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生活与消费
2013 经济生活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必修一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一、考点再现1、货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流通规律信用工具(变化)外汇和汇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格与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知识体系商品:货币:价格:消费:三、重难点再析1、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价值劳动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2、信用卡与支票(变化考点)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4、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有利于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偿还外债、商品进口;意味着出口商品价格,不利于外商投资、发展旅游、收回外债、商品出口等。
人民币贬值相反。
5、价格变动及其影响(1)影响变动的因素:价值、供求、货币发行量、国家政策、人为投机或炒作等(2)价格变动的影响①对生活影响:A、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会增加对它的购买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C、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②对生产的影响A、调节生产规模;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③对国家的影响:稳定物价措施:A、依靠科技,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B、引导企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C: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发行纸币D、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依法打击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
6、影响消费的因素和刺激消费的措施(1)因素:生产;收入;物价;国家政策;消费观等(2)措施:国家:A、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B、增加收入(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消费者合理投资等)、完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制度,促进公平C、加强宏观调控,稳定D、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积极就业,合理理财等7、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能拉动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2018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天气、 地域、 习俗、 影响 供求关系 等
影
三、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响
1、一般来说, 物价上涨,减 少需求。 2、对生活必需 品和高档耐用 品的影响 3、对互为替代 品和互补商品 的影响
生活
1、商品的价 值量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 交换
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 “税款”、“工资”等词汇。 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注意: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时间差(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纸币
纸币的优点: 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避免磨损 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纸币的定义:
PA QB P甲 Q乙
(供给定理) 调节产量 影响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P
供给曲线
G
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
(1)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
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
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升高: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 跌落: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
外 币 汇 率 、 币 值
反向 变化
本币汇率、币值
稳定人民币 币值的意义
对内: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对外: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3生活消费与经济发展课件【优质ppt版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 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 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需要。
解析:“团购,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 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说明人们的消费 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故 D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 不 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D
猜想 3 结合“供给侧改革”,考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4.“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 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 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3 盲点清除 1.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要避免贷款消费。 () (2016·江苏卷,7AB)
提示:× 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而不应全盘否定;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 一概否定。
2.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 为主。( )
(2)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进而提高农 民的消费能力。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 预期。
答题模板 2 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202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实用文本阅读 精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主观题

材料二: 药品集中采购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方案,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 会保障体系的惠民举措,随着其他配套改革持续跟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也将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试点工作启动,以全国4个直辖市和包括 西安、厦门在内的7个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4+7”联盟, 和医药企业谈判议价。截至目前,11城药品带量采购相继落地,中选降价的25个药品 价格平均降幅在52%。此次药品带量采购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一致,以确保降价 不降质。带量采购全面落地后,一方面国内仿制药企业无法维持仿制药的高价格,另 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药品也受到冲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唐先伟表示: “‘4+7’倒逼医药工业更着重研发,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费,满足消费者对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型消费的需求。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看出,政府在百姓健康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解决百
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政策,敦促服务方提升质量。 C.增值税只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少了重复纳税
的环节,这一税务改革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D.材料二中政府通过带量采购倒逼医药企业着重研发,材料三中政府通过退税扶持
(摘编自车丽《1l城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落地, 25种药品降价超一半》,央广网2019年3月31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
材料四: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 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 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交 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后,有利于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调动 企业积极性,中国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向现代增值税制度迈进。在“营改增” 的基础上,政府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多措并举,增值税改革已成为减税的核心内容 和推进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效课堂优质课件(人教版)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①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汇率的变化: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
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货币 人民
币
外币
币值 升值 贬值
汇率 升高 降低
表现 换取外币 数量增多 换取人民币 数量减少
图示法 表示商品基本属 性的关系
知识拓展
辨别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注意: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属性法: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 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等不合格产品 不应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必须依法查处) (3)领域法:必须在流通领域。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 “购买外国货”
等价物
“国际收支”
4.货币与财富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①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 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 度。
2018课标全国卷I·12
2018课标全国卷I·14
2018课标全国卷Ⅱ·12
2021·全国甲卷,38、
2020·全国Ⅰ卷,38(
消费★★★ 1)
2020课标全国卷Ⅲ·12
2019课标全国卷Ⅱ·14
课标全国卷地区 细化考查点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 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 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012届高考新课标政治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 生活与消费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1. 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变化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形势的关系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知识发散】 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 策、宏观调控的关系 (1)货币、纸币与价格:货币具有流通手段 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纸币代替货币 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发行多少,可 以调节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价格的 波动;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 上涨;纸币发行量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 下降。
专题一 │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立足专题复习:关键要把握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 理顺一条主线。所谓三个重点就是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格变 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突破两个难点,就 是突破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突破货币、 物价,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理顺一条主线,就是人民生 活水平这条主线,立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 费的作用。(2)立足整个教材:我们必须把握物价与宏观调控 的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汇率变动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 对于消费应该从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水平的体现以及消费的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影响因素应该立足经济发展这一基础,认识和分析 收入、物价和经济政策等客观因素和消费观念等主 观因素。消费水平关键理解恩格尔系数,特别注意 恩格尔系数降低,食品支出比重降低,但是支出总 量不会降低。消费作用主要分析消费与生产、消费 与居民生活、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中央为何反复强调稳定物价? 中央为何反复强调稳定物价?
