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治疗降胸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
合集下载
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a f il f i a t e d B e i j i n g A n z h e n H o s p i t a l , B e j i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H e a t, r “ a n d B l o o d V e s s e l Di s e a s e s , B e i —
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 的长度 < 2 3 0 m m, 定 义为 A组 ; 4 0例覆膜 支架覆 盖主动脉长 度 > /2 3 0 mm, 定义 为
B组 。术后 1 , 3 , 6及 1 2个月 , 之后每年均行主动脉 C T A复查 , 观察有无 内漏 、 病变 是否 隔绝完全 。比较
两组围手术期及 随访期病死率 、 内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 。结果 : 所有 患者均成功 的置
7 0 ) , 死 因为再发 S t a n d f o r d A型主动脉夹层 。结论 : 长段胸主动脉病变 , 尤其是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伴 ( 或
不伴 ) 壁 问血肿 , 为应用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支架的最佳适应症 , 并不增加脊髓缺血 的发生率 。 [ 关键词 ] J O T E C E — v i t a ; 覆膜 支架 ; 胸 主动脉腔 内修 复术 [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0 6 2 ( 2 0 1 3 ) 0 6 - 7 0 5 - 0 3
薛玉国 黄 小勇 郭 曦 李 铁 铮 韩 晓峰 黄连 军
[ 摘要 ] 目的 : 总结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 支架 在 胸主 动脉 疾 病腔 内治 疗 中 的应 用 经验 。方法 : 自 2 0 0 9年 2月 至 2 0 1 2年 9月 , 共有7 0例患 者采用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支架 行胸 主动脉 腔 内治疗 , 男性 6 7 例, 女性 3例 , 年龄 3 2~ 8 2岁 , 平均 ( 5 7 . 3 4 - 1 0 . 8 ) 岁。3 9例为 S t a n d f o r d B型主动脉夹层 , 2 5例为主动脉 穿通性溃疡并壁 问血肿 , 2例 为 主动脉假 性动 脉瘤 , 4例 为胸 主动 脉瘤 。6 5例采 用外 科切 开股 动脉 置 人, 5例为完全穿刺下置人 。1 1 例 因近端锚定 区不足覆盖左锁 骨下 动脉 , 其 中 9例采用 “ 烟囱 ” 技 术。3 O
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 的长度 < 2 3 0 m m, 定 义为 A组 ; 4 0例覆膜 支架覆 盖主动脉长 度 > /2 3 0 mm, 定义 为
B组 。术后 1 , 3 , 6及 1 2个月 , 之后每年均行主动脉 C T A复查 , 观察有无 内漏 、 病变 是否 隔绝完全 。比较
两组围手术期及 随访期病死率 、 内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 。结果 : 所有 患者均成功 的置
7 0 ) , 死 因为再发 S t a n d f o r d A型主动脉夹层 。结论 : 长段胸主动脉病变 , 尤其是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伴 ( 或
不伴 ) 壁 问血肿 , 为应用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支架的最佳适应症 , 并不增加脊髓缺血 的发生率 。 [ 关键词 ] J O T E C E — v i t a ; 覆膜 支架 ; 胸 主动脉腔 内修 复术 [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0 6 2 ( 2 0 1 3 ) 0 6 - 7 0 5 - 0 3
薛玉国 黄 小勇 郭 曦 李 铁 铮 韩 晓峰 黄连 军
[ 摘要 ] 目的 : 总结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 支架 在 胸主 动脉 疾 病腔 内治 疗 中 的应 用 经验 。方法 : 自 2 0 0 9年 2月 至 2 0 1 2年 9月 , 共有7 0例患 者采用 J O T E C E — v i t a覆膜支架 行胸 主动脉 腔 内治疗 , 男性 6 7 例, 女性 3例 , 年龄 3 2~ 8 2岁 , 平均 ( 5 7 . 3 4 - 1 0 . 8 ) 岁。3 9例为 S t a n d f o r d B型主动脉夹层 , 2 5例为主动脉 穿通性溃疡并壁 问血肿 , 2例 为 主动脉假 性动 脉瘤 , 4例 为胸 主动 脉瘤 。6 5例采 用外 科切 开股 动脉 置 人, 5例为完全穿刺下置人 。1 1 例 因近端锚定 区不足覆盖左锁 骨下 动脉 , 其 中 9例采用 “ 烟囱 ” 技 术。3 O
