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学案1质量和密度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与密度导学案

《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考点指津』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并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知识梳理』1.质量不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测量质量用_______,使用时应注意: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我们用_______来描述这种性质,将其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密度单位 1 g/c m3 =______kg/m3常温常压水的密度为________3.量筒的使用 1ml= _____c m3 1l=______m3量筒的作用:4.在“测量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已给出的器材有:天平和砝码、细线、直尺、金属一块、水一杯.上述器材中,多余器材是,还必须补充的器材是__。
在测得这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应当用公式ρ= __求得这金属块的密度。
5.密度的应用:『典型例题』1.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剩余氧气的密度。
3.用一个2.5L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_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kg的水。
4.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填“左”或“右”)。
5.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1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g。
6.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有酒精的杯中时(ρ酒精=0.8g/cm3),从杯中溢出16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A.一定是20g B.可能是16g C.一定是16g D.可能是24g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体积之比是2:5,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5:6 B.6:5 C.2:15 D.15:28.(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学案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学案学案6.1 质量(第1课时)1.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2.初步了解天平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1.一个确定的物体,只要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其质量就不会变2.天平是基本的测量工具,要了解其基本结构,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1.木桌和木凳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铁锤和铁钉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木桌和木凳所含的木材多少一样吗?铁锤和铁钉所含的铁多少一样吗?3.木桌、木凳与木材,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铁锤、铁钉和铁呢?(一)自主学习1.物体所含叫做质量,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主单位是 ,除主单位外,常用单位还有、、等。
3.在下面的数值后面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 4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4.单位换算:0.45t= kg = g ; 20mg= g = kg(二)合作研讨1.一铁块锻打为铁钎或熔化为铁水或由宇航员带到月亮上,其质量会改变吗?为什么?2.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它与物体的、以及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A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了B 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要大C一个玻璃杯打碎了,质量不变 D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将变大4.结合教材115页和桌面上的天平、砝码(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而生活中常用、、、等。
(2)各小组成员说说天平的结构。
要求找出横梁、刀口、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称量标尺;认识游码、砝码、摄子。
(3)天平的使用:A看:天平的量程是 g,分度值是 g,感量是 g;B放:放在水平台面上;C调:先游码归零:将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后调平: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向的中线处;D称:盘放被测物体,用向盘加减砝码,最后调节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E读: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所指刻度值。
(4)各小组试一试:用天平称一称某同学的文具盒的质量(三)展示讲解1.李亮同学在超市里看见一种牛奶,其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260g”的字样,这里的“260g”是指牛奶的(“体积”或“质量”),合 kg2.填质量单位:一头鲸的质量可达80 ;一只鸡的质量可达2.5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0.2 ;一头羊的质量约3×10 7。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单位是千克(kg)。
3.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5. 密度的应用:通过密度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实验: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质量和密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延伸:1. 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质量和密度》学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叫质量,用字母表示。
2.性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
如一杯水结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宇航员将签字笔由地球带到月球上,位置改变,质量不变。
3.单位:基本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 mg=kg,1 g=kg,1 t=kg4.常见质量估测:①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 g;②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 ;③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5.托平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和;②放:把天平放在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处;③调: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④测:把放在左盘,放在右盘,用向右盘加减砝码,最后调节使横梁重新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⑥收:测量完成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点拨]天平使用常见问题:(1)游码未归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末示数-游码初示数。
(2)物码错位: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可记忆为“物码放反、二者相减”。
(3)问题砝码:使用磨损的砝码来称量物体质量,由于砝码本身质量偏小,称得的质量值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偏大;若砝码生锈或粘物,则砝码本身质量偏大,称得的质量值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偏小。
(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2.公式:ρ=,此公式是密度的计算式,不是决定式,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
3.单位: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 g/cm3=kg/m34.物理意义:例如,水的密度为1×103 kg/m3(或表示为1 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1 m3水的质量为1000 kg(或1 cm3水的质量为1 g)5.基本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新人教版《质量与密度》2020年中考复习培优学案

