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二十五 植物生理作用 含解析 精品推荐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会考题

初中生物会考题

初中生物会考题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问题: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回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型的液泡。

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型液泡。

2.问题:植物的根和茎有哪些主要功能?回答:植物的根和茎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植物的身体,并输送水分和养分。

3.问题:叶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回答:叶子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阳光能量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叶子还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促进水分的蒸腾。

二、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问题: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回答: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2.问题: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回答: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3.问题: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回答: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三、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问题:生物被分为几个大类?回答:生物被分为五个大类,分别是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和细菌。

2.问题:鱼类的特点是什么?回答:鱼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通常以鳞片覆盖身体,具有鳃呼吸器官;–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中快速游动;–多数鱼类为冷血动物。

3.问题: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回答: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哺乳动物具有乳腺,能够哺育幼崽。

此外,哺乳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通常具有毛发覆盖和较为发达的大脑。

四、遗传与进化1.问题: DNA是什么?回答: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生物分子,它包含了生物遗传信息的编码。

2.问题: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回答: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

它可以是点突变,即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插入或删除一段DNA序列。

3.问题:进化是怎么发生的?回答: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五年山东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五年山东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五年山东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2•青岛)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

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2.(2022•青岛)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2022•济宁)如图为将天丝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b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步骤d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暗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尽叶片中的原有淀粉4.(2018•济南)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A.B.C.D.5.(2019•莱芜区)植物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茫茫的戈壁滩上,漫漫的海岸线边,高高的山峰上,深深的峡谷里……这些精灵们一天到晚忙碌着,成全了世界的五彩缤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全部“奉献”给了其他生物B.植物的生活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不需要消耗氧气C.植物制造的氧气多于自身需要时,其余氧气会释放到大气中D.没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就不能进行6.(2019•莱芜区)某同学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滴碘变蓝色,遮光部分滴碘后无变化,该实验结果证实()A.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和氧气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C.叶片是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D.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影响7.(2020•威海)如图是在一个晴天中某植物两种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一:蒸腾作用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植物通过_____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所以不会产生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不能产生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C符合题意。

D.植物体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植物的吸收作用不能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湖南·中考真题)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过200千克的水,绝大部分水通过叶片散失的生理过程是()A.分解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分解作用通常指的是生物体内或外环境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如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物。

这与植物通过叶片散失大量水分的过程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虽然呼吸作用确实涉及到水分的产生,但它并不是植物通过叶片散失大量水分的主要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也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题目中描述的“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过200千克的水,绝大部分水通过叶片散失正是蒸腾作用的体现,C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虽然光合作用涉及到水,但它是作为反应物被消耗的,而不是通过叶片散失的,D不符合题意。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一、选择题1.(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2.(常德)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3.(常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⑤4.(莱芜)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5.(莱芜)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

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6.(泰安)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

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

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A.二氧化碳B.水C.叶绿素D.光7.(玉林)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8.(玉林)图1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A.氧气 B.水分C.二氧化碳D.有机物9.(滨州)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中考生物复习 专题五 植物的生理活动效果分析精编版

中考生物复习 专题五 植物的生理活动效果分析精编版

……………………………………………………………名校名师推荐…………………………………………………
植物的两大生理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较好的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以及两者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学生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答问题时积极性很高,我也深受感染,完全投入其中,以至于忘记了课堂教学时间。

这是我在上课前未曾预料到的。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时间比较充分,几乎所有学生在全班交流环节都敢于主动举手回答,自主学习的效果较好。

在课后的反馈练习中,学生基本能较好的解决,但是在综合运用方面,学生的的分析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

例如在分析实验变量反面,多个对照组学生不能准确的分析并找出变量,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处理进行分析,理解这些处理的目的,进而准确得出结论。

1。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分类汇编:生物的分类(含解析)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分类汇编:生物的分类(含解析)

中考专题复习分类汇编:生物的分类一、选择题1.最基本的分类等级是()A. 门B. 纲C. 科D. 种【答案】D【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故选: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2.我们通常说的物种指的是: ()A. 一个生物B. 一群生物 C. 数量很多的生物 D. 一种生物【答案】D【解析】【解答】解:物种指的是一种生物,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

故答案为:D【分析】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

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3.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 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 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C. 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95%D. 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5%【答案】A【解析】【解答】解: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故答案为:A【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4.常见的非洲鲫鱼的分类地位是: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丽鱼科。

下面是另外四种鱼类的分类地位,请判断非洲鲫鱼和哪种鱼亲缘关系最密切()A. 带鱼: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带鱼亚目、带鱼科B. 大黄鱼: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C. 比目鱼: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D. 鲸鲨: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须鲨目、鲸鲨亚目、鲸鲨科【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比较非洲鲫鱼和选项中四种鱼的分类地位可知非洲鲫鱼和大黄鱼同属于鲈亚目,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2024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专题