对25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李秀敏
山东
张建华
济南 201) 5 0 3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对Ⅲ型 主动脉夹 层动脉瘤 患者进行 覆膜支 架置入 的护理体 会 。 法 : 例进 行覆 膜支 架置入 的 方 对2 5 Ⅲ型主 动脉 夹层 动脉 瘤患 者应用 术前心理 护理 、 饮食 护理 、 病情监护 , 中配合 及术 后护理 。 术 结果 : 大部分患 者 的预后状况 良好 , 有2例 患 者 在 术 后 第2 出 现 了胸 背 部 疼 痛 的状 况 , 对 症 处 理 后 疼 痛 缓 解 。 论 : 进 行 覆 膜 支 架 置 入 的 Ⅲ 型 主 动 脉 天 经 结 对 夹层 动脉 瘤 患者给予科 学 、 周全 的护理 , 对该类 患者 的预后 有重要 的作用和 意义 。 【 关键词 】 I I型主 动脉 夹层 动脉瘤 ; I 覆膜 支 架 ; 入 ; 置 护理体 会
【中图分类号 】 7 . R4 3 5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文章编号 】l 7 — 5 3 2 1 ) 9 O 5 一 2 6 2 2 2 ( 0 0 一 l 3 O 1
感极 为剧 烈 , 会 出现 窒息 感或频 死 的恐 县感 , 患者 同时 , 因恐惧而 产 生的 紧 张情 绪 可使 患 者 的血 压进 一 步升 高 , 而 加 重病情 。 从 因 此 , 入 院后 , 患者 护理 人员 除 了按 照 医嘱对 患者使 用 镇静剂 以外 , 给予 患者必 要 的心理 护理 显得 更为 重要 。 理人 员可对 患者 进行 护 该病 的知 识宣教 , 患者 了解该 病的发 病机理 , 让 向患者介绍 覆膜支 架置人手术的优点及手术操作的相关程序 , 以使得患者消除心中 的顾 虑 , 立 战胜疾 病 的决 心 , 良好的心 态配 合 手术 治疗 。 树 用 21 生 活护 理 发病 后 , 者 需 绝对 卧 床 休息 。 避 免 使 患 .. 2 患 要 者 的精 神 受 到 刺 激 , 免 突然 改 变 患 者 的体 位 , 免 出现 可 导 避 避 致 患 者 腹 压 升 高 的 因 素 , 震 动 性 咳 嗽 、 笑 、 力 大便 等 。 如 大 用 饮 食 方 面 , 以粗 纤 维 、 脂 、 消 化 养 丰富 的 流 食 、 应 低 易 营 半流 食 或 软食为主, 采取 少 量 多餐 的方 式 , 餐 不宜 吃得 过饱 。 每 应嘱 患 者 坚 持 在床 上 大小 便 , 持大 便 通 畅 保 应保 持 病 房 内环 境 的整 洁 、 干净 、 安静 通 风 , 保 持 适 宜 的温 度 和 湿 度 。 并 21 病 情监 护 主 动 脉 夹 层 瘤 患 者 常 伴 有 高 血压 , .. 3 因此 , 保 持 其 血压 平稳 至 关重 要 。 果 患者 出现血 压 下降 , 如 并伴 有面 色 苍 白、 四肢 湿冷 等情 况 , 注意 其 可能 会 出现 合 并休 克 , 应 此时 , 护理 人员 要及 时向 医生 报告 , 以便 采取及 时 的急 救 措施 。 增 高 可 血压 导 致 动脉 瘤 夹 层 血 肿 延 伸 或 破 溃 , 以 , 严格 控 制患 者 的血 所 应 压 , 其 维持 在9 ~lO 6 —8mmH 之 间 本 组 资料 中, 使 5 1/ 0 5 g , 应用 硝普钠微泵推注维持血压平稳效果满意 , 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 脉搏 、 率 的变 化 , 为过 快 的・ 0 因 0率可 致 患者 心肌 耗 氧增 加及 冠 脉 血 管缺 , 宜 将其 心 率控 制在 6 ~7次/ ; 其 动脉 搏动 故 0 0 分 若 消失 或强 弱 不等 , 可能 出现 了动 脉 堵塞 , 及 时 报告 医 生 。 应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 脑血 管造 影术 的护 理
赵 春姬
延 边 大 学 附属 医院神 经 内科 , 林 吉 延吉 130 30 0
【 摘要】 全脑血管疾病是 目 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 , 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 , 其死 全脑血 管造影及脑血管介入 治疗是诊 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 【 关键词 】 全脑血管造影术 ; 护理
医学信 息
・
4 7 ・ 8 4
N .9 2 1 o0 0 1
M DC LD D M r N 咂 IA 瞪 R AI 1 0
3 体 会 .
