的效果观察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急性耳鸣的效果 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急性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就诊的急性耳鸣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38耳),对照组38例(38耳)。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均分别行纯音测听、相关检查和国际通用的耳鸣致残量表(THI)进行评分,得分均在20分以上。其中治疗组38例(38耳)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利多卡因注射用液0.2mL,隔2日1次,连续用药5次,同时静滴或口服银杏叶制剂或中成药,并辅以心理疏导。对照组除不行耳后注射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8例(21.1%),治疗组有效22例(57.9%),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耳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身应用激素的替代疗法。 标签:急性耳鸣;耳鸣致残量表评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耳后注射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老年人耳鸣发生率可达33%。由于耳鸣的病因复杂,发生机理不明,临床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很理想,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耳鸣指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的持续性耳鸣。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76例急性耳鸣患者,观察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后的疗效,并与同期的对照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以耳鸣为主要症状的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阈、及颞骨影像学检查。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证;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为对照组38例(38耳),男15例,女23例;年龄26~72岁,平均(46.5±13.8)岁;治疗组38例(38耳),男18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1.7±13.6)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完善相关检查后,排除一些可以导致耳鸣的病变,如中耳炎、鼻咽部肿物、内科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脑梗死等,行颞骨CT或头颅MRI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血管瘤等。并进行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姚晨;李增沛 【摘要】目的:观察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频率听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频率听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且安全性好.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9(031)002 【总页数】3页(P77-79)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骨膜下注射 【作者】姚晨;李增沛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7

地塞米松突发性耳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其病因包括炎症、内耳微循环障碍、血管性疾病等[1]。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闷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目前,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方法较多,常采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是全身给药分布于耳部的剂量较少,起效较慢[2]。本文观察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诊断标准[3];经耳部CT、MR等影像检查确诊;单耳发病,无器质性病变,耳膜完整;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50.31± 2.34)岁;病因:血管病变20例,病毒感染8例,不明原因7例;发病时间1~7 d,平均(2.64±1.04)d。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19~70岁,平均 (49.25±3.24)岁;其中血管病变19例,病毒感染7例,不明原因9例;发病 时间1~7 d,平均(2.75±1.1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0055,1 mL:5 mg)治疗,10 mg地塞米松 +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3 d,地塞米松减量为5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3 d。观察组给予耳后骨膜下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注册证号H20080284,40 mg)治疗,患者取坐

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聋34例临床观察

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聋34例临床观察 樊迎春;张旭文 【摘要】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7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耳后注射组与对照组,耳后注射组给予甲强龙耳后沟中点注射,每隔2天1次,连续3次;对照组给予甲强龙连续3 d静滴,若有效再给予2d后停药,若无效则停用。观察及对比两组入组当天及治疗后1、2、4周的纯音测听结果及疗效。结果耳后注射组治疗后1、2周的纯音测听结果及1周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治疗后4周的纯音测听结果及2、4周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聋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听力改善,但最终治疗有效率与全身静脉给药无明显差别。 【期刊名称】《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6)005 【总页数】3页(P537-539) 【关键词】突发性聋;耳后注射;甲强龙 【作者】樊迎春;张旭文 【作者单位】[1]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518067;[1]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518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7

突发性聋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1]。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较多,而激素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中已得到充分证实,本文着重对耳后注射、静脉滴注甲强龙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的突发性聋患者,通过耳镜检查、纯 音听阈测定、声导抗、耳声发射和内耳MRI检查,均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 [1],未经过其他治疗,排除中耳病变、内耳畸形和蜗后占位性病变。入选70例,随机分为耳后注射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听力损 失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耳鸣、眩晕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详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金纳多)、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且药物及用药方式均相同。耳后注射组给予甲强龙(40 mg/mL)0.5 mL耳后沟中点注射,隔2天1次,连续3次。对照组给予甲强龙40 mg,连续3 d静滴,若有效再给予2 d后 停药;若无效则停用。于入组当天及治疗后1、2、4周分别检查纯音测听。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性别组别n 男女对照组耳后 注射组36 34 17 16 19 18年龄/岁36.57±13.82 41.40±14.71病程/d 6.48±3.49 5.20±3.61听力损失程度/dBHL 61.74±11.78 59.70±14.93耳鸣/例 21 18眩晕/例8 8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中华医学会2015年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

探析甲泼尼龙耳后注射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析甲泼尼龙耳后注射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耳后注射甲波尼龙方案应用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评定。方法:研究筛选2014年01月-2016年05月间因患突发性耳聋而进入本院接受救治的83例患者,予以分组:治疗组有43例,选择耳后注射用药甲波尼龙展开治疗;基础组有40例,选择基础性治疗,对两种治疗措施应用价值进行对照。结果:基础组有效率70.00%,治疗组93.02%;且治疗组入选对象听阈水平改善质量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耳后注射用药甲泼尼龙方案落实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有助于提升其治疗质量,有推广意义。 标签:基础治疗;耳后注射;突发性耳聋;甲波尼龙;听阈水平 突发性耳聋患者救治工作中,耳后注射用药甲波尼龙为常见手段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平均听阈水平。为有效评定耳后注射甲波尼龙方案应用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以83例2014年01月-2016年05月间因患突发性耳聋而进入本院接受救治的患者为对象,分组后施行两种救治措施,以期提升突发性耳聋患者救治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筛选2014年01月-2016年05月间因患突发性耳聋而进入本院接受救治的83例患者,予以分组。治疗组有43例,性别比为21(男):22(女);年龄介于20岁至70岁,其平均值(43.7±4.9)岁;病程介于3天至22天,其平均值(13.1±3.3)天。基础组有40例,性别比为19(男):21(女);年龄介于19岁至69岁,其平均值(44.1±4.3)岁;病程介于3天至25天,其平均值(14.0±4.0)天。两组用药前30d,均未使用任何糖皮质激素,且已排除用药禁忌病例,同时两组资料对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基础组 本组选择基础性治疗:给予患者服用维生素B12以及金纳多等药品,并配合展开神经营养支持疗法以及高压氧疗法。 1.2.2 治疗组 在推行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组加以耳后注射用药甲波尼龙,给药途径相同,疗程均为听力恢复正常或10d,给予甲泼尼龙40mg耳后注射(辉瑞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301),于耳后沟筛区进针,抵至鼓膜后注入。

耳后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对比研究

耳后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 性耳聋的对比研究 贾弘光;于湛;李希平;陈志婷;顾湘;黄小兵;魏永祥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耳后注射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78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9例,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鼓室注射组39例,经鼓膜穿刺,鼓室注射甲强龙40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2周.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副作用及血糖浓度波动.结果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痊愈率分别为17.95%,15.38%;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71.19%,两组患者各频率平均听阈均有改善,但中低频听力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5>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浓度均有所提高,经调整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未出现剧烈波动.耳后注射组无鼓膜穿孔的风险.局部疼痛及一过性眩晕,耳后注射组发生率分别为20.51%, 7.69%;鼓室注射组为 58.79%,28.21%;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614, 8.791; P<0.05).结论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联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血糖浓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鼓室注射,耳后注射甲强龙并发症较少.%Objective To report clinical outcomes, complications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SNHL) and type-2 diabetes following postauricular or transtympanic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ISSNHL and ty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