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初中生物)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ppt1

【初中生物】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ppt1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应该怎样做?
情境设想
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间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乌云密 布,豆大的雨点迎 面扑来,这时候, 你会怎样做呢?
怎样判断要下雨呢?
乌云:看——视觉
狂风:感——触觉 闪电:看——视觉 雷鸣:听——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 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 持自身的生存。
巩膜
3.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晶状体 4.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视网膜 5.光线到达眼内的感光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
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四、双凸透镜成像实验源自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五、观察与思考
镜头 (调节物距)
胶卷 光圈 (控制光线)
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讨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原理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 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其他感觉
鼻、舌和皮肤
鼻——嗅觉 舌——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触觉(冷、热、痛、触、压等)
眼见未必为实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2.查青少年近视情况,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
障碍的人群。
视 觉
一、看图学新知
二、规律方法
角膜 巩膜
外膜
眼球壁
脉络膜
虹膜
中膜
眼睛
睫状体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

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课前准备: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

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5分钟):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2、视觉的形成过程:温故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对视觉知识的复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教师归纳:角膜: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心理因素
情绪、记忆、经验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嗅觉和味 觉的感知。
06
CHAPTER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多感官信息的整合
视觉
听觉
触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 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
和运动状态。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 识别声音的音高、响度
和音色。
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 知物体的温度、湿度、
质地和压力。
嗅觉和味觉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诊 断疾病,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在工业领域,温度感知被广泛应用于 温度控制和监测,如温度传感器、温 控器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触觉和温度 感知来感知外界环境,如握手、泡澡 等。
05
CHAPTER
嗅觉和味觉感知
嗅觉和味觉的器官与功能
嗅觉器官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 味分子。
味觉器官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感知溶解在唾 液中的化学物质。
功能
嗅觉和味觉是人体重要的化学感受 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气味和味道, 影响人们的情绪、记忆和行为。
嗅觉和味觉感知的机制
嗅觉机制
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嗅觉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神经信 号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目录
CONTENTS
• 人体感知的概述 • 视觉感知 • 听觉感知 • 触觉和温度感知 • 嗅觉和味觉感知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01
CHAPTER
人体感知的概述
人体感知的定义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视觉(一)眼球的结构1.(2019 •昆明)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视网膜B.虹膜C.巩膜D.角膜2.(2019 •贵州六盘水)2015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3.(2019 •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哪个结构上形成物像()A.大脑皮层B.视网膜C.巩膜D.虹膜4.(2019 •云南)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B.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晶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5.(2019•湖北黄冈)长跑比赛是耐力和竞技的比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裁判员能山远到近看清运动员,这是由于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时,立即开始起跑,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脑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6.(2019 •四川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7.(2019 •济宁)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B.晶状体视觉中枢C.玻璃体大脑皮层D.睫状体脉络膜8.(2019 •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B.酒后乱言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的功能C.只要神经中枢不受损伤,反射活动就能完成D.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也能发育成蛙9.(2019 •东营)”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生事故。

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

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
在心理学领域,触觉感知有助于促进人际互动、建立亲密关系等。
03
05
CHAPTER
其他感知方式
总结词
温度感知是指生物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详细描述
人体皮肤上分布着许多温度感受器,能够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温度感知对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冷热适应以及感觉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
目录
人体感知的概述 视觉感知 听觉感知 触觉感知 其他感知方式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01
CHAPTER
人体感知的概述
01
02
人体感知的定义
人体感知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方式,它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环境,适应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人体感知是指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接收并识别外界环境中的信息的过程。
综合感知
大脑将不同感官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全面感知。
嗅觉和味觉
通过鼻子和舌头识别气味和味道,感知食物的新鲜度和有害物质。
触觉
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知物体的软硬、冷热和粗糙度等。
视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状态。
听觉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识别声音的音高、响度和方向。
人体感知机制还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等现象,这些现象能够影响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人体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然后通过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人体感知的机制
02
CHAPTER
视觉感知
眼睛由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使眼睛能够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答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视觉(一)眼球的结构1.(2019·昆明)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视网膜B.虹膜C.巩膜D.角膜2. (2019·贵州六盘水)2015 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3.(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哪个结构上形成物像()A.大脑皮层B.视网膜C.巩膜D.虹膜4.(2019·云南)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 B.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5.(2019·湖北黄冈)长跑比赛是耐力和竞技的比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裁判员能山远到近看清运动员,这是由于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时,立即开始起跑,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脑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6.(2019·四川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7.(2019·济宁)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 B.晶状体视觉中枢 C.玻璃体大脑皮层 D.睫状体脉络膜8.(2019·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B.酒后乱言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的功能C.只要神经中枢不受损伤,反射活动就能完成D.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也能发育成蛙9.(2019·东营)“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生事故。

