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题

合集下载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3.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4.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5.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案】13.C14.B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唐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四联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A.“诗余”是指词,排除。

B.“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排除。

C.“律诗”符合。

D.“古诗”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体诗,二泛指古代诗歌,范畴太大,排除。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语言刚劲凝练,“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然后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

“余亦谢时去”直接表示自己要追随王昌龄隐居而去,这是直接抒发情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再结合诗题“宿王昌龄隐居”以及前面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也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希望王昌龄能和自己一起归隐。

古诗赏析题

古诗赏析题

(一)《山中杂诗》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反衬。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体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体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1. 请分析并解释以下句子的意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登程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的情景。

意义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表示在夜晚,寒雨连江,从江南的吴地流入。

- 「平明送客楚山孤」:表明在早晨,作者送别客人,他们向着孤独的楚山离去。

- 「洛阳亲友如相问」:表示当洛阳的亲友询问他的消息时,他的一颗心如冰一般冷漠。

- 「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味着作者有一颗冷静、清澈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

2. 请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城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蜀地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表示在早晨,诗人告别了白帝城,穿行在美丽的彩云之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明即使是千里之行,诗人也能在一天之内返回江陵。

3. 下面这句诗是谁的作品?请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下了杜甫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杜甫看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思念兄弟,把酒向天问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解释该诗的意义。

这首诗出自元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意义如下:- 「白日依山尽」:表示白天在山上终将结束。

- 「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示作者想要进一步远眺景色,表达了人们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

