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THANKS
感知过程与机制
感知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刺激的接收、转换、传递和处理四个环节 。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后,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 大脑进行识别。大脑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 形成感知结果。
感知机制
感知机制涉及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 统和大脑的认知过程。感觉器官对刺激进行初步筛选和转换 ,神经系统负责信号的传递和整合,大脑则对信号进行高级 处理和解释,形成有意义的感知体验。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感知系统概述 • 视觉感知 • 听觉感知 • 触觉、味觉和嗅觉感知 • 多模态感知融合与认知 • 人体对周围世界感知能力评估及提升
方法
01
感知系统概述
感知定义与功能
01
感知定义
02
感知功能
感知是指生物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进行 识别的过程。
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听觉感知
耳朵结构与功能
01
外耳
包括耳廓和耳道,主要功能是 收集声音并将其引导至鼓膜。
02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 主要功能是放大声音并将声波
转换为机械振动。
03
内耳
包括耳蜗和半规管,耳蜗内有 听觉感受器,能将机械振动转 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
行识别。
声音传播与处理
视觉信号处理
03
光感受器
视觉通路
大脑皮层的处理
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细胞对光刺激进行初 步的处理和转换,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 号。
光感受器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 形成视觉通路,将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 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精品」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知识点+巩固提高(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知识点】1.(考点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2.(考点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四部分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最后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象。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转化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
(白眼珠颜色) 外膜 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底片)中膜 房水:水样液,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通过。
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的胶状物,透明角膜:无色透明,富含神经末梢 虹膜:棕黑色,中央有瞳孔(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黑眼珠颜色) 内容眼球眼球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瞳孔的后方。
像双凸透镜,有弹性,依靠 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有折光作用。
(镜头) 脉络膜:血管丰富,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黑色素细胞丰富,有遮光形成暗室的作用注:视觉不是在眼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产生的。
3.(考点3)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1)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度变凸,曲度过大。
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4.如何预防近视眼?(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
(2)看书1小时左右要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4)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躺卧、乘车、走路时不要看书。
5.(考点4)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6.(考点5)咽鼓管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咽鼓管连通鼓室与咽部,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人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
结构。 感觉器官:有些感受器还带有一些 附属结构,构成专门感受某种刺激 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
眼肌 晶状体 4
2 虹膜
瞳孔 3 1 角膜 睫状体 5
玻璃体 6 视网膜 7
10 视神经 脉络膜 8
巩 膜 9
外膜 (角膜和巩膜) (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眼球壁 中膜 内膜 (即视网膜) 眼球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是如何成像的呢?
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相当于 视网膜 相当于 晶状体
近视眼及其矫正
原因:用眼不当导致 晶状体过度变凸甚至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后果:远处物体所形成 的物像落到视网膜之前, 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外 界 的 声 波耳 廓Fra bibliotek外 耳 道
产 振听 振 生 鼓动 动耳 神 小 蜗 经 膜 骨 冲 动
形 成 听 觉
其他感觉
耳与听觉
耳廓1 2 外耳道 鼓膜 3 4 听小骨 6 半规管 听神经 7 5 耳蜗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引导声波传至鼓膜 产生振动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耳 中耳 听小骨 内耳 半规管 耳蜗
把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感受振动刺激、产 生神经冲动
听觉的形成过程
与 听 觉 有 关 的 神 经 大 脑 的 听 觉 中 枢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情绪、记忆、经验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嗅觉和味 觉的感知。
06
CHAPTER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多感官信息的整合
视觉
听觉
触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 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
和运动状态。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 识别声音的音高、响度
和音色。
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 知物体的温度、湿度、
质地和压力。
嗅觉和味觉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诊 断疾病,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在工业领域,温度感知被广泛应用于 温度控制和监测,如温度传感器、温 控器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触觉和温度 感知来感知外界环境,如握手、泡澡 等。
05
CHAPTER
嗅觉和味觉感知
嗅觉和味觉的器官与功能
嗅觉器官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 味分子。
味觉器官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感知溶解在唾 液中的化学物质。
功能
嗅觉和味觉是人体重要的化学感受 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气味和味道, 影响人们的情绪、记忆和行为。
嗅觉和味觉感知的机制
嗅觉机制
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嗅觉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神经信 号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目录
CONTENTS
• 人体感知的概述 • 视觉感知 • 听觉感知 • 触觉和温度感知 • 嗅觉和味觉感知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01
CHAPTER
人体感知的概述
人体感知的定义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检测题(含答案与解析)

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测试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这样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C)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耳廓的作用。
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增大了接收声波的面积,故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说明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B)A.鼓膜B.耳蜗C.听小骨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耳蜗的功能。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成机械性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给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的作用是把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从而形成听觉。
3.耳的结构中,能探测头部运动方向的结构是(D)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解析:选D。
本题是对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考查。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4.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B)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B.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D.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析:选B。
听觉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
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A)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C.半规管D.鼓膜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的作用是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薄膜,受声波的刺激能产生振动。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 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想一想,议一议】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
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视觉(一)眼球的结构1.(2019 •昆明)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视网膜B.虹膜C.巩膜D.角膜2.(2019 •贵州六盘水)2015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3.(2019 •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哪个结构上形成物像()A.大脑皮层B.视网膜C.巩膜D.虹膜4.(2019 •云南)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B.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晶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5.(2019•湖北黄冈)长跑比赛是耐力和竞技的比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裁判员能山远到近看清运动员,这是由于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时,立即开始起跑,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脑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6.(2019 •四川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7.(2019 •济宁)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B.晶状体视觉中枢C.玻璃体大脑皮层D.睫状体脉络膜8.(2019 •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B.酒后乱言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的功能C.只要神经中枢不受损伤,反射活动就能完成D.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也能发育成蛙9.(2019 •东营)”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生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重点和难点:
耳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学习内容及方法:
1、耳分为、和三部分。
2、外耳包括和;中耳包括、和
;内耳包括、和。
3、耳廓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
;鼓膜的作用
;听小骨的作用;半规管的作用;耳蜗的作用。
4、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你存在哪些疑问?
▲视野拓展:
1、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内的哪些结构?
2、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要迅速张口?
达标测试:
1能将外界声波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鼓膜
B.听小骨
C.中耳
D.内耳
2. 耳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 )
A. 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3. 当吞咽、打哈欠时( )张开,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以保护鼓膜。
A.咽鼓管
B.口腔
C.气管
D.外耳道
4.某人听力完全丧失,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A.耳蜗B.位听神经C.听觉中枢D.以上都是
5.下列哪项不是舌能辨别等基本味道?()
A.酸B甜C.、辣D.苦
6、下图是咽鼓管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飞机降落时,乘客要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张开,可使鼓膜内外的。
(2)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或闭嘴的同时双手堵耳。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3)人的鼻、眼、喉受到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