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红星四场学校“雷锋课堂”学练稿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P28、例1【学习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知识链接】(1) 37+22 = 28+15 = 74+16 = 150+90 = 43+59 = 280+310 = 0+150 = 82+18 =(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运算。

(3)在20+30=50中,20、30和50分别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做好事,四(1)班做了29件,四(3)班做了21件.这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1、列不同的算式解答这个问题。

2、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计算结果怎样?那么○里填什么符号? 29+21○21+29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4、自学检测:完成教材第28页例1及做一做。

(同桌互改)三、【合作探究】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

+ = + + = +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我们在哪里用过这一规律?3、可以概括为两个加数,不变,这叫做加法。

4、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四、【当堂训练】1、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30 + 420 = + + 100 = + 3727 + 19 = 19 + 262 + 110 = + 300 + 600 = + + 65 = + 35 α + = 10 + 甲 + = 乙 +C + 5 = 5 + + b =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23 + 2847 307 + 2364、完成练习册第7页(组内互评互改)。

全册备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备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备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以及总复习。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 培养学生对角的度量能力,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乘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其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除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6. 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让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7. 通过数学广角,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8. 通过综合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大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 角的度量: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三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乘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其性质和特点。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除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 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数学学习——了解每道题中蕴含的规律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讲,数学似乎都是他们的“硬伤”。

他们会认为,数学是考验一个人智商的学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这是个误区。

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学好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偏偏学不好数学呢?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数学考察的是人的思维,而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主要是考查记忆类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片面的。

中考数学题思维性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多题都是平时归纳总结的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

这些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历史、政治科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数学考的是思维能力,那么所考的思维能力是平时的思维能力,考的内容是平时思考总结过的东西。

很多中考状元在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都会说: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每道题都掌握规律。

中考状元说:“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

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中考状元说:“数学这个学科可能容易学,但也可能不容易学。

只要能掌握规律,并且认真、踏实,学好并不是很难。

”我们学数学时要牢记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要求我们要理解着记忆,而且最好自己推导一遍公式定理等,比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第95~ 97页例1、2)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 2000-493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三、过关检测1、口算下面各题:0.7+0.9 = 4.7-0.5 = 0.56-0.45= 1.2+0.8= 1-0.4=0.39+0.15 = 7.7+0.6 = 3.6-0.8 = 4.8-3 =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 .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教学反思:第2课时学习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学习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临西县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5三角形练习课1_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3

临西县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5三角形练习课1_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3

练习课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

3.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学习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根据其特征辨认和区别它们。

学习难点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

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分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画高时用虚线,还要标明垂直符号。

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答案:知识点2: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3题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动物园给围老虎的地方做铁栏,设计了两种图样,如图1、如图2,你会选择哪种图样?理由是什么?答案:我会选择图2,因为图2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具有稳定性。

答案:围成三角形的篱笆更牢固。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围成篱笆墙更牢固。

知识点3: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5题分析:题意就是将蚂蚁所拿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有的蚂蚁拿的三角形可以从两个洞口进入。

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可以进直角三角形的洞,又可以进等腰三角形的洞。

给下面的三角形分类,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锐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答案:②④⑧①⑦③⑤⑥①②③⑦⑧①答案:略。

知识点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7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分析:三角形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导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小学阶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

由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经常有机会接触小数,学习一些小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小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同时对数的认识范围加以扩展。

二是会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遇到有关小数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小数,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内容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2.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读写小数。

3.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4.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5.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对同一数量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改写、换算。

6.能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对一个小数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能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单元重难剖析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能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难点:1.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单元结构导图课时教学设计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1 小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明确:110米可以用0.1米表示。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一.课前热身把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零”),小数点写在个位上数字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典例剖析例1 读出下面个小数解题技巧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均要读出来。

例2 写出下列小数解题技巧小数部分读出几个零,在写小数时就应写出几个0。

自我评量1、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世界最大的瓷碗名为“盛虹之巨”,它的碗口直径2.025米,碗底直径1.096米,高0.858米,重0.875吨。

(2)著名的粉彩瓷板画“一鸣天下晓”,长是零点三九六米,宽是零点二五六米。

培优创新例3 这个小数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可以先“将错就错”,把错读的数写出来,再根据小数的读法来分析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读法。

自我评量3、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按不同的要求摆小数。

0 1 2 3(1)小于1的小数(2)大于3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夯实基础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读出下面各小数.2.57读作: 9.4读作:0.8读作: 4.258读作:27.89读作: 10.045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62.08 4.06 0.396 5.67 639.15( ) ( ) ( ) ( ) ( )提升能力题4、分别写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交流,探讨出小数的性质。

2. 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学习重难点:1.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2. 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一、【知识链接】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位。

2、0.328是由3个( )、2个( )、8个( )组成的。

0.5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03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3. 填小数或分数。

104米=( ) 0.45米=( ) 100076米=( ) 10027=( ) 0.08=( ) 0.9=( ) 二、【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第38页(例1、例2)的内容,自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学生观察米尺)问题: 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2.50元就表示2元5角0分,2.5元就表示2元5角, 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2、比较0.1m 、0.10m 和0.100m 的大小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因为1dm=10cm=100mm,所以0.1m=0.10m=0.100m 。

3、比较0.3和0.30的大小0.3是3个;0.30是30个,也就是3个。

所以0.3=0.30。

因为 1分米= ()厘米=()毫米所以 0.l米= ()米= ()米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规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自主探究】1. 把0.70和1050.900化简(1)0.7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2)1050.900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说出你得到了什么结论?0.70是70个(),0.7是7个(),因为70个1/100是7个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强调:今后在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都要化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