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流派5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合集下载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雅克﹒赫尔佐格
2003 巴塞尔ICC,现代城联邦理工学院工作室
赫尔佐格&德梅隆生平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主要作品:
1989~1991 尼克拉工厂加建设和玻璃天棚 (瑞士) 1993 尼克拉厂房 (法国) 1994 戈兹美术馆(德国)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瑞士) 1996~1998 多明莱斯葡萄酒厂(美国) 1997~1999 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德国)
手段。夜幕降临后,他们的建筑往往产生强烈的效果,温和渐变的匀质光
透过建筑,强调了精心设计的表皮材料和纹理图案,好象一幅画。对匀质
光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建筑往往有着规整甚至简单的平面,这样,建筑表皮
材料和肌理图案可以表现出细微的差别。室内没有眩目的强光,这种匀质
气氛的利用也可以突出表皮上的各种处理手法,比如丝网印刷,编织等。
东京PRADA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东京PRADA
夜晚的时候,光线从水
晶网格中跳跃而出,建筑 物的结构、空间和店内的 展示气氛一目了然。
总结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普利策奖的临时主席, J·卡特·布朗这样 评论道:“这是过去大家很难想象出的对建 筑表皮有着这样杰出想象力和鉴赏力的建筑 师。”
可以发现或发明什么技术把建筑带入生活。
他们痛恨“艺术史”、“风格”和“时期” 这样的概念,作
品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效果。
注重时尚,认为时尚是塑造我们的感觉的实践,并把时尚
作为自己建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虽然如此,他们并不是随
波逐流地跟随时尚,他们通过材料的构思将时尚的内容翻译
成了纯粹的建筑形象。
: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地形:虽然它看上去没 有规律,但是事实上这 个几何体的六层建筑是 由东京的复杂分区和规 则法律所形成的。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全城市中心地带,为的是彰显庆祝城市蓬勃发展的开端。
建筑本身灯光的设计与动感的 形式是为了能与周围建筑有所 分别,突出个性。
开放的大平台,为楼里的 居民们创造了交流的空间
这个项目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该地区所做的第一个住宅方案。 关于“贝鲁特平台建筑”的构思,建筑师们是想让都市生活在这座 城市复兴,并使得室内与室外空间融为一体。这座住宅大楼提供了 许多开放的大平台,为楼里的居民们创造了交流的空间,而且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设计也融入方案之中。建筑本身灯光的设计与动感的 形式是为了能与周围建筑有所分别,突出个性。 这座住宅将会有130套不同的户型公寓,每一间都会为业主提供不同 的居住体验,包括奢侈的寓所和城市经济住房。 这个项目预计会在2013年下半年或2014年年中完成
对足球的热爱使他们偏爱于体育场馆的设计,曾 设计瑞士巴塞尔体育场和2006年德国慕尼黑世界杯足 球赛体育场。安联体育场的看台被赫尔佐格与德默隆 独特设计成三层体系结构,这样可以使所有在场的六 万多名观众都能已相对自己座位最近的距离观看精彩 的足球赛事。他们的这一设计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于体 育的理解。三层看台的这一理论同样被赫尔佐格与德 默隆运用到中国鸟巢的设计中于
塔铁夫奥巴 路 夫塞 信 丹尔 号 姆
在巴塞尔奥夫丹姆沃夫铁路信号塔的设计中,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用 20厘米宽的铜条像叠瓦片一样在立面上叠起来,罩住信号塔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内胆,形成“法拉第屏障”,就像绝缘材料将导线包裹起来一样。 同时,在内胆开窗的地方,将铜皮翻折起来,做成百叶的样子,从而隐 没了普通建筑开窗设计中流露出来的分层的尺度感,使其与铁轨和火车 更加协调。黄铜在这里失去了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形成了建筑的衣服, 穿着在建筑外,而与建筑内部的结构没有太多的本质关系。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1瑞士建筑师2赫尔佐格反对所有的隐喻,符号,反对赋予建筑历史、人文、社会学的意义。

追求建筑本身直击人心的效果。

直击人心视觉所以对他们来说建筑的意义、场地等因素让位于材料、效果等更加直接的具有感性意义的因素。

所以他们更关注与材料和建构。

3 1950 瑞士巴塞尔相同的生活轨迹、从7岁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一起,度过了半个世纪多的路程。

我们比较知道的就是2008年设计了鸟巢。

2001年普利策奖4 瑞士分为三个区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区。

那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也是也受到了瑞士早期现代主义的理念,尊重设计场所,恰当的建造和精确的细部节点。

