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昆虫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昆虫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昆虫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简介:让students know the author, J.H. Fabre, and the mn content of the book.2. 昆虫的分类和特点:Introduc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ects.3. 昆虫的生存技巧:Expln how insects survive and adapt to their environment.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昆虫记》和作者J.H. Fabre。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第一章,了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3. 问题讨论:分组讨论昆虫的生存技巧,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一、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

二、作业1. 完成阅读:《昆虫记》第一章的阅读。

2.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一、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

2. 昆虫图片: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昆虫。

二、拓展活动1. 参观动物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2. 昆虫手工艺品制作:引导学生制作昆虫手工艺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一、教学计划1. 本章教学时间为4课时。

2. 每课时40分钟。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活动:1. 播放《昆虫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如实地观察、生动描绘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印象和兴趣点。

第二章:章节概述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记》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昆虫记》各章节的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第三章:重点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习《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讲解词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涵盖章节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回答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发放阅读理解题目,学生阅读相关章节。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反馈和讲解。

3.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激发阅读兴趣。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讨论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

2. 学生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昆虫记教案初中

昆虫记教案初中

昆虫记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学习作品中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学习作品中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昆虫形象分析。

2. 作品中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的学习。

教学准备:1. 《昆虫记》原文。

2. 相关资料:作者法布尔的介绍,昆虫的图片和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昆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

2. 提问: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昆虫的世界是怎样的?二、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0分钟)1. 介绍作者法布尔: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和博物学家。

2. 介绍《昆虫记》的写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3. 提问:为什么法布尔会写《昆虫记》?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三、作品特点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如蚂蚁、蝉、螳螂等。

3. 提问:作品中的昆虫形象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对昆虫的态度是怎样的?四、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学习(15分钟)1. 分析作品中的观察方法:细致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等。

2. 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技巧: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 提问:我们从作品中可以学到哪些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昆虫记》的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等。

2. 强调作品中的昆虫形象分析和对观察方法、描写技巧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昆虫记》全文,了解更多的昆虫故事。

2. 选择一个昆虫,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写一段关于这个昆虫的描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使学生了解了作品的背景、特点,分析了作品中的昆虫形象,学习了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昆虫记的科普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一部生物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经典。

全书共十卷,记述了昆虫的习性、生长、繁殖、死亡等过程,以及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书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昆虫记这样的科普作品,可能还存在一些阅读障碍,如对昆虫的分类、习性等专业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主要内容、昆虫的分类和习性等生物学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记的主要内容、昆虫的分类和习性等生物学知识;2.教学难点:对昆虫记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兴趣;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解答课文中的问题,理解昆虫的分类和习性;3.文学鉴赏:分析昆虫记的文学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昆虫记中的有趣故事和知识点,分享彼此的收获;5.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一段关于该昆虫的生活习性的描述;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虫记的科普价值和文学价值;7.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感兴趣的科普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阅读指导
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 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 些准备。
2.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 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要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 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如果科普作品的内容是你非常感兴 趣或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 深层次。
不必牢牢地粘在芦苇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接 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 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 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 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 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 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虽然他们 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 样地完美,这样地精巧,完全是靠他们的本领。
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 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 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 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瓢虫 。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 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 然的情趣。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 豆”,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致入 微;“吓退”一词对其颜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幽默 感。
中考在线
1.(黑龙江龙东地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
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

《昆虫记》推荐课说课

《昆虫记》推荐课说课

整本书阅读目 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 初步的了解,领略神奇世界, 感受自然魅力。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 读兴趣,指导大家读书的封面 、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 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 及其观察力,激发学生阅读兴 趣,提高阅读能力。 4.了解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 相的“法布尔精神”。
01 朗朗晨诵
我和学生讲国学
经典之百家讲坛
经典伴我成长
唱诵擂台赛
02 午读暮省 深入阅读以滋养
思维导图
悦读手册
读书笔记
读书手抄报
三字经
01 朗朗晨诵
论语(上)
经典小古文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弟子规
主题阅读 适度延伸以丰盈 开展主题活动
走近法布尔 走进《昆虫记》


