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

父铭,御史。

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隆庆元年,巡抚畿辅..。

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

”俱报可。

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

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

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

”帝终不听。

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

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

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

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

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

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

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

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

”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

移疾..归。

起南京工部尚书。

就改兵部,参赞机务。

卒官。

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D.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人:官职名。

2020届全国各地名校最新高三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六套汇编含答案第一辑

2020届全国各地名校最新高三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六套汇编含答案第一辑

2020届全国各地名校最新高三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六套汇编第一辑(四)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

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

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①,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

不给,继之以卜。

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

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

所佣僧辄死。

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

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

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

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

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

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

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

一扉之内席床岳灶②,败纸退笔,错处其中。

检其诗诵之。

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

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

复出其诗,泣如前。

居数年,竟穷以死。

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

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

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③,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

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④,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

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

”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

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

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逍遥游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逍遥游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逍遥游课后练习(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此亦飞之至也。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4)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5)犹有所待者也。

()(6)圣人无名。

()2.对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之二虫又何知③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为”意义相同的是()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庖了为文惠君解牛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为大下笑者,何也4.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D.背负青天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020学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新高考全国Ⅰ卷 (含答案)

2020学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新高考全国Ⅰ卷 (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本题共5小题,20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威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释】 [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

[4]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第:但是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迫:急迫C.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比较D.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逮:比得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能强,因.致礼焉因.之以饥谨B.日之.夕矣,舟泊前渚句读之.不知C.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皆以.美于徐公D.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趁这次乘船送公文北上的机会到严子陵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

B.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C.刚看到奇特秀丽、环境幽美的钓台,作者就想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直到晚上停船靠岸,用酒慰劳完船夫后,作者才得以登上钓台。

D.钓台指的就是七里滩边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相传是严子陵钓鱼的地方。

东西各一,山岩高傲,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4.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2)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

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

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

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

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

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

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

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

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

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

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

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

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

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

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

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卒:最终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克:攻占C.击魏洲上军尽殪.殪:杀死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蹑:追击6.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④击魏洲上军尽殪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

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

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

(5分)(2)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

(5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①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

”遂请护粮,乃免。

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

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

”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

”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趋:快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1)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2)事平,以功让道济(3)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4)为霍,则废;为曹,则否(5)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6)遂请护粮,乃免A.(1)(2)(4)B.(2)(3)(5)C.(1)(3)(6)D.(4)(5)(6)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2)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此大宋之光。

班别姓名学号参考答案1.答案B。

“迫”为接近靠近之意2.答案D。

A项:于是,接连;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用,认为;D项:之于3.答案C。

后半句错,作者始终没登上钓台。

4.看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

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

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