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案doc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同学们,六一节到了。
老师听说学校将有一次联欢会。
每个教室都装扮一新。
看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盛装打扮的教室里跳舞。
放课件党的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
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
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教学目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1.算一算5×1 3×2 12×45×10 3×20 12×405×100 3×200 12×400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填表格。
3.计算练习。
课前3分钟内容:开火车——口算比赛一、游戏引入新课。
对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说出的数是教师的10倍的数。
二、找出规律,掌握算法1.黑板上出示“5×1=、5×10=、50×10=”(1)让学生观察三道题目,然后独立解决。
(2)指名说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继续出示“3×2=、3×20=、30×20=”(1)还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和同桌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难度更大的题目:“12×4=、12×40=、120×40=”(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4.探索与发现。
(1)请大家观察每组算式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师生小结: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5.交流乘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1)谁来说说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如20×30的题目。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规律》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分类、总结、归纳等能力。
3.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发展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物品:积木、火柴棒、色球等等。
2.标签或者卡片,用来记录幼儿找到的规律。
3.一些图表或幻灯片,用以说明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和例子。
4.黑板笔、教案等。
教学步骤导入与概念引进(10分钟)1.向幼儿介绍本次科学探究主题——找规律,并让幼儿讨论一下找规律的意义。
2.引导幼儿在黑板上描述一下它们眼中的规律是什么样子。
观察探究(20分钟)1.选取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物品,将它们分布到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物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幼儿寻找相似之处,并将它们分到一组中。
2.继续观察,提问“它们的差异在哪里?”引导幼儿寻找差异之处,并分到不同组中。
3.针对幼儿已经发现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让幼儿总结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并记录在标签或卡片上。
巩固与练习(30分钟)1.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与理解程度,选取合适的题目,引导幼儿继续进行找规律的练习。
2.引导幼儿寻找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找规律的过程。
例如给出“1,2,3,4”等数字序列,以及“红黄绿”的颜色序列,让幼儿根据规律继续列出后续数字或颜色。
3.提高难度,例如给出“2,4,6,8,10”等数字序列,让幼儿继续列出后续数字。
4.引导幼儿自己创造一些规律,让其他组的幼儿来猜测规律,巩固幼儿学习成果。
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让幼儿简单描述一下今天找规律的主题。
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幼儿的学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乐趣。
拓展活动1.提供给幼儿一些图案,引导幼儿找图案的规律,并利用体现的规律创建出自己的图案。
2.用积木和火柴棒等工具,让幼儿制作一些大脑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Guides可以利用科学篮子来让幼儿自主选择关于摩擦力、重力等课题的实验,并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篇一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
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
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
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
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
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
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
《找规律》教案5篇

《找规律》教案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掩盖现象中的规律,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受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索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育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力量。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努力克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究简洁图形沿一个方向进展平移后掩盖次数的规律。
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答复)2、假如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爱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留意什么?(有序思索,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头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把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刚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拟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第一种要算出每个详细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喜欢玩找规律游戏。
2、通过找规律游戏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能寻找和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排排坐”组图;“排队”组图;“排队蹲起”组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组图引导幼儿寻找排列规律1、出示图片“排排坐-1”。
2、出示图片“排排坐-2”。
二出示组图玩游戏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将幼儿分成两组。
2、出示图片“排队-1”,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3、出示图片“排队-2”,幼儿再次游戏。
三出示组图在游戏中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分组游戏。
2、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再次游戏。
大班社会《男孩女孩》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动画+反思中班美术活动《跳舞的藤蔓》优质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小视频《找规律》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ppt 编织绳小鱼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
发现规律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
形状。
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4及“做一做。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并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地探究、主动地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一)、游戏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想知道吗?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串智慧星,智慧星有两种颜色,红色的和蓝色的,现在我抽出两颗红色的智慧星,猜猜接下来我会抽出什么颜色的?
生:生猜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说(师揭示一颗蓝色的)
师:了不起,接下来我会抽出什么颜色的
生:猜(和他想法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还有不一样的吗?)师:继续猜下去
生:适时评价
师:刚才小朋友才出了两颗红色的一颗蓝色的,有两颗红色
的一颗蓝色的,如果继续让你猜下面的两颗,你还能猜的准吗?