全科护理
流管有无脱落并告 知病人引流管脱落时应急预案。 2 3 有效 止痛 : 痛 可造 成病 人精 神上 的 伤害 和体力 消耗 , 迟康 . 疼 延 复 【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有反常呼吸运动者用大棉垫固定胸壁 减轻 反常呼 2 J 吸运动。护土应协助病人翻身坐起 时, 动作应轻柔 , 并妥善 固定引流管 防止 管道牵拉、 扭曲刺激伤 口, 引起疼痛。病人 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捂住 患侧胸壁 , 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应用止痛剂或采取止痛泵治疗 。 24 拔管的护理 : 引流管 内无 气体 溢出 , . 观察 引流量 2 小时 <5 r , 4 Ol a 水柱波动小 , 胸部 x线 片显示肺复张 良好 , 听诊呼吸音清晰 , 即可拔除引流 管。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 闷、 呼吸 困难 、 下气肿等 , 皮 如有异常及 时通知 医师处理。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胸腔闭引流管护理要求护 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 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各个方面 的护理 , 帮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 减
少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 ] 曹伟新, 1 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 .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 社, 0 : 6 版 2 23 . 0 9 [ ] 林红华, 2 张艳 霞, 张秀英, 临静. 石I 综合护理干预对 开胸 术后病人镇瘸 效果的影响[] 护理研究,0 8 2 ( )2 9 2 0 . J. 20 ,2 9 :2 9— 3 1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临床经验

进一步研究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更好地评估其在临床 实践中的价值。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情的主动脉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对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认知和应用水 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02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与技
术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植入装置, 其设计原理基于血管内支架的概念,通过在胸主动脉内植 入覆膜支架,以支撑血管壁,减少或消除动脉瘤的形成和 扩大。
该装置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在胸主动脉的特定部位放置 支架,形成一个人工血管分支,保持血流的通畅,同时防 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胸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 疾病风险因素相关。
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背景
覆膜支架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病变部位植入 覆膜支架来隔绝病变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治疗胸主动脉 疾病的覆膜支架,能够在保留分支血管通畅的同时,隔绝病 变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计划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来监测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 架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时间通常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之后 每年进行一次常规随访。
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手术的常见并 发症包括支架移位、内漏、支架狭窄或 闭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需要 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期的药物治疗。
放支架,完成手术。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情的主动脉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对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认知和应用水 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02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与技
术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植入装置, 其设计原理基于血管内支架的概念,通过在胸主动脉内植 入覆膜支架,以支撑血管壁,减少或消除动脉瘤的形成和 扩大。
该装置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在胸主动脉的特定部位放置 支架,形成一个人工血管分支,保持血流的通畅,同时防 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胸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 疾病风险因素相关。
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背景
覆膜支架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病变部位植入 覆膜支架来隔绝病变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治疗胸主动脉 疾病的覆膜支架,能够在保留分支血管通畅的同时,隔绝病 变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计划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来监测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 架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时间通常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之后 每年进行一次常规随访。
