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拓宽致富路

合集下载

苗绣行业报告

苗绣行业报告

苗绣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苗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起源于苗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苗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之一。

苗绣的图案多样,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装饰、工艺品等领域。

二、发展历程。

苗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苗绣不断吸收和融合各地刺绣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民族文化的重视,苗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其发展势头日益迅猛。

三、市场现状。

目前,苗绣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苗绣制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尤其是一些高端定制品牌,纷纷推出以苗绣为元素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苗绣在旅游纪念品、文化衍生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四、面临的挑战。

然而,苗绣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由于现代生活的变迁,传统手工艺人口逐渐减少,传统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厂家和品牌涌入苗绣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一些低质低价的苗绣仿制品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发展趋势。

针对苗绣行业面临的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该加强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苗绣技艺人才,推动苗绣行业朝着高质量、高品味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苗绣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起苗绣的高端形象。

此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苗绣行业的创新和升级,拓展苗绣的应用领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六、发展建议。

为了推动苗绣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专门的基金和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苗绣工艺;加强对苗绣品质量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苗绣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苗绣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苗绣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合作,拓展苗绣的应用领域,提升产业附加值。

酉阳苗绣创业计划书

酉阳苗绣创业计划书

酉阳苗绣创业计划书一. 项目概述苗绣起源于酉阳,是一种传统的苗族手工刺绣艺术,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苗绣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手工艺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酉阳苗绣创业计划旨在发挥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优势,打造一支专业的苗绣团队,开展苗绣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以推动当地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提升苗绣文化的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 市场分析1. 产品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追求,苗绣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尤其在旅游季节,苗绣产品更是成为了热门的纪念品和礼物。

因此,苗绣产品市场需求广阔。

2. 竞争分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苗绣产品大多是散乱生产,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一。

同时,一些仿制品和低价劣质产品也时有出现,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如何提高苗绣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了我们创业所面临的挑战。

三. 项目分析1. 项目定位酉阳苗绣创业计划将以传统苗绣手工艺为核心,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推出一系列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苗绣产品,包括服饰、家居用品、工艺礼品等,同时将开发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项目优势酉阳苗绣源自传统手工刺绣技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同时,酉阳苗绣创业计划将借助当地的人力资源和母婴扶贫政策,建立一支专业的苗绣生产团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3. 项目目标初期目标:建立一支10人左右的苗绣生产团队,推出苗绣产品线,开拓本地市场。

中期目标: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苗绣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品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长期目标:打造国内知名的苗绣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实现苗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 资金与投资1. 创业成本创业主要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如场地、设备、原材料等)、人力成本、宣传推广支出、初始库存等,预计初始投资约为50万元人民币。

传承贵州苗绣的意义

传承贵州苗绣的意义

传承贵州苗绣的意义贵州苗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苗绣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汇聚了苗族的历史、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

因此,传承贵州苗绣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传承贵州苗绣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

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通过传承苗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传承贵州苗绣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苗绣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通过传承和发展苗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传承贵州苗绣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苗绣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学习和欣赏苗绣,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传承贵州苗绣还是一项社会责任。

作为后辈,我们有义务传承和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苗绣,我们可以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苗绣,从而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

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后辈的负责。

综上所述,传承贵州苗绣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苗绣的传承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推广,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读背手册 第3单元 赞颂小事大情 第三单元素材积累(时代楷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读背手册 第3单元 赞颂小事大情 第三单元素材积累(时代楷模)

第三单元素材积累【时代楷模】平凡岗位上的“最美奋斗者”一、石丽平:传承苗绣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石丽平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松桃苗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位为传承苗绣文化而坚持苗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20多年的苗家女。

石丽平从小深受苗族文化熏陶,对苗绣怀有深厚情感。

长大后,她遍访名师、潜心学习苗绣技艺。

起,石丽平用了8年时间收集、整理、记录苗绣历史和技艺;12月,石丽平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开始苗绣创业。

石丽平始终把苗绣传承和群众脱贫放在首位,一针一线绣出具有贵州特色的苗绣产品,用心用情帮助困难群众,“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苗绣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和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石丽平说。