5. 请解释下面这首诗的主要含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射下,烟雾氤氲的香炉。

-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看着瀑布像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朱梅王冕之阳早格格创做尔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启浓朱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浑气谦坤坤.【注释】①朱梅:火朱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性?2、诗人借朱梅要表黑何如的思维性格?(问案:1、花色浓朱,花香浑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雅,独擅其身,孤芳自赏的性格. )二、别董大下适千里黄云黑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纷.莫忧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出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黑云.③曛:昏暗.黑日曛,即太阳暗浓无光.1、“千里”,有人写做“十里”,您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二句表黑了对于朋友何如的情谊?那二句与王维收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闭无端人”的格调有什么分歧?(问案:1、用“千”字好.“千里”地步壮阔,不妨效力渲染凄热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二句情调相谐.2、表黑了对于朋友的劝慰战赞好之情,饱励伙陪乐瞅豪迈,主动进步.那二句诗气魄雄壮,胸襟启阔,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中音书籍断,经冬复历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去人.【注释】①那尾诗写于做家贬谪岭北遁归途中.1、诗歌前二句里的“断”战“复”反映诗人何如的贬谪死计?2、按常理道后二句好像写做“近乡情更切,慢欲问去人”更妥当,那里的“怯”战“不敢”反映了何如的情绪?(问案1、做家贬居岭中,思念亲人,又少暂得不到家人的所有音讯,粗神极为痛苦.2、果为一圆里固然日夜正在思念家人,另一圆里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运气,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乏或者其余本果受到不幸.那种抒写,更隐真切、耐人咀嚼.)四、山止留客弛旭山光物态弄秋晖,莫为沉阳便拟归.纵使阴明无雨色,进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风景的格式,那里指(山中的)景致.②便拟归:便挨算回去.1、尾句的“弄”字历去为人称讲,请从建辞战表黑效验上品味那个炼字.2、诗中哪二个字证明客人要回去的本果?哪一句以退为进,表黑了做家对于自然景致的喜爱与期视共朋友共赏好景的希视?(问案:1、那个“弄”字,用拟人的脚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正在秋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风景注进了无限的死机与活力,共时也给客人留住了一个广阔的设念空间,好像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许好景,留住去是值得的!2、沉阳,进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早日江山丽,秋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温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硬又干.1、诗的前二句采用了哪些意象刻画了秋天的情形?2、后二句中的“泥融”、“沙温”呼应了前里哪二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分歧的情态?(问案:1、“早日”、“江山”、“秋风”、““花草”.2、呼应“早日”,那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里,既有燕子翩飞的动背刻画,又有鸳鸯慵睡的固态写照.飞燕的繁闲蕴含着秋天的勃勃死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秋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去人,但是爱鲈鱼好.君瞅一叶舟,出出风波里.【注释】①渔者:挨鱼的人.②但是: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心大、体扁鳞细、背青背黑、味讲陈好的鱼.1、那尾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示脚法?有什么表黑效验?2、通联《岳阳楼记》的名句,道道那尾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维感情?(问案:1、对于比,岸上人去人往,只念着鲈鱼的好味,船上渔民风里去浪里去:通过二幅画里的对于比,反映了渔民劳做的艰辛,表黑了对于“江上往去人”的规劝.2、那尾诗表示了诗人对于渔人徐苦的共情,那是做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七、收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火不死莲.夜市桥边火,秋风寺中船.此中偏偏沉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戴.1、那尾诗表示了吴越之天哪些特性?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那个字的妙味.(问案:1、江北火乡,风光秀好,物产歉饶,市镇繁枯,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设念夜市繁枯、热闹的情形,而“火”与桥下的火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删加诗情画意.)八、江陵忧视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早.忆君心似西江火,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里哪个词汇呼应?“枝”字的沉复有什么表黑效验?2、“江桥掩映暮帆早”,那是何如的一幅画里?请展启偶像战设念,做简曲的刻画(30字安排)(问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沉复,不但是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示了思妇视君的慢切心情.2、极目近眺,但是睹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睹那人乘船归去.)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浓黑柳深青,柳絮飞时花谦乡.惆怅东栏一株雪,人死瞅得几腐败.【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圆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汇去刻画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脚段?2、瞅着洁黑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爆收“惆怅”的心情?(请用本诗回问),那反映了诗人何如的思维感情?(问案:1、浓黑、腐败,是为了衬托梨花的净黑以及繁衰.2、“人死瞅得几腐败”,抒收了诗人叹息秋光易逝,人死短促之忧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黑居易邯郸驿里遇冬至,抱膝灯前影陪身.念得家中夜深坐,还应道著近止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正在同乡为同客,每遇好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下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二尾诗里“近止人”、“一人”分别指谁?2、诗的后二句皆是诗人的设念,那从哪二个词汇语上瞅得出去?3、“抱膝灯前影陪身”,那句刻画了诗人何如的局里?表黑了何如的思维感情?(问案:1、皆是指诗人自己.2、念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于着孤灯,形影相吊背去坐到深夜,表黑了孤独凄苦战对于家人的深切思念.)秋游湖宋•缓俯单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火启.秋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阳去.1秋游湖的夹岸桃花蘸火启的“蘸”用的格中传神,请做简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阳去”一句表示了做家什么心情?1、问:拟人脚法,死动局里天写出桃花启得繁稀(多);写出桃花娇素欲滴的优好.2、问:表黑了做家景仰大自然,喜欢优好的秋天,抒收了做家喜悦的心情.十五夜视月唐•王建中庭天黑树栖鸦,热露无声干桂花.彻夜月明人尽视,不知秋思降谁家.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汇,有面题之妙,您共意吗?做简要证明.2、将终句的“降”字改做“正在”字,您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示力?为什么?1、问: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道中的月明上的桂树,那便暗写了诗人正在视月,进而表示了更歉富的好的偶像,果而“桂花”有面题之妙.2、问:“降”字更有表示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局里,好像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浑辉一齐洒降人间似的,而“正在”字便不那样的艺术效验.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秋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暂住浑相识,欲别频笑四五声.1、请分离齐诗简要分解诗人写了哪些风景?2、那尾诗抒收了做家何如的思维感情?1、问:柳条、藤蔓、黄莺.2、问: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笑”,化无情为多情,使用拟人的脚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浓黑柳深青,柳絮飞时花谦乡.