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手术的常见并 发症包括支架移位、内漏、支架狭窄或 闭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需要 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期的药物治疗。
放支架,完成手术。
覆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不 良预后有预测价值,有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二级预防
策略的调整。 本研 究不足 :由于样本量较小 ,随访时间较短 ,无法对 同
一
组患者进行 首发 A MI 和再发 A MI 的观察;检 出 AS R例数较
板药物 的敏感性 下降。血 小板计数是 A MI 患者 发生 AR的主要 影响因素 ,高浓度血 小板 是血栓 形成 的基础状态 ,上调 的 P选
危 险性更高 ,A R对 A MI 预后的影响更显著 。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 ,A R 分别是 C H D 和 AMI 患者发生心肌梗死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A R 与高血压、糖 尿病 同为 C H D 发生 A MI的独立危 险
因素,但 A R 的危险性最大,A R对 A MI 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用 更为显著 。C H D和 A MI 患者 存在 A R,削弱 了阿司匹林 抗
临床 医学 中心 第 二军 医大 学上 海长 海医 院胸 心外科 ( 徐志云 ) 通讯 作者 :王 学 宁,E m a i l : w a n g x u e n i n g2 0 0 4 @1 2 6 . t o m
_
中华 临床 医 师杂志 r 电子 版) 2 0 1 3年 9月 第 7 卷第 1 7期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使 心血 管事件的二级预 防效果相对 于 AS
是C HD 患 者 发 生 A R 的主 要 影 响 因 素 , 结 果 与 以往 研 究 不 同 的 的 患 者 降低 ,提 示 对 A R 的 早 期 判 断对 C H D 患者和 A MI 患 者
原因可能是样 本选择标准和样本量较 小有 关,也提 示 C H D 与 A R可能有 多种共 同的相关 因素 ; 对 比A MI 患者 AR和 NA R组 资料 ,糖尿病 、血小板计 数与 A MI 患者 A R有关 ,胰岛素抵 抗 的存在可 上调 P 2 Y。 :受体功能,增加血小板活动度,对 抗血 小
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裂、 出血 , 患 者 会 在 短 时 间 内死 亡 。未 经 治 疗 的主 动 脉 夹 层 动 静 脉 通 路 , 静脉 持 续 输 注 乌 拉 地 尔 起 始 剂 量 1 0 mg / h 、 硝 普 钠
. 1 g・ k g ・ mi n 联 合 降压 治 疗 , 每5 分 钟 测 量 脉瘤患者预后很差 , 绝 大 多 数 患 者 死 于 主 动 脉 破 裂 。主 动 脉 起 始 剂 量 0
入 院时血压最 高者达 1 9 3 / 1 2 0 mmHg ( 1 mmHg 一 主 动脉 夹 层 , 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a o t i c d i s s e c t i v e a n — 血压病史 , e u r y s m) 。是 临床 上 较 少 见 的急 性 重 症 , 主 动 脉 壁 一 旦 发 生 破 0 . 1 3 3 k P a ) 。 患者 入 院后 立 即给 予 心 电 、 血压 监护, 建 立 外 周
平均( 2 1 ±9 ) 天。
2护 理
畅、 保 持 心情 舒 畅 的重 要 性 , 以 免诱 发 夹层 破 裂 。嘱 患 者 按 时
服药 , 不 能 擅 自停 药 、 改药 , 并讲解其重要性 。 2 , 1 . 1 . 5 自理 能 力 缺 陷 因 疾 病 需 要 , 患者禁 止下床 活动 , 故 患者 自理 能 力 下 降 , 需 要 家 属 及 医 护 人 员 的 帮 助 。 允 许 患 者
2 . 1 . 1 _ 4知 识 缺 乏 患 者 主 要 是 缺 乏 所 患 疾 病 相 关 知 识 。 根
1 . 3结 果 1 4例 患 者 手 术 顺 利 , 术后 I C U监 护 1 ~ 2天 , 未 出 据 评 估 患 者 对 疾 病 的 掌 握 情 况 , 向 患 者 简 单 介 绍 疾 病 相 关 知 现任何并发症 , 术后 8 ~1 7天 治 愈 出 院 , 总住 院 日 1 2 ~4 2天 , 识, 尤 其 是 向 患 者讲 解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 避 免用 力、 保 持 排 便 通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会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3 . 1 2 . 0 1 5
血管 腔 内覆 膜支架 可有 效修 复位于
左锁骨下动脉远侧 的主动脉夹层破裂 口 , 具有简捷 、 微创 、 并发症少 、 术后恢 复快等优点 。
上动脉有一夹层 , 3 个 月后 给予弹簧 圈封 闭。术 后随访 8~3 6个月 , 其 间无死 亡 、 偏瘫 、 截 瘫或 动脉瘤 破 裂等并 发 症; 复查增强 C T显示 , 夹 层真腔全部恢复正 常直径 , 假腔 内血栓形成 。结论 关键 词 : 腹膜支架血管 ; 腔 内修复 ; 主动脉夹层
血管 腔 内覆 膜支 架治 疗 主动脉 夹层 的应 用 范 围不 断
显 露股 动脉 , 置入普通 6 F猪 尾 巴导 管 于 胸 降 主 动 脉 平气 管分 叉 处 ; 先 行 动脉 造影 , 明确真 腔及 破 口位
置; 再将 导 管推 人 升 主 动 脉 , 并置换超硬导丝; 经桡 动 脉行 升 主动 脉造 影 , 进 一 步 明确 破 口位 置 及 超 硬 导 丝位 置 ; 同时 , 测 量 锚 定 区动 脉 直 径 , 选 择 直 径 大 于锚定 区 1 5 %一 2 0 % 的覆 膜 支 架 。切 开 股 动 脉 , 沿 导 丝放 人 推送 器 至 主动 脉 弓锚 定 位 置 , 注 意 分 清 真
用 全身 麻醉 , 右 侧桡 动脉 穿 刺有创 血 压监 测 , 心 电监 护, 静脉注入肝素 0 . 3 m g / k g 。经 左 侧 桡 动 脉 穿 刺
仍然 以外科手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 的重要方法 , 但 是急性 S t a n f o r d B型 主 动 脉 夹 层 手 术 死 亡 率 高 达
血管 腔 内覆 膜支架 可有 效修 复位于
左锁骨下动脉远侧 的主动脉夹层破裂 口 , 具有简捷 、 微创 、 并发症少 、 术后恢 复快等优点 。
上动脉有一夹层 , 3 个 月后 给予弹簧 圈封 闭。术 后随访 8~3 6个月 , 其 间无死 亡 、 偏瘫 、 截 瘫或 动脉瘤 破 裂等并 发 症; 复查增强 C T显示 , 夹 层真腔全部恢复正 常直径 , 假腔 内血栓形成 。结论 关键 词 : 腹膜支架血管 ; 腔 内修复 ; 主动脉夹层
血管 腔 内覆 膜支 架治 疗 主动脉 夹层 的应 用 范 围不 断
显 露股 动脉 , 置入普通 6 F猪 尾 巴导 管 于 胸 降 主 动 脉 平气 管分 叉 处 ; 先 行 动脉 造影 , 明确真 腔及 破 口位