致力苗绣传承20余载,石丽平的足迹串联起贵州大大小小的苗寨。

从第一次进村入寨组织培训,应者寥寥,到如今培训苗绣人才2万余名,她不仅将指尖技艺化为致富力量,更以苗绣精神激励乡亲们追逐美好生活。

二、李长青:迎风战雪守护平安路李长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副班长,他出生在一个“公路之家”,从小对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充满兴趣。

,李长青进入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被分配到防风雪抢险基地,和爸爸成了同事。

爷爷、爸爸加上他,祖孙三代接力修建和养护着额敏县的基层公路。

玛依塔斯四周都是山,这里是暴风雪灾害区,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150天,被称为“魔鬼风区”。

防风雪抢险基地承担着201省道、318省道等103公里风雪路段的抢险保通任务。

一次,暴风雪在公路上肆虐。

赶去救援的李长青浑身裹着冰渣,挖开积雪,拖着一辆小车中的一家人与风雪搏斗了20分钟,将他们安全送到装甲救援车上。

此后的岁月里,这样的保畅救援,对于李长青来说成了常态,他在暴风雪中抢时间、赢先机,牺牲与家人的团聚,打通一段又一段雪阻路段,他曾在暴风雪中将身上的大衣垫在车轮下救援,也曾在数九寒冬中脱下自己的衣服裹住旅客的婴儿……10多年来,李长青和队友们成功营救遇险人员2万余人,无一人伤亡。

苗绣产品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苗绣产品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苗绣产品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苗绣是中国传统的绣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对快节奏的向往,苗绣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本报告对苗绣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并指导产品的策划和设计。

2. 现状分析2.1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苗绣技艺。

苗绣作为中国的非遗项目之一,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巧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眼球。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绣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和礼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2.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苗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既有传统的手工制作产品,也有机器绣制的产品。

在传统手工制作产品中,由于制作时间长、价格较高,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喜爱。

而机器绣制产品则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相对较低,广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2.3 技术创新与设计培养在苗绣产品的发展中,技术创新和设计培养是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化绣制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绣品的制作效率。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培养设计人才,使设计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审美观点,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3. 发展趋势与前景3.1 定制化需求的增加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兴起,苗绣产品的定制化需求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独一无二的苗绣制品,用于个人收藏或送礼。

因此,企业应该开拓定制化市场,提供个性化设计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2 创新设计和文化融合传统的苗绣图案和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创新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该注重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设计。

例如,将苗绣与现代艺术、时尚元素相结合,制作出多样化的苗绣产品,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关注。

3.3 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建设苗绣产业链的整合是发展的关键。

酉阳苗绣调研报告

酉阳苗绣调研报告

酉阳苗绣调研报告酉阳苗绣是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为了深入了解酉阳苗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酉阳苗绣的传承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和指导意见。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然后选取了若干个酉阳苗绣工坊进行实地走访,与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酉阳苗绣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文化旅游市场和高端礼品市场,酉阳苗绣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由于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酉阳苗绣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传承现状调研结果表明,酉阳苗绣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现有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酉阳苗绣的兴趣和参与度有所不足。

此外,传统的手工艺技法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传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3. 产业发展调研数据显示,酉阳苗绣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品,其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酉阳苗绣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传承问题应积极培养新一代酉阳苗绣传承人,通过开设相关培训班和创新设计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苗绣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2. 市场定位与创新酉阳苗绣需要与时俱进,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到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和调整,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对酉阳苗绣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业动力。

综上所述,酉阳苗绣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困难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我们的调研报告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酉阳苗绣的传承和发展。

苗绣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苗绣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苗绣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苗绣产业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化产业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苗绣作为苗族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下面我将就苗绣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苗绣产业在技艺传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文化部门的扶持,苗绣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许多有着丰富绣艺经验的老师傅和工匠得以传授技艺,使得苗绣技艺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

其次,苗绣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随着苗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苗绣产品走出了苗族地区,进入了国内外市场。

苗绣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还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再者,苗绣产业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传统的苗绣技艺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服装、家居用品等,使得苗绣产业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苗绣产业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苗绣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向世人展示了苗绣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人们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而言之,苗绣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艺传承、市场影响力、创新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苗绣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和改进。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苗绣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助她逆袭的是一块小小苗绣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助她逆袭的是一块小小苗绣