目录
三 四


作品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 作品分析
这本书用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记 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体现 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热爱,以 及他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 究精神。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二 学情分析
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
1.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 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嗬,真漂亮!”他边叫 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 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 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 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一起时,就形成了一把钩子,一把尖利、黑色的,只是胸部有一些红。在它身体 的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还装饰着一些粉红色的斑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说课课件(附教学反思、板书)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说课课件(附教学反思、板书)

3.成果展示 (1)各小组代表按照老师的安排在班级进行演读展示,老师也可进行 示范演读或进行演读点评。 (2)作者的写作技能
预设: 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圣甲虫人格化,读来令读者感到生动、亲切。 ②运用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使读者如见其虫、如临其境。 ③语言浑厚又生动有趣。作者在描写中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述,读 来十分有趣。
板块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自主阅读《昆虫记》
2.探究方法 (1)认真阅读目录,检索答案。 (2)根据目录定位到原文查找答案。 (3)采取浏览、跳读等方式检索答案。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成果,并进行总结。
4.活动小结 《昆虫记》分为十卷,作者以人性化视角去了解虫性,通过虫性反应 社会人生。作品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 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视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昆虫记》全十卷内容。
2.过程安排 (1)小组成员轮流按要求进行演读,每人演读一自然段,可以配合 适当的手势、表情等。 (2)演读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昆虫之趣或作者 语言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总结,从修辞、描写方法等角度归纳作者的写作技能。 (4)每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共同为大家进行演读展示;全班共同总结 作者的写作技能。
1、创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尔出世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 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 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 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 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等。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 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 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昆虫记说课稿

昆虫记说课稿

昆虫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昆虫记》是初中生必读的中外科普文章,文章具体介绍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知识。

选文共十节,第一节介绍昆虫“哲学家”法布尔,第2-9节写“我”观察到的黄蜂、蝉、蟋蟀、松毛虫、蝗虫和金步甲这六种昆虫的相关情况,第10节是对本文的总结。

文章既有对昆虫的科学介绍,又有作者对昆虫的独特感受和发现的详细描述,语言清新自然,行文活泼,生动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把握作者法布尔“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

②掌握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比喻说明方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理解作品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科学思想。

②通过学习有关昆虫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及联想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②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

②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①品味和感悟法布尔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②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咀嚼其中的语言文字,感受其中的趣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昆虫记》,读了多少年还在读着。

这是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法布尔赋予了这部作品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让我们从中读出了思考与收获。

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独特情感和科学精神。

同时,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

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学法指导:本文是自读课文,但却是本册书的重要课文,因此,在学法上必须加强指导。

首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来疏通文意;其次,通过朗读课文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探讨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分析:《昆虫记》名著导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本篇名著导读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及其成就。

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

所以本篇名著导读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去感知美、捕捉美和发现美,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品味名著导读的内容,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与语句,结合《昆虫记》选文,加深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延伸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重点理解法布尔作为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

3、教学难点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本文是一篇重要的名著导读,主要是提升学生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拟用2课时来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学生:①反复读名著导读,结合原著的阅读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将问题汇总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冰心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昆虫的图片、视频。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涉及法布尔生平经历和创作过程,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昆虫记》。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第一课时一、猜图导入•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三、在读文本,圈划品读•四、写作技巧•五、提示主旨,讨论探讨•六、回顾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方法•第二课时•一、拓展阅读,提升理解(赏析精彩片断)•二、读后体会,升华情感(汇报读书心得)•三、课外延伸•四、堂堂清•五、布置作业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问题激趣师:出示图片(猜猜看)1、这是什么,难道是几片树叶?2、这是什么,难道是一片枯叶?这一个个问题的答案都在《昆虫记》这本书中。

它的作者耗费毕生精力来观察、研究“虫子”,他专为“虫子”写出十卷本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先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再结合书评,来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以及《昆虫记》的阅读期待。

(二)老师还找到了几个有关法布尔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出示,交流。

1、(1)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2)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

