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下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二)课时达标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

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课前准备: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

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5分钟):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2、视觉的形成过程:温故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对视觉知识的复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教师归纳:角膜: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耳与听觉练习(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耳与听觉练习(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耳与听觉1.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在耳内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A.鼓膜B.耳蜗C.半规管D.听觉中枢2. 人的听觉产生部位是()。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3. 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他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中耳 B.鼓膜C.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D.内耳4. 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鼓室、鼓膜、听小骨B.耳蜗C.前庭、半规管D.外耳道5. 呼吸道感染时,常引起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通过()进入中耳引起的。

A.外耳B.内耳C.咽鼓管D.咽部6. 把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A. 听小骨B.耳蜗C. 半规管D. 咽鼓管7.遇到巨大响声是,为防止鼓膜被震破,正确的做法是()A. 张大口B.张大口且用手掩耳C.紧闭口D. 不需要任何措施8. 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A.触压觉B.冷觉C.痛觉D.热觉9.当你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B.听小骨的振动C.鼓膜的振动D.神经冲动的传导10. 下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 ______。

(2)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接受声音刺激的是[ ] ,它将声音刺激转变为振动,通过[ ] 传导到[ ] 转变为神经兴奋。

(3)听觉感受器位于[ ] 中,听觉的形成在。

(4)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扇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 ] 导致破裂。

【远程教学资料】七年级生物济南版下册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步测试卷

【远程教学资料】七年级生物济南版下册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步测试卷

【远程教学资料】七年级生物济南版下册第5章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保护鼓膜B.防止打瞌睡C.帮助呼吸D.保持口腔卫生2. 当我们由远看近物时,其眼的调节结构的变化是()A.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B.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小C.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D.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3. 人的眼睛有黑色、蓝色等,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

A.角膜B.瞳孔C.虹膜D.巩膜4. 足球守门员看从远处飞来的足球,其眼球的变化是()A.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瞳孔由大变小B.晶状体由大变小,瞳孔由小变大C.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瞳孔由大变小D.晶状体由小变大,瞳孔由小变大5. 小王因为意外伤害丧失听觉,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可能伤的部位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6. 关于近视眼患者配戴近视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进入瞳孔的光线减少B.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小C.使眼球的前后径变小D.使物像后移至视网膜7. 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A.闪光灯和角膜B.胶卷和视网膜C.光圈和瞳孔D.镜头和晶状体8. 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你分析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9. 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中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B.声波-鼓室-内耳中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C.声波-鼓膜-听小骨-大脑的一定区域D.声波-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10. 夏日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11. 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A.近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2. 近视眼是指()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成像于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物体B.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于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物体C.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成像于视网膜后,看不清远处物体D.眼球前后径过短而晶状体曲度又大,成像于视网膜后,看不清近处物体13. 青少年时期若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且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发生近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道B.听觉中枢C.听神经D.耳蜗2.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3.有人在乘车、乘船时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

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半规管和前庭B.鼓膜和听小骨C.耳蜗和咽鼓管D.内耳和耳蜗4.眼球内有一个小巧而富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的结构是()A.睫状体B.玻璃体C.晶状体D.巩膜5.下列做法符合用眼和用耳卫生保健的是()A.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B.用牙签挖耳朵C.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D.躺在床上背书6.夏日晴天的中午,小明电影院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后,走出电影院看远处的物体时,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是()A.放大,曲度由大变小B.放大,曲度由小变大C.缩小,曲度由大变小D.缩小,曲度由小变大7.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A.角膜B.视网膜C.晶状体D.视觉中枢8.下列关于耳与听觉、眼与视觉的叙述,错误的是()A.听觉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B.近视导致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可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外界光线主要是通过晶状体的折射,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D.晕车和晕船与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有关9.眼和耳是重要的感受器,下列关于眼和耳的结构和保护眼和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形成物像的部位是图甲中的结构4B.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注视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瞳孔和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C.图乙所示,遇到巨大的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外界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结构2和6D.图乙中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7进入,引起中耳炎,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结构8造成损伤10.根据耳的结构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A.耳廓不影响声音大小的产生B.张嘴或吞咽时⑥咽鼓管会打开C.①半规管和②前庭一产生冲动一大脑皮层→感觉头部位置变动D.声波→⑤鼓膜→④“听骨链”→③耳蜗→听觉中枢一产生听觉二.填空题(共2小题)11.人体耳的结构包括耳,耳和耳三个部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球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2.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3.2021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过60%,青少年用眼卫生刻不容缓。

