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合集下载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护教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提升高职护生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编号:MXZY23SQYR1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高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1+1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编号:FJJKCG20-33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林艳红(1971-),女,福建龙岩人,副教授,从事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与研究。

林艳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21)摘要:“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因具有便于学生熟悉实习环境、利于学生掌握前沿知识等优点,已逐渐被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

文章从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等两方面展开探讨,对组建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团队、开展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重构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模块等八个方面深入探索如何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以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护教协同育人;“基础护理”;高职护生;职业素养;课程团队;课程建设;课程模块;三全育人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005-04因“护教协同”机制尚未形成,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常常出现“教”的目标与“护”的要求相脱节、“教”的方式与“护”的任务相偏移、“教”的考试与“护”的考核相错位等问题。

为积极应对人口的老龄化、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作为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推动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从而破除制约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障碍。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因具有便于学生熟悉实习环境、利于学生掌握前沿知识等优点,能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的对接、院校与医院的对接,并且所融合的教学资源更贴近临床、生活和时代,能够为护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已逐渐被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1]。

系浅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系浅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着 不断 更新 , 护理 教 育却没 能跟 上 时代 发展 , 现状 不容 乐观 。 但是 其 为 了提高学 生校 学 习和校外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一致 性 , 强学生 的职 业能 力 , 增 本 文对 基础 护理技 术 课程 在指 出存 在 问题 的基础 上 , 对该 课程 进 行
了改革 。
型高素质护理人 才奠定良好 的基 础。
【 键 词 l 础护 理技 术 教 学 问题 改革 措施 关 基 【 图 分 类 号 】R 中 4 7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7 22 1 )2a一0 4 -0 文 6 4 0 4 ( 0 00 () 1 0 1
进 行实 验外 , 外的 练 习几乎 很少 。 且护 理班 的学 生 比较 多 , 般 课 而 一
2 3 改革护 理技 术操作 的 评价 方法 . 对基 础护 理 技术 操 作的 评价 , 统 的评价 方 法以 掌握 操作 流程 传 的程 度 为主 。 样 造 成学 生 对操 作 程 序夕 记 硬 背 , 致 对操 作 流程 这 匕 导 理 解 不 透彻 , 响 了知识 的 掌握 与 运 用 。 影 基于 操 作 流程 能够 帮 助护 生 学 习 , 且 于 记忆 , 而 便 使得其 多年 来作为 护士 学 习和 操作技 能的指 南, 而且 作 为考 试 评 分的 重 要 依据 。 是 这 在很 大 程度 上致 使 学生 但 在 实 际操作 中 自主 行为 少 , 机械 行为 多, 如果 流程 忘记 , 不知 该如 就 何进行, 这样 限 制 了学 生 的思 维和 想 象 力_ 其 次 , 3 _ 。 传统 的基 础 护理 技 术操 作评 分标 准 包括 : 士仪 表 、 护 用物 准备 、 对制 度 、 杳 操作步 骤 、 操 作熟 练 度等 内容 , 是缺 乏对 护士 患 者之 间的 交流 沟通 和对 学生 但 适 时评 估等方 面的 要求 , 重于 形式 , 患者 的心理需 求 、 受等 , 偏 忽视 感 过 分 重视 操 作流 程 , 能体 现 以 人为 本 的整 体护 理 理念 。 不 3 结语 通 过 对教 学 方式 和方 法 的改 革 , 可以 增 强学 生对 基础 护理技 术 课 的学 习兴 趣 , 提高 学 习主 动性 , 强师 生之 间 的互动 。 学生提 高 加 让

浅谈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医学论文

浅谈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医学论文

浅谈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医学论文在技术还不够成熟的今天,护理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医学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摘要:为了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文章对当前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即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使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一、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实践教学不重视首先,由于高职院校扩大招生,护理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出现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

其次,由于理论课学习时间较长,加之实习期多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内化,提高自身的能力[1]。

调查显示,在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学期末的学业成绩考核中,实践成绩仅占总成绩的10%到30%,导致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心理。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高职护理课程的设置多沿用本科医学课程设置模式,课程结构基本上按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分类,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较难并且课程门类较多,学生学业压力较大。

其次,课程设置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岗位比较注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关系的建立,所以护理专业课程应增加对学生护理心理的教育。

