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写“囊、萤”2个生字。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古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体会通过一个事例体现人物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运用小古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意思,并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习“囊、萤”。
1.猜谜语。
小飞虫,尾巴明,夜黑闪闪象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萤火虫)2.板书课题。
萤火虫生活在草里,草字头,它是一种昆虫,下面是虫。
(板书:萤)谜语中的古人是谁?(车胤)他是怎样借萤火虫来读书的呢?用课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出示“囊”)大家仔细观察,写“囊”字要注意什么?(生观察,师范写,生练写。
)3.解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言文《囊萤夜读》,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答)借助注释和观察插图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
(板书:借助注释。
)二、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1.请自由读文,注意读出词句间的停顿。
2.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纠错,注意“盛”的读音。
)3.读小古文,读好节奏,有助于我们读出古文的味道。
(出示节奏划分,同桌练读,指名读。
)4.文中有一句话很长,有点难读,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重点学习“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断句,指导做动作读。
)5.去掉节奏,你还会读吗?(男女生读)6.以前的古文是竖着从右向左读的,我们也来试一试。
(出示古文带标点,指名读。
)7.其实古代很多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的你还会读吗?(去掉标点,生试读。
)8.去掉标点的竖式读你们也能读出停顿和节奏,大家确实会读了。
(板书:读好停顿)三、小组合作,理解古文。
1.小组交流: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师适时指导。
)2.理解“胤恭勤不倦”。
(1)“胤恭勤不倦”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扩词理解)(2)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表示的是一个什么字呢?(出示“恭”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字体,了解字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环境对比、想想象体会巨人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2、理解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品读,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人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有趣的童话。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谁愿意读花园美的句子呢?(个别读)花园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女生齐读)3、请你闭着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美的画面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么愉快的心情再次享受这么美的花园吧。
(齐读)4、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竟然是这样的现象(播放,感受荒凉)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文里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个别读)仿佛我们就在巨人的花园里,听着北风,一起去感受花园的荒凉(齐读)(通过和朗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对比描写,提示对比手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语言优美、环境描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5、造成这么荒凉的景象都是谁造成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巨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用波浪线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话,并想想说这些话时巨人的样子,心里的想法。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小组讨论。
(1)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课文简说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乡村的独特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①叠词“青青”,描写出了草颜色翠绿;联系最后一句话,想象接天莲叶的荷花。②抓住“亡赖”,体会小儿子的顽皮、淘气;同时抓住相关词句体会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心灵手巧。 (3)齐读,读出景美。
2.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词中描写的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感受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
1.读词句想画面时,教师可提示:
指导读准“杂”和“兴”的读音。
1.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齐读课题。
读好题目,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兴”在本课读
xìnɡ。
理解课题时可渗透学生:“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g,“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二、明大意(用时:10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音,读通诗句。
2.引导学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新词。
(3)组内合作,在诗句中做 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再说说看到怎样的景色。
2.(1)重点理解“篱落、 树头、径”的意思。
(2)交流回答:诗句里发现 写到的景物有“篱笆” “树”“菜花”“儿童”“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小路,并看图读诗句,说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然后完成填空。
3.读诗句,体会黄蝶飞入 菜花丛中,无法寻找的情 景。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单元:诗词鉴赏、记叙文、寓言、漫画、书信、谜语。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2.学习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了解寓言,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理,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辞如何表达自己的理解。
4.学习漫画和书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书写能力。
5.学习谜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寓言的阅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寓言的理解和谜语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教学教具:课本、黑板、粉笔、图片。
2.学生准备:携带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诗词鉴赏(1)通过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解古人对美的追求。
可以选取纳兰性德的《虞美人·玉楼春》进行解读。
(2)让学生自己欣赏其他诗词,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记叙文(1)学习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
(2)让学生读取教材中的一篇记叙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情感,并进行表达。
3.寓言(1)讲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并选取一则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中的寓意和道理,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辞表达出来。
4.漫画与书信(1)介绍漫画和书信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创作一幅简短的漫画,并用书信形式表达其中的情感。
5.谜语(1)选取几个简单的谜语让学生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则谜语,并向同学提出,让同学来猜。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教学,学生们能够通过欣赏诗词、阅读记叙文、理解寓言、创作漫画和书信、解答谜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为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导学案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2 制作好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
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学校:留楚中心校班级:四(1)任课人:李二红1、《古诗词三首》班级:姓名:组别:主备人:总课时: 3 分课时: 1独坐敬亭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学习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独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预习任务: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5、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来?闯关达标:1、比一比,再组词。
闲 ( ) 厌()亭()闭()庆()亨()2、默写《独坐敬亭山》。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________________。
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喜爱。
(2)《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
这首诗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古诗词三首》班级:姓名:组别:主备人:总课时: 3 分课时: 2望洞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第一课导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研究这本教材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 熟悉教材结构和内容,了解每个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第一单元喜欢运动第一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理解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的相关知识2. 研究表演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第二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运用日常交流中的礼貌用语和问候语2.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中的对话内容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运用一些汉字的部首和偏旁部首2. 研究认读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能正确书写3. 培养学生的汉字识读和书写能力第二单元会说故事第一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2. 研究表演和讲述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故事思维能力第二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和结构2. 研究编写简单的故事大纲,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2. 研究欣赏和分析优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第三单元神奇的科学第一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方向2. 研究使用一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词语和描述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第二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2. 研究观察和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并能正确解答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探索能力第三课导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了解并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研究观察和描述声音的特点和变化,并能正确解答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的概要内容,具体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教材进行阅读和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2)
课题:认识毫升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课题:三角形的高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题:认识梯形
课题: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1)
课题: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2)
课题:乘法分配律
课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题:图形的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
2.补充练习:
(1)小帆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将六边形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
拓展提升:
课题:图形的旋转
课题:倍数和因数
课题:2和5倍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