下列有关近视形成的原因和近视的预防描述不正确的是()A.近视患者眼球晶状体凸度变大B.近视患者眼球成像于视网膜前方C.近视患者恰当佩戴凸透镜矫正D.坚持做眼保健操可有效预防近视4.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鼓膜B.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C.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5.几天不洗头会掉一些“头皮屑”。

“头皮屑”的细胞是脱落于皮肤的()A.附属物B.角质层C.生发层D.真皮6.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大嘴或堵住耳朵,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廓B.半规管C.鼓膜D.咽鼓管7.人闭着眼坐车时,能准确地判断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头部位置的变化,这与耳的什么结构有关?()A.鼓膜和半规管B.半规管和前庭C.前庭和耳蜗D.听小骨和耳蜗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配戴的近视眼镜属于()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变色镜9.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

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是()A.角膜视网膜B.晶状体视网膜C.玻璃体视觉中枢D.晶状体视觉中枢10.下列关于人体的听觉和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A.听觉的感受器在耳蜗B.视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C.近视眼患者眼球中晶状体曲度可能比正常人的大D.听到巨大声响时,可用手堵住耳朵,同时张开嘴巴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眼球中把与视觉有关的信息传到大脑;能随光线的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当堂巩固练习 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当堂巩固练习 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当堂巩固练习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1.人体形成视觉和听觉的部位分别是()A. 视网膜、听小骨B. 视神经、听神经C. 视觉中枢、听觉中枢D. 晶状体、鼓膜2.李明同学正巧站在终点观看比赛,发现自己看不清楚远处的景象.经验光检查,确认眼睛所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下列描述其视力状况和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 近视配戴凸透镜B. 近视配戴凹透镜C. 远视配戴凸透镜D. 远视配戴凹透镜3.眼球里具有的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是()A. 脉络膜B. 巩膜C. 角膜D. 视网膜4. 对晶状体起调节作用的是()A. 睫状肌B. 虹膜C. 巩膜D. 眼肌5.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的正确顺序是()A. 角膜-瞳孔-视网膜-巩膜B. 角膜-睫状体-晶状体-视网膜C. 角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D. 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6.听觉产生过程中,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位于()A. 鼓膜B. 前庭C. 耳蜗D. 半规管7.2月,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儿装人工耳蜗,对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A. 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B.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C. 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主要对外耳道造成损伤下8. 茜茜同学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经检查医生说她患了近视,下面是茜茜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乙和丁9.小王因为意外伤害丧失听觉,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可能伤的部位是()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听神经或听觉中枢10.参照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A. ④①⑦⑧B. ④①⑤③C. ⑧⑥⑤④D. ④⑤⑧⑦11. 如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示意图,据图分析有关近视眼的描述,错误的是()A. 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B. 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C.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 可以佩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12.不同的人种、眼睛“黑眼珠”的颜色会有不同,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蓝色的,这是因为()A. 巩膜的颜色不同B. 视网膜的颜色不同C. 虹膜的颜色不同D. 角膜的颜色不同13.小东长期迷恋网络游戏,视力急速下降,经医生检查他得了近视.下列关于近视说法正确的是()A.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佩戴凹透镜B.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佩戴凸透镜C.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佩戴凸透镜D.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佩戴凹透镜二、填空题14.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由__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步练习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同步练习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1.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2.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物像.这是近视还是远视,如何矫正()A.近视眼、戴凸透镜B.远视眼、戴凹透镜C.近视眼、戴凹透镜D.远视眼、戴凸透镜3.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A.眼B.感觉神经末梢C.耳D.鼻4.如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B.可能是眼球前后径过长C.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可能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小5.遇到巨大声响时,小芳应采取的措施是()A.闭上眼睛B.原地卧倒C.堵耳张嘴D.张口或闭嘴堵耳6.如图所示是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外界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眼球内分布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脉络膜B.视网膜C.虹膜D.巩膜8.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9.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10.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11.人的听觉产生于( )A.鼓膜B.听小骨C.听觉中枢D.耳蜗12.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大脑C.视网膜、大脑D.大脑、视神经13.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A.声波→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听觉中枢C.声波→鼓室→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14.如图是耳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①是()A.耳郭B.外耳道C.鼓膜D.耳蜗(2)位于中耳,能接收声波,产生振动的结构是()A.耳郭B.外耳道C.鼓膜D.耳蜗(3)耳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A.③B.④C.⑤D.⑥(4)图中属于内耳的结构是()A.①B.②C.⑤D.⑥15.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A. 声波→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B. 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听觉中枢C. 声波→鼓室→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D.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二、填空题(共2题;共4分)16.眼球的外层透明的部分是________,有聚光作用;能调节瞳孔大小的结构是________;具有感光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济南版生物七下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济南版生物七下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视网膜、视网膜C.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网膜D.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因此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选:D。