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设次数不足,构成课程体系的互相独立,并且由于各门课的教师教学进度不一样,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顺的现象[2]。

此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忽略人文课程开设的现象,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养没有得到科学的培养。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首先,从事高职护理教育岗位的一线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着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践和临床经验,导致对学生经验传授不够,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护理三校生基础护理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高职护理三校生基础护理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高职护理三校生基础护理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作者:乐益娜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4期摘要:通过对三校生的生源、学习目的、实习经历、基础护理曾经的学习基础、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针对性地探索适合护理三校生的基础护理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理三校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三校生;高职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 2019 )04-0109-02三校生是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技校三类学生的总称。

医学类三校生中职阶段学校主要是普通卫校(含护校和中医药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含职业中专)两类【1]。

目前本校护理专业生源均为浙江省内的三校生。

由于三校生来源不同,进校时成绩相差悬殊,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基础护理实践操作上差别较大,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通过进一步了解三校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探索适合三校生的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1三校生基础护理学情分析1.1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护理专业2017级三校生,每班45人,共90人。

1.2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三校生的一般情况、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实习经历、有无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体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学习情况等内容,问卷后半部分内容采用由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等参考国外相关量表编制而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2]。

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一共22个条目,满分110分,66分为量表中点。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各包含11个条目,满分分别为55分,量表中点分别为33分。

1.3调查方法调查者为本校护理专业教师。

护理三校生集中在教室,分别独立、如实完成问卷内容后当场上交。

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2.1三校生一般情况学生毕业学校的人数分布见表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革 , 学生 提供 良好 的理论 与实 际相结合 的实践途径 , 为 增强学 生的进取意识 、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A
实验教学的 目的 , 仅是 验证理 论和培养技 能 , 不 更重 要的 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综合素质。学校领导、 教学管理部 门、 各系部必须更新观念 , 改变原先的实验管理模式 , 原来 分散 将
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护理专业;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9 1-0 4 0 17 — 2 6 20 )5- 7 - 1 0
生理学、 药物学 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门重要 的医 学基础课程 , 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 、 药物 学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的重要手段 , 同时 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 、 综合分析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职 业教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 , 实验教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也不利 于学生创新 思维方法的形成 , 更谈不上学生 创新能力 的培养 。 1 实验 技术力量薄弱, 师资短缺 . 3 实验 长期以来 , 实验教师 、 实验室技术人员 的地位 和作 用被 忽
高职院校实验室 师资 队伍是实验教学 中不可缺少 的主力 军, 实验教师的素质 高低 , 将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 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养 , 制定相关政策 , 吸引高水平理论 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综合性、 设计 性实验 的开设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 实验教师应加强学 科 间交流 , 不断充实 自己, 全面熟悉有关学科 的理论知识和实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探讨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探讨
管 理 与 教 育
高 职 护理 专 业 基 础 护理 学 实验 实 训 教 学 的改 革探 讨
陈 红 琴
(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江苏南通 2 6 0 ) 2 0 7 I 摘要l五年常高等护理职业技术教育的教 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 才, l 其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学生实或能力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包括病史的采集以及评估 、病例分析、
护 理 程 序 的 过 程 以 及护 理 措 施 的 制 订 、实 验 操 作 以 及操 作 后 的 护 理过 程 都 是 教 师按 部就 班 的一 一导 出 , 学生 缺 乏 自动实 践 的机
会和空间 , 因而将实验实训教学变相变成 另一种有模型、道具、
理, 不能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及整体护理 , 因而也很难做到与临
床 护 理 的 真 正 接轨 , 高 等职 业 教 学 的 目标 必 须立 足 于 企 业 ( 而 医
院) 需求 , 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 校院合作”是指学校与
医院 相 互合 作 , 院深 入 专 业 及教 学 计 划的 设 置 以及 具 体的 教学 医 环 节 , 校 深 入 医 院 了解 医 院需 求甚 至将 课 堂移 到 医 院 , 方 在 学 双 产 学 研 领 域 深入 合 作 , 到 资 源 共享 , 达 实行 “ 学 交替 、校 院 合 工 作 ”实 践教 学 模 式 , 为 学 生提 供 更 多 时 间熟 悉和 掌 握 基础 护理 能 岗位 的 技 能和 工 作 流 程 。使 学 生 专 业学 习与 顶 岗实 践 交 叉进 行 , 边 理 论 边 实 践 , 实践 中提 高 能 力 , 而 实 现理 论 与 实 践 、教 学 在 从
养 一 专业综合职业技能培养 ,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内 容单纯的理论验证性和内容单一性的特征 , 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190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问题现状及对策万菲菲(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医护理教学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向重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以及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重视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实训教学是基础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基础护理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对策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学也开始广泛运用实训教学法,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基本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懂,在课程中使用加强实训教学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意义(一)优化课堂教学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学生可以通过实训课堂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