置; 再将 导 管推 人 升 主 动 脉 , 并置换超硬导丝; 经桡 动 脉行 升 主动 脉造 影 , 进 一 步 明确 破 口位 置 及 超 硬 导 丝位 置 ; 同时 , 测 量 锚 定 区动 脉 直 径 , 选 择 直 径 大 于锚定 区 1 5 %一 2 0 % 的覆 膜 支 架 。切 开 股 动 脉 , 沿 导 丝放 人 推送 器 至 主动 脉 弓锚 定 位 置 , 注 意 分 清 真
用 全身 麻醉 , 右 侧桡 动脉 穿 刺有创 血 压监 测 , 心 电监 护, 静脉注入肝素 0 . 3 m g / k g 。经 左 侧 桡 动 脉 穿 刺
仍然 以外科手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 的重要方法 , 但 是急性 S t a n f o r d B型 主 动 脉 夹 层 手 术 死 亡 率 高 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2 - 0 7 3 7 - 0 2
主动 脉夹层 系 主动 脉 内的血 液经 内膜 撕 裂 口流入囊 样变 性 的 中 层 ,形成 夹层 血肿 ,随着血 流压 力 的驱动 ,逐渐 在 主动 脉 中层 内扩
口的观 察 ;疼 痛的观 察 ;重视 心理 护理 和健 康教 育 。认 为覆 膜 内支架 置入 术是 治疗主 动脉 夹层 动脉 瘤 的有效介 入 方 法,但术 后 严 密的监测
与护 理 及 全程 的健康教 育 是手 术成 功 的有 力保 障。
【 关键 词 】主 动脉 夹层 ;带膜 支架植 入 术 ;护 理
股动脉穿 刺 ,将6 F 猪尾导管 置入之后 ,沿 着血管鞘进入 导管 内,在进 管 的同时需要注对 比剂 ,保证 导管处于真腔 的 内部 ,送 导管至 弓步 , 对破 口部位进行确 认 ,沿着猪 尾造影导管 孔昂硬长导 丝送进之后退 出
术后 并发症的观察 :① 内漏 :重视患者主诉 ,如 患者诉胸痛 ,血 压升 高 ,应怀疑 内漏导致术后 动脉瘤增大 ,出现动脉瘤破裂先 兆。②
功 能的各 项 准备 ,嘱 咐患者在 术 前8 h 内禁 食 ,避 免术 中出 现呕吐 现 象 。 ⑥防止动 脉瘤 破 裂 :嘱患者 绝对 卧床休 息 ,避 免一 切增 加胸 腔
我 院 自2 0 0 9 年1 0 月至2 0 1 2 年7 月 已成 功对 1 2 名患者进 行 了该 项手术 ,
2 . 2术后护理
瘤7 例 , 胸 主动 脉瘤5 例 ,l 2 例均为 高血压 多年 突然 并发主动 脉夹层
动脉 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0/OEC
9800),检
查范围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与其主要分支血管、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胸腹主 动脉全程、髂总动脉直至股动脉。测量的主要参数有:夹层破口位置及数量(尤其 一29—
近端裂口的确切位置及其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瘤颈(裂口近端至左锁骨下动脉开 口)的长度及直径,夹层远端裂口与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位置关系,髂动脉和股 动脉直径、扭曲角度及是否受累等。
覆膜支架治疗降胸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
虽然近年来有关主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手术死亡率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l捌。自1991年Parodi首次报告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 动脉瘤和1994年Dake报告覆膜支架治疗降主动脉夹层以来【3,4"1,覆膜支架已被广泛 地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各种病因所致的主动脉瘤,国内也有多家医院 开展这一技术【5~。作者自2003年始,以介入放射医师为中心开展了这一项目,现将结
一32—
作进一步处理。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截瘫,发生率为
10~30%taa6】,术中长时间的主动脉阻断、长段的主动脉切除、潜在的再灌注损伤为脊
髓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由于支架术无需横断阻断主动脉血流及无血流再灌注, 因此,脊柱的损伤可能性大为减少【14.231,发生率为o ̄1.6%。然而,Moon报告一组同时
择。
全球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协作组(IRAD)对1996~2000年间注册的384例主动脉 夹层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采用了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中死亡18例(32.15%),而采用 介入治疗的46例患者死亡仅3例(6.5%)。也许两者的差异不仅仅与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关,可能还与两组术前的不同临床情况有关,例如外科组术前的病情可能较严重等, 但是,该研究至少可以反映:如果一个患者同时适合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那么介入
治疗明显安全于外科治疗。
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并非十分明确,一般 而言,治疗成功的早期标志为术后即刻造影示原发破裂口(近端破裂口)封闭,假腔 不显影,增强CT表现为假腔不增强;中期成功的标志为术后数周或数月CT示假腔 血栓形成甚至机化;后期的成功标志为主动脉重塑形,假腔完全消失,主动脉管径恢 复正常。对主动脉夹层而言,支架治疗后的最终结果是夹层破裂口的闭合及主动脉的 完全重塑形。早期Nienaber报告的12例慢性主动脉夹层治疗后所有患者假腔均血 栓形成并萎缩(即重塑形)【19】;Dake报告【4】的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经治疗后4例 完全血栓形成。最近Kusagawa[18】对9例急性和慢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介入治疗后4 月~6年的随访研究,证实76%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可以完全消失(即完全重塑形), 慢性主动脉夹层则仅36%可以完全重塑形。本研究的多数患者在1个月以上的CT 或MR检查时可以显示假腔完全的或部分地血栓形成,但是,由于多数病例未作长 一31—
5例有内漏者3例消失,有2例仍显示近端有少量内漏。术后1个月CT复查的20
例患者中19例假腔完全血栓形成或机化,仅l例仍表现为有内漏(图l,2)。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的灾难性病变,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 29,该病发病凶险,入院前死亡率达21%,入院后第l,2天的死亡率分别达50%和 68.2%。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8J。主动脉瘤可有多种原因所致,包括急性 或慢性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术后动脉吻合口,主动脉创伤及 Marfan氏综合症等【91,其发病率尚不明确,有报告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59【m】.