2024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专题

2024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专题一、选择题1.(2024福建)下列食品利用乳酸菌发酵的是A.米醋B.馒头C.酸奶D.米酒【答案】C2.(2024乐山)下列有关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链球菌(细菌)使人患足癣B.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泡菜C.酵母菌可以用于酿制葡萄酒D.甲烷菌可应用于污水处理【答案】A3.(2024济宁)喝酸奶有利于改善肠道的菌群平衡,制作酸奶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是A.醋酸菌B.酵母菌C.乳酸菌D.大肠杆菌【答案】C4.(2024郴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利用细菌和真菌为生活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豆腐乳是利用真菌保鲜B.将食物放在冰箱里是利用细菌制作食物C.中午的菜下午吃前进行加热是防止菜腐败D.农村里利用农作物、粪尿等制造沼气,是利用细菌爱护环境【答案】D5.(2024德州)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答案】D6.(2024潍坊)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匀称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①②比照,可验证酵母菌须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B.①③④比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渐渐增加D.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 ℃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接着发酵【答案】D7.(2024武威)下列厨房调味品的生产中,没有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A.酱油B.香醋C.食盐D.豆瓣酱【答案】C8.(2024滨州)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鲜奶加热后干脆进行”接种”B.制作酸奶不须要密封C.放在室内暖和的地方进行发酵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答案】C9.(2024新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制醋利用乳酸菌发酵B.制作泡菜利用酵母菌发酵C.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杀菌D.果脯的制作利用脱水干燥法【答案】C10.(2024滨州)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A.抗虫棉的培育B.杂交水稻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D.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答案】B11.(2024济宁)下列说法,你不认同的是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B.我国协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24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诞生了,“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建了很多生命奇迹,由于转基因生物也的确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因此人类应全面禁止生产转基因产品D.2024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肯定问题【答案】C12.(2024江西)我国利用外源DNA片段转化技术,培育出能向细胞外分泌蔗糖的蓝藻。

中考生物真题汇编(26)-植物生理作用

中考生物真题汇编(26)-植物生理作用

2013全国中考生物真题汇编(26)-植物生理作用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24小时,再用一长条铝箔纸包住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阳光下4小时后,取下此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数滴碘液,叶片颜色变化正确的选项是B50克,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5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3.(2分)(2013•荆州)荆江两岸的农民将丰收的水稻和小麦收获后,入库存入前,都会.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6、(2013四川自贡)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B、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D、花巷子能分解有机物8.(1分)(2013•威海)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中,其中不正确的是(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2时候来此晨炼.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导致这种情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4、(2013四川内江)在夏天,香蕉、西瓜、梨等水果容易腐烂变质,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含水量和含糖量过高B.细菌和真菌的等微生物的入侵C.贮藏方法不正确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8.(2分)(2013•泰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5.(2分)(2013•东营)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水二氧化碳20.(1分)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16.(2分)(2013•聊城)“芳草茵茵,踏之何忍”,提醒人们要爱护草坪.因为踩踏草坪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导致插入一株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不能产4.(1分)(2013•菏泽)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相同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1.(1分)(2013•菏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高度统一的,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乡B水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5.(2分)(2013•滨州)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37.(1分)(2013江苏无锡)“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39.(1分)(2013江苏无锡)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无锡)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茎.√.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8.(1分)(2013•连云港)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物细胞的吸水、失水.流向细胞外,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植物细胞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大2.(1分)(2013•连云港)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失水A.酵母菌B.草履虫C.黑藻叶片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5.(2013湖南益阳)益阳市会龙山自然风景区近年来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二十五植物生理作用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中24小时,再用一长条铝箔纸包住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阳光下4小时后,取下此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数滴碘液,叶片颜色变化正确的选项D克,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5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503.(2分)(2013•荆州)荆江两岸的农民将丰收的水稻和小麦收获后,入库存入前,都会.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6、(2013四川自贡)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B、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D、花巷子能分解有机物8.(1分)(2013•威海)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中,其中不正确的(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2时候来此晨炼.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导致这种情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4、(2013四川内江)在夏天,香蕉、西瓜、梨等水果容易腐烂变质,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含水量和含糖量过高B.细菌和真菌的等微生物的入侵C.贮藏方法不正确 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8.(2分)(2013•泰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5.(2分)(2013•东营)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水二氧化碳20.(1分)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变化:物质转化、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导致23.(2分)(2013•聊城)在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ml清水,再在各量筒内插入一株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不能产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左侧的叶1.(1分)(2013•菏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高度统一的,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013•东营)广饶陈官乡是“中国蒜薹之乡”,陈官中学李超同学在帮父母搬运D有机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5.(2分)(2013•滨州)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37.(1分)(2013江苏无锡)“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39.(1分)(2013江苏无锡)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2013•无锡)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茎.√.其内含有叶绿体是进物细胞的吸水、失水.流向细胞外,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植物细胞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大2.(1分)(2013•连云港)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4.(2013湖南益阳)在下列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存在的是( C )A.酵母菌 B.草履虫 C.黑藻叶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5.(2013湖南益阳)益阳市会龙山自然风景区近年来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好。