2.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A正确。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B正确。

C、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否则易损伤鼓膜。

C错误。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因此,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D正确。

故选:C。

3.日常生活中,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廓B.半规管C.鼓膜D.咽鼓管【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二) 课时达标练习
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这样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
A.产生声波
B. 传递声波
C. 收集声波
D. 感受声波
2.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3.耳的结构中,能探测头部运动方向的结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 半规管
4.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
D.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
A.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B.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C. 半规管
D. 鼓膜
6.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保证声波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7.李爷爷小时候得病后,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耳聋,但经检查发现耳的结构都正常。

其耳聋的原因可能是( )
A.外界声音过小
B.鼓膜受损
C.咽鼓管堵塞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
8.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和听力的是( )
A.为了锻炼听力,使用随身听时音量要大一些
B.放鞭炮时要用手捂住耳朵
C.耳内常有分泌物,要用尖锐的工具清理干净
D.耳内分泌物能够杀死小动物,因此如果昆虫钻进耳朵,不用管它
9.下列哪种不是舌能分辨的基本味觉( )
A. 甜
B.酸
C.咸
D.辣
10.盲人是通过哪种感觉来“阅读”盲文的( )
A. 触觉
B. 压觉
C. 痛觉
D.听觉
11.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1]有的作用;[3]是
(2)按声波在耳内的传导,依次写出耳的结构序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
损伤。

【拓展探究】
12.日常生活中听到电话铃响,我们就会拿起电话接听。

下图为完成
这一过程的神经反射示意图。

请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与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①位于耳的内,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最后形成听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

请写出完成这一反射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数字和箭头表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人车祸中受伤导致耳聋,医生检查发现,其耳结构完好无损。

造成他耳聋的原因可能是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字表示)受损。

(5)为保护耳和听觉,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耳廓的作用。

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增大了接收声波的面积,故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说明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耳蜗的功能。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成机械性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给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的作用是把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
域,从而形成听觉。

3.【解析】选D。

本题是对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考查。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4.【解析】选B。

听觉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神经冲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听觉。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的作用是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薄膜,受声波的刺激能产生振动。

6.【解析】选C。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可使咽鼓管张开, 气体进入鼓室, 使鼓膜内外的压强平衡, 保护鼓膜。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经鼓膜、听小骨
传到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若耳的结构正常,声波传到耳蜗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耳聋问题可能出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上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耳和听力的保护。

使用随身听如果音量太大,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如果有昆虫钻入耳朵,要让耳对着光源,让昆虫循光
爬出,必要时应求助于医生。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舌分辨的味觉。

舌的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
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辨别“酸、甜、苦、咸”。

辣是痛觉,不是食物的味道,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为D。

10.【解析】选A。

盲文是用专门的刻划笔写成的,用手摸上去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盲人就是通过触觉来“阅读”盲文的。

11.【解析】本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功能。

图中[1]为外耳道,属于外耳;[2]为鼓膜;[3]为听小骨,[4]为耳蜗,[5]为与听觉有关的神经,[6]为半规管。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不属于耳的结构。

答案:(1)引导声波传至鼓膜听小骨
(2)1→2→3→4
(3)[1]外耳道[2]鼓膜
【拓展探究】
12.【解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包括突起和胞体,它与口腔上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有突起。

(2)图中①耳内的感受器位于耳蜗,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活动。

听到电话铃响接听电话,这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的一种反射,属于条件发射。

该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纤维→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纤维→⑤效应器。

(4)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造成耳聋的部位可能有3 方面:耳(包括鼓膜、听小骨、耳蜗等)、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和神经中枢,如果耳的结构完好无损,则耳聋的原因可能是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损也可能是听觉中枢受损。

(5)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保护鼓膜。

答案:(1) 神经元有突起
(2)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3)条件①→②→③→④→⑤
(4)②、③
(5)保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