而他们所不同的是以及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就是他们对材料的运用。

战后欧洲的艺术发展也是风起云涌,对艺术手法和观念进行了很多大胆的突破。

而且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和很多艺术家有过合作。

约瑟夫博伊斯(雕塑家美术家),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建筑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建筑理论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流派思潮,建筑师们沉醉于图像的隐喻、文脉和符号上的追求。

这个时候赫尔佐格的德梅隆选择回归建筑本身,而建筑本身就是建造。

材料和建构5 阿尔多罗西是他们的老师,在阿尔多罗西到ETH教学前,他们也接受社会学心理学的课程,做什么,首先思考的都不是建造而是人。

绘画和接近艺术的建筑几乎是被禁止的。

阿尔多罗西来了之后,告诉他们建筑就是建筑,社会学和心理学永远不能代替它。

6 ………接下来就结合他们的思想和案例进行一些分析7 建筑与艺术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而且通过各种复制的技法试图将艺术推向商业化,“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而任何人都能做他的工作。

8 波普艺术(POP ART)流行的面向大众的重复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9尼克拉工厂和仓库这个建筑将被同时作为工厂和仓库使用。

这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个放在地上打开的纸盒子。

两个长边的墙都是可以透光的,提供了稳定而令人愉悦的过滤的日光。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摘要】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他们以表皮艺术为创作手段,将独特的风格表现在作品中。

本文通过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和对比分析,揭示了他们在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以及共同点和差异。

赫尔佐格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几何图形和线条,展示出他的独特审美观;而德梅隆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情感表达。

在当代艺术领域,表皮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和审美取向。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作品启示着艺术界对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探索,并呼吁对表皮艺术更深入的研究和关注。

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的研究,将会为艺术界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赫尔佐格, 德梅隆, 表皮艺术, 艺术创作背景, 艺术风格分析, 共同点, 差异, 当代艺术领域, 影响, 启示, 深入研究, 研究意义1. 引言1.1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的研究意义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表皮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对于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观念,还可以启发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通过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他们的艺术创作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艺术生涯和作品特点,为我们解读他们的艺术语言提供了重要线索。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表达。

通过对他们艺术作品的风格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他们在表皮艺术中的创作特点和技巧,为我们拓展对当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的认识。

1.2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艺术创作背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两位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表皮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赫尔佐格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对创作的热情和天赋。

他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和反思,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理念剖析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理念剖析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理念剖析摘要: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

他们两人一起与1978年成功创立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并且自此建立了长期稳定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他们拥有如出一辙的人生经历:同于1950年出生于瑞士北部德语区城市巴塞尔,在同一所小学、中学读书,1970年又一同考入瑞士苏黎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并于1975年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关键词:建筑的本源;四元素;极少主义;波普艺术前言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同样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使他们不仅成为生活上的好友,更是成为事业上的搭档。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苏黎士高工的求学期间,恰逢社会学在欧洲建筑院校大行其道之时,社会学和心理学来源的课程被作为建筑学的专业主课而传授给学生。

两年之后,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来到ETH执教,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深深受到了他的影响。

罗西的理论截然相反,他认为建筑仅仅是,并且总是建筑,任何外围学科都无法替代,甚至提出“忘掉社会学,回到建筑”的口号。

罗西这种回归建筑内在本质的理念深深震撼了当时的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使他们致力于对建筑根本意义的探索和对建筑建造本质的追求。

1对于建筑本源的追寻Rafael Moneo 曾经提到“The work of Herzog&deMeuron seems to be inspired and guided by a search fororigins”。

要提到H&M对于建筑本源的追寻,就不得不提到他们在ETH的前辈,德国著名建筑师和理论家散帕尔(Gottfried Semper)。

1.1火塘(hearth)最早的猎人围坐在火炉旁组成团体,成为社会组织的起源;现代社会中,壁炉在西方仍然是家庭的精神中心,它产生了人们对于场所的认识。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1)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1)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一.简介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Meuron),二人均1950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在1970~1975年,与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师从阿尔多·罗西和多尔夫·施内布利,1975年获得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建筑学学位。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两人于1978年正式成为搭档,2001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1994年至今,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担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客座教授,1999年至今担任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及巴塞尔工作室教授。

二.理论与设计特色1.建筑表皮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以善于处理建筑表皮而著称。

二人深受战后欧洲艺术思潮的影响,他们常常与艺术家合作,在严格的二维意义上运用平面艺术的手法处理建筑表皮.最典型的一种手法就是以某种图案为主题,在立面上重复使用,从而改变表皮的传统特征其以往的作品多以单纯的形体凸现别具一格的表皮视效,以图像的强大力量穿越文化、语言的障碍,直接影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东京prada店外立面Prada店入口东京prada店是这方面独特的例子,它不是简洁的立方体,而是极具个性的多面体,建筑表皮由玻璃面板和菱形网格状的钢结构构成,玻璃面板有的凹入,有的凸起,有的是平的,充分表现了建筑不规则的表面。

