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3.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4.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5.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案】13.C14.B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唐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四联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A.“诗余”是指词,排除。
B.“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排除。
C.“律诗”符合。
D.“古诗”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体诗,二泛指古代诗歌,范畴太大,排除。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语言刚劲凝练,“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然后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
“余亦谢时去”直接表示自己要追随王昌龄隐居而去,这是直接抒发情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再结合诗题“宿王昌龄隐居”以及前面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也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希望王昌龄能和自己一起归隐。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1. 请分析并解释以下句子的意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登程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的情景。
意义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表示在夜晚,寒雨连江,从江南的吴地流入。
- 「平明送客楚山孤」:表明在早晨,作者送别客人,他们向着孤独的楚山离去。
- 「洛阳亲友如相问」:表示当洛阳的亲友询问他的消息时,他的一颗心如冰一般冷漠。
- 「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味着作者有一颗冷静、清澈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
2. 请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城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蜀地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表示在早晨,诗人告别了白帝城,穿行在美丽的彩云之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明即使是千里之行,诗人也能在一天之内返回江陵。
3. 下面这句诗是谁的作品?请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下了杜甫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杜甫看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思念兄弟,把酒向天问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解释该诗的意义。
这首诗出自元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意义如下:- 「白日依山尽」:表示白天在山上终将结束。
- 「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示作者想要进一步远眺景色,表达了人们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
5. 请解释下面这首诗的主要含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射下,烟雾氤氲的香炉。
-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看着瀑布像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答案】(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答案】B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答案】(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2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考古诗词赏析问答题行路难(其一)李白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答: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答: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古诗词赏析题 古诗文鉴赏题

古诗词赏析题古诗文鉴赏题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古诗词赏析题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题!春节古诗词鉴赏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唐】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唐】成彦雄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唐】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唐】方干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B 乘舟梦日边——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
(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十四、《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