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路》 正弦波振荡器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概论

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概论
8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3.环路增益相位在振荡频率点应为2π的整数倍,即环 路应是正反馈。
4.选频网络应具有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因为在振荡频 率点附近,可以认为放大器件本身的相频特性为常数, 而反馈网络通常由变压器、电阻分压器或电容分压器组 成,其相频特性也可视为常数,所以相位稳定条件应该 由选频网络实现。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反馈振荡原理
4.2.2 振荡过程及其中的三个振荡条件※※
一个反馈振荡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起振条件(保证 接通电源后能逐步建立起振荡),平衡条件(保证进入维 持等幅持续振荡的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保证平衡状态 不因外界不稳定因素影响而受到破坏)。


U i
主 网 络 Uo

2、提高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1)减少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2)提高电路抗外界因素变化影响的能力
15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4.3 LC振荡器
定义
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 选频网络的反馈振荡器
统称为LC振荡器
LC振荡器可以用来产生几十千 赫到几百兆赫的正弦波信号
16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本节介绍以单个晶体管作为放大器,以LC分立 元件作为选频网络的LC振荡器。其中晶体管也可以 改用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 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 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其中LC振荡器和晶 体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RC振荡器用于产生低频正 弦波。

+ 反 馈 网 络 Uf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

f
1
2 L(CCi)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3 频率稳定度
4.3.1 频率稳定度的意义和表征 ❖ 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 引起振荡器的实际工作
频率偏离标称频率的程度, 它是振荡器的一个 很重要的指标。 ❖ 长期稳定度、短期稳定度与瞬时稳定度(相位噪声)
f f1 f0
f f1 f0
f0
f0
f02
f

03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 常见振荡器的高频电路, 判断它们是由哪种基 本线路演变而来的
(a)
(b)
(c)
Cb c
(d)
(e)
(f)
图 4 ─8 几种常见振荡器的高频电路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2 电容反馈振荡器

图(a)是一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实际电路,

图(b)是其交流等效电路。
C C1 C2 C3
C3
负载R0接入系数:p
C C1
C3 C1
RL
p 2 R0
(
C3 C1
)2
Ro
(4 ─ 35) (4 ─ 36) (4 ─ 37)
结果:C1越大耦合越弱,频率更稳定。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克拉泼振荡器振荡频率
1 2
1 LC
1 LC3
反馈系数:KF
C1 C2
(4 ─ 38) (4 ─ 39)
(4 ─ 19a) (4 ─ 19b)
(4 ─ 20)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L
L , - ( f+ F ′)
1 2 0

(

f
F
′)

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第7章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第7章正弦波振荡器

Av
Av 0 1
1
jQL
0
0
arc
tanQ
0
0
图 7.5.4 并联谐振回路的 相频特性
7.6.1 互感耦合振荡器 7.6.2 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哈特莱振荡器)
7.6.3 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考毕兹振荡器)
7.6.4 LC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 的判断准则
放大器与振荡器本质上都是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 流电能,不同之处在于:放大器需要外加控制信号而 振荡器不需要。因此,如果将放大器的输出正反回输 入端,以提供控制能量转换的信号,就可能形成振荡 器。
被保留,成为等幅振荡输出信号。(从无到有)
然而,一般初始信号很微弱,很容易被干扰信号淹没,不 能形成一定幅度的输出信号。因此,起振阶段要求
起振条件 A(0 ) F (0 ) 1 (由弱到强)
A (0 ) F (0 ) 2nπ
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限制它继续增加。 稳幅的作用就是,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如果由LC谐振回路通过互感耦合将输出信号送
回输入回路,所形成的是互感耦合振荡器。
由互感耦合同名端定义可判知,反馈网络形成 正反馈,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如果再满足起振条件, 就符合基本原理。射基(集)同名
三极管,LC谐振回路
变压器
如果正反馈网络由LC谐振回路中的电感分压电路将输出信号
送回输入回路,所形成的是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而对于基频和3次泛音频率来 说,回路呈感性,振荡器不满足相 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振荡。而对 于7次及其以上的泛音频率,回路 呈容性,但其电容量过大,负载阻 抗过小,以致电压增益下降太多, 不能起振。
图 7.8.5 泛音晶体振荡器 交流等效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电 容 三 点 式
电 感 三 点 式
4.2.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电路振荡频率:

