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_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_张景华
《区域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中,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二、区域金融创新的推动力1. 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区域金融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税收优惠等。
2. 金融市场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区域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科技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科技创新的驱动力1. 技术研发: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能力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 企业创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
3. 人才集聚: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的人才集聚效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金融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创新风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而科技创新则为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升级。
二者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推动经济增长。
五、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2. 经济增长动力: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就业增长: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区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以下提出几点结论与建议。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倒U曲线假说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倒U曲线假说作者:梁云郑亚琴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二者关系的倒U曲线假说,即随着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过程。
以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制度质量并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自然资源开发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增长;倒U曲线;资源诅咒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0-0009-06一、引言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是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直关注的问题,对此学术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资源优势论”和“资源诅咒说”两种经典理论学说。
自然资源丰裕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历史,则分别提供了与两种理论学说相吻合的案例。
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自然资源构成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甚至在某些特定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前,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尤其是丰裕的矿产资源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
无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观点,还是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坎蒂隆的“土地永远是一切财富首要的、唯一来源”论断,都反映了自然资源与经济财富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虽然在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中,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淡化,甚至被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所取代,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未遭到否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Auty[1]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研究自然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时,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
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不仅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影响。
因此,探究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它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产品,推出更加有效的工艺以及新的工作岗位。
可以说,科技创新引领着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对经济的增长率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地域、经济结构、文化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此过程中,科技人员结构、科技投入、政府支撑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科技人员结构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人才优势的地区通常更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他们往往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更加丰富的创新实践经验,这样就会更容易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其次,科技投入也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对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研究设备和创新项目等的投资,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够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发展。
最后,政府支撑也是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相关机构进行科技创新,这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
三、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带来的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由于科技创新可以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追求更好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会促进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增加了经济增长的“无限量”,可以让经济增长率顺应变革社会而不被限制。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关系理论综述

荷 兰 病 寻租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假 说进行开创性 的实证检验。他们选取 9 个 发展 中国家 1 7 - 5 0 9
Y
.
自然资源 ,是人类可 以利用的 ,天然形成 的物质 和能 量 ,包 1 8 年的面板数据 作为样本做了假设检验 . 9 9 初步回归模型如 下: 括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 天然禀赋 。勿庸置 疑 ,自然资源 对经济 增长 起到了积极的正面效应 :首先 .自然资
= n a* V ,P +a,o ( 均 G P + N + a+ 1C +a V Lg 人 , D ) a, R e
其 中被解释 变量 Y 表示 1 7 年 ~18 年这些 国家G P 年 0 9 9 9 D的
