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探究中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精神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丰富的观察机会观察是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精神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自然公园、科学博物馆等地,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教育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欲望。
二、进行简单的实验实验是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手段。
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得出结论。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合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并指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果。
三、鼓励提问和质疑在孩子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对话,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疑惑和困惑。
同时,要鼓励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孩子们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进行科学探究。
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五、以榜样效应引导孩子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展示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自己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孩子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科学感兴趣。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科学竞赛和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六、注重实践与应用科学探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实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应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
七、给予认可和鼓励在孩子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鼓励。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自主探索,自然成长——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探究式学习策略

养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观察、体验,发现问题,进一步调查、实验、操作、表达,最后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的一种学习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中要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有效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如何在自然教育视角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的品格?课题组依托课题研究,总结认为可以从营造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自然环境、筛选与组织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自然活动、家园和社区协同共育三方面,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学习与发展。
一、营造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自然环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儿童以一种深刻而直接的方式体验着自然环境,而不是像成年人一样将自然环境视为事件的背景。
在创设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自然环境时,教师应遵循安全性、丰富性、挑战性、师幼共创、动态发展性和教育适宜性六大原则。
基于幼儿活动需要的户外自然环境创设,应重点考虑幼儿以何种方式与环境互动、能在互动中获得哪些新经验、能够生成哪些有意义的学习等。
比如老师与孩子们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共同创设了让幼儿便于照顾、观察,进而探究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环境。
对户外场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开辟了花园、果园和蔬菜园,设置了声音探索区、沙水区、野战区和攀爬区,让幼儿园成为“春季有花、夏季有色、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自然气息之园。
春天来临,万物生长,教师与孩子们在自然角投放了各种豆子,把豆子浸泡在水里,发芽后种在孩子们利用低结构材料制作成的种植器皿里,孩子们精心呵护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整理成植物观察记录本。
二楼中班教室旁的蔬菜园种植了南瓜,孩子们在护理时发现南瓜藤蔓长在地上时,便与教师一起想办法为南瓜搭建了竹架棚。
秋天,孩子们收获了果实,孩子们又和老师在这个蔬菜园旁创设了一个种子博物馆,展示了各类种子和收获的果实以及孩子们的种植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从种子到果实的整个过程。
一年四季,孩子们将在大自然中搜集的艾草、荷花、落叶、梅花等代表四季的自然景物引入室内,用一张桌子或一个架子,靠近窗边或墙壁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四季桌,配上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科普类的自然绘本,钟表和温度计,让孩子们在室内每天的自主签到中就可以感受到身边大自然的变化,有一种亲近自然的美好体验。
让孩子通过实验和探索学习科学知识

让孩子通过实验和探索学习科学知识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吸收知识。
而让孩子通过实验和探索学习科学知识,无疑是一种极具启发性和亲和力的方法。
为什么选择实验和探索学习激发兴趣通过实验和探索,孩子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相比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验证,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原理。
培养创造力实验和探索过程中,孩子需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造力,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未来的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孩子需要遵循实验步骤、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这些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方法和技巧设计简单的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项目。
比如制作简易电池、探究水的极性等,让孩子在实验中学到知识。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实验前,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和假设,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实验方案。
让孩子自主操作虽然实验中会遇到失败与困难,但这些挑战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自主操作实验,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
总结通过实验和探索学习科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孩子更多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成长——一次实践性作业的教学反思

在 这样 的气氛 中同学 们开 始 了紧张 的测 量 。梦幻
组合 六星 组是 唯一一 个 由六 个女 孩组成 的 、清一
为 了培养学 生 的探 究精神 ,实践 能力及合 作 精 神 ,学 习完 解直角 三角形 这章 后 ,在 班里 布置
沈 柱有
THE M ODERN EDUCATI ON OURNAL J
N o. 2011 1,
Ge e a , . 5 nrl No 1 7
பைடு நூலகம்
让 学 生在 实 践 探 究 中成 长
一 一 一
次实践性作业 的教学反思
温 志 成
[ 作者简介】温志成 ,广东省增城 市第二 中学 ( 东增城 ,5 10 广 130)
产生 误差 ?生 :有可 能 。师 :当然还有 一些地 方
原理 ,要求各小组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2测量的 . 仪器 、工具等 由小组成员分工准备 ;3/ 组成员要 _、 J 分工合作 ,体现小组 的团队作 战精神 ;4准备 的时 . 间为一个星期 ;5活动结束后 ,各 小组必须上交一 .
份实践报告 ;6对准备充分 ,测量准确 ,测量方 法 . 有创 意 的小 组进 行奖励 ,奖 品是 由老师 亲手制作 的精美 电脑卡片一张。
会产 生误 差 ,你 们再 想想 ,应该 怎么做 才能减 小 误差 。生 :让我们 想~ 想 。经 过小 组讨论 ,她们
改进 了测量 方法 ,并 又进行新 一 轮的测 量 。 “ 老
生 ”。 《 数学课 程标准 》也指 出 :教师应 向学生
提供 充分从 事数 学活 动 的机 会 ,帮助他 们在 自主 探索 和合作 交 流 的过 程 中真正理 解和掌 握基本 的
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

