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巩固第二十篇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学案 (3)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问知。
子曰:“知人。
”B.举直错诸枉C.吾党之直者异于是D.今也或是之亡也[解析] A项,第一个“知”同“智”;B项,“错”同“措”,安放,安置;D项,“亡”同“无”。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罔.之生也幸而免罔:不正直的人B.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窃,偷C.人之生也直.直:正直D.古之矜.也廉矜:矜夸之人[解析] D项,矜:操守矜持的人。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 B. 舜有天下C.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D. 直在其中矣[解析] A项,“直”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B、C、D项中均无活用,C、D 项中的“直”均为“正直、坦率”之意。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直 B. 举伊尹,不仁者远矣C.子曰:“爱人。
” D.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解析] C项中“爱人”古义为爱护他人;今义为名词,是丈夫或妻子在跟第三者说话时,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称呼。
[答案] C5.名句填空。
(1)人之生也直,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
(3)__________,德之贼也。
[答案] (1)罔之生也幸而免(2)能使枉者直(3)乡愿[阅读提升层]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8题。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迟未达.达:通达B.举直错诸枉.枉:不正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同“向”,刚才D.选于众,举.皋陶举:荐举[解析] 达:明白。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学案 (1)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学案[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民敬、忠以劝.劝:调解B.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伏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像国君D.则民莫敢不用情..用情:情,实情。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解析] A项,劝:勉励。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以.德②使民敬、忠以.劝B.①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②虽.赏之不窃C.①夫.何为哉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君子于其所.不知[解析] A项,①介词,用;②连词,与,和。
B项,①②均为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
C项,①指示代词,那;②句首发语词。
D项,①名词,处所,地方;②代词,与下文动词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恭己正南面而已矣C.其身正,不令而行D.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解析] A项,第二个“君”,第二个“臣”,第二个“父”和第二个“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令”名词作动词。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政者,正也B.非也,予一以贯之C.子将奚先D.夫何为哉[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行于妻子..B.身不行..道C.恭己正南面..而已矣D.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解析] A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不行:古义,不按……而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等。
C项,南面:古义,南面临朝;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D项,不服:古今义均为不服从。
[答案] D6.名句填空。
(1)名不正,则言不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不成,则礼乐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 2019-2020 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克己复礼》(共72张PPT)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 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22 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到。 孔子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 颜渊说:“老师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
背诵12.1、3.1、16.2、13.3章。
▪ 重要字音:
周监于二代( ) 八佾舞于庭( ) 觚不觚( ) 阙如也( ) 旧谷既没 ( )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 三年之丧 ( ) 期可已矣( ) 而好犯上者,鲜矣( )( )
何为“礼”
通“鉴”,借鉴 文采丰富的样子 完美
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 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 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 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 叫做“成康之治”。
概括讲来,周礼的内容应该包括礼义、 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 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 的礼乐制度,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 信、义等准则推衍而来,目的是为了“明 贵贱,辨等列,顺少长”;礼俗即周人的 社会风俗与道德习惯,它较礼节更细且繁, 只是并无硬性规定。就主次而言,礼仪 (或礼节)、礼俗是从属于礼义的,因为礼 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这才是 其本质所在。
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学案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仁者爱人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一、复习要点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理解词语的含义: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掌握特殊句式: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背诵重点句子:2、理解孔子“仁”的含义3、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要思想陈述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 “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达到最高境界)子贡“博施” 就是讲社会福利。
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为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6、“仁”的实行方法“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三、课文基础知识掌握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 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C.君子喻于义(明白) D.克己复礼(约束)2.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吾尝终日而思矣 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C.我未之见也老者安之D.有杀身以成仁以资政殿学士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B.入则孝,出则弟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D.既来之,则安之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吾亦欲无加诸人尧舜其犹病诸 B.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C.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 D.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 苏教版选修《论语》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基本目标: (1)目中有人 (2)口中有词 (3)心中有脉 (4)手中有题(一)目中有人就是学生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
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形象记忆的巩固率优于抽象记忆,因为学习者借助人物形象较容易唤起记忆,进行记忆复原。
2、从《论语选读》教学的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求文字理解和文化内涵探究兼顾。
语言文字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探究和观点的把握是结果,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是对语言表达者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的言行、思想的感受与感悟,它的核心是形象的认识。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论语>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