源是经济活动赖 以存在和发展所 必需 的物质源泉。人类要生存 , 均增长率 ,而解 释变量包括初始人均 G P 17 ) D (90 ,价格的波动 性 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 , 而要取得这 些生活资料 , 就必须 P Pi oait) 自然资源的丰裕度N (aua R sucs 以及 V(r eV l ly , c ti R N trl eore )
咒 ”研 究的理 论 发 展 ,主要 集 中在 自然 资源 - 济增 长 负相 关 关 系的假 设检 验 、 “ 源 诅 咒 ”的 传 导 机 制 ( “ 兰 病 ”模 型 、寻 租 5经 资 如 荷 模 型 、制度 创 新 等 方 面)等 研 究领 域 。 [ 关键 词】资 源 诅 咒
~
个国家和地区的 自然资源状况 . 国的生产 力越 不发达 ,自然资 量指标 , ah 和Wa e选 用初 级产品在G P 一 Sc s rr n D 中的比重作 为解释 变 源对其产业结构影 响越 大。当 自然 资源 的运 输成本较高时 , 资源 量 。回归结 果表 明,自然资源禀赋 与经济 增长之间有着显著 的负 的物质效 用成 了~个新产业得 以发展 的关键 ;再次 ,自然资源储 相关 性 , 资源型产 品 ( 农产 品、 产品和燃料 ) 口占G P中的比 矿 出 D 存量 的丰缺 、种 类的 多寡及其质量 、结构的状况如何 , 在很大程 重 每提 高 1% , 6 经济增长速 度将下降 1 %。 度上决定 了一 国或地 区经济 发展 的速 度,结构与效益 。 经济发展 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 明, 富饶 的自然资源宝藏 是一笔天赋财富 . 展蕴含着 更大 的潜 力。特 别是在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 中 , 自然 资源 被赋 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 , 大多数的发展经济学家都认 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都是劳动力供给过剩而资本 品严重不足 . 丰 能够出 口换汇 以换取国家发展紧缺的资本 品, 另一方 面能吸引国 外资本 , 弥补 国内的储蓄缺 口和外汇缺 口 , 为经济起飞提 供必要 此后 ,大批学者调 整了衡量资源丰裕度 的指标 , 选取 了不 同 的指标作 为衡量工 具 ,其 中包括能 源产量 占 GD P比重 ( a ; , D VS 比重 ( e t &W ed n,1 9 ) L ie i ma n 9 ,初级 产 品部 门的就 业 比例 9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
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
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
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ABSTRAC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growing. To speed u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ecome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rigi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recogni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 grea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few countermeasures.Key wor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 innovation;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roductivity; economic development目录引言 (1)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 (2)(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2)(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2)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一)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3)(二)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三、两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5)四、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 (7)五、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现实的经济世界中,企业不都是一样的。
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谢众张先锋卢丹【摘要】摘要: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诅咒”假说并不成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能够部分抵消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7【关键词】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一、引言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
然而,自Auty于1993年提出“资源诅咒”假说以来,学者们就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
有学者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而有些人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存在着“资源诅咒”的现象,诸如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却不尽如人意就是很好的例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但也带来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及诸多的环境问题,而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正在成为体现生活质量的一种产品,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国家对环境规制逐步强化,环境标准也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环境规制目前严格背景下,自然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环境规制、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于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容的均衡发展模式,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促使我国中西部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高省份的经济快速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是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它也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
对此,学者们利用不同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
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27卷第3期 2011年6月 兰州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Vo1.27 No.3 Jun.,2011
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 徐康宁,周言敬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 要:本文在回顾与评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演进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作用于经济增长效应的几 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肯定自然资源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存条件与基础的前提下,提出自 然资源并不是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尽管世界已经进入资源高价时代,资源诅咒的效应并未消失等观点, 并回答了为什么自然资源对有些国家送去的是“福音”以及人类是否能摆脱“资源诅咒”这样的问题。文章的一个 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经济增长看,技术进步总是比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得多。 关键谖I:自然资源;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11)03—001—08