反馈系数: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优点是容易起振,另 外,改变谐振回路的电容C,可方便的调节 振荡频率。但由于反馈信号取自电感L2两 端压降,而L2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故 不能抑制高次谐波的反馈,因此,振荡器 输出信号中的高次谐波成分较大,信号波 形较差。


三、提高频率稳定度的主要措施 1、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 2、提高谐振频率的标准性 ①采用参数稳定的回路电感器和电容器 ②改进安装工艺,缩短引线,加强引线机 械强度 ③增加回路总电量减小晶体管与谐振之间 的耦合
4.3.2 振幅稳定度



一、定义 振荡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输出电压会发出波 动,实际输出电压与标称值之差所得的相对 变化量与电压标称值的比。 二、稳定办法 1、内稳幅:利用放大器件工作于非线性区 来实现 2、外稳幅:振荡器工作于线性状态,而另 外接入非线性环节进行稳幅。


根据所规 定的时间长短不同,频率稳定度有 长期、短期、和瞬时之分。长期稳定度是指 一天以上乃至几个月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 量,它主要取决于元件的老化特性;短期频 率稳定度一般指一天以内振荡频率相对变化 量,主要取决于温度、电源电压等外界因素 变化;瞬时稳定度是指秒或毫秒内振荡频率 的相对变化量,这是一种随机变化,由电路 内部噪声或各种突发性干扰所引起。 通常所讲的频率稳定度一般指短期频率稳定 度。

应用电路举例:

振荡频率:
共基电路可产生更高频率的振荡,所以共 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在高频振荡电路中得 到较多的应用。
4.2.4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PPT课件] 高频电子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器

[PPT课件] 高频电子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器

互感耦合振荡器的特点和适用性:
变压器分布电容限制了振荡频率的提高, 宜工作在频率不太高的中、短波段本机振 荡。

5.5.2差分对管互感耦合振荡器


1、电路:图5.18 2、元件介绍 3、优点:
§5.6 LC正弦波振荡器


1. 2. 3.
LC正弦波振荡器: 采用 LC 谐振回路作为相移网络的反馈振荡器称 为LC正弦波振荡器。 LC振荡器的分类: 变压器耦合式 差分对管式 三点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及它的改进型)
本节讨论要点:
LC正弦波振荡器的构成原则。 2. 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 3.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波振荡 器和西勒振荡器。
1.
三点式振荡器
1、何谓三点式振荡器 2、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类型和它的一般电 路:

5.6.1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相 位判据)

LC回路谐振时满足 :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及其作用:
元件作用:
2、交流等效电路:
3、振荡条件与振荡频率:
g 2 L L 2 M C G G L L 2 M 1 2 ieoe1 2

1
说明: ① g ②
o
G ,G 有关 g与 ie oe

2 C L L 2 M G G L L 2 M 12 ie oe 1 2 通常选取:
2
C C 2 3
C 1 1 g L C Q 0 L O 3
3 2 C C L C O 1 2 1 g ( g ) g g m m m in oe ie C Q 1 0 C 2

高频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电压u=Umsinωt,即管子两端电压为
uD=VQ+u=VQ+Umsinωt
则通过管子的电流为
iD=IQ+i=IQ-Imsinωt
式中的“负号”表明,由于负阻特性,使交流电流与所
加交流电压呈现反相。 器件所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1 P 2π
0 uDiDdt VQ I Q

1 UmIm 2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Ec R1 Rc V R2 Cb C3 C1 Re C4 C2 L C2 V
1 2π LC
C3 C1 C4 L
(a)
(b)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4.6晶体振荡电路
一、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
石英晶体具有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当晶片受某一方向施加的机械力 ( 如压 力和张力),就会在晶片的两个面上产生异号电荷。 逆压电效应:当在这两个面上施加电压时,晶体又会 发生形变,。
算的时间间隔内的频率相对变化。
瞬时频率稳定度:一般指秒或毫秒时间间隔内的频率相 对变化。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二、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的表达式
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一般表达式
c
0