初二生物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手抄报内容

初二生物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手抄报内容

初二生物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标题:初二生物——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视觉感知
人类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经过眼球内的视网膜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视觉中枢进行解析。

我们能分辨物体的形状、颜色、远近等,这是人体对光环境最基本的感知。

二、听觉感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它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内耳的听觉细胞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送给大脑听觉中枢,使我们能够识别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来源方向,实现对外界声音环境的感知。

三、触觉感知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包含多种感受器,如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痛觉感受器等,它们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物体的质地、温度、疼痛等信息,使我们适应并应对各种物理环境变化。

四、嗅觉感知
鼻腔中的嗅细胞能识别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转化成神经信号传至大脑嗅觉中枢,让我们能闻到各种气味,这种感知能力在生存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味觉感知
舌头上的味蕾可以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味觉信号,通过舌咽神经传递到大脑味觉中枢,使我们能区分甜、酸、苦、咸、鲜等多种味道。

总结: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感官系统协同工作,这些感知能力不仅保证了我们的生存与繁衍,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体现了生命科学的奇妙之处。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doc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doc
%CD%BC&in=30044&cl=2&lm=-1&st=-1&pn=0&rn=1&di=43963991355&ln=1992&fr=&fm=result&fmq=1332
15870893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4396399
(1)探究实验:双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图片】:100/shczy/ShowInfo.asp?InfoID=164825
总结:双凸透镜成像特=%D1%DB%C7%F2%B5%C4 %B3%C9%CF%F1%CC%D8%B5%E3%CD%BC%C6%AC&in=31426&cl=2&lm=-1&st=&pn=24&rn=1&di=101067666225& ln=1999&fr=ala0&fm=ala0&fmq=133216766245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pn24&-1&di101067666225&objURLhttp%3A%2F%%2FPhoto%2FUploadPhotos%2F200 812%2F2008122911455678.gif&fromURLhttp%3A%2F%%2Fphoto%2Fshownew.asp%3 Fpage%3D98&W800&H534&T10884&S138&TPgi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学习目标:
一、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 组成部分的功能 二、描述视觉及听觉形成过程
情境设想 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间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乌云密 布,豆大的雨点迎 面扑来,这时候,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
雨呢?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视觉 狂风:感——触觉 闪电:看——视觉
3、(2011· 菏泽学业-8)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 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 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睫状体 D.玻璃体 4、(2011兰州-13)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 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振动的情 况 5.(2011威海-19)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耳是 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耳的结构中相当于反射弧中感受器的是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复习提纲二:
一、对照下图及提纲复习耳的结构及功能 二、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外耳 耳 中耳 内耳
1 2 3
4
6
7
5
耳与听觉
耳廓1
2 外耳道 鼓膜 3
鼓室 9
4听小骨 6 半规管 听神经 7 5 耳蜗
8 咽鼓管
我来总结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收集声波 引导声波传至鼓膜 产生振动
鼓膜 耳 中耳 听小骨
内耳 半规管 耳蜗
把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感受振动刺激、产 生神经冲动
保护耳和听力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 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人体的其他感觉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的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观察下图分析近视与远视的原理
近 视 矫 正
晶状体过度变 凸 (凸、凹) 眼球前后径 过 长 (过长、过短)
远 视 矫 正
晶状体凸度过 小 (小、大) 眼球的前后径过 短(短、长)
后果:远处物体所形成的 物像落到视网膜 之前 ,从 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观察与思考
镜头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光圈
胶卷
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以下 四个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呢?
瞳 孔 视网膜 晶状体 脉络膜 镜头 光圈 底片 暗箱壁
走进生活
一位病人车祸之后就失明了,但是 经检测他的眼睛结构完好,为什么 看不见了呢?可能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视神经被损伤,或者大脑的视觉 中枢被破坏。
起主要 折光作用
眼肌、眼睑、睫毛、 结膜和泪器等
1.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味觉 2.从暗室走到阳光烂灿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 3.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 构是(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4.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 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5.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D.巩膜和虹膜

