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治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治
▪ 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
前言
▪ 国内针对颈源性头痛诊断的标准为: ▪ A.源于颈部疾患的一处或多处的头面部疼痛,满足C项和D项。 ▪ B.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 ▪ 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①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②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 ③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 ④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前言
▪ 诊断标准: ▪ A.任何头痛符合诊断C; ▪ B.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 ▪ 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①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②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 ③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 ④诊断性封闭颈部结构或其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 也就是说,三叉神经和C1~C3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在三叉颈神经核团 汇聚。这使得来自头部和颈部的感觉传入纤维可以激活该核团内相同 的二级神经元。
▪ 因此,由颈部关节病变不仅可以通过颈段脊神经之间的汇聚,引起头 部颈段脊神经支配区域(如枕区及耳)的疼痛;
▪ 还可以通过颈段脊神经与三叉神经痛觉传导通路的汇聚引起头部三叉 神经分布区域(如额区来自眶周区域)的疼痛。谢谢观看
鉴别诊断
▪ 应和下列继发性头痛相鉴别: 1.外伤后头痛,根据病史结合头颅MRI和CT可以鉴别。 2.血管源性头痛,如卒中后头痛、血管瘤头痛和高血压头痛等,根据相关临床表现, 结合头颅MRI/MRA和CT/CTA、血管造影等可以鉴别。 3.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往往有畏寒、发热等感染性征象,血常规、血沉等炎性反应 指标,以及脑脊液细菌培养等检查可加以鉴别。 4.肿瘤、炎症等原因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头痛,呈持续性非搏动性,咳嗽 加重,可伴有视乳头水肿和呕吐。

《头痛》医学课件

《头痛》医学课件
9. 头痛归因于感染(Headache attributed to infection)
10.头痛归因于内环境稳定失调疾患(Headache attributed to disorder of homoeostasis)
11.头或面痛归因于头颅、颈部、眼、耳、鼻窦、 牙、口腔或其他面部或头颅构造疾患
伴随症状:头痛时出现,而不是头痛前、后出现的症状 先兆: 持续20-30min,头痛前;前驱症状是指偏头
痛前2~48小时的疲劳、兴奋、抑郁、异常饥 饿、对特殊食物的渴望等,在先兆出现前。
二、头痛的分类
-解读

(一)、ICHD-2概述
国际头痛学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 2003(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th Edition,ICHD-2)第二版分类。
性质
尖锐疼痛
短暂,延着神经或根的电击样疼痛
压迫或紧箍感 持续不变的疼痛,类似于铁环缠绕头。
慢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持续性头痛三个月以上, 原发 性头痛持续数天; 三叉神经痛持续1年以上
霹雳样头痛
指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起病至高峰不超过 1分钟。
头痛描述中常用术语
发作持续时间:注意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发作后的轻 度、无伴随症状、非搏动性头痛时,不能 计算在内,注意发作后入睡时间的计 算。
内容提要
头痛描述中常用术语 ICHD- 2
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
一、头痛描述中常用术语
部位: 头痛 指眶耳线以上 面痛 眶耳线以下、颈部之上、耳廓之前 颅周肌肉 颈部、咀嚼肌、面部表情肌
性质: 搏动性 与心跳一起变化,悸动 针刺样痛 突然发生、持续数秒或更短(通常 一秒钟或更短) 触痛 一种正常时不足以引起的由挤压引起 的不舒服感觉或疼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还应关注以下特征 : ( 1) 多数在枕后起病; ( 2) 在胸锁乳突肌上部存在压痛敏感区域 ( 枕小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上 部和头夹肌间走行) ; ( 3) 发作的平均年龄仅 33 岁, 不符合退行性疾病的特征; ( 4) 对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无效; ( 5) 对脊髓电刺激有效, 吗啡效果欠佳, 符合神经性疼痛特点, 而 非伤害性疼痛特点。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X光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部分患 者可见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或棘突增宽变厚,棘 上韧带钙化。
CT检查 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但 与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关。
发病机制
目前, 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 C1 - C3 神经根和 /或其支配的组织结构 是诱发颈源性疼痛的解剖基础 。致颈源性头痛的因素包括: ( 1) 椎管内的 炎性刺激和 /或椎间盘机械性压迫 C1 - C3 神经根; ( 2) 椎管外的颈椎小 关节紊乱、肌肉痉挛和 /或韧带筋膜的炎性刺激或机械性卡压 C1 - C3 神经根分支 ( 主要包括: 源自 C1 神经根后支的枕下神经, 源自 C2、C3 神经根后支的枕大神经, 源自 C3 神经根后支的第 3 枕神经, 源自 C2、 C3神经根前支的枕小、耳大神经) 。有数据显示, 70% 的颈源性头痛源 自 C2 - 3小关节病变[5] 。因此, 椎管内、外的病理改变均可成为颈 源性头痛的潜在诱因。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 综合 Sjaastad's 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国 际头痛协会 ( HIS) 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 究组( CHISG) 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发现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具有 5 个共性: ( 1) 颈部活动可诱发头痛; ( 2) 压迫患侧枕区或高位颈椎区域可诱发头痛; ( 3) 颈部活动受限; ( 4) 多伴有患侧颈、肩或臂部等非根性疼痛症状; ( 5) 神经阻滞注射治疗 ( + : 疼痛科可缓解)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