术后出现低热并WBC升高2l例,持续性胸背部隐痛l例(经心电图、胸片及 CT检查未能明确原因),该病例在2周后自行缓解,术后股动脉切口感染l例,平均 住院12天。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7天CTA复查发现:假腔完 全血栓形成16例,假腔近端形成血栓但远端假腔仍开放即部分血栓形成者12例,
累及胸腹主动脉的18例动脉瘤患者经支架治疗后出现l例截瘫,另l例随访中出现
截瘫t241;另外,Fattofi也报告了l列暂时性截瘫的病例Il 31,该病例为同时作开放性腹 主动瘤修补术的患者。因此,胸主动脉支架也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尤其是低位的支架
术。其原因是供应脊髓的主要动脉一根最大动脉(Adamkiewicz动脉)85%以上开口
参数。
选择髂外动脉未受夹层累及且无明显扭曲的一侧,分离暴露腹股沟韧带下方股 动脉2~3cm,直视下Sldinger法插入5F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再次造影证实导管 位于真腔内并进一步测量夹层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距离。选择适当长度 和直径的支架,支架直径大于瘤颈直径的10%~15%,长度则一般为标准的长度(覆 膜支架长14 cm,其中裸支架长度为1.5或2.0 era)。确定支架的型号后,经上肢插 入的导管注入4000UI肝素钠,并每小时1000UI维持,撤出经股动脉插入的导管并 置换入260cm长的Amplatz超硬导丝。切开股动脉,经股动脉切口沿导丝置入载有 覆膜支架释放导管,当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后,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收缩压 80mmHg左右,固定推送杆后撤外鞘管释放支架。退出释放系统后再次造影,观察 移植物两端是否有内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情况及主动脉远端破口情况,术后造影 必须包括腹部所有主要动脉分支。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转入CCU或ICU监护24小时,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使用 广普抗生素5天。随访时间为术后l周及3、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支架的 位置和形态,夹层假腔血栓形成情况及肾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等供血 状态,随访的影像学方法均为CTA。
结
果
31例患者共进行了32次手术,其中l例在首次介入手术中发现病变比术前预 期的范围要长的多而没有合适的支架,不得不及时终止手术,预定了加长支架后再 次手术获成功,所有患者支架均顺利释放,全组每个病例均仅用单个支架完成手术,
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术后即时DSA复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口完全堵塞23例,内漏6例(破裂13闭 塞>80%):2例降主动脉瘤患者也完全隔离了动脉瘤,其中l例在术后即时造影发现 仍有部分瘤体显影,但30分钟后再次造影显示完全封堵隔离了瘤体。左锁骨下动脉 部分封堵2例,未出现小脑或左上肢缺血症状。 一30一
3.覆膜支架:本组病例所用的覆膜支架为TalentTM支架(Medtronic)15例及
Aegis支架(上海微创)16例,支架长度为100~180cm,直径28-~42mm,支架近
端裸支架为1.5~2.0 cm,支架覆膜长度为8~16cm,支架释放导管外径22--一24F。
4.手术方法:本组所有手术均采用全麻下进行,先行左侧挠动脉或肱动脉穿刺 插入5F猪尾巴标记导管(Optimed)经左锁骨下动脉开13置于主动脉弓水平,C臂转 至左前斜至主动脉弓展开最大角度(45"--'60度)。造影剂速率为20ml/每秒,总量 40~60ml,判明夹层真假腔及夹层破口位置后,再次测量核实CT/MRI所测的各项
自1 990年采用覆膜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该介入腔内手术
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3-6,11-17】。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微创、 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及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等疾病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
期的影像学随访,本文尚不能提供相应的数据。 内漏是胸降主动支架术后的霓要问题,术后即时造影常可显示近端破裂口未完 全封闭(I型内漏),或经远端破裂口反流入假腔(II型内漏)。Stanford大学用第一 代覆膜支架完成的103例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内漏的发生率达24%I:01;Fottori报告早 期和远期的内漏发生率二共为14%(10168)【l引,该组病例在随访中3例自行愈合, 3例经介入腔内治疗成功,3例转给外科治疗,l例假腔破裂死亡。因此,当发现有 内漏时,不一定要马上处理。本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内漏者共6例(19%),其中1例 在半小时后再次造影已完全闭塞;术后l周出院前CT显示另3例内漏完全闭塞,另 有l例在1个月后CT显示内漏消失,仅l例仍有假腔显影。因此,作者认为内漏 并非表示手术失败,也无需一发现有内漏就用球囊扩张,或置入另一支架。因为前者 常弄巧成拙,经球囊扩张而下移的支架使内漏更大,后者则加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 的风险。由于目前主动脉支架多采用镍钛记忆金属材料和自膨式支架,当支架释放 后仍有一定的膨胀性,所以,支架释放后的即刻造影并不能代表其最终的结果。虽然 迄今几乎所有的文献都非常重视内漏这一重要问题,但遗憾的是迄今对胸主动支架 术后的内漏问题研究仍属初步,对其预后尚未完全明了,也未建立起一套规范和科 学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程序【s】。 为了确保夹层破口被完全封堵及移植物的稳定,一般要求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 开1:3远端距离至少为0.5era以上u61。事实上,在实际手术中若这一距离小于1.5em 时就很有可能会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为了到达良好的手术效果和防治内漏的发生, 有必要部分或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尽管有学者认为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左上 肢可通过同侧椎动脉返流供血,不会引起任何并发症。