0
0

0
0

1 2Q cos YF
2
YF
tan YF 2Q
2
Q
三、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Lq——晶体的动态电感 Cq——动态电容 rq——动态电阻 Co——晶体的静态电容
晶体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串联谐振频率 q 并联谐振频率 p
1 Lq C q
1 Lq C q Co C q C0

第四章 高频电子——正弦波振荡器

第四章 高频电子——正弦波振荡器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2. 西勒 西勒(Seiler)振荡器 振荡器 ①交流通路 交流通路的基本形式: 交流通路
在L两端又并联了一 可调电容C4 ②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
休息一会 儿
1 f0 ≈ 2π L(C3 + C4 )
③电路特点 电路特点: 电路特点 具有克拉泼振荡器频率和反馈系数独立的优点,频 率基本上仅由C3和C4及L决定; 调节C4时不影响电路增益,输出幅度稳定。
& & & & UO 与 Ui 同相, f 与 UO 反相 U & (在 f 处)。 U 与 Ui 同相, 则 &
满足相位条件。
0
f
(2) 振幅条件
根据AuFu>1,而谐振时Fu=1/3,则 振幅起振条件:Au >3 振幅平衡条件:Au =3
对于运放来说A 对于运放来说 u 远大于3, 远大于 ,为保 证能够进入平衡, 证能够进入平衡, 引入文氏电桥振 荡器…… 荡器
(3) 振荡频率 f0 = 1 2πRC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4.4 RC振荡器 RC振荡器
3、文氏电桥振荡器
由图根据起振条件有: 1 Rf2 Au Fu = (1+ ) >1 3 Rf1 因而可得: 振幅起振条件: Rf2 > 2Rf1 振幅平衡条件:Rf2 = 2Rf1 可见,要求Rf2在起振过程中要由>2Rf1→= 2Rf1 即要求Rf2具有负温度系数。随着时间进行,电路温 度上升,则Rf2将减小,并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外稳幅原理:通过非线性器件Rf2自动调整反馈强弱。
皮尔斯(Pierce)电路
密勒(Miller)电路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5、泛音晶体振荡器 、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ppt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ppt