该建筑透明的,水晶一样的形象同周围沉重的平直方正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建筑中,建筑师创造了一种结构,使表皮和结构成为一体,并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完全获得了解放,整个建筑形象轻盈通,白天玻璃反射阳光熠熠生辉。

Prada店内部2.建筑与城市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曾明确表示过对城市的兴趣:“城市设计是我们最愿意参与并对未来发挥影响的领域。

”他们一直热衷于在城市环境下工作,这或许是由于他们长久以来对阿尔多•罗西的兴趣,而近年来老城改造和复兴项目在其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泰特现代美术馆拉班现代舞中心、马德里凯萨论坛等,都提供了他们挥洒驰骋的天地。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

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摘要: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是一对很独特的组合。

和绝大部分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他们的设计并不是从建筑的形状和外观出发,而是从建造的过程和材料出发,思考有什么搭配的机会。

关键词: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表皮”艺术;材料,表皮,建构。

Abstract: The architect Herzog & De Meuron is a special team.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se modernism architects, their design does not come from the shape and appearance of the architectures, but come from the process and materials of the architectures, and think the chance of collection.Key words: Herzog & De Meuron, the art of epidermis, material, structure合作经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背景,同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同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同一个专业——建筑学,这些都为他们两人今后天衣无缝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两人在巴塞尔共同建立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从此,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字就连在了一起,如同左右手一般不可分割。

创立建筑事务所不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才华便不断地在他们的作品中被世人所认可,而他们以后一直恪守的”表皮”艺术也在其设计生涯的开端就埋下了伏笔,这可以从他们的早期作品”Blue House”(1980)和”Stone House”(1988)中得以体现。

赫尔佐格 德梅隆

赫尔佐格 德梅隆

俯瞰香奈儿展览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UNStudio事务所 日本Louis Vuitton旗舰店
伊东丰雄的御木本 (MIKIMOTO) 大厦
梦幻般的建筑,白天看像是美洲豹 皮,冷峻锐利
一到夜里,建筑透出五颜六色的灯 光,像镶嵌着一颗颗美丽的宝石
时尚界的超级领袖 Prada
世界顶级意大利品牌PRADA的企业文化实 际上已经跨出了时尚界的小圈子,变得更 加“艺术化”。在建筑界,PRADA也称得 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最著名的作品就 是开在全球各地的分店,无一不是由库哈 斯、赫尔佐格这样的世界顶级建筑师设计, 一落成就自动进入世界建筑史的必备条目, 成为艺术界争论或者仰慕的焦点
建筑与时尚的恋爱
建筑与时装 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恋爱长跑 建筑师追求着建筑的时尚化、立面的时 装化 而时装设计师 则从建筑中寻求着灵感 将立体结构、几何图案、轮廓 体感 体现在时装之中
大师与时尚的“联姻”
扎哈· 哈迪德和香奈儿展览馆 英籍伊拉克裔女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认为,时 尚与艺术、建筑的共通之处在于创造力 。“它们都试图 让人们过上更加愉悦舒适、富有激情的生活 ” 她说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
美国加州的多纳米斯葡萄酒厂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
在德国的埃伯斯沃德技工学院图书馆
Prada旗舰店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Prada 作为世界奢侈品牌之一 自然 旗舰店的外形也要极尽奢华, PRADA东京旗舰店PRADA东京旗 舰店犹如伫立着的一块巨大的水晶, 外形新颖别致、醒目而独特。 当然,这座水晶似的建筑亦是《福 布斯》杂志评选出的全世界10 家 服务最尊贵的奢侈品商店之一 这是东京最漂亮的时装旗舰大楼, 即使不是时装迷也应去一趟,杂志 《CondeNastTraveler》甚至称它 为人类新七大建筑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历史上很少有 像他们两人一 样将建筑物的 表皮呈现得如 此富有想象力 和艺术感 。" ----普利兹克 (Pritzker)奖评 委会主席 J. Carter Brown
Company Logo

2008) 国家体育场 (2008)
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 鞍椭圆形,南北长333 鞍椭圆形,南北长333 米、东西宽294米的, 东西宽294米的, 294米的 高69米。主体钢结构形 69米 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 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 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 结构, 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 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 4.2万吨, 万吨 分为上、 分为上、中、下三层, 下三层, 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 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 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 地上7 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Company Logo