36几年后,蔡群结了婚并有了女儿。

为了让女儿有更好的生活,也为了积攒点钱为女儿缝制嫁衣,蔡群将女儿交给姐姐带,自己和丈夫一起到深圳打工。

在外打工的日子,对女儿心怀愧疚的蔡群总希望能弥补女儿。

每当想女儿了,她就拿出针线绣一会儿,想着这样慢慢做下去,等女儿出嫁的那一天,一定能给她攒出一整套人人都羡慕的嫁妆。

返乡创业,携手村民奔小康2008年,她回到寨子里看望女儿,临走时看着女儿天真的笑脸,她怎么也狠不下心重新踏上离家的路。

最终,蔡群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女儿能健康成长,为了女儿成长的路上有妈妈陪伴,她不走了。

这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亲戚看见她给女儿绣的裙子后对她说:“现在省里、市里都有民族手工艺比赛,有奖金,还可能有多种扶持政策,不如去试试。

”亲戚的话让她动了心。

于是,抱上母亲亲手做的嫁衣。

那个年代,家里吃饭都成问题,蔡群结婚时连婚礼都没有,更别说嫁衣了。

拥有一件嫁衣的梦想成了泡影,让她有了心结。

那个时候她就下定决心,待自己有了女儿,一定要为女儿绣制一件最美的嫁衣,让她不再经历自己所经历的失落和苦痛,风风光光出嫁。

蔡群从小跟着妈妈学习苗绣,随着年龄的增长,蔡群的苗绣手艺也在不断增长,十来岁就是远近闻名的巧手小姑娘。

那个时候,日子艰苦的苗家,光靠做绣品是养活不了全家人的。

为了能赚点钱,她跟着姐姐到贵阳去讨生活。

在那个陌生的城市,她们找不到别的可以做的活,只能捡垃圾。

没地方住,她们就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搭个棚子,棚子太破了漏雨,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衣服和睡觉的地方都被淋湿了,更别说在棚子里做绣活。

拾荒人辛酸的生活,让她幼小的心隐隐作痛。

不久,她们回到村里,又跟着村里人去了广东打工。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她曾经是一个拾荒妹,睡在街边的窝棚里,后来她却建起了崭新的厂房和大厦;她曾经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母亲,后来她却带领姐妹们返乡创业并安居……她叫蔡群,是一位苗家绣娘,凭一双巧手华丽转身,开起了蜡染刺绣公司,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绣拓宽致富路
作者:黄烈敏黄前生田相儒
来源:《中国扶贫》2017年第16期
在武陵山区的苗乡山寨,提到“松桃苗绣”,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想起松桃苗绣公司董事长石丽平。

在贵州松桃县,松桃苗绣公司名声远扬,是贵州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而经石丽平女士帮助和扶持过的贫困群众连她自己也无法计算清楚。

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非常渺小,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我力所能及的”。

在保护和传承“松桃苗绣”的时间里,石丽平把“松桃苗绣”从边远的苗乡山寨推广到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为苗乡姐妹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建立苗绣公司搭建致富平台
生为苗族,长在苗寨的石丽平,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苗家妇女祖辈传承下来的刺绣技术,对她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从小耳濡目染,使她在三四岁时就学会了拿针配线。

后来,石丽平对苗绣的技艺已不满足于家中老人所传,而是遍访名师,潜心学艺。

通过反复专研和试验,她掌握了苗族传统刺绣的多种技法,并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自公司成立以来,就把提升苗绣技艺、发展苗族手工刺绣作为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实施了苗绣培训项目。

以就业增收为目的,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苗绣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使许多学员在培训的现场就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以牛郎镇松江村为例,该村拥有苗族刺绣、织布、纺纱等深厚的文化传统手艺,但一直以来以传统种植为主要收入,自苗绣公司成立以后,公司为了帮助边远贫困村寨尽早脱贫致富和在家留守妇女就业,派出技艺娴熟的苗绣大师现场授课,该村50多名妇女足不出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创业之初,石丽平的公司仅有三名绣娘。

在贵州后发赶超的浪潮中,随着“绣娘”计划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的实施,如今,石丽平的苗绣民族工艺产业已带动了4000多人就业,而这四千绣娘中绝大多数都是返乡人员、留守妇女和贫困群众。