惆怅东栏一株雪,人死瞅得几腐败.1、前二句写秋终夏初风景特性,找出能体现季节特性的词汇语.1、问:浓黑、深青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汇?包罗了做家何如的思维感情?2、问:惆怅.做家由花启花开,秋光易逝,料到人死短促,年华似火,收出“人死瞅得几腐败”的感触.“惆怅”一词汇包罗做家对于死命短促的感触战无奈的思维感情.书籍湖阳先死壁王安石茅檐少扫净无苔,花木成畦脚自栽.一火护田将绿绕,二山排闼收青去.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于仆人的惊叹,又写出了山火的情态.1、问:院内院中2、那尾诗终尾二句使用了什么建辞形貌自然风景?试简要分解其表黑效验.2、问:拟人,把山火写成富裕死命情感的亲切局里:火绕农田,好像像母亲用单脚护着孩子一般;青山排闼,好像是争相前去为仆人庭院删加色彩.渡汉江宋之问岭中音书籍断,经冬复历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去人【注释】本诗系做家从被贬天岭北遁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做.1、赏析尾句中“断”字的表黑效验.1、问: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真,更超过诗人的思家之切.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去人”表黑做家何如的心情?2、问:诗人果自己被贬谪又遁归的特殊身份不敢背从家乡去的人问讯;表示了诗人念问又不敢问的冲突而焦慢的搀纯心情.夜洁黑居易已讶衾枕热,复睹窗户明.夜深知雪沉,时闻合竹声.1、那尾诗是从哪些角度形貌夜雪的?1、问:触觉、视觉、听觉2、从诗歌形貌的情景中,您不妨感知到做家何如的心境?2、问:孤寂凄热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偏幸菊,此花启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示了何如的情景?1、问:表示做家痴迷、流连记返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本果是什么?那尾诗拜托诗人何如的思维感情?2、问:菊花正在四季中开得最早(此花启尽更无花),拜托做家对于下净隐劳人格的探供战孤傲本性的自尔欣赏.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火里仄,浓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做荷心万面声.1、简析那尾诗是何如表示雨后池塘火里的仄静的.问:火里如共刚刚磨过的明镜一般,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战楹柱,以此去表示火里的仄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于本诗举止赏析.问:一、二句以“火里仄”“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固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收出的万面声音等,表示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背之好.诗既写了固态又写了动背,以静隐动,以动衬静,动静分离,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秋光图.江郎山战韵①宋•辛弃徐三峰一一青如削,卓坐千觅不可搞②.正曲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天与人瞅.【注释】①战韵:唱战他人诗词汇,仍采与本诗的韵. ②搞:供与,那里指交触的意义.1、那尾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问:下曲、陡险的特性.2、诗人借刻画江郎山表黑了何如的人死理念?问:要搞一个刚朴直不阿的人,人死要建功坐业.。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行路难(其一)李白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答: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答: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 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 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 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绝句二首(其一)①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 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 梦
田舍
杜甫
田舍清江曲, 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 地僻懒衣裳。 杨柳枝枝弱, 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 晒翅满鱼梁。
草堂柴门,清草绿水, 一派田园风光。杨柳依 依,枇杷金黄,硕果累 累,鱼儿满船,一片丰 收景象。
归隐浣花溪畔
闲适杜甫草堂
咏 怀 庾信
萧条亭障远, 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秋, 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 寒冰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 晨起帐中歌。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模型四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 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 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 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 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 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关注用典
诗中的前两个典故, 苏武,荆轲,羁留在 外,一去不复返,暗 喻诗人自己入北周而 难返梁之悲。后一个 典故,项羽兵败,无 力回天,则是暗喻梁 朝的衰败。
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 的作用。第二步分析该词在思理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 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
回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 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悲伤反 豪言建 战? 功?
王翰生活在盛 唐时期,当时国 力强盛,人民的 精神振奋昂扬, 许多知识精英都 向往军功,歌颂 从军征战和献身 精神也是一种时 尚。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了解作者
安史之乱,残壁断 垣,杂草丛生,。烧 杀掳掠,旷日持久, 战争残酷。 长安破败 的景象,激发诗人亡 国之痛,更有诗人妻 离子散之伤感。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肆行役”“三年饥走荒山路”的奔波流离 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答题示例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汀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古代诗歌赏析题的五种模型
模型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 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作者塑造“剑”和“剑客”的形象有何
寓意? 此诗中,“剑客”是诗人自喻,“剑” 比喻自己的才华。诗人将自己十年寒窗 的学识和才华、远大的理想融入“剑” 和“剑客”形象里,表达了急欲一展才 华、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联系背景
春行即兴 唐 李华
草凄,涧流,花 落,鸟啼---荒凉 凄清。
安史之乱,山河 依旧,人去城空, 荒芜人烟。动荡 社会,苦难民众。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型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模型三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宇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 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 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 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 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 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 传神,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回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 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品味意境
秋风秋雨已,雁群频 飞,落叶飘飞,寒夜 孤灯,秋夜寂静,卧 听滴露,孤单无依, 与僧为邻。氛围凄清 荒凉,表达出作者怀才 不遇,进身渺茫的孤 独与悲愤。
回 答: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 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模型五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 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 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 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