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懂,真实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难懂的知识点,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有所提升,课堂设置变得更为科学合理,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1]。

(二)提升学习效果在基础护理教学课堂中运用实训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实训的方法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预习中较为难懂的部分需要重点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有针对性的提高基础护理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学生将会被实训教学中的真实性情境吸引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基础护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运用基础护理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调动学习兴趣由于基础护理学的部分知识枯燥难懂,学生们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缺乏兴趣等现象。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关键词:基础医学;高职;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护理;教学改革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还是沿用本科医学院校或者医高专课程体系,按照学科分类设置相关课程。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基础医学各学科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课程之间彼此缺乏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缺乏联系[1]。

学生在分科学习过程中难以建立器官系统整体概念和整体医学观,学科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护理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有着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职护理教育是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完全采用医学类学科式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护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2]。

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发展新的形势,我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改革研究实践,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与免疫学三门课程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一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同时也是配合我校护理专业省示范专业建设,从2017年开始,我们再次进行了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研究,将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以及生物化学三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并且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革。

1课程整合和模块化改造思路我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促进基础医学学科整合,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培养学生整体医学观。

我们主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参考齐鲁医药学院“二导论,九系统”方式[3]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课程模块化改造思路[4],将现有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并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造。

整合后课程结构包括11个单元,分别为人体组成结构概述、人体运动功能、人体呼吸功能、人体消化功能、人体泌尿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人体生殖功能、激素与内分泌、人体感觉功能和人体神经调控系统,整合后理论课总学时为148学时。

