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13: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子教案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RC正弦波振荡电路_模拟电子技术_[共3页]

RC正弦波振荡电路_模拟电子技术_[共3页]

06.1 正弦波振荡电路109 3.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1)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2)检查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即能否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能正常放大。

(3)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引入了正反馈,即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具体方法是:在反馈网络和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连接处断开反馈,在断开处加频率为f o 的输入信号iX ,并给定瞬时极性,如图6.2所示,然后以i X 极性为依据判断输出信号oX 的极性,从而得到反馈信号f X 的极性;若f X 与iX 极性相同,则说明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有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否则表明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不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4)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

具体方法是:分别求解电路的A和F ,然后判断AF 是否大于1。

只有在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下,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才有意义。

若电路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不可能振荡,也无需判断是否满足幅度平衡条件了。

6.1.2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采用RC 选频网络构成的振荡电路称为RC 正弦波振荡电路,实用的RC 正弦波振荡电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典型的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它产生的频率在几十千赫以下,目前常用的低频信号源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正弦波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6.3所示,主要有集成运放A 构成的同相输入放大电路,R 1、C 1、和R 2、C 2组成的串并联电路,即选频反馈网络。

2.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一般情况下,为方便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常取R 1 = R 2 = R ,C 1 = C 2 = C ,现将图6.3中RC 串并联网络单独画出进行分析,如图6.4所示。

由图6.4可求得RC 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即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系数F 为o 212i 1j 11j j R U Z C F Z Z U R R C C ωωω===+++ 整理得 113j F RC RC ωω=⎛⎫+- ⎪⎝⎭ (6.6)图6.2 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ch71 电子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ch71 电子课件

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
非正弦波振荡: 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主要性 输出信号的幅度准确稳定 要求能: 输出信号的频率准确稳定
第 7 章 信号产生电路
7.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振荡条件
一、振荡条件
放大器
U• i
A• u
反馈网络
U• f
F• u
RL U• o

Au
U• o U• i
;
形变
外力
形变
机械振动
第 7 章 信号产生电路
3. 等效电路 Co — 晶片静态电容(几 ~ 几十 pF)
Cq
Lq — 晶体的动态电感(103 ~ 102 H)(大) Cq — 晶体的动态电容(< 0.1 pF)(小)
C0
Lq rq — 等效摩擦损耗电阻(小)
rq
大 Q 1 Lq 大
4. 频率特性和谐振频率
第 7 章 信号产生电路
5)稳幅措施
为使电 Au 为非线性,起振时,应使 Au > 3,稳幅后 Au = 3。
二热极敏管电稳阻幅稳幅R2
4.3 k
R3
22 k
正温R度1 系数
6.2 k
V1 V2Rf
R1 Uo
8 8
f0
1 2RC
负温度系数
f0 = 1.94 kHz
12.4 k > R2 > 8.1 k
f0
2
1 LC
2
1 (L1 L2 2M )C
第 7 章 信号产生电路
(二)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考克毕拉兹泼振荡器(Cloalppit)ts)
+VCC
RB1
CB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课时)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课时)

课 后 小 结
教案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讲
10
授课题目
课型
讲授
使用教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集成的概念 2、运算器的组成 3、集成运算器的传输特性 1、运算器的组成 2、集成运算器的传输特性
教学内容
集成运算放大器 多媒体
教学组织过程
1、集成电路电路的组成
现实中多见的
(15min)
芯片为集成芯片,
5、直流电压表
6、频率计
7、3DG12×1 (β=50~100)或 9013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v 3、测量输出电阻 R0 4、测量输入电阻 Ri 5、测试跟随特性 6、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曲线 UL=f(Ui)及 UL=f(f)曲线。
课 后 小 结
教案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讲
4
授课题目 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1)
课型
讲授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放大的本质; 2、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3、利用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4、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5、BJT 的 h 参数等效模型及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与电压放 大倍数的计算; 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2、利用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 4、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与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5min)
项目一 (20min)
(1)降压电路 (2)整流电路 (3)滤波 (4)稳压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主要讲述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应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基础性是指模拟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讲授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内容,使(让)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前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工技术》等,后续课程为《EDA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设计依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

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开发是校内课程团队成员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走访大量从事电子产品、设备生产、制造和电子自动检测相关企业,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子测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电工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47661 知识点: RC电路的暂态过程(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教学文稿

电工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47661 知识点:  RC电路的暂态过程(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教学文稿