小结课堂 盘点收获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一、选择题 1、某人失聪,经检查耳的结构是正常的,那么了病变的部位可 能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 2.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某同学走在放学同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她 急忙寻找避雨地点,井迅速跑过去。在这反射活动中,接受电闪 、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视网膜、耳蜗 B.角膜、鼓膜 c.视网膜、鼓膜 D.角膜、耳蜗
10、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 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⑤ 内;听觉 。(填数字代号) 产生的部位是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 则 不能(能,不能) 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 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 ⑥ (填数字)张开,保持鼓膜 使 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 1 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 所示结 构的调节有关。
外 膜
眼 球 中 壁 膜 (透光, 感受外界物质对眼的刺激)
虹膜
(调节晶状体曲度)

内 膜
内 容 物
(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
房水(角膜与晶状体间的透光物质)
像双凸透镜,折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上
(折光,支撑视网膜)
我来总结
主 要 结 构
眼 球

附 属 结 构
角膜(透光, 感受外界物质对眼的刺激) 外 俗称白眼球 眼 膜 巩膜(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 虹膜 (有色素,中央有瞳孔) 俗称黑眼球 球 壁 中 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膜 脉络膜 (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 内 视网膜 (分布有感光细胞,感受物像刺激, 膜 产生神经冲动) 内 房水 (角膜与晶状体间的透光物质) 折 容 光 玻璃体 (折光,支撑视网膜) 物 装 晶状体 (透明,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置
鼻、舌和皮肤 鼻——嗅觉 舌——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触觉(冷、热、痛、触、压等)
1.(2011苏州-17)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产生的光线,形成 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 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D.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视觉中枢 2、(2011广西贺州-8)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 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 )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 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雷鸣:听——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 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 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9 眼肌 7 晶状体 8玻璃体 视网膜 6
虹膜 3 10 瞳孔 角膜 1
视神经 11 5 脉络膜 巩膜 2
4 睫状体
复习提纲一:
1、眼的主要结构是哪个部位?还有哪些附属结构? 2、对照图示及提纲复习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C )到达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射光作用的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B )
C、巩膜
D、虹膜
根据右图人体眼睛结构图中标号所示部位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结构[1] 晶状体 、 [ 7 ] 玻璃体 以及房水共同组成 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中主要起折光作用的是[ 1 ] 晶状体 。 2、能调节晶状体结构的是[5] 睫状体 ,外界光线进入眼内通过 3 ] 瞳孔 的结构是[ 。 3、视觉的形式过程是:当外界物体反射光线经过折光系统,折 视网膜 上时会产生神经冲动沿 8] 射形成物像落在[ [ 9 ]视神经 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 视觉 。 4、正常眼可以通过调节[1]晶状体 的曲度, 6 使物像恰好落在[8 ]视网膜上。 (5)中国人是黑眼睛,有些外国 1 7 2 虹膜 人是蓝眼睛,这是[2] 的 8 3 颜色决定的。 4 9 5 10 11
小实验 用手电筒照射眼睛, 观察瞳孔大小的变

观察记录:
瞳孔
当手电筒(强光)照射时,瞳孔( 变小 ); 当手电筒移开(弱光)时,瞳孔( 变大 );
(填“变大”或“变小”)
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 物体 玻璃体
角膜 视网膜 上的感 光细胞
房水 视觉 神经
晶状体
大脑皮 层的视 觉中枢
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4、人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这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调节前后移动 C.瞳孔可以扩大和缩小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
D.视神经可以传导图像信息
5.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巩固提升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的是( A、角膜 C ) C 、晶状体 D、玻璃体 )
B、瞳孔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D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D、视网膜
B )
A、平面镜
C、凸透镜
B、凹透镜
D、凹面镜
后果:远处物体所形成的 物像落到视网膜 之后 ,从而 看不清近处物体
近视眼的预防
•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 眼与书的距离要在 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 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 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 认真做眼保健操。
• “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光 线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 地方看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