拉班现代舞中心( 拉班现代舞中心(2003) )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管灯
意大利设计比赛最 高奖项:“金罗盘” 奖 (2004年)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德国慕尼黑安联足球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美术馆的建筑理念来源 于收藏家40年来所购买的 于收藏家40年来所购买的 40 艺术品的风格. 艺术品的风格.一个木质结 构搁置在一个同样尺度的 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 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 这 个基础有一半埋在地 下.这样从外面就只能看 到它上面的玻璃部分了。 到它上面的玻璃部分了。 一个同样的磨砂玻璃带围 绕着木质体量的最上面的 部分, 部分,使得展览空间中柔 和的日光从地面上4m的高 和的日光从地面上4m的高 4m 度射入。 度射入。展览空间的墙的 高度在4m~5.5m之间。 高度在4m~5.5m之间。 4m 之间

沃尔夫信号楼( 沃尔夫信号楼(1994) )
Company Logo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989— 戈兹美术馆 (1989—1992)
Company Logo

和绝大部分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 和绝大部分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他们的设计并不 是从建筑的形状和外观出发,直接从“材料” 是从建筑的形状和外观出发,直接从“材料”、“表 皮”、“建构”入手,摒弃芜杂的手段,以最纯粹的心 建构”入手,摒弃芜杂的手段, 灵拷问上帝。在他们的作品中,材料始终是第一位的。 灵拷问上帝。在他们的作品中,材料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概括自己的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说了两点: 在概括自己的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说了两点: 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说了两点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美术馆( 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美术馆(1999)---2001年普利兹克奖 ) 年普利兹克奖
Company Logo

ETFE薄膜 ETFE薄膜--聚氟乙烯 薄膜--
ETFE薄膜的优点: 1 质轻高强 2 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强 3 防火安全性好 4 透光性好,可有效利用自然光节省能源 5 优异的自洁功能 6 可塑性强,几乎可以加工成任何形状 7 可预制成薄膜气囊,现场组装 8 综合成本较低
泰特现代美术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 泰特现代美术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 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 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是钢筋结构的美术馆 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 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今天的泰特现 代美术馆由瑞士两名年轻的建筑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 代美术馆由瑞士两名年轻的建筑家 和 改建而 成,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 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 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 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 他们在主楼顶部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盒子, 他们在主楼顶部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盒子,不仅为美术馆提供充足的自然光 线,还为观众提供罗曼蒂克的咖啡座,人们在这里边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欣 还为观众提供罗曼蒂克的咖啡座,人们在这里边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 赏泰晤士美景。在巨大烟囱的顶部,设计师 赏泰晤士美景。在巨大烟囱的顶部,设计师Michael Crage-Martin与Herzog及 与 及 de Meuron合作,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因为由瑞士政府出资, 合作, 合作 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因为由瑞士政府出资, 所以命名为“瑞士之光” 如今,它已成为伦敦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命名为“瑞士之光”,如今,它已成为伦敦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结构的消失—东京PRADA 结构的消失—东京PRADA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 上部完全脱开, 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 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 形式上呈相互围合, 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 基础底板上。 基础底板上。国家体育 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 双层膜结构, 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 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 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 膜和固定 的上层 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 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 PTFE声学吊顶。 声学吊顶。 声学吊顶
一、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 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 会刻意与谁区别; 会刻意与谁区别; 二、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 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 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 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 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是自然的。 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是自然的。
Company Logo

表皮---信息时代的建筑时尚 表皮---信息时代的建筑时尚 --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 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 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 表皮 作为界定建筑空间的实体要素, 作为界定建筑空间的实体要素,是构成建筑形态的重要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在20世纪末的当代建筑大潮中,建筑表皮开始进入 20世纪末的当代建筑大潮中, 世纪末的当代建筑大潮中 建筑师的视野,它突破了功能理性主义、 建筑师的视野,它突破了功能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 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形态要素。 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形态要素。
Company Logo

当代表皮手法解析
一)极少主义表皮: 极少主义表皮:
挑战正统现代主义的“ 挑战正统现代主义的“壳” 一种高度平面化的肌理效果。 一种高度平面化的肌理效果。
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赫尔佐格和 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赫尔佐格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顽童的淘气作品” ---泰特美术馆新馆 顽童的淘气作品” 泰特美术馆新馆
"它仿佛是金字塔被销蚀的状态,然 它仿佛是金字塔被销蚀的状态, 它仿佛是金字塔被销蚀的状态 而在此过程中,它似乎又在逐渐显现。 而在此过程中,它似乎又在逐渐显现。 “ -----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