US
t
e RC
dt R
因为电阻上电压与电容上电压相等,所以有
t
uR uC US e RC
二、知识准备
换路后电容两端的电压从初始值开始随时间按指数函数的规律衰减, 而电阻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也分别从各自的初始值 US 和 US / R 按同 一指数规律衰减。
下图给出了换路后电容、电阻元件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
电单工电击子此技处术 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主 讲:张 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讲授内容
项目一: 电路分析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知识点
RC2 03 04 05 06 07
明确任务 知识准备 操作训练 知识深化 归纳总结
一、明确任务
二、知识准备
(一)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 定量分析
由图4-5所示电路,我们可以得到换路后电路的KVL方程
uC iR 0
又因为 i C duC
dt
结合初始条件 uC (0) U S
有 解得
uC
RC duC dt
0
t
uC US e RC
根据电容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得电路中电流为
i C duC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
谢 谢!
对于外加激励为零,仅由动态元件初始储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压现象, 我们称为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这里的“零”输入是指没有外部输入的意思。本 知识点是要对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时间常数对响应的 影响。
结合电路图,正确理解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概念。基于欧姆定律与基 尔霍夫定律,对RC电路的放电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训任务理解零输入 响应电路特点;理解零输入响应曲线;了解时间常数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教师:高红序号:02值只能说明输入信号为零时三极管的状态(静态),而决不可根据这些数值得出放大倍数的大小(因为前面已经强调过,放大作用是针对变化量而言的,这个重要概念必须充分重视)。

当u i=0时,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发射结电压U BE 、管压降U CE 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 表示,分别表示为I BQ 、I CQ 、U BEQ 、U CEQ 。

其中,U BEQ 为已知量,硅管为0.6~0.8V (一般取0.7V ),鍺管为0.1~0.3V (一般取0.2V )。

因为电容在直流通路中相当于开路。

图7-6 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3.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把图7-5中的R B 支路去掉,变成图7-6形式。

图7-6 去掉R B 支路的电路图当u I =0时,I B =0,I C =0,U CEQ =U CC 。

相当于静态工作点在坐标原点。

此时加入一个正弦信号u I ,而且C 1取得足够大(C 1上没有交流压降),则u BE =u I 。

当u I ≠0时,u I 正半周时,信号大于死区电压时,才有可能有i B 产生,当u I 负半周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承受反压处在截止状态,因此三极管的i B 肯定不是正弦波,因而i C 肯定也不是正弦波,那么u O 更不可能是正弦波,所以u O 肯定失真。

输出波形失真就谈不上放大了。

图7-7 无静态工作点时工作情况所以只有在输入电压整个周期内,三极管都工作放大状态,输出电压才不会产生失真。

i Bi B i C0 u CE u BE u iu CEi C I B +U CC C 2C 1 + + -- + + u O u I R C I CU BEQ + -U CEQ +-4.放大原理如何使放大不失真呢?在图7- 5中,u I =0时,是有一个直流信号流过三极管的,形成了I B 电流,从而得到一个I C =βI B ,R C 上获得一个压降I C R C ,那么U CE =U CC -I C R C ,U C1=U BEQ ,同理,U C2= U CEQ 。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 (1)放大电路。 • (2)反馈网络。 • (3)选频网络。 • (4)稳幅电路。 • 判断电路是否能起振的步骤是:首先检查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其次找
出反馈支路;再次用反馈极性的判别法(瞬时极性法)确定是否是正反馈; 最后观察电路的交直流通道是否各行其道,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
上一页 返回
6.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 6. 1. 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
•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为获得某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必须在环路中加入 特定的选频电路,使所选频率的信号满足振荡条件,产生自激振荡, 而其他不符合振荡条件的频率不能形成自激振荡。正弦波振荡电路必 须由四个组成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1 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当开关S在1端时放大电路加入外部输入信号经放大后输出。若将输 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端,而反馈电压的大小和相 位又完全与外部输入信号一致,这样当开关S由1端切换至2端时,反 馈放大器已成为一个自激振荡器。振荡器稳定持续的振荡输出信号是 由它本身反馈至输入端得以维持的。自激振荡器实质是正反馈放大器 的一种变形,振荡器明显的电路特征是没有信号输入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 6. 2. 4振荡频率可调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电 路
•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以RC串并联电路作为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 以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放大环节,具有振荡频率稳定、带负载 能力强、输出电压失真小等优点,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
• 图6一14给出了一个频率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电路。 • 表6一1给出了波段开关各个挡位的典型的频率值。
• 6. 2. 3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仿真
• 1.观察起振的过程 • 首先按图6一11 (a)连接电路,调整Rf的值,观察起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课设计
教师:韩振花序号: 13
教课项目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课时数1(任务)名称
主要知识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教课内容
要点、难点自激振荡的条件、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频网
络、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剖析
专业能力能够剖析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教课目的
方法能力学生利用动画、实操等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
社会能力提升逻辑思想能力,锻炼理性思想。

