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也有潜伏期
无症状的乳腺癌如何早发现?

无症状的乳腺癌如何早发现?发布时间:2022-08-02T07:46:53.2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周何东[导读] 乳腺癌是常见于女性身上的一种恶性肿瘤,并且近些年患乳腺癌的女性也存在明显的增加,这和当下人们工作的压力大周何东南充临江医院四川南充 637100乳腺癌是常见于女性身上的一种恶性肿瘤,并且近些年患乳腺癌的女性也存在明显的增加,这和当下人们工作的压力大,经常性的加班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除此之外,一些日常喜欢吃一些高脂食物的女性群体,也更明显的增加了患乳腺癌的几率。
我们都知道,对于许多疾病,基本都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其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好,但是如果有明显的症状,多注意还是能早发现。
而对于无症状的乳腺癌,该如何早发现呢?既然是无症状乳腺癌,那么也就有有症状的乳腺癌,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有症状的乳腺癌,再具体了解无症状乳腺癌的早发现的方法。
一、有症状的乳腺癌早期症状1、存在异常肿块有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发现身体的某个地方多了一个肿块,如果是乳房或者腋下存在这种肿块的话,且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则要多加注意,提高警惕了,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是乳房增生或者其他无关痛痒的疾病,最好是马上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因为这可能是无症状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如果确诊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不是的话,还可以排除身体的一些疾病,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2、乳房皮肤的变化早期有症状的乳腺癌,患者乳房的局部存在皮肤凹陷的情况,并且在托举乳房的时候,这个皮肤凹陷的地方凹进去的情况会更为明显,就想一个小酒窝一样。
因此如果女性乳房局部皮肤存在这个情况,需要注意,最好去检查一下原因。
3、乳头流出的液体一般哺乳期的女性乳房会渗出一定的奶水,但是如果渗出的液体颜色不是乳白色,或者说不在哺乳期的女性,乳房渗出了带颜色的液体,比如淡黄色或者是褐色,特别是这种渗出情况只从单一乳房溢出,就需要特别注意了,这非常大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症状表现。
乳腺癌早期都有什么信号

乳腺癌早期都有什么信号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能在男性中发生。
早期发现乳腺癌十分关键,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早期的信号和症状,以便提高大众的乳腺癌意识和早期检测的重要性。
乳房肿块早期乳腺癌最常见的信号是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不规则、硬度不同于周围正常组织的肿块,大多数肿块无痛或可触到一定的疼痛。
肿块一般会在月经周期结束后持续存在。
虽然乳房肿块不一定是乳腺癌的信号,但是所有新出现的肿块都应该引起检查和关注。
乳房异常触感除了肿块外,乳房的异常触感也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之一。
这种异常触感可以表现为乳房皮肤的凹陷、皮肤变厚、皮肤红肿、乳头或乳晕凹陷等。
任何乳房的明显变化都需要及时的医生检查。
乳房疼痛早期乳腺癌可以导致乳房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可能是顽固的。
这种乳房疼痛往往不会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乳房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变得越来越剧烈,那么你应该尽早咨询医生。
乳房皮肤改变早期乳腺癌也可以导致乳房皮肤的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乳房皮肤的红肿、凹陷、皮肤破溃或溢液、皮肤变厚等。
任何乳房皮肤的明显变化都需要引起你的警惕,并及时咨询医生。
乳房乳头改变乳房乳头的改变也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之一。
这些改变包括乳头或乳晕的凹陷、皮肤破溃或溢液、皮肤变厚、乳头颜色的改变等。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乳房乳头发生了任何明显改变,那么你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可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可能是乳腺癌扩散到淋巴系统的信号,早期发现和治疗扩散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因此,淋巴结肿大也是乳腺癌早期信号之一。
乳房形状改变其他乳房的形状改变也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之一。
这些形状改变包括乳房的变平、下垂、异物感等。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乳房形状明显改变,应该尽早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乳房的其他症状另外,乳腺癌早期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乳房脱皮、乳头溢液、乳房的发痒、乳房表面的凹陷、局部疼痛等。
《拯救乳房》读后感

