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耳与听觉教学反思 (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听觉-七年级生物下-济南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听觉-七年级生物下-济南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听觉
学习目标:
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听觉形成的过程; 了解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听觉的产生
外界声波
外耳道
振动 鼓膜 听小骨 形成
振动
耳蜗
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
听觉
试写出视觉形成的一般过程
耳的卫生保健
1.不要随便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掏耳屎,以免 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 张开;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使鼓膜内外 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3.预防中耳炎。 4. 预防外耳道疖

鼻、舌和皮肤
鼻——嗅觉
舌——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触觉(冷、热、痛、触、压等)
快速反应
人的听觉B鼓膜内 C鼓室内 D耳蜗内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D)
D听觉中枢
B半规管
C鼓膜
某人失聪,经检查耳的结构是正常的,那 么病的部位可能是( D )
A鼓膜 C耳蜗 B听小骨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

有些人在乘车、乘船时会感觉不舒服,这 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A )
A前庭和半规管 B耳蜗 C鼓室 D鼓膜

皮肤不能感受外界的( D )
A冷和热的刺激 C压的刺激 B痛和触的刺激 D气味的刺激

能感受气味刺激的感觉细胞位于( D ) A舌表面 B皮肤 C气管和支气管 D鼻黏膜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

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课前准备: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

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5分钟):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2、视觉的形成过程:温故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对视觉知识的复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教师归纳:角膜: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心理因素
情绪、记忆、经验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嗅觉和味 觉的感知。
06
CHAPTER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多感官信息的整合
视觉
听觉
触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 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
和运动状态。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 识别声音的音高、响度
和音色。
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 知物体的温度、湿度、
质地和压力。
嗅觉和味觉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诊 断疾病,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在工业领域,温度感知被广泛应用于 温度控制和监测,如温度传感器、温 控器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触觉和温度 感知来感知外界环境,如握手、泡澡 等。
05
CHAPTER
嗅觉和味觉感知
嗅觉和味觉的器官与功能
嗅觉器官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 味分子。
味觉器官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感知溶解在唾 液中的化学物质。
功能
嗅觉和味觉是人体重要的化学感受 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气味和味道, 影响人们的情绪、记忆和行为。
嗅觉和味觉感知的机制
嗅觉机制
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嗅觉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神经信 号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目录
CONTENTS
• 人体感知的概述 • 视觉感知 • 听觉感知 • 触觉和温度感知 • 嗅觉和味觉感知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01
CHAPTER
人体感知的概述
人体感知的定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2019/8/11
30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C )到达 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射光作用的结构是( B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2019/8/11
2019及各部分功能。 2.查青少年近视情况,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 障碍的人群。
2019/8/11
4
一、看图学新知
视觉
2019/8/11
5
二、规律方法
眼睛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虹膜 睫状体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019/8/11
17
小实验
用手电筒照射眼睛,
观察瞳孔大小的变
化。
瞳孔
观察记录: 当手电筒(强光)照射时,瞳孔( 变小 ); 当手电筒移开(弱光)时,瞳孔( 变大 ); (填“变大”或“变小”)
2019/8/11
18
近 视
矫 正
2019/8/11
19
远 视
矫 正
2019/8/11
20
听觉 一、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019/8/11
8
四、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2019/8/11
9
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2019/8/11
10
五、观察与思考
镜头(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光圈
胶卷
2019/8/11
11
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讨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原理 2.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 么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镜头 瞳孔相当于光圈 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4
前者由外_膜__、_中_膜__和_内_膜_
5 三层膜构成,后者由房_水__、晶_状_体_
6 和玻__璃_体_组成。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4 、眼球内图像形成于(
)D
A、大脑皮层 B、视觉中枢
C、玻璃体上 D、视网膜上
5、人眼(rén yǎn)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实际上是眼球
的( )
B A、巩膜和角膜 B、虹膜和巩膜
10
9
2 34
5 8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同学 们再见! (tóng xué)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体对周围世界(shìjiè)的感知。_________组成了感受器,感受器是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有些感受器带有 一些附属结构构成专门感受某种刺激的结构,称为_________。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 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如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
[ ]_______5_进咽入鼓鼓室管,增加鼓膜内侧压力,从而(cóng ér)使其恢
复原状。
(冲的2动_)__。_[ _神_9听_经]__觉__冲耳__中_形动蜗_枢_成沿_内听着的觉[ 听。]觉_1_0感__与受__听器__接觉__受_有_声_关__波的__刺神_传激经到后大产脑生皮神层经
6
7
Hale Waihona Puke 1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眼球 的结构 (yǎnqiú)
晶状体
虹膜
(hóngmó)
瞳孔
(tóngkǒng)
角膜 睫状体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眼肌
玻璃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2)(

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2)(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 ②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③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②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竞赛抢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介绍“千手观音”的表演者邰丽华的经历,感受聋哑人对生活的追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育学生去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预习本节知识;收集导致失聪原因及保护耳的资料。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 5分钟1、依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2345678910眼球的结构学生回忆上节所学、看书巩固主要内容,1.抢答各部分的名称:1.睫状体2.虹膜3.角膜4.瞳孔5.晶状体6.玻璃体7.巩膜8.脉络膜9.视网膜10.视神经 同位互相指图说出主要结构的功能:角膜:巩固上节所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2、我们是如何看见屏幕上的图像的?3、形成视觉的感受器在哪?教师总结: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2.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标准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耳的主要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总结听觉形成的基本过程,尝试分析听觉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学习保护耳和听觉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措施,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关心尊重聋哑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为后面学习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知识上的铺垫和衔接。

●教材内容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第二课时。

本节是在前一课时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也是对后续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的充实与铺垫。

内容分析:生物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

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物质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介绍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耳与听觉的知识。

耳与听觉的内容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卫生保健和爱心教育的良好素材。

本节内容既是人体结构知识的学习,又是耳和听觉卫生保健常识的学习,而还是一次难得的培养学生尊重关爱残障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引入对耳的结构问题的思考,利用图片和视频剖析耳的三部分构造,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听觉形成的基本路线,然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听力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力目标2、说明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听觉障碍的基本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学习保护耳和听觉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措施,形成认同关爱和尊重残障人的情感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听觉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举例说明、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讨论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耳和听觉课件新人教版共17页文档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耳和听觉课件新人教版共17页文档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在无声的世界里用舞 蹈传递韵律
在有声的世界里声音 是怎样传播的?
听觉形成的过程
声波 鼓膜 耳蜗
外耳道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

1.防药物中毒 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
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2.防噪声 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
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
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3.防进水 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
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
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如如果果世世界界没没有有声声音音,, 一一切切将将归归于于沉沉寂寂。。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4.防揪打 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
有害。

5.不挖耳 有些小朋友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
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
他物品。


6.不戴耳环 有些小女孩喜欢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
等装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
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耳与听觉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以及其他感觉三个基本环节。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在处理本节课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一则公益广告——《无声的世界》出发,利用关注听障儿童这一热点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学,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大体了解,从而可以引导学生顺利的开展本节课的教学;用flash耳的结构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耳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刚刚所学内容,对耳各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自制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的功能。

最后,通过一段《我的梦》视频,让学生了解残障人士身残志坚的故事,并呼吁学生关爱残障人士,从而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个教学流程中,从学生体验入手,感知听觉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重点探究了与听觉有关的“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确实成为了学生的课堂,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获得了知识。

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时间的控制上,引导学生讨论时,放得过开,没有及时收回,导致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练习巩固时间的较少;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全部照顾到;这些都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对生活实际的联系和认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