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科学项目活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既寓教于乐又培养探究精神的有益方式。
通过积极参与科学项目活动,幼儿们能够在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园的科学项目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第一,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植物的成长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植物如何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种子,然后让他们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自主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欲望。
第二,我们可以进行“水的状态变化实验”。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幼儿们可以了解到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状态。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水和容器,让幼儿们观察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及其应用,如冰的熔化过程、蒸发产生的水蒸气等。
通过实验,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状态的变化。
第三,我们可以开展“动物的特征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和行为,幼儿们可以认识到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特征。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动物园或者用图片、玩具等教具展示不同的动物,并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
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问题,让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排序等,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以上几个科学项目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在探索中能够获得很多的乐趣和成长。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予科学项目活动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让孩子们在科学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相信通过这些科学项目活动,我们的孩子们将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谈科学探究教学的引导

体表现在 :O 1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与多元 因素相关 , 在分析考虑 的时候往往 忽略 了其 中的一个或是几个 , 特别是某些 比较隐含的 因素通常就遗漏 了;02有些因素在探究 的 过程 中是变化的 , 学生往往将其变化忽略。 ( 2) 合理性错误 。学生类 比不恰当 。喜欢 受 主观意识支配 , 凭主观感觉做出一些不切 实际的推 论和判断 ,在探究 活动 中影 响进 程 。( 3 ) 可操作性错误。 学生在设计方案时 , 设计的操作过程不切实际 ,缺泛可操作性 , 或 把简 单 的问题 复 杂化 ,不便 操作 实施 。 ( 4) 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思维容易局限于一 个狭小 的范围 , 不 能发散 ,不能迁移 。 这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 :( 1 ) 加 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 。 在探究物理知识 中,我们常用到 “ 控制变量法” 、“ 类 比法 ” 、 “ 等效 替代法” 、分析归纳法 、综合推理法 等,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 要有意识的指导学 生, 什么问题常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 注重在平时一点一滴 的积累 , 以便遇到 问题 自觉选用适 当的方法。( 2 ) 引导要细 , 要注 意把握关键 。突破难点。要有意识的降低 门 槛儿 ,突出思维 的拐点 , 想办法让学生 能注
让学生 想想 :“ 为什么要 这样做 ?… ‘ 换 种 方法行不行? … ‘ 以前 遇 到 过类 似 问 题 吗?”“ 由此我们可 以悟到一点什 么”以此 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维 。.
而不是 “ 读”科学 , 要将传统教学的 “ 教材 中心”让位 于 “ 过程中心” ,“ 教师中心”让 位于 “ 学生 中心” 。科 学探究 的教学注重学 生能力的培养 , 使学生从 “ 学会” 转移到 “ 会 学” 。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探究者通过 自身主 动参与 ,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过程 ( 重要 的是带 着问题去思考 、活动 、学习 ) 。在过 程 中使素 质得到全 面发展 。从认识论 角度 讲, 学 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 同科学家探求未 知事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要求在教 师的指导下 ,亲 自 动手 、动 口、动脑 , 亲自 去观察 、 实验 、 记录 、 比较 、 归纳、 分析 …… 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 印象深刻。我们在科学 探究 的教 学 中不 能将教学 目标指 向探 究结 果 ,而应该重在过程本身 , 最重要的是让学 生的能力、意志 、品格才能得到切实和充分 的发展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探究 学习情景 ,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 , 然后通过 探索性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出结论 ,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 丝不苟 ,客观真实 ,善于总结 ,要能够虚 心接受意见 ,要能够改进方案 ,力求最好 , 有不达 目的决不罢休 的精神。如果这样 的教 学能够落到实处 , 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科学 思想 的熏陶 , 我想这既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 物理知识和技能 。 又能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度, 克服 困难 的意志品质 , 也都能在尝试探究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 促进学生 主体 性的发展 。学生只有在 努力探究新 知 , 四) 学
三 、 究学 习的策略 探
( ) 建探究学 习 的小 组 。在探究 学 习中常常有 合作 的成 一 构 分, 因此 建 立 学 习小 组 是 探 究 学 习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 ) - 教给探究学 习的方 法。教师在组织学 生探 究的过程 中, 要 处理好 教师为主导 , 生为 主体 的关 系 , 师首先要 教给学生 学 教
2 1 年 第 1 期 00 2
金色年 华
教 学创新
让 学 生在 探 究 中成 长
一
在 数 学教 学 中探 究 学 习的思 考 与探 索
郑海英
( 建湖县草堰 口小学 , 江苏 建湖 24 3 ) 2 7 3 探究 学习 , 一般 指从 学科领域和现实 的社 会中选择一些 问题 作为研究 的主题 , 在教学 中为学 生创设一定 的情境 , 过学生 自 通
习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中 , 学 习 的 自主性 、 动 性 、 造 性 才 能 充 分 其 主 创
发挥 , 主体性才能得到发展 , 有利于学生学会 学习方法 和策略。
程 中暴露 的疑问、 困难和矛盾 , 另一方面也是展 示学生聪明才智、 个性 的过程 。通过评 价帮助他们认识 自我 , 解决在探 索中遇到 的