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
❖ 性质: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 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也有少数病 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 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 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 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活动可使头痛加剧, 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
中医学中称“头风”、“脑风”、“厥头痛”、“少阳头痛” 等。
推拿治疗效果较好,偏头痛、血管收缩性头痛、感冒头痛及高血压头
痛疗效更为显著。
实用文档
二、病因病机
❖ 颈源性:颈部疾患,落枕等;不良姿势;颈部肌肉持续紧张,酸性代谢产物
堆积刺激压迫头部神经(头部的神经多数发源于颈后) ;
❖ 外感: ❖ 偏头痛:除遗传因素外,尚与脑血流、血小板和生化因素、饮食、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实用文档
❖ 风热头痛
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每穴约2分钟 拿曲池、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皮肤微红为度)
实用文档
❖ 风湿头痛
按揉大椎、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抓痧:提捏印堂及项背部皮肤,透红或
青紫为度 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皮肤微红为度)
象。
实用文档
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风湿表证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 溏薄,苔白腻,脉濡。 病机分析:湿为阴霾之邪,其性重浊,外感风湿, 上蒙清窍,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脾为 湿困,故肢体困重;湿浊中阻,故见胸闷纳食减少, “湿盛则濡泄”,故大便溏薄,湿浊内蕴,阳气不 通则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为湿邪偏盛之象。

颈源性头痛诊断治疗

颈源性头痛诊断治疗
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 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
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 部损伤史。
颈源性头痛概况
• 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 • 1990 年 国 际 头 痛 委 协 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 分类标准 • 2019年Bogduk 指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 间盘变性突出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 • 颈源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颈椎横突定位
• C1乳突下缘水平 • C2乳突下一横指 • C3下颌骨下缘 • C4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 C6环状软骨水平
注射疗法
• 在相应的病灶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既 有诊断作用,又起到治疗作用(Peloso 2019)
•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 疗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Naja 2019 )。
• 查体:双侧颈椎旁,双侧颞部,枕部,顶部压痛(+);颈椎活动受限; • 辅助检查:颈椎MRI,C2-5椎间盘变性,C2-3,3-4,椎间盘膨出
• 诊断:颈源性头痛 • 治疗:颈椎旁阻滞+痛点注射 • 共治疗4次疼痛消失 • 至今无复发
病例分析二
• 李##,女性,14岁,头痛1年半,患者于1年半以前无诱因出现头痛,集中 在左侧,以枕部,颞部为主,疼痛呈阵发性,夜间加重,常痛醒,口服去痛 片有效
• Naja 2019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枕大 枕小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利多卡 因与生理盐水对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随访时间2周;随后作者又进行了每周一 次共六次的治疗,结果87%的患者疼痛在 6个月内没有复发
三 射频毁损
• Lee 2019 对30例病史超过6个月的颈源 性头痛的患者进行了C1-2.C2-3关节的射 频治疗,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有73%的 患者疼痛 缓解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插图
相关影响因素


20~59岁人群中,发病率达0.1~0.3%, 占头痛人群中17.8%,有逐年上升趋势。 工作性质有关 天气变化有关 体位与姿势有关 解剖结构有关
原发病因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位 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颈源性头痛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鉴别诊断
颈 源 性 头 痛
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枕神经痛 颈椎病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外伤后头痛
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定义:由于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而出现的 一系列症候群;以青中年人多发 病因:骨纤维(孔)管易受卡压(见解剖) 诱因:天气变化或体位不当可加重 症状:后枕部、颈项部或肩背部的酸胀痛 体征:部分颈椎活动受限,关节柱或横突 压痛,有时放射至相应区域。 检查:影像学检查颈椎可有轻中度退变
诊断标准1
The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HIS
I 颈部症状和体征 :i 以下情况, 头痛症状加重: (1) 颈部活动和(或) 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 (2) 在头痛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 头痛症状加 重(注释1)。 (ii) 颈部活动受限 (iii) 同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 或偶有上 臂的根性痛症状。 II 诊断性麻醉阻滞: 可明确诊断, 这在科研中必不 可少 III 头痛发生于单侧, 不转移