Some Important Issues about the Ra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xu Kang—ning,ZHOU Yah—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 1 1 1 89,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view and comment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about the effects that natural resources act on economic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Natural resources have always been the condition and foundation for human sur— rival,but they are no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although the world has en— tered the era of high prices of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 of resource curse doesn’t disappear.The article answers why nature resources have sent Gospel to some counties and whether human beings can get rid of resource curse.The basic conclusion is that technical progr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ich natural re— sources from long—term economics growth. 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economics growth;resource curse;technical progress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一、概述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为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却远低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命题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一些研究表明,制度落后、人力资本排挤、荷兰病等问题可能是导致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
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省级或国家层面的数据,对于具体地区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地区的实证研究,对“资源诅咒”命题进行再检验。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逐渐放缓,资源诅咒现象明显。
探究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落后的经济发展速度”间存在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东北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对探究东北三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科技创新活力与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资源诅咒”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选取东北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本文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等。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三省内,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源诅咒”的命题在东北地区成立。
本文还发现,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1月第30卷 第6期当代经济科学M odern E c ono m ic S cience N ov .02008Vo.l 30 No .6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张景华(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江苏扬州225007)摘要: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本文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增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作为/资源诅咒0的传导机制的重要部分,并发展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变化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来解释/资源诅咒0现象。
资源收入通过直接减少工作动力和间接导致较小的从事创新的劳动力比例两种方式阻碍经济增长。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源诅咒;创新;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2;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8(06)-0050-09一、引 言一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福还是祸?初看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
经济增长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物质资料来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激烈争论,有人将其视为/神赐天粮0,是来自自然的祝福;也有人将其斥为/魔鬼的粪便0,广大民众并没有从这些资源开采中受益,大多数人们仍然生活在贫困中,资源丰富反而陷入了贫困陷阱,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摆脱的诅咒。
资源丰裕国的经济表现往往不及资源缺乏国,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仿佛由/天使0变成了/魔鬼0,/资源的诅咒0也由此而来。
/资源的诅咒0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那就是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表现远不如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
类似情形在非洲和拉美表现得极为突出。
20世纪的非洲(资收稿日期:2008-09-06作者简介:张景华(1982-),福建省三明市人,国家税务总局党校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政策。
源丰裕的国家居多数)和瑞士、日本(资源缺乏国)迥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还有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之间的经济差距。
颇为残酷的事实一再证明,自然资源丰富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好运,反而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内乱频频爆发等等。
1993年,Auty 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资源的诅咒0这个概念。
Sac hs 和W arn -er [1]的论文是有关该命题的经典文献,对这一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Sachs 和W arner 选取95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测算自1970~1989年这些国家GDP 的年增长率,以初级产品出口占GDP 的比重反映各国的资源禀赋,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联系,/资源的诅咒0在国家层面上得到验证。
此后,Sachs 和W arner[2-3]、Gy lfason et al [4]、Papyrakis 和Gerlagh [5]等大量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资源的诅咒0这一假说,自然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更多地起着阻碍而不是促进的作用。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资源贫乏的国家增长更慢?解释资源诅咒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里最令人感兴趣的焦点之一。
目前,国外大多数研究都支持这样一个命题:自然资源如果对其他要素产生挤出效应,就会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Gy lfason [4]称之为/资源诅咒0的传导机制(T rans m ission M echan i s m s)。