课程整合原则上按照形态功能一体化教学思路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强调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9 月 上旬 刊
考索・ 探微
高职基础护理课 程教 学存在 的问题及 改革措施
孟 园
( 成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陕 西
成阳 7 1 2 0 0 0 )
【 摘要】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 同时也是护理工作 中最主要 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 了目前 高职基础护理教学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从 师 资培 养 、 人 文 素 质培 养 、 实训 条 件 、 教 学方 法 、 考核 方 式等 方 面 的 改革 措 施 。 【 关键词】 基础护理 存在 问题 改革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O 1 3 ) 0 9 — 0 2 2 1 一 O 2
基 础 护 理课 程 是 护理 专业 的核 心 课 程 . 通过 本 门课 程 的 学 习能 为 以后 学 习各 临床 专 业课 提 供 必要 的 基 础 知识 和 技 能 。本 门课 程 的 掌 握 程 度 直 接 影 响 到 后 续课 程 的 学 习及 今 后 的 工 作 能 力 。本 课 程 中所 涉及 到 的 知 识 与 技 能 学 生 以后 在 工作 当 中 . 几 乎 每 天 都 会 用 到 。 在 护 士 执 业 资 格 证 书的 取 得 中 。 以 及 在 各 医 院 的招 聘 考 试 和 职 称 晋 升 考 试 中 . 本 课 程 内容 都 占有 很 大 的 比例 。 因此 本 课 程教 学质 量 的 高低 和教 学效 果 的 好 坏 , 直接 关 系到 学 生 临床 实践 能 力的 发 挥 以及 个人 专 业 的 发展 。也 对 学生 专 业 思 想 的 建 立 和稳 定 、专 业 素 质 的 培 养 起 到 至 关 重要 的 作 用 。但在 本课 程 的讲 授 过 程 中仍 然存 在 一 些 不 适应 临床 发 展 的 现 象, 这 些现 象 严 重 影 响 了本课 程 的 教 学 效 果 , 不 利 于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护 理 人 才 的培 养 1 . 存在 的 问题 1 . 1教 师 不胜 任 教 学 授 课 教 师一 般 分 为校 内专任 教 师 和 外 聘教 师 。校 内 专人 教 师 大 多是 从 各 高校 毕 业 的 本 科 生 或 者研 究 生 。 这 些 老 师 从 学 校 到 学校 , 除 了学 生 阶段 的 一年 实 习之 外基 本 上 没 有 临 床 工 作 经 验, 上课 只 能是 照 本 宣科 , 课 堂 缺 乏 实例 不 能 很 好 的吸 引 学 生 . 不 能将 临床 上 的新 知 识 、 新技 术 很 好 的 融 于 课 堂 之 上 、 所 讲 知 识 陈 旧 。 另外 . 这 些 老 师 没有 工作 经验 . 动手能力往往较差 . 实 训 课 堂会 出现 自己“ 说 的多、 做 的 少” 的 情 况 。 外 聘教 师 大 多是 从 各 大 医院 聘 请 的 护 理 骨 干 , 这 些老 师 临 床 经 验 丰 富 . 但 是 缺 乏 授 课 的 一 些 基 本技 巧 , 如 : 课 堂管理 、 环节设计 、 板 书设 计 等 方面能力欠缺。另外 , 外 聘 教 师对 教 学 工作 投 入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有 限, 对教 学研 究 不 深 , 高 职教 育理 念僵 化 . 授 课 效 果 也 往 往 不 尽人意。 1 . 2重视 技 能 训 练 . 忽视 人 文 素质 培 养 新 世 纪 的护 理 人 员必 须 具备 处 理 更 多 更 复 杂 的 临床 问题 的能力 、 健 康指 导 的 能 力 、 沟通交流能力、 独 立 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批判性 思维能 力、 独 立 获 取 信 息 和 自学 的 能 力及 一 定 的 科研 能 力 … 。 但 在 基础 护理 实i J T l 课上 . 许 多老 师往 往 注重 练 习 动作的规范化和精确性 , 忽视 了在 练 习过 程 中 对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及 其 他 能 力 方 面 的培 养 。练 习时 学生 往 往 面对 的是 模 型 或 者 模 拟人 , 学 生练 习 时缺 乏 真 实的 感 知 , 容 易 出现 只做 不 说 的现 象 . 不和“ 病人” 沟 通 交流 。 不 善 于体 会 患 者 的 不 适 和 痛 苦 , 练 习 时 动作粗暴没有“ 爱伤” 观 念 。在模 块上 练 习 时学 生 的 注 意 力往 往 集 中在 练 习部 位 , 忽略 了人 的 整 体 性 。另 外 . 现 在 的 学 生 大 多是 独生子女 , 对 一 些操 作 如 : 病人 的生活护理、 尸体 护理 等持 排 斥 态度 , 课 堂上 老 师 缺 乏 对 学 生 职 业 情 感 的 培 养 、 缺 乏 引导 学 生 对 护理 学科 正确 的 认 识 。往 往 使 学 生对 护 理职 业 产 生鄙 视 的 心
理,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下 降 1 . 3 实训 条 件 有 待 改 善
了” 操作 , 而没 有 真 正 的 “ 练会 ” , 更 达 不到 熟练 的程 度 。
1 . 4教 学 方 法 亟 待 扩 充
目前 。 基 础 护 理 课 程 的教 学 方 法 仍 形 式 单 一 . 尤其是 实训 课 不 能很 好 地 激发 学 生的 学 习 兴趣 在 基 础护 理 实训课 程 教 学 中, 一般 采 用的 是教 师示 教 , 学生 练 习 的教 学法 。比如 在 上 实训 课 , 实训 老 师 为 学 生 准 备 好 示教 用 物 . 然后 按 照 教 材 上 的 操 作 程序 示 范给 学 生 看 , 之 后 学生 进行 练 习_ 2 _ 。 这种 教 学 方 法 只重视 了学 生技 能操 作 的规 范性 和 准 确性 , 学 生 只 是 按 照 老 师 的 要 求 机 械 的 完成 操 作 , 学 生很 少主 动 地 思 考 。这 种 方 法 忽 视 了 学生 沟通能力、 应变能力、 创新 思 维 的培 养 . 不 利 用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