第八章头痛PPT课件

第八章头痛PPT课件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与两次符合B~D项标准的发作 B,先兆至少有下列各项的一种表现,但没有运动无力症状 1、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 2、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 3、完全可逆的功能障碍 C,至少有下列各项中的两项
1、同向视觉症状或/及单侧感觉症状 2、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分钟,和(或) 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其过程5分钟 3、每个症状持续5~60分钟 D,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先兆症状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 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B~D项 E,不能归因于其他原因
第八章 头面部痛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 医院疼痛科 王礼彬
第一节


在我过有近90%的男性和95%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头 痛的体念。 美国约有78%的女性、68%的男性患国头痛。
最近对部分白领的调查显示
头痛的分类:
原发性头痛:自发性疾病,多为功能障碍而无结 构损害,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 继发性头痛:是局部器质性损害或全身疾病引起 的一种症状,包括感染,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 等。 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和其他头痛。
临床特点
头痛为发作性,间歇期无症状。 头痛大多为一侧性,也有两侧头痛同时出现,疼 痛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及枕部,也可放射至颈部、 肩部。 疼痛开始时或严重头痛者多呈搏动性剧烈疼痛, 然后可转为持续性钝痛。 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在头痛出现前可有先兆症状。 如视野缺陷,乏力,面瘫等。
诊断标准
一旦先兆中出现肢体无力,称偏瘫型偏头痛,如某家属 中有类似发作,则诊断为家族型偏头痛,否则诊断为散 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当先兆中有两项以上症状提示后颅窝受累且同时没有肢 体无力表现时,诊断为基底型偏头痛