师:表扬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猜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准呢?
生:有规律的
师:真棒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高兴)瞧,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课件)他们的教室布置的漂亮吗?(漂亮)那小朋友们可仔细看,等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也把我们的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的好吗?
生:好
师:仔细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小花,彩旗,灯笼、小朋友的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小旗的排列有规律吗?
生:有
师:小旗的排列是怎样的?
生:小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红色黄色顺序排列
师:像这样一面红色一面黄色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三次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
能和老师一起说说吗?
师生:像这样一面红色一面黄色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三次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我们再说一遍好吗?
生:像这样一面红色一面黄色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三次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
师:真棒,如果继续摆下去,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
师:好,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哪个小朋友能上讲台摆出小花的规律?
师:一朵绿花一朵紫花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至少3次我们就说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再看看,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谁能说说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
生: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至少3次我们就说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呢能说说吗?
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是一组,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至少3次我们就说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三,动手摆一摆,巩固发展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那么多规律,想动手摆一摆规律吗?
生:想
师:听好老师的要求,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1号学具袋,拿出里面的材料动手摆一摆。
生:展示
师:老师也摆了一组(课件)下一个是什么图形?
生:圆柱体
师:你是怎么知道
生: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找到的,想想还可以按什么找规律呢?
生:颜色
师你能说说嘛?
生:一个蓝色一个粉色~~~~~~~~~~~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真棒,我们不仅可以按形状找到规律,好可以按颜色找到规律,还想动手摆一摆吗?
生:想
师:仔细听好老师的要求,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2号学具袋,同桌两人先讨论一下你们按什么规律摆,讨论好后动手摆一摆。
师:哪个小组想先来汇报一下?
生:说
师:和他们组摆的一样的小组请举手你,谁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摆的怎么样?还有摆的不一样的吗?谁想说一说?
生:说
师:老师有问题想问,如果继续摆下去,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
师:看到小朋友们摆的这么高兴,我也忍不住想摆了,可以吗?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小朋友看。
老师摆的有规律吗?你能说说嘛?
生:说一
师:对个△一个○一个□,像这样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了至少3次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如果继续摆下去,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师:提的真好,谁能解答呢?
生:△
师:刚才小朋友们是按形状找的,我们还可以按什么找呢?
生:颜色
师:我们一起说好吗?
生:一起说
师:我们不仅可以按形状找还可以按颜色找到它们的规律,如果△前面我拜一个□,那□的前面会是什么图形?(?○)○前面会是什么图形△
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从左往右找还可以从右往左找。
五、游戏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们,刚才摆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形,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老师悄悄取掉一个刚才我们摆的图形,当老师说,请睁眼的时候你才能睁眼猜一猜,好吗?
师:想用你们摆出来的图形做游戏吗?游戏的规则和刚才是一样的,清小朋友遵守游戏的规则好吗?开始
师:玩的高兴吗?刚才小朋友们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摆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形,那你能用你手中的彩笔画出有规律的图形吗?打开数学书89页例3动手涂一涂。
生:展示(师点评)
六、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师:哇,你们太棒了,全做对了。
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的好吗?我们用掌声变样一下自己好吗?咦,你能让你的掌声变得有规律吗?
生:11222 11222 11222
师:你还能做出别的有规律的动作或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吗?
请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来教一教全班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在这里做了,下课后我们在做好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许多规律,小朋友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好吗?
生:说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当中也有许多规律,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好吗?(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师:只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丽。
瞧,春天来了,草儿绿了飞来了一群美丽的蝴蝶,它们也想把大自然装扮的更加美丽,(课件)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组蝴蝶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继续飞来一只,会是什么颜色的?下一只呢?最后呢?
师:(课件)这组蝴蝶排列的有规律吗?咦,少了两只蝴蝶你知道飞走的是什么颜色的?
师:(课件)
师:两只蝴蝶飞走了,你能把它们找回来吗?拿出作业纸涂一涂
生:展示
师:这组蝴蝶排列的有规律吗?你能让他变得有规律吗?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
七、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只要小朋友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定会发现更多更美的规律,只要你肯动脑经你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
八、课后作业
课件下课,小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