常见的传导机制包括:贸易条件论、荷兰病、资源寻租和腐败、轻视人力资本投资、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
H aus m an 和R i g obon [6]认为,理解自然资源的作用机制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大部分文献只是从某一角度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实际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多种渠道的共同影响,不同的研究对象也会表现出相异的内在机制。
环顾国内我们同样会发现,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西、东北、西部等地其经济绩效远不如自然资源贫乏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经济处于一个奇怪的困境之中:一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经济始终处于一种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的落后状态。
与国际上这一领域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内探讨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并不多见。
徐康宁、韩剑[7]提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也存在着/资源诅咒0效应的假说,并把它看作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重点考察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徐康宁、王剑[8]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源诅咒0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显示,该命题在我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成立,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
滕春强[9]从/资源诅咒0理论出发,对我国三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差异的根源进行了重新诠释。
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瓶颈的约束和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上,而对可能出现的资源诅咒基本上毫无意识。
自然资源的多寡已不再决定一国的财富水平?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起促进还是延缓作用?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究竟起着何种作用,是福音,还¹ 早在1928年,Ra m sey 就提出了消费优化决策的经济增长模型,当时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1965年,C ass 与Koopm an s 才重新发掘并推进了Ra m sey 的工作,使之成为现代增长理论的一种标准模型: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某一个目标函数的最大值,这个目标函数即为一般意义下的效用函数。
是诅咒?抑或两者都不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能不能构成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导我们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基于一个文献中几乎被忽略的资源丰裕挤出效应的视角:挤出创新。
Sachs 和W ar ner [3]指出资源部门的工资水平可能诱导创新者在初级部门而不是R&D (研发)部门中从事创新活动,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入发展这一假说。
知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财富创造的主导要素,技术进步、新创意的发现和创新驱动了经济长期增长。
知识产品和研究开发具有溢出效应,规模收益递增。
本文选择了内生增长理论中的R &D 模型,一方面是在不考虑制度与伦理的前提下,技术的选择与创新是解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基于资源富足挤出创新的效应视角,技术进步、新创意的发现和新发明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力。
本文第二部分构建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变化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Ra m sey -Cass -Koopm ans)模型¹。
在这个模型中,个人根据效用在消费和闲暇中进行替代配置。
第三部分把资源禀赋、创新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得出动态均衡和主要命题。
在一个经济体中,资源禀赋减少了稳态特征的劳动供给。
资源租金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和工作动力,并用资源收入来增加额外消费。
进一步,得到自然资源富足通过导致从事创新活动人员的减少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结论。
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关于自然资源和R&D 的模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内生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成为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Ro -m er 假定由A rro w 发现存在于某些行业中的/边干边学0现象可推广到整个宏观经济,从而构造出由/边干边学0机制带来递增报酬的总量生产函数,投入要素的边际报酬不再递减,从而获得人均收入长期增长率为正数的稳态增长轨迹。
Lucas 对Ro m er 的/边干边学0假定进行修改,从人均而非总量资本水平对/边干边学0的反馈来描述类似增长过程,也获得了类似于Ro m er 的结果。
其它如Gross m an 和H e l p m an等人从R&D出发,将R&D活动视为具有投入产出机制的经济活动并分析其最优规模,也成功地将So l o w技术进步内生化。
虽然新增长理论解释了技术进步的形成机理,但在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上,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乐观主义。
例如,Aghion和H ow itt承认应当考虑自然资源和污染,但在他们的熊彼特模型中,智力资本的积累会克服经济活动的生态极限。
在B arro、Ro m er和Lucas 等人的增长模型中,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及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了全部资本。
在他们看来,人类总是有办法获得经济活动所需的自然资源,因此没有必要从自然界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现有的内生增长研究文献却较少关注自然资源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从内生增长模型出发引入自然资源约束。
在新增长理论中引入自然资源有利于说明自然资源的作用机制。
本文考察一个封闭经济,整个经济分为四个部门:制造业部门、中间资本品(耐用品)生产部门、研发(R&D)部门和自然资源开采部门。
不考虑人口增长,假设劳动力供给固定的,既可以投入到制造业部门,也可以投入到R&D 部门从事技术的研发,即研究开发新的设计方案。
整个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研发部门使用投入的劳动力结合已有的技术知识存量进行研究开发,然后将新研发出来的设计方案注册为永久性专利并出售给下游的资本品生产部门;资本品生产部门使用购买来的中间产品设计方案生产新的中间产品(耐用品),然后将新生产出来的中间资本品再出售给制造业部门;制造业部门使用其购买来的新的中间资本产品,同时雇佣一定量劳动力进行生产;自然资源开采部门开采获取资源。
经济中最终产出由制造业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提供。
(一)消费者家庭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跨期的消费水平和闲暇时间。
把内生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在劳动附加型经济中,技术进步才能保证增长的稳态性。
人们越是努力工作,创新和知识就越有效率。
假定人口在每一个时点上保持不变,那么N(t)=N(1)对于这类型的模型,稳定的人口水平是个有利假设,这就排除了单位资本产出长期增长率并可以使经济收敛于平稳增长路径。
个人在工作和闲暇中分配其可用的时间,l(t)是他们用于工作时间的比例,1-l(t)部分用于闲暇活动。
这样,经济中劳动投入水平L(t)就得出来了: L(t)=N l(t)(2)每个家庭最大化一生的效用,其跨期效用函数如下:U=Q]0u[c(t),l(t)]e-Q t d t(3)其中c(t)=C(t)/N表示在t时点上人均消费; C(t)代表总消费;Q为贴现率,并假定为正和不随时间变化,即人们在评价未来的效用时相对于现在效用而言要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