这里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空气湿度大。

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C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6.(2分)(2013•娄底)(2013•娄底)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要吸收大量的加热(如图所示),其目的是()合作用的条件,15.(2分)(2013•大庆)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森林里却显得格外凉爽湿润,这与树木的哪16.(2分)(2013•大庆)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二、非选择题29.(10分)(2013•兰州)如图表示植物体内有关生理作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请回答:(1)若②代表水蒸气,则水蒸气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的.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2)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代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②代表的气体为氧气.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的生理活动为呼吸作用.(3)某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经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上升,空气中含氧量将会增多.(4)将叶片放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已经溶解在酒精中.水二氧化碳27.(1分)(2013•玉林)根吸收上来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对植物而言是一种浪费.×.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气泡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氧气.(1)叶片呈绿色,是因为构成图中标号②⑤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图中的⑤表示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3)图中的③表示叶脉,其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装置,请回答:(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石灰水有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38.(6分)(2013•怀化)张明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瓶内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叶片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对照实验(或对照组或对照).(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呼吸作用(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二氧化碳(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水24.(7分)(2013•株洲)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左或左方(左、右)移动.(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合理密植;②间作套种.)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16.(4分)(2013•连云港)某学习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呈白色)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 )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 B 部分(填字母)变成蓝色.该部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或二氧化碳﹣﹣﹣﹣﹣氧气)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题综合考查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能力、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实验材料,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首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部分遮光.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方法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1)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甲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2)若丙同学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银边天竺葵的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3~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处理,滴加碘液,结果如图:①、②两处不变蓝,③处变蓝.与②处相比,①处不变蓝的原因是①处不含叶绿体.(3)由②、③对照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1.(7分)(2013•滨州)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27.(8分)(2013•东营)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石刻上已有所记载.冬小麦作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深受人们喜爱.让我们跟随东营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体验一下冬小麦的种植过程.(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和胚轴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消耗.(4)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钾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以免造成苗小,分孽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5)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最关键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成熟区吸收.(6)小麦抽穗后3一5天开花、传粉,小麦靠风力进行自花传粉,此时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容易使花粉流失,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请用曲线和箭头在图所示花的模式图中表示出小麦的传粉过程.(7)6月初,冬小麦进人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大的日较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小麦的粒重,因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有机物剩余积累的就多.(8)干旱影响麦穗发育,降低冬小麦的产量.现在,科学家试图把燕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冬小麦中,以培育抗旱型冬小麦品种,这种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转基因技术.)23.(6分)(2013•菏泽)阅读资料,回味科学家的探索,回答相关问题.探索一:植物靠什么长大?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探索二:植物能否清洁空气?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做了两组对照实验.(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我们现在知道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赫尔蒙特浇的雨水大部分是用于蒸腾作用.(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能清洁空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现在我们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普里斯特利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分析其原因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2)乙装置验证的是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塑32.(10分)(2013•临沂)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或呼吸作用的强度受温度的影响;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等);.(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6℃.(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白天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22.(7分)(2013•泰安)如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1)在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叶绿体,①表示的物质是氧气;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下降.(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AG 段(填图中代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OK 段(填图中代码);在BF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形成了很好的适应.如大多数鱼类的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4)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重要意义.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都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的机会.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我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甲;伴随着碳的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的作用.(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作答:(1)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一中物质①、②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2)若图一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乙.(3)若图一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氧气,物质②产生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填细胞结构);图二中表示一天内光合产物开始积累的时间是7 点.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水有机物(储存能量)好掌明显,引起极端天气的出现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所以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的选择.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大气圈、岩石圈、水圈适合生物生存的部分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图中①示碳从大气环境进入生物体的过程,②示绿色植物通过食物链将物质和能量传递给各级动物的过程.(2)请据图分析,生物体中的碳返回大气环境的途径有③④⑤(填数字序号),其中的⑤(填数字序号)是造成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3)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常利用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将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17.(5分)(2013•淄博)如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A、B代表能量转化器,则B是线粒体,它存在于细胞结构的细胞质中.(2)如果A、B代表生理过程,则A是光合作用;③是参与A过程的原料,它由根部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写出一条农业生产中促进A过程的措施合理密植.水水7.(12分)(2013•泸州)如图是叶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叶片所在的植物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2)图中C过程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进入叶片的.(3)图中A、B、E三个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水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4)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5)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6)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有机物36、(14分(2013四川内江))某校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们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