单调谐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3.相位(频率)稳定条件
相位稳定条件和频率稳定条件实质上是一回事
正弦信号相位φ和频率ω的关系:
d
dt
dt
振荡器的角频率 增大导致相位不断超前 相位 的不断超前表明角频率 增大
高频电子线路——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1)相位(频率)稳定过程
原平衡态: L (0 ) f F 0
4.1.2 起振条件
1.起振过程分析
单调谐放大器
刚通电:电路中存在很宽的频谱的电的扰动,幅值很小
通电后:
1)谐振回路的选频功能,从扰动中选出 osc 分量(osc 0)
2)放大器工作在线性放大区, |T (josc)|>1 ,形成增幅振荡
3)忽略晶体管内部相移: f =0
回路谐振: L=0
T (josc) =0,相移为零
起振 过程
平衡 状态
起振 过程
平衡 状态
输出波形:
高频电子线路——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4 稳定条件
1.平衡状态稳定分析:
(1)振荡电路中存在干扰
单调谐放大器
① 外部:电源电压、温度、湿度的变化,引起管子和回 路参数的变化。
② 内部:存在固有噪声(起振时的原始输入电压,进入平 衡后与输入电压叠加引起波动)。
单调谐放大器
外界干扰后: L (0 ) f F 0
Ub 相位超前 Ub 相位
升高
振荡回路相频特性 L 下降
L () f F 下降
L () f F 0
达到新的平衡 > 0
外界干扰消失后: L () f F 0
Ub 相位滞后 Ub 相位
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VCC Rb1
2 1
+ C L1 L2 vf
-
CB Rb2 Re Ce
+
vs -
2、K接点“2”,使vf= vs ,通过 b加到 的基极,使放大器自身输出电压取 、 接点 接点“ ” 通过C 加到T的基极 的基极, 由于要求 要求v 且同相, 。(反馈放大器 代 vs,由于要求 f=vs,且同相,则此反馈为正反馈。(反馈放大器) 且同相 则此反馈为正反馈。(反馈放大器)
V0 P
反馈特性 放大特性
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Vf=Vi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V0 Vi Vf
反馈特性
P
放大电路AV
选频网络
V0
V03 V02 V01 0 Vi Vf1
放大特性
反馈网络F
Vf2
Vf=Vi
1 1)在OP段曲线②位于曲线①的上方,表示 A > ,即AF>1,满足振幅 F 起振条件。 电源接通的瞬间,设扰动电压中频率为f0的分量电压大小为Vi作为激 励信号,由放大特性可得输出V01,在该电压作用下,由反馈特性又得反 馈量Vf1,而Vf1又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从而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放大与反馈 不断相互激励,V0与Vf(=Vi)不断增大,这一起振过程直到两曲线的交 点P为止,起振到平衡的过程相当短暂,因而可认为一旦接通电源,振荡 即可建立起来。
R
0
t
方程:i =
可见,i没有出现振荡,说明电容在整个 过程中一直在释放存储的能量。
i
0
− V −δt L 方程:i = e ⋅t , 无振荡 L C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b. R = 2
t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c. 0 < R < 2
L , 衰减振荡 C
2)两曲线的交点P,即 A =
1 ⇒ AF = 1 ,振荡进入平衡状态。 F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为了维持振荡器稳定工作,只满足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是不够的, 为了维持振荡器稳定工作,只满足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是不够的,因 为平衡条件只能说明振荡可能平衡在某一状态, 为平衡条件只能说明振荡可能平衡在某一状态,而不能说明振荡的平衡状 态是否稳定。实际上, 态是否稳定。实际上,平衡状态下的振荡器仍然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而可能引起幅度和频率不稳。因此, 而可能引起幅度和频率不稳。因此,还应该分析保证振荡器的平衡状态不 因外界因素变化而受到破坏的稳定条件。 因外界因素变化而受到破坏的稳定条件。 平衡状态可分为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平衡状态可分为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稳定平衡:是指在外因作用下,振荡器在平衡点附近可重建新的平衡 稳定平衡:是指在外因作用下, 状态。一旦外因消失,它即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状态。一旦外因消失,它即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不稳定平衡:是指振荡回路不断偏离原平衡状态, 不稳定平衡:是指振荡回路不断偏离原平衡状态,导致环路停振或突 变到新的平衡点。 变到新的平衡点。 稳定条件也分为振幅稳定与相位稳定两种。 稳定条件也分为振幅稳定与相位稳定两种。 振幅稳定 两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VCC Rb1
2 1
+ C L1 L2 vf
-
CB Rb2 Re Ce
+
பைடு நூலகம்
vs -
1、K接点“1”,则vs经耦合电容CB加到三极管的基极。(谐振放大器) 接点“ ” 经耦合电容 加到三极管的基极。 谐振放大器) 接点 三极管的基极 1) vs正半周时,T导电,ic给C充电 2) vs负半周时,T截止,C通过L放电 3) vs作用下,LC回路获能量产生振荡 注:T 每导通一次,则LC回路可维持等幅振荡,回路的谐频必须调谐在vs 的频率上,才能使回路获得能量补充的时间与回路的振荡“合拍”
7.1 7.2 7.3 7.4 7.5 7.6