①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稳 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定物价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定物价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稳定物价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 稳定市场秩序, ②稳定物价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以实现国民经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发挥发市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发挥发市 场调节的作用 又要加强宏观调控 的作用, 宏观调控, 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 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 稳定物价保民生,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展,稳定物价保民生 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符 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居民 收入倍增计划有助于增加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收入倍增计划有助于增加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小康社会建设,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全面 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施居民收入倍增 计划,能够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计划,能够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二轮复习教案

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二轮复习教案[考点回顾]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了解纸币的含义、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了解信用卡的功能5.了解外汇和汇率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7.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8.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9.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0.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1.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12.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3.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14.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15.理解恩格尔系数 16.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热点链接]1.2009年,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全国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2.2009年以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0个月的打击假币犯罪专项行动。
3.2009年10月,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环比由降转升。
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好转态势,同时通胀压力正逐步积累。
4.2009年以来,国内资源商品价格进行调整。
如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自来水价格出现或酝酿上调;截至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进行了8次调整;11月8日以来,全国天然气价格一路上扬;2010年将调整居民电价;近一个时期以来,粮油、蔬菜等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甚至出现疯狂的大蒜;至11月,全国有70个大中城市各类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明显扩大;等等。
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
[学科解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考纲】变化的因素,领会价格【把脉高考】1.从内容分布上看,近年来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主要集中在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通货膨胀、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等知识点上,有关消费的内容往往会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的内容在高考中曾经连续三年以图表或函数图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XX年出现了以古诗文为背景材料,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结合进行命题的新形式,形式新颖,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
3.2013 年备考时,要结合高考变化趋势,对古诗文类的选择题进行专项训练。
目前,稳增长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目标,要学会运用货币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的货币政策;联系当前物价上涨、回落的现象,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化对人民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2012 年中秋节、国庆节超长黄金周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知识体系构建】【真题剖析定位】(2012全国新课标卷)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
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
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2012福建卷)29.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3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2.5%,一年期限国债利率为3.7%。
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2012海南卷)M国20XX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回答1-2题。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A 0.5次/年B 1次/年C 2次/年D 3次/年2.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A 下降10%B 上升10%C 上升30%D 上升50%(2012上海卷)在经济社会里,货币的借贷活动十分重要。
所谓货币的借贷活动,是指让渡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A.所有权B.收益权C.经营权D.使用权(2012安徽卷)3.读表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XX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表1(2012北京卷)33. 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A. 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B. 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C. 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D. 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仅从图表中无法得出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关系,因为图表并没有体现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故 A 排除。
读图可知,随有时间的受化商品1的价格始终处于不断上涨的过程,可以得出商品 l 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所以B项正确:企业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减去成本,仅从上图是无法判断该企业的利润变化的,故 C舍去;价格的变化不能仅看商品的供应量,还应该看其需求量,即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 D项也无法从图中推断出。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需求、企业经营等。
(2012山东卷)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2012浙江卷)24.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
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在羊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鸡肉供给大幅增加,鸡肉和羊肉同属生活必需品,因此鸡肉价格下降,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羊肉需求量有所减少,促使羊肉销售者降价销售。
①④当选。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价格变动与供求之间的关系、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影响。
(2012广东卷)24.《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
这说明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2012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有关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知识。
供给曲线右移,说明在同一价格上,商品供给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增加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即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可见①②项正确;供给量增加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可能增加了,从而导致商品价格可能下降,故③④项错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012全国大纲卷)24. 20XX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XX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XX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10万件、80元、800万元B.10万件、40元、400万元C.20万件、80元、1600万元D.20万件、40元、800万元(2012北京卷)34. 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
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012江苏卷)8.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
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000亿元,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表明A.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B. 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C.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D. 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答案】A【解析】本题以网购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相关知识。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网购的出现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A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消费类型。
(2012上海卷)高一学生小张想进行一项“居民家庭闲暇时间效用”的调查活动。
小张应调查的有①家庭人均面积②家庭每年人均读书量③家庭每年的旅游支出④家庭每月人均生活必需品支出⑤家庭每月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⑥家庭每年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2012海南卷)9.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XX年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
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2012安徽卷)2.图1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012江苏卷)34.材料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见下表:注:因素)。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机电等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产品出口受汇率影响明显。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商务厅的一项出口企业定量分析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约下降0.63个百分点,江苏的纺织服装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应全球化趋势,中国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
20XX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位列全球第五,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7%。
海外并购宗数和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1)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6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20XX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XX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XX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 452万元B.1 320万元C.1 210万元D.1 100万元(2011·福建文综)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2011·山东文综)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