颈源性头痛 CEH

颈源性头痛 CEH

寰枕关节 由寰椎两侧侧块的上下关节凹和相应的枕骨髁构成椭圆关节 C1脊神经自枕骨与寰椎两者之间的裂隙中穿出,沿椎动脉沟下行,分前后两支。前支 自头前肌和头直肌之间至颈椎的前方发出分支,支配头直肌和头侧直肌两组肌肉。后 支称枕下小神经,属运动神经,经寰椎后弓之上向外后走行,进入枕下三角,支配头 后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角肌四块肌肉。 前支与后支所支配的肌肉主要功能:头的仰屈,侧方倾斜,受损后颈部活动受一定限。
第三枕神经 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至项区上部的皮肤。 混合性,感觉成分分布枕部中线两侧的皮肤,颧弓以上的头皮后部。 第三枕神经在枕外隆凸下3.5公分处,位于枕大神经浅层2-3mm,内侧2-3mm,且在此 处发出一向内侧的分支跨越枕大神经浅层。
耳大神经 起于第二三颈神经,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缘穿出,贴在胸 锁乳突肌表面绕过该肌走向前上方。 分布在耳垂下方部分颈部皮肤,耳廓下半前后面。C2-3,C3-4增生时可以引起耳大神 经的疼痛。 耳大神经卡压:乳突尖下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钟点处压痛或出现向同侧耳廓的放散痛。
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 C2神经减压或松解术 PRF 脉冲射频 针灸疗法 注射治疗 C2横突
治疗
1.一般治疗 病程短,疼痛轻的,休息 针灸 牵引 理疗 手法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
2.注射疗法 C2横突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C1C2C3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 起到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颈椎关节突关节 寰枢寰枕椎间关节注射 星状神经节阻滞
2.炎性水肿机制 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和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及粘 连均可导致刺激枕N及C1--C3后支造成头痛,由此解释了椎管周围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源性头痛
1
广丰县华山医院疼痛科
吴选强
2
什么是疼痛
•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
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 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呼吸、脉搏、 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3
疼痛科
• 疼痛科是独立的科室,不等同于其他科室,
内科治疗以服药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为 主,康复科以物理治疗为主,麻醉科主要 解决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而疼痛科则需 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首先针对 临床相关科室治疗效果不好的各种疼痛, 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药物或非药物 手段,无创、微创方法加以治疗。
期劳损引起,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 颈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
是慢性颈痛,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对于治疗 和康复都极为重要。
19
二、注射疗法
• 在相应的病灶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既有
诊断作用,又起到治疗作用。
•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疗
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 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适用。
以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代谢,促进受损部
位神经的修复,从而解除或减轻疼痛。它是按神经的走行
和支配规律进行药物注射所用药物更合理,更广泛,更具
安全性。适用范围更广,不但在临床上可用来镇痛、治疗,
还能进行诊断、判断预后和预防疾病。并且技术操作难度
更大、操作更复杂、要求更精确,适用于各种痛症、一些 非痛性疾病。
4
疼痛科治疗原理
• 用微创介入技术,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
营养、解压、调理、刺激甚至毁损等治疗, 从而达到消炎、镇痛,阻断痛觉传导,改 善神经功能的目的,对疼痛疾病起到标本 兼治的作用。
5
神经阻滞和封闭的区别
• 神经阻滞:指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降低周围及中枢神经
系统的敏感性,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放松肌肉,同时可
• 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
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 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
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 限,
• 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16
颈原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 颈原性头痛的诊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1.由头颈运动或姿势激发的单侧头痛; • 2.按压颈部引起头痛; • 3.单侧头痛放射到颈部和同侧肩部或上肢.
• 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个体差异,且邻近
有重要神经、血管
• 由有经验的医生治疗 • 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椎动脉
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进针时要 多次回吸,严防误入椎动脉
• 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无不良反应
10
颈原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 第1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第1颈神经后支内含有丰
富的感觉神经纤维
• 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
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 是传导颈原性头痛的主要神经
• 第3颈神经出椎间孔在椎动脉后方发出第3颈神经后支,其
内侧支分布到多裂肌
20
颈椎旁病灶注射
• 在突间沟扩散可流到第1、3颈神经
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 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疗效较好。 • 由于第2颈横突的体标标志在较肥胖者不易
触及,可在X光引导下穿刺治疗。
21
22
注意事项
14
• 这些颈神经的感觉范围可向前延伸到前额
部、眶下部
• 受卡压或炎症刺激时可出现牵涉性头部疼
痛、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和味觉改变,类 似鼻窦、耳部或眼部疾病的表现。
• 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在柔软的肌
肉组织内,软组织炎症、缺血、损伤、压 迫、不适当按摩会影响神经的功能,引发 颈原性头痛。
15
颈原性头痛的定义
产科疼痛,急性带状疱疹疼痛,痛风等;

2、慢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椎
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

3、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椎
间盘突出症,顽固性头痛等;

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等;

5、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
发性胸腹痛等;
• 6、相关学科疾病:早期视网膜血管栓塞,突发性耳聋,
• 第1、2、3颈神经后支借交通支相连接形成神经环(或称
为颈上神经丛,或Cruveihier后颈神经丛)。
11
12
13
• 这些神经的分支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
在附着处的刺激及损伤。压迫和刺激这些 神经时在头皮上可出现感觉减退、过敏或 感觉缺失。
• 来自嗅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和三叉神经传入支的终末纤维与第1~3 颈神经后根传入纤维在颈髓1~2后角内联 系。
血管痉挛性疾病,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
末梢血管疾患,失眠等。
7
颈源性头痛
• 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 • 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HS)颁布颈原性头
痛的分类标准
• 1995年Bogduk 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
挛是直接原因。认为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 原性头痛。
• 亦有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
病。
• 颈原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8
颈原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 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经及
第1-3颈神经分布支配
• 大多数头痛(偏头痛除外)都可能与颈椎的病
理变化有关。
• 神经解剖学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
团之间有联系
9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分类
• 根据神经根的不同受累部分进行分类:
1、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根的感觉根纤维受 刺激。 2、肌源性疼痛: 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
• 封闭;治疗起源于原苏联,是将药物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
点,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哪痛打哪。两者
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疗法作为疼痛治疗的最基本的手段,完全可以发
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疼痛患者解除切身的痛苦。
6
诊疗范围
• 1、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
• 把颈2神经阻滞有效当作颈原性头痛的一个
特征。
17
一、一般性治疗
• 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 • 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 • 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 对按摩要慎重,许多病人经按摩后病情加
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18
休息很重要
• 减轻患者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改善情
绪。
• 颈椎间关节的退行变多由于颈部外伤或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