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3-1(ppt课件):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8张PPT)

AB
AB
先分开AB再拿走带电体,AB分别带上 等量异性电荷。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 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 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 应起电.
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 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先让开关K1 ,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小球C放置在 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A.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
a`
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B.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
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C.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
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
保持不变.
AD
4.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
1.5×10-3C –2.5×10-4C –2.5×10-4C
课堂小结
1、三种起电方式及其本质 2、电荷守恒定律 3、元电荷的认知
作业布置
(1)、预习作业 1.点电荷是不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是不是体积
很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点电荷?点电荷与元点荷一样吗 ?
2、P5图1。2-4演示实验中,力F与夹角a什么关系?如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
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AC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
-
-
-
-
-
甲乙
图1—1—1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下图所示,当一个 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
AB
先分开AB再拿走带电体,AB分别带上 等量异性电荷。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 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 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 应起电.
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 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先让开关K1 ,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小球C放置在 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A.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
a`
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B.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
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C.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
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
保持不变.
AD
4.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
1.5×10-3C –2.5×10-4C –2.5×10-4C
课堂小结
1、三种起电方式及其本质 2、电荷守恒定律 3、元电荷的认知
作业布置
(1)、预习作业 1.点电荷是不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是不是体积
很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点电荷?点电荷与元点荷一样吗 ?
2、P5图1。2-4演示实验中,力F与夹角a什么关系?如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
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AC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
-
-
-
-
-
甲乙
图1—1—1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下图所示,当一个 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合作共研]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 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
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元电荷
(1)电荷量:用来表示 电荷 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用 C 表示。 (2)元电荷
①最小的 电荷量 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则 e=1.60×10-19 C。
②对元电荷的三点理解:a.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实物粒子;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 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c.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_整__数___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_转__移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 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统,电荷的代 数和保持 不变 。
[即时应用]
[答案] A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探规寻律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 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 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带同 种电荷。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 2、组成物质的原子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中性)
原子(中性)
电子(负电)
2020/7/19
6
一、起电的实质:
3、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原子的构成
正离子
原子(中性)
负离子
2020/7/19
7
一、起电的实质:
4、摩擦起电有什么微观规律?
1.2起电的实质---接触带电
带同种电荷
带电物体7/19
电荷的转移
带电过程 带电实质 (宏观) (微观)
接触
转移
带电总量
不变
10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020/7/19
11
1.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电子 摩擦
玻璃棒
丝绸
橡胶棒
电子 摩擦
毛皮
带正电
带电方式
摩擦带电
2020/7/19
带负电
带电过程 (宏观)
摩擦
带负电
带电实质 (微观)
转移
带正电
带电总量
不变 8
验电器的作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020/7/19
9
一、起电的实质:
(3)元电荷的数值
e=1.60217733X10-19C
计算中取e=1.60X10-19C
2020/7/19
26
4、什么是比荷?
3 比荷(荷质比) 测电子荷质比装置
• (1)定义: • 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 (2)电子的比荷: •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 • 电子的比荷为e/me=1.76X1011C/kg • 比荷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
物理选修3-1人教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12张PPT)

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这两个小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1)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2)两球带等量同种电荷;(3)
两球原来带不等量同种电荷;(4)两球原来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C )
A.(1)(2)(3)(4) B.(1)(2)(3)
C.(2)(3)(4)
D.(1)(3)(4)
2、定律的含义
(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2)两个物体之间或两个物体部分之间能转移的是电子; (3)起电过程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的过程。
(4)电荷的中和现象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程。
3、电荷量算法:代数相加减 例如:(+5)C+(-6)C=-1C
四、物体带电量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基本概念复习
1、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
2、自由电子和离子:
(1)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 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 由电子。 (2)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称之为正离子,得到电子 的院子便成为负离子。
张角减小,则( AC)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
A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2、(关于电荷守恒的)一带负电子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
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静电荷几乎不存 在,这说明( CD)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再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倒走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守恒定律(共19张PPT)

2.工作原理: 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②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 + ++
++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三、电荷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表明,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 持不变。
1.(多选)对元电荷的理解,正
确的是( C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表示所带电量跟电子电 量数值相等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2.(多选)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BD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 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 抵消的现象
现
聚,会使地面因静电感应而产 生电荷积聚(感应起电)。云层之
象
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几 百万伏的电压。这个高压足以
解
击穿空气,瞬时产生几十万安 培的电流。电流生热使空气发
释
光,叫闪电。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接触带电
Q Q 3Q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
2
2Q 2Q
Q Q
验电器
++ + ++
++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三、电荷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表明,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 持不变。
1.(多选)对元电荷的理解,正
确的是( C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表示所带电量跟电子电 量数值相等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2.(多选)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BD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 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 抵消的现象
现
聚,会使地面因静电感应而产 生电荷积聚(感应起电)。云层之
象
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几 百万伏的电压。这个高压足以
解
击穿空气,瞬时产生几十万安 培的电流。电流生热使空气发
释
光,叫闪电。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接触带电
Q Q 3Q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
2
2Q 2Q
Q Q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人教版选修3-1)

工具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 C 移走,再把 A、 B分开, A、 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 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
栏目导引
如果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有绝缘支柱的导体球, 那么怎样才能使A、B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或异种电荷? 思路图解: 接触带电能使A、B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工具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感应起电能使A、B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解析:
要使 A、B 带等量的同种电荷,首先让 A、B
QA+QB 6.4×10 9-3.2×10 Q′A=Q′B= = 2 2
-
-9
C
=1.6×10-9 C
工具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A 球,将自身电荷中和 后,继续转移,使 B 球带 Q′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4.8×10-9 C
栏目导引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第一种表述 电荷既不能 创生 ,也不能 消灭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
过程中,电荷的 总量 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工具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2.第二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 持不变. 三、元电荷 代数和 保
1.电荷量:它表示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制单位是 库仑 ,简
人教版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课件】

探 究 目 标 情 景 切 入 自 主 研 习
要 点 探 究 走 出 误 区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
高中物理选修3-1教学课件-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共20张PPT)

• 1745年 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 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1746年,荷兰莱顿城 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穆欣布罗克 的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 • 1746年 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 直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 的费城实验。 他用风筝将"天电" 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 电"原来是一回事。 • 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 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 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 推导出库仑定律, 并将这一 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 。 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 和扭秤后 ,使静 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b都不带电,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 C.b立即把a排斥开 •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 例2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 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 导体C时( )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 端金箔闭合 •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 对金箔均张开 •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 人物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 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 • 1660年 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 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 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 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731年 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 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 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 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 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 认为电是一种流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静电场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 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 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 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 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 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 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e 1.60 10 C 11 电子的比荷为: 1.76 10 C / kg 30 me 0.9110 kg
19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 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 _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三种起电方法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3.起电的本质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 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 e 1.60 1019 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异
远同
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小 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 电荷量e 1.60 10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叫做感应起电.
19
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Q +Q 再分开
1
Q
1
Q
2
2
接触后
+Q -3Q -Q -Q
再分开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静电感应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 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 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 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 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 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 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e 1.60 10 C 11 电子的比荷为: 1.76 10 C / kg 30 me 0.9110 kg
19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 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 _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三种起电方法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3.起电的本质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 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 e 1.60 1019 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异
远同
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小 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 电荷量e 1.60 10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叫做感应起电.
19
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Q +Q 再分开
1
Q
1
Q
2
2
接触后
+Q -3Q -Q -Q
再分开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静电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