在众多返乡就业的“绣娘”中,有一位叫田应芝的贫困群众,石丽平对其印象特别深刻。

原本是一个推三轮车卖水果的小商贩,连自己住的房子都没有,属典型的贫困户。

在返乡就业后,通过培训学习刺绣后,自己勤奋努力成为了一名刺绣能手。

如今,田应芝已有了自己5层楼的小洋房,还开上了私家车。

深入贫困苗寨培训刺绣人才
2009年初,为了加大对偏僻边远贫困村寨的帮扶力度,松桃苗绣公司对远离县城80公里的牛郎镇松江村留守妇女进行了为期3天的刺绣培训,妇女们学习热情很高,在一户农家小院里就挤了满满的50多人。

经过培训,她们在家里一边刺绣一边照顾家庭,实现了农忙抓生产,农闲搞刺绣。

今年刚满七十岁的贫困群众龙小兰看着自己绣出的花鸟作品说:“我以前只会平针,绣一些简单的图案,没想到现在老了,还能学到新的针法。

”一旁的田应芝介绍,苗绣针法丰富多变,多数苗族妇女只会用“平针”绣一些简单图案,如果要用到回针、网针、滚针等复杂的针法绣一些精美复杂的图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只有实现了经济效益,保护和传承才可能更好地继续。

在公司生产房,只见纺车转动、飞针走绣,数十名苗家女正忙着刺绣。

1985年出生的苗族姑娘田茂媛是公司招进来的第一批员工,属贫困户,而今她的技艺已达到民间大师级别。

她说:“小时候跟母亲学过,本来十分热爱这门手艺,由于上学不得不放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去了。

后来听说家乡成立了苗绣公司,我就回来加入到公司的苗绣队伍,除自己加工刺绣外,还承担公司培训新学员的任务。


“在公司不仅把丢失10多年的手艺捡了回来,还能挣钱,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比打工强多了,我要一直干下去。

”田茂媛笑着说。

传承,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今年44岁的苗家女田应芝从15岁开始学苗绣,2010年成为该县唯一的省非物质文化传人。

从公司组建至今已带了300多个学员。

田茂媛对笔者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愿学苗绣,眼看后继无人。

是公司给我搭建了平台,能够让我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一些事情。


几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之路让石丽平意识到,开发苗族文化商品,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更是扶贫开发的大事业。

为了传承好祖先留下来的手工技艺,从2008年起,石丽平开始探索将传统工艺与市场相结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她自筹资金创建松桃技能培训学校,设置纺织、刺绣、研发(体验店)、产学研销一体化的传习基地。

为搞好传承、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为湖南花恒县十八洞村、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重庆彭水县、贵州石阡县、万山区等地培训苗绣人才,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户村寨,处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近9年来共培训4000余人,为苗乡姐妹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打造苗绣品牌开创脱贫新路
在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苗绣”以古老的巫楚文化、民间故事为内容,以精美的构图、夸张的色彩和多样的绣法著称,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中石丽平告诉笔者:“其实我一开始没想通过苗绣赚多少钱,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把我们苗族的这项技艺传承下来。

没想到现在会发展得这么好。


贫困群众每当谈起石丽平就会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如果没有石丽平当初带领我们进行苗绣加工,哪有今天的变化。


从2008年开始,石丽平一心搞起了苗绣产业。

在她说来,只有自己先富了,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通过近9年的努力,从一无所有,到千万资产,这其中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虽然创业十分艰辛,但她从没有动摇过扶贫帮困的决心。

公司成立以来,她先后捐资6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修乡村公路,帮助17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给予了扶持。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妇女做苗绣,她上门送材料、教技术、回收产品。

2016年,石丽平响应
“千企帮千村”国家政策的号召,与该县九江乡地安村达成帮扶对子,以手工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

在别人眼里,石丽平的这种行为是无法理解的,但她却对别人说:“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是啊,怎样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石丽平就大胆提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以公司的名义动员农村的广大妇女帮公司加工呢?他们不但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增收,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不是一举两得吗?2010年她扩大了自己的苗绣种类。

仅在2011年,她就吸纳了12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加入苗绣。

石丽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企业家“扶贫帮困”的光辉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