《质量与密度》学案知识梳理一.质量1、定义与符号:2、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3、性质:4、生活常数:一个鸡蛋约 g 一个中学生约 kg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用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 。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 .2)用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二、密度1、定义与符号:2、公式与单位:3、性质: .4、常数积累:ρ水=,物理意义:。
5、密度的应用:三、测物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常规测量):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均填表达式)(关注变式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及最优化改进)2、测量石块密度(常规测量):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C、用细线系住石块并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D、用公式ρ=m/V求出石块的密度ρ=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石蜡的密度。
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
A、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B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C 、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D 、被测石蜡的密度ρ=(关注变式测量中的具有吸水性软木塞体积测量)4、测量酱油的密度(特殊测量):器材:天平、空瓶(有盖)、水、酱油(有天平无量筒)A .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 0B 、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 1C 、把水全部倒掉,再把酱油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酱油的质量为m2D .用公式ρ=m/V 求出酱油的密度ρ=(关注变式测量中的有天平无量筒测量固体密度)例题精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登月舱从地球运动到月球的质量变小了B 、1kg 铁比1kg 棉花质量大C 、一杯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了D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质量和密度导学案

审核
卢慧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时间
3.18
授课类型
复习
授课节次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量筒和量杯是测量的工具。某次测量时读取数值为80mL=cm3=m3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
4、物质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2: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玻璃瓶、细线和适量的水,简易地测出牛奶的密度。
(1)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瓶质量m;(2)将空瓶盛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由此可得:牛奶质量m=;牛奶密度ρ=。
方法提炼:常规测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这是解题的出发点,采用“等效体积法”,借助于水的密度已知的特点,间接测出另一液体(如牛奶)的体积
2、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3、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情感态度: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标:图片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预习检测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质量和密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质量和密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量的教学: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电子秤等)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 密度的教学: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进行实验演示。
4.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讲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演示。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综合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图片等。
3. 练习题库:相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介绍,实验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学案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1.已知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在准备了8个容量为1.25升的饮料瓶去商店采购食油,最多可装___ __千克食油
2.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量出100克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第一个数字是测量范围,第二个数字是最小刻度)中比较合适的是 [ ]
A.50毫升,5毫升 B.100毫升,2毫升
C.250毫升,5毫升 D.500毫升,10毫升
3.一只小瓶,空瓶质量为100克,装满水时质量为250克。
现用此瓶装满某种液体,测得此时总质量为205克。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4.为制作高度为2米的英雄塑像,先用同样材料精制一个小样,高度为20厘米,质量为3千克,那么这个塑像的质量将是_______吨。
5.某工厂生产酒精,要求含水量(按质量计算)不超过10%,他们用抽测密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查,则合格酒精的密度应在________千克/米3至千克/米3范围内。
(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6.下图为测量降水量的雨量筒,无
风时正确的使用方法如图甲所示。
有
风时正确的使用方法为图_____所
示;如果使用了图中的错误方法,测
得的降水量将比实际降水量
(填“多”、“少”)。
7.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米、0.2米和0.3米。
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为3千克、21.6千克和54千克。
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的为废品,则下列断正确的是 [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8.为了比较准确且尽可能快的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皮垫圈的数量(估计有几千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
A.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即为垫圈总数
B.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M/m即为垫圈总数
C.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
度L0,即为垫圈总数
D.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0,L/L0即为垫圈总数
9.一只铜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气体,则瓶内余下气体的密度将 [ ]
A.仍为ρB.变为ρ/2 C.变为2ρ D.变为ρ/4 10.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泥=2.4×103kg/m3,试求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
11.一个瓶子,如果装满酒精,瓶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千克;如果装满植物油,瓶和植物油的总质量为1.1千克;那么用这个瓶子最多能装多少体积的水?(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植物油=0.9×103千克/米3)。
12.在不同地区,车用燃油的价格会有不同,不同日期的油价也可能不—样,但都不会相差很大。
赵明生活在沿海地区,暑假到新疆探亲,
在新疆乘坐汽车时却发现了下面的奇怪现象。
车辆在甲加
油站时,他看到加油机上的示数如右表所示;走过一段路
之后,在乙加油站的小黑板上又看到如下的价目表。
赵明
最初非常吃惊:为什么在相距不远的两地,油价相差这么
多!但仔细考虑之后他恍然大悟,原来两站的计量方式不
(2)为什么新疆会有两种不同的燃油计量方式,而在沿海地区一般只用一种计量方式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