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3)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

他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

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过来。

设计意图:名著阅读,特别是想让他们整本阅读,兴趣是第一位的,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一大半了。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法布尔这个人与《昆虫记》这本书更充满了解的渴望。

(三)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展示法布尔的图片及名字),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出示,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推进新课,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

2、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他写了著名的《昆虫记》,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昆虫记》名著导读,一起来了解一下法布尔和他的作品《昆虫记》。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师:(一)同学们自由阅读《昆虫记》名著导读,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做好标记2、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能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设计意图:阅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基础。

(二)思考:这篇名著导读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示《昆虫记》的封面图片,列举《昆虫记》目录学生:初步了解《昆虫记》名著导读的内容并做概括:文章重点介绍了法布尔的生平和他的成就与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完整的内容。

三、再读文本,圈划品读。

师:指名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法布尔是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的?有何特别之处?2、人们对法布尔的评价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关键字词及语句,结合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通过研读课文与合作讨论,深入理解原著的内涵。

四、写作技巧师:《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它高超的写作技巧,分析行文以及语言。

学生;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设计意图:罗斯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让学生感受阅读这部著作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五、提示主旨,讨论探讨师:《昆虫记》的诞生离不开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与认真研究,更重要的是法布尔的精神融入其中。

说说法布尔精神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与讨论。

法布尔精神可以包括: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一丝不苟地观察研究,尊重并热爱自然与生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从中能归纳分析出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起引导作用,但不能包办,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分析出来。

六、回顾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方法师:同学们,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

回顾一下这一阶段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生自读122页“读书方法指导”,小组交流后代表发言。

制作昆虫名片仿写边读边记前后联系、对比读设计意图:读书方法指导第二课时一、拓展阅读,提升理解。

(鉴赏片段)师:(一)昆虫成员我知道(出示幻灯片题目)1、谁来说说,你从书中认识了哪些昆虫家族的成员?(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内容汇报交流。

)2、你们认识了那么多的昆虫,老师让你们做一个小游戏,课件展示昆虫图片:你认识他们吗?谁先来说说?(五幅图猜昆虫)交流《昆虫记》片段一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导读里《昆虫记》的节选——《蟋蟀的乐器》,加深对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的理解。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选文是如何体现法布尔的精神以及《昆虫记》既是一部生物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的特点的?学生:默读《蟋蟀的乐器》,边读边划出富有文学性的语句以及能体现法布尔精神的语句。

例如: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及对生命的挚爱。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完名著导读的介绍之后,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原文的魅力。

这一环节可以作为拓展部分,使学生加深对前言的理解,并通过阅读,进一步提升品味鉴赏的能力。

交流《昆虫记》片断二出示:“未长成的它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发现的秘密。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在未长成爬到地面上来以前,在地下的生活大概是四年。

此后,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个星期。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它的生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

(2)你知道这是写什么动物吗?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3)看了这一段,对它有什么新的想法?你还想知道有关它的哪些知识?(4)同学们,从这段优美的描写中,你觉得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在《昆虫记》中选择两三处片段,让学生去探索昆虫世界那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感受昆虫学家法布尔那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思考;教学时可以紧扣动物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书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享受阅读。

二、读后体会,升华情感(汇报读书心得)师:(一)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某种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用文字细致地描绘出来。

(二)阅读《昆虫记》原著或选本,并记录下读书笔记,想一想:除了能从《昆虫记》优美的笔触中了解到科学知识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能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对你有什么启迪意义?设计意图: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三、课外延伸举办读书成果展(一)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二)引导学生分年段、定专题进行阅读(三)各班围绕计划,开展一系列阅读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1、通过实践让读书走向生活化,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

2、让学生通过读书节活动,充分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堂堂清意图•清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吃夹生饭,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查漏补缺能力;摸清学生底子,有效补差,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节课上的学习任务在反馈练习环节中以分层练习的形式给出,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力求他们不把问题留到课后。

•作业布置•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名著:《童年》、《昆虫记》、《水浒》、《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和感悟:•设计意图•《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