但多数学者主张术前或术后 行左椎动脉一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或左颈外动脉一左椎动脉旁路术【14,16,20】。本组 所有病例的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少在O.5em以上,有2例手术覆盖了部分 左锁骨下动脉,未出现与此相关的并发症。作者认为:对于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 距离较近的患者,准确的支架置放是关键,本组所有手术均采用经左侧挠动脉左锁 骨下动脉置管以标记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位置,对支架位置的精确估计至关重要。 主动脉分支器官缺血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并发症或甚至主诉,可以累及脊髓动 脉,腹腔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发生率为10~30%【161,导致缺血的原因包括因血管 分支撕裂堵塞的静态性缺血和由于内膜瓣随血流波动造成的动态性缺血。采用支架 治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近端破例口的封闭,减少假腔血流和增加真腔血流,从而缓 解缺血。然而,有时缺血来势凶猛,必须在外科手术或支架治疗前迅速缓解其缺血状 况,否则,将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下肢坏死及肠腔坏死等致命性后果【sJ。在这种情形 下,采用球囊开窗术则为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8,16,21,22】。此外,对于采用支架治疗的 患者,也必须在术前及支架术后用DSA造影了解胸降主动脉所属分支器官的缺血情 况,尤其是术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若缺血情况改善不明显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是
9800),检
查范围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与其主要分支血管、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胸腹主 动脉全程、髂总动脉直至股动脉。测量的主要参数有:夹层破口位置及数量(尤其 一29—
近端裂口的确切位置及其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瘤颈(裂口近端至左锁骨下动脉开 口)的长度及直径,夹层远端裂口与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位置关系,髂动脉和股 动脉直径、扭曲角度及是否受累等。
覆膜支架治疗降胸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
虽然近年来有关主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手术死亡率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l捌。自1991年Parodi首次报告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 动脉瘤和1994年Dake报告覆膜支架治疗降主动脉夹层以来【3,4"1,覆膜支架已被广泛 地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各种病因所致的主动脉瘤,国内也有多家医院 开展这一技术【5~。作者自2003年始,以介入放射医师为中心开展了这一项目,现将结
一32—
作进一步处理。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截瘫,发生率为
10~30%taa6】,术中长时间的主动脉阻断、长段的主动脉切除、潜在的再灌注损伤为脊
髓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由于支架术无需横断阻断主动脉血流及无血流再灌注, 因此,脊柱的损伤可能性大为减少【14.231,发生率为o ̄1.6%。然而,Moon报告一组同时
择。
全球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协作组(IRAD)对1996~2000年间注册的384例主动脉 夹层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采用了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中死亡18例(32.15%),而采用 介入治疗的46例患者死亡仅3例(6.5%)。也许两者的差异不仅仅与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关,可能还与两组术前的不同临床情况有关,例如外科组术前的病情可能较严重等, 但是,该研究至少可以反映:如果一个患者同时适合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那么介入
治疗明显安全于外科治疗。
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并非十分明确,一般 而言,治疗成功的早期标志为术后即刻造影示原发破裂口(近端破裂口)封闭,假腔 不显影,增强CT表现为假腔不增强;中期成功的标志为术后数周或数月CT示假腔 血栓形成甚至机化;后期的成功标志为主动脉重塑形,假腔完全消失,主动脉管径恢 复正常。对主动脉夹层而言,支架治疗后的最终结果是夹层破裂口的闭合及主动脉的 完全重塑形。早期Nienaber报告的12例慢性主动脉夹层治疗后所有患者假腔均血 栓形成并萎缩(即重塑形)【19】;Dake报告【4】的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经治疗后4例 完全血栓形成。最近Kusagawa[18】对9例急性和慢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介入治疗后4 月~6年的随访研究,证实76%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可以完全消失(即完全重塑形), 慢性主动脉夹层则仅36%可以完全重塑形。本研究的多数患者在1个月以上的CT 或MR检查时可以显示假腔完全的或部分地血栓形成,但是,由于多数病例未作长 一31—
5例有内漏者3例消失,有2例仍显示近端有少量内漏。术后1个月CT复查的20
例患者中19例假腔完全血栓形成或机化,仅l例仍表现为有内漏(图l,2)。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的灾难性病变,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 29,该病发病凶险,入院前死亡率达21%,入院后第l,2天的死亡率分别达50%和 68.2%。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8J。主动脉瘤可有多种原因所致,包括急性 或慢性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术后动脉吻合口,主动脉创伤及 Marfan氏综合症等【91,其发病率尚不明确,有报告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59【m】.