《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克己复礼》,一位“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的礼制。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的含义。
《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
《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
《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教育家的气象。
《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人品之美。
《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
《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如果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并复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象。
当学生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学生的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
解读步骤:1、回忆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一)例① 202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习题精选第二十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习题精选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以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这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耸人听闻的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C、美国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难以自拔,军队撤离时间一拖再拖,加上它到处插手,兵力使用已经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D、现在有很多文化遗产管理者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艺术的审美中,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学精炼:阶段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测评(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卫灵公问陈于孔子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共”通“拱”;B项,“陈”通“阵”;D项,“畔”通“叛”。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引:牵、拉B.不揣其本.本:事物的基础C.予岂好辩.哉辩:言辞漂亮,巧言D.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太平、安定[解析]C项,辩:辩论。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王见之,曰:“牛何之.?”B.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劳力者治于.人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A项,动词,往,到……去;B项,以之为,把……作为;C项,为,表判断,是;D项,被/比。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B.北.学于中国C.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D.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解析]B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将以衅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D.使民以时[解析]D项,状语后置句,其他为省略句。
[答案] D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分)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全册复习巩固课件(共109张PPT)

子夏问孝章(2.8)——不仅能“服其劳”“先生馔”(基 础),更能保持“色”(“心”敬)
三年之丧章(17.21)——强调“心安”(外在礼仪通过内 心情感来实现)
6.“孝”与“礼”是什么关系?(请探讨)
第二课 克己复礼——内涵阐释
【说明】
1.“礼”不仅是具体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古代社会一系列制 度以及相关的宗教、政治、伦理等思想观念。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 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韩非子:以法治国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
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 重,各有偏颇,宜相互补充。
第一课《为政以德》检测
【答案】 1.“足食”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政策(或“养民”“供养百
姓”“让百姓吃饱”)。“去食”从侧面体现了孔子认为得到 百姓信任的重要性。
2.同: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取舍都是以“民本”(或“百 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异: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 ,“足食”“民信”远比用兵重要,先“去兵”,表明他对战 争的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孟子认为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仁 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使百姓远“避水火”, 就可以攻伐。
1.“礼”的内涵
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度之礼。他认为,“礼”(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 的“周礼”。西周面对当时社会纷争(主要是国君、诸侯的权利争夺),建立以 “宗族嫡长继承制”、“等级制”为核心的“周礼”,来巩固社会秩序。 二是个人之礼。到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这种制度受到冲击,所谓“礼 崩乐坏”,所以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这就要求个人以“礼”为规范 ,不违规逾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这一理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后世统治 者借此强化自己的绝对统治,成为了压迫百姓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②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巩固第二十篇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答案】:
【解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③是客体的发展过程④它又影响主体
⑤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客体的变化⑥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
A、②④⑥⑤①③
B、④⑥⑤①②③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与“种之美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句读之不知
D、人马烧溺死者
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答案】:
【解析】: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A、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去冬一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严重,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答案】:
【解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______非恶其声而然也______庶民去之,君子存之______。
【答案】:
【解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语言简明,语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雅斯贝尔斯认为,①______,并由他们的思想原则塑造出了各自文化的文明,才可以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民族”。他盛赞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等文明,②______,并成为各自文明的精神导师,塑造出了具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气质的希腊文明,具有孔子、老子气质的中华文明,具有佛陀气质的印度文明。“轴心时代”正是指因为这些伟大思想家的伟大思想,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轴心”。③______,之后的时代又对其不断回味。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D、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答案】:
【解析】: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要”通______。
【答案】:
【解析】: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是______句式。
【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义,人之正路也
D、万物皆备于我矣
【答案】:
【解析】:
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
D、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仁,人之安宅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答案】: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答案】:
【解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答案】:
【解析】:
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