学生状况剖析高职高专学生
教课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
教课方法理论与实操相联合,即学即练
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小组协作训练
教课过程设计
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能够产生正弦沟通讯号的电
路,经过调整振荡电路的参数,能够改变正弦波信号
的频次,使其高达几百兆赫或低至几赫。

它是无线电
通讯、广播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宽泛应用在丈量、
遥控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所谓正弦波振荡,是指在不
明确任务
加任何输入信号的状况下,由电路自己产生必定频观看图片、动
率、必定幅度的正弦波电压输出,5
因此是“自激振荡” 。

画、仿真
正弦波振荡电路原理图:电路由放大电路和选频
网络构成。

放大电路是由集成运放所构成的电压串连
负反应放大电路,取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特
点。

选频网络由电阻电容串并联构成,同时兼作正反
馈网络。

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自激振荡条件
自激振荡: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不外接输入信
号,在输出端仍有必定频次和幅值的信号输出的现象
称为自激振荡。

图 1自激振荡原理框图
自激振荡条件为:
AF1
知识指引幅值条件: AF1,表示反应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

相位条件:A F2n,表示反应信号与输入信
号同相,即一定是正反应。

起振条件: AF1。

当电路知足自激振荡的条件时,接通电源,不必
外接输入信号,电路就能够振荡。

为了获得单调频次
的正弦输出电压,振荡电路还一定拥有选频性,即只
对一个特定频次的信号知足自激振荡条件。

此中选频
电路由 RC电路或 LC电路构成。

正弦波振荡器由基本放大电路、正反应网络和选
频网络3 部分构成,选频网络用以产生单调频次的正
弦波。

2.RC 串并联选频网络
RC串并联选频网络以下列图 2 所示,它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既为选频网络,又为正反应网络,因此其输
入电压为,输出电压为。

容易得出,当 f0
1
0 ,若
时,f
2 RC
A0 ,则知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PPT、动画演
20示、图片
此时,选频电路选择的振荡频次为
f 0
1
2 RC
图 2
知识指引
图 3
PPT 、动画演
示、图片
3.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RC 正弦波振荡器由带有电压串连负反应的基本
放大电路和拥有选频作用的 RC 正反应网络构成,如
图 4 所示。

电路的振荡频次为:
1
f o
2 RC
起振条件为:
A 3即 R f 2R 1
R f
放 大
R
1

电 -

+
u o
+
R
C

馈 R C
网 络
图 4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教课步骤 教课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派
RC正弦波振荡电路mulitisim仿真
仿真电路图:
图 5
输出结果:
红色显示为输出,绿色显示反应;
操作训练
PPT、动画演
10
示、图片
图 6
图 7
起振时输出显示。

操作训练
图 8
稳固后输出显示。

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
1.RC 正弦波振荡电路怎样起振?
图 9
Uo 是振荡器的电压输出幅度, B 是要求输出的幅
知识深入度。

起振时 Uo=0,达到稳固振荡时Uo=B。

PPT、仿真5起振并能稳固振荡的条件:
为了输出信号不无穷增加而渐渐趋于稳固,振荡
电路中一定有稳幅环节,一般是利用非线性元件的非
线性特征来达成。

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
概括总结
作业
教课参照资
料、网站
教课后记(包含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课过程的全面剖析)
掌握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构成、特色、工作原
理,自激振荡的条件,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仿真,PPT、图片5
认识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应用。

课后练习
[1]张志良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第一版社
[2]邓木生、周红兵,《模拟电子电路剖析与应用》,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8 年 11 月第一版
[3]吴志荣,《电子技术与实践》,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8 年 11 月第一版
[4]余红娟,《电子技术基本技术技术》,人民邮电第一版社
[5]余红娟,《电子电路剖析与调试》,人民邮电第一版社
[6]胡宴如主编《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0 年第一
版课外学习网站
1. / 深圳市创明达电子科技有限企业
2.综合电子论坛
3.电子开发网
4.电子天下
5.
6.应用电子网
7.中国电子制作
8.电子 DIY
9.各校精选课程网站
动画演示形象,学生简单接受
(注:教课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归并、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