的视野 , 提高学习能力 , 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的途径和机会。
( ) 度 性 原 则 。 由 于探 究 学 习要 求 较 多 的学 习 时 间 , 实 五 适 而
如何促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促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了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幼儿在观察中能够积累大量的信息,并通过思维加工这些信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例如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当幼儿发现一只蜗牛在移动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蜗牛可以爬行?”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幼儿园的花坛中种植一些植物,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和团队的协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研究一个科学问题,并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和协商,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竞赛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设计一个纸飞机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发挥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需要幼儿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新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在探究中成长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孩子们去形成儿童所特有的具有现代人的精神和品质,而且促使孩子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自我建构与发展。
[关键词孩子探究成长
片断一:我是小小设计家
(一)请同学们带着“我想学会什么?我应该学会什么?”的问题,先独立自学课本,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合作学习收获最大、提出的问题最多。
(二)学生独立自学《圆的周长》内容,思考问题。
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反馈。
(三)学生总结自学后的收获,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学习活动方案。
[点评: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自学,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基础,探究有深度。
同时,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学习活动方案,促使学生获得了深度体验,从而诱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
片断二:圆的周长“大冲浪”
师:同学们,圆的周长的秘密在哪里?让学生大家共同来揭开这个秘密吧!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分组进行学习。
(学生围绕“圆的周长大揭密”等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组织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
)
生:(边说边演示)我们用细绳绕圆片一周,将长度作上记号,然后用尺子来量一下,得出了圆的周长。
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圆片的任意一点作个记号,这一点与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对齐,将圆片放到直尺上转动一圈,直尺上终点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组经过大胆猜想,认为圆的周长可能与直径有关。
(投影演示)经过认真探讨,我们从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发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生:(手拿三个大小不一的圆片)我们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认为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生:(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我们小组经过验证,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就叫圆周率。
它是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来的,且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看来,我长大了也能和祖冲之一样,成为一名数学家!
……
[点评:瞧!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卓有成效地进行“猜想—实验—验证—实践”,不仅促成了学习资源的生成、开发、利用与整合,而且使探究活动的高潮叠起。
]
片断三:小圆片连着”大世界”
学生自选内容,自控时间,自择伙伴,自定呈现方式,形成学习、生活与实践“超市”。
例如:
(一)课外查阅“圆的周长”的有关资料,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办一份手抄报。
(二)自己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收获,讲给同学、朋友、家长、邻居听,并与他们交流。
(三)小组自由结合逛商店、游公园,观察、了解由圆的周长衍生的玩具、文具及相关物品,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四)把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或合作探究的过程,记入自己的成长发展资料袋。
(五)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社区中运用圆的周长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并写一篇“采访日记”。
[点评:由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探究,激活、丰富、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促使了孩子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自我建构与发展。
]
[总评]
(一)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
在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把文本学习与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数学学习生活化,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体现“用教科书教”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有所发现、形成能力、学会学习、发展个性。
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放飞了自己的灵性,闪现出来的反映数学思想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处迸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让学生享受探究的快乐
师生一起制订探究计划,一起进行互动、研讨与评价。
学生自始至终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造,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活动与资源整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自信心。
随着探究高潮的到来,学生不但自己首先品尝到了“探究——成功”的快乐,还引领其他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在享受探究的快乐的同时,主体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