术后出现低热并WBC升高2l例,持续性胸背部隐痛l例(经心电图、胸片及 CT检查未能明确原因),该病例在2周后自行缓解,术后股动脉切口感染l例,平均 住院12天。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7天CTA复查发现:假腔完 全血栓形成16例,假腔近端形成血栓但远端假腔仍开放即部分血栓形成者12例,
累及胸腹主动脉的18例动脉瘤患者经支架治疗后出现l例截瘫,另l例随访中出现
截瘫t241;另外,Fattofi也报告了l列暂时性截瘫的病例Il 31,该病例为同时作开放性腹 主动瘤修补术的患者。因此,胸主动脉支架也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尤其是低位的支架
术。其原因是供应脊髓的主要动脉一根最大动脉(Adamkiewicz动脉)85%以上开口
参数。
选择髂外动脉未受夹层累及且无明显扭曲的一侧,分离暴露腹股沟韧带下方股 动脉2~3cm,直视下Sldinger法插入5F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再次造影证实导管 位于真腔内并进一步测量夹层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距离。选择适当长度 和直径的支架,支架直径大于瘤颈直径的10%~15%,长度则一般为标准的长度(覆 膜支架长14 cm,其中裸支架长度为1.5或2.0 era)。确定支架的型号后,经上肢插 入的导管注入4000UI肝素钠,并每小时1000UI维持,撤出经股动脉插入的导管并 置换入260cm长的Amplatz超硬导丝。切开股动脉,经股动脉切口沿导丝置入载有 覆膜支架释放导管,当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后,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收缩压 80mmHg左右,固定推送杆后撤外鞘管释放支架。退出释放系统后再次造影,观察 移植物两端是否有内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情况及主动脉远端破口情况,术后造影 必须包括腹部所有主要动脉分支。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转入CCU或ICU监护24小时,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使用 广普抗生素5天。随访时间为术后l周及3、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支架的 位置和形态,夹层假腔血栓形成情况及肾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等供血 状态,随访的影像学方法均为CTA。
结
果
31例患者共进行了32次手术,其中l例在首次介入手术中发现病变比术前预 期的范围要长的多而没有合适的支架,不得不及时终止手术,预定了加长支架后再 次手术获成功,所有患者支架均顺利释放,全组每个病例均仅用单个支架完成手术,
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术后即时DSA复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口完全堵塞23例,内漏6例(破裂13闭 塞>80%):2例降主动脉瘤患者也完全隔离了动脉瘤,其中l例在术后即时造影发现 仍有部分瘤体显影,但30分钟后再次造影显示完全封堵隔离了瘤体。左锁骨下动脉 部分封堵2例,未出现小脑或左上肢缺血症状。 一30一
3.覆膜支架:本组病例所用的覆膜支架为TalentTM支架(Medtronic)15例及
Aegis支架(上海微创)16例,支架长度为100~180cm,直径28-~42mm,支架近
端裸支架为1.5~2.0 cm,支架覆膜长度为8~16cm,支架释放导管外径22--一24F。
4.手术方法:本组所有手术均采用全麻下进行,先行左侧挠动脉或肱动脉穿刺 插入5F猪尾巴标记导管(Optimed)经左锁骨下动脉开13置于主动脉弓水平,C臂转 至左前斜至主动脉弓展开最大角度(45"--'60度)。造影剂速率为20ml/每秒,总量 40~60ml,判明夹层真假腔及夹层破口位置后,再次测量核实CT/MRI所测的各项
自1 990年采用覆膜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该介入腔内手术
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3-6,11-17】。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微创、 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及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等疾病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
期的影像学随访,本文尚不能提供相应的数据。 内漏是胸降主动支架术后的霓要问题,术后即时造影常可显示近端破裂口未完 全封闭(I型内漏),或经远端破裂口反流入假腔(II型内漏)。Stanford大学用第一 代覆膜支架完成的103例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内漏的发生率达24%I:01;Fottori报告早 期和远期的内漏发生率二共为14%(10168)【l引,该组病例在随访中3例自行愈合, 3例经介入腔内治疗成功,3例转给外科治疗,l例假腔破裂死亡。因此,当发现有 内漏时,不一定要马上处理。本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内漏者共6例(19%),其中1例 在半小时后再次造影已完全闭塞;术后l周出院前CT显示另3例内漏完全闭塞,另 有l例在1个月后CT显示内漏消失,仅l例仍有假腔显影。因此,作者认为内漏 并非表示手术失败,也无需一发现有内漏就用球囊扩张,或置入另一支架。因为前者 常弄巧成拙,经球囊扩张而下移的支架使内漏更大,后者则加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 的风险。由于目前主动脉支架多采用镍钛记忆金属材料和自膨式支架,当支架释放 后仍有一定的膨胀性,所以,支架释放后的即刻造影并不能代表其最终的结果。虽然 迄今几乎所有的文献都非常重视内漏这一重要问题,但遗憾的是迄今对胸主动支架 术后的内漏问题研究仍属初步,对其预后尚未完全明了,也未建立起一套规范和科 学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程序【s】。 为了确保夹层破口被完全封堵及移植物的稳定,一般要求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 开1:3远端距离至少为0.5era以上u61。事实上,在实际手术中若这一距离小于1.5em 时就很有可能会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为了到达良好的手术效果和防治内漏的发生, 有必要部分或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尽管有学者认为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左上 肢可通过同侧椎动脉返流供血,不会引起任何并发症。但多数学者主张术前或术后 行左椎动脉一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或左颈外动脉一左椎动脉旁路术【14,16,20】。本组 所有病例的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少在O.5em以上,有2例手术覆盖了部分 左锁骨下动脉,未出现与此相关的并发症。作者认为:对于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 距离较近的患者,准确的支架置放是关键,本组所有手术均采用经左侧挠动脉左锁 骨下动脉置管以标记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位置,对支架位置的精确估计至关重要。 主动脉分支器官缺血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并发症或甚至主诉,可以累及脊髓动 脉,腹腔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发生率为10~30%【161,导致缺血的原因包括因血管 分支撕裂堵塞的静态性缺血和由于内膜瓣随血流波动造成的动态性缺血。采用支架 治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近端破例口的封闭,减少假腔血流和增加真腔血流,从而缓 解缺血。然而,有时缺血来势凶猛,必须在外科手术或支架治疗前迅速缓解其缺血状 况,否则,将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下肢坏死及肠腔坏死等致命性后果【sJ。在这种情形 下,采用球囊开窗术则为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8,16,21,22】。此外,对于采用支架治疗的 患者,也必须在术前及支架术后用DSA造影了解胸降主动脉所属分支器官的缺血情 况,尤其是术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若缺血情况改善不明显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