概述 LCR回路中的瞬变现象 回路中的瞬变现象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 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 反馈型LC振荡器线路 反馈型 振荡器线路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1.自激振荡 没有外加信号的作用下 电路能自动产生交流信号的 外加信号的作用下, 自动产生交流信号 1.自激振荡:指没有外加信号的作用下,电路能自动产生交流信号的
一种现象。 一种现象。不需外界激励就能自动地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 就是自激振荡电路。 路,就是自激振荡电路。
2.振荡器的分类 2.振荡器的分类
放大电路
4)非线性稳幅环节:从AF >1回到 )非线性稳幅环节: 回到AF =1,实现稳幅振荡。 回到 ,实现稳幅振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反馈振荡器的三大条件为: 1)振荡从弱到强建立起来的起振条件:& F > 1 起振条件: 起振条件 A & & 2)维持等幅持续振荡的平衡条件: F = 1 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 A & 3)保证得到稳定的稳定条件 稳定条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7.7 7.8 7.9 7.10 7.11 7.12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石英晶体振荡器 负阻振荡器 负阻振荡器 几种特殊振荡现象 集成电路振荡器 集成电路振荡器 RC振荡器 振荡器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由以上分析可知, 由以上分析可知, 振荡电路具备四大环节: 振荡电路具备四大环节: 1)放大电路:由非线性有源 )放大电路: 器件组成, 器件组成,具有一定的功率 增益, 增益,能维持振荡回路不可 避免的功率损耗。 避免的功率损耗。 2)选频回路:选择满足相位 )选频回路: 条件的一个频率, 条件的一个频率,常与反馈 网络合二为一。 网络合二为一。
VCC Rb1
2 1
+ C 稳幅环节 L1 L2 vf
-
CB Rb2 Re Ce 选频网络反馈网络 选频网络反馈网络
+
vs -
3)反馈网络:实现正反馈, )反馈网络:实现正反馈, 一般可以通过互感(变压器) 一般可以通过互感(变压器) 电感及电容等获得正反馈电压。 电感及电容等获得正反馈电压。 5)稳定环节:幅度稳定、相位稳定。 )稳定环节:幅度稳定、相位稳定。
正弦波振荡器 波形 非正弦波振荡器 RC振荡器 振荡器
RC桥式 桥式 RC移相 移相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反馈式振荡器 振荡器 产生机理 负阻式振荡器 低频振荡器 从频率上分 高频振荡器 微波振荡器
反馈型LC振荡器 反馈型 振荡器 三点式 石英晶体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 电感三点式
3、振荡器和放大器的异同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一、机械振荡
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运动中不受阻力-----等幅振荡 运动中不受阻力-----等幅振荡 运动中受阻力-----衰减振荡 运动中受阻力-----衰减振荡
1
Vi
2
+
放大电路AV
选频网络
V0
vs -
Vf
反馈网络F
反馈振荡电路必须在一个外加信号激励下,电路才能正常振荡, 反馈振荡电路必须在一个外加信号激励下,电路才能正常振荡,这显 然不符合实际要求,那么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电路是否能起振? 然不符合实际要求,那么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电路是否能起振?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三、等幅振荡的措施与条件 等幅振荡的措施与条件 振荡 1、措施 、
1)采用“负电阻 负电阻”来抵消回路损耗R的“正电阻”。 负电阻 方法:a. 引入负电阻,如隧道二极管, ——负阻 负阻振荡器 负阻 b. 引入正反馈 c. 利用有源器件本身的负阻特性。 2)从外界能源取得一定能量,在适当条件下补偿回路损耗。在实际电 路中,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正反馈电路到输入端进行能量补充, 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经正反馈电路到输入端进行能量补充, 从而产生等幅持续振荡。 ——反馈 反馈振荡器 反馈
2、条件 、
1)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储能元件。 2)一个能量来源。 3)一个控制设备(由电子管、晶体管、IC等)和正反馈电路实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cxl1688@ 《高频电路》 第7章 高频电路》 章
四、结论 1、LC回路自由振荡是产生等幅振荡的根据 ——内因 2、采用能量补充的方法抵消或补偿回路损耗,维持等幅振 荡 ——外因
A(ω0 ) ⋅ F (ω0 ) > 1
ϕ a (ω0 ) + ϕ f (ω0 ) = 2nπ
A(ω0 ) ⋅ F (ω0 ) = 1
(由弱到强) 由弱到强)
3)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限制它继续增加。 )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限制它继续增加。 平衡条件: & & 平衡条件: AF = 1
方程:i =
− V −δt e sin wt wL
但实质LC回路中有损耗,故转换过程 中,一部分能量被损耗电阻所消耗,因而产 生的是衰减振荡,若无能量补充,振荡会衰 减至0,即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