《拯救乳房》读后感《拯救乳房》是一本关于乳腺健康和乳腺癌的专业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乳腺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预防乳腺癌的知识和方法。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我对乳腺健康的看法和我将如何保护自己的乳房健康。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乳腺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乳房是女性特有的器官,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乳房主要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和乳房导管组成,其中乳腺组织是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书中还介绍了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女性内分泌状态、生活方式等。
为了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少吃高脂肪食物,多摄入蔬果和高纤维食物,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另外,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也非常重要,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者乳腺摄影。
我的理解是,乳房健康是每个女性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乳腺癌是一种潜伏期长、发展隐匿的疾病,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关注和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发生乳腺癌的悲剧。
但是,只要我们时刻关注乳腺健康,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检查措施,我们就能减少患病的风险,甚至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
所以,保护乳房健康应该成为女性的必修课。
根据书中的介绍,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自己的乳房健康。
首先,我会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书中提到,饮食对于乳腺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将减少摄入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这样可以帮助我控制体重,减少乳腺癌的风险。
其次,我会坚持适量的运动。
书中介绍了运动对于乳腺健康的益处。
我计划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以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健康的体重。
此外,我还会尝试乳腺按摩来促进乳腺血液循环,并检查乳房是否有异常。
另外,我也会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书中强调了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乳腺癌科普文章

乳腺癌科普文章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它起源于乳腺内部的细胞,并可以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
这种疾病在早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因此充分了解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风险因素1.年龄。
60岁以上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2.家族史。
如果有一位一级亲属在50岁之前患有乳腺癌,则个人患病的风险增加。
3.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使得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
4.月经周期。
女性早期开始月经或晚期绝经,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症状1.乳房肿块或肿块团块,通常位于乳房的上部或侧部。
2.乳房皮肤凹陷或凸起。
3.皮肤表面的皮疹或肿块。
4.乳头分泌物,包括血液或脓液等。
当出现乳腺癌相关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
三、预防措施1.定期自我乳房检查。
每月一次的自我乳房检查应该成为妇女常规护理的一部分。
通过自我检查,对乳房的了解程度愈高,相应的就能更早地发现异常症状。
2.定期接受乳腺X线检查。
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则建议适当调整检查次数和方法。
3.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增加饮水量,不吸烟、不喝酒,减少压力和精神压力等因素,均可以对乳腺癌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4.严格用医生处方的方式用药。
某些药物在缓解女性生理周期障碍和女性激素适应症状方面苯有帮助,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防止潜在的风险。
总之,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无论是为了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还是为了提高自我素质,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
在经过相关医生的检测并掌握了乳腺癌相关知识后,制定合理的乳腺癌预防计划可以让我们远离这种疾病的威胁。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体内的激素和雌酮有关,它的高发年龄段在女性40岁以后,但也有百分之一的情况会发生在男性身上。
在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比如最常见的就有出血、积液、上肢肿胀等症状现象,在这些并发症中上肢肿胀应该怎样处理解决呢?一、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1、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手术过后或早期放射治疗后,上肢可能发展为急性淋巴水肿,几周后肿胀就会自发停止。
经过几个月或几年的潜伏期,通常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肢体就会再次发生水肿。
2、水肿的程度不一致,轻度水肿:水肿在上臂附近,患者可能会感到增厚,偶尔出现乏力疲劳、酸软无力;中度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症状,如上肢肿胀,异常外观,行动不便等现象;严重肿胀:肿胀影响整个上肢,包括手背,明显的皮肤外观改变伴随肿胀或麻木、反复感染等症状,有时甚至有无法穿衣、进食困难等,上肢的运动明显受限。
这表现为一种缓慢性、持续性病情恶化。
3、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50%的可能性。
乳腺癌淋巴净化下臂甚至淋巴结下,抑制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使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受损;放射治疗是淋巴肿的常见原因或恶化。
手术和放射治疗两个因素增加,在伤口区域,拍片区域形成大面积的深疤痕硬结,防止淋巴回路的阻断,放射治疗不仅引起淋巴血管的闭塞,还会引起静脉狭窄或抑制,肢体淋巴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二、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预防1、提高腋窝淋巴清扫的治愈标准操作,不损伤单板躯干,不进行超范围解剖。
这是对外科医生规范操作提出的主要要求。
2、在手术过后,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的上肢体力劳动、因为由于外伤和静脉穿孔,容易导致感染的情况发生。
患者也不宜提拿过重的东西,适当进行休息,特别是像洗完衣服后拧衣服上的水渍这种动作最好不要做,通常这种需要上肢体力劳动的事情可以拜托家人和周围的人帮忙。
3、临床研究乳证明腺癌患者无转移的情况,尽量先进行前哨淋巴活检,以评估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就不能做腋窝淋巴清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
乳腺癌不化疗标准

乳腺癌不化疗标准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策略的选择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化疗。
化疗的决策通常基于患者的病情、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子特征等因素。
下面是关于乳腺癌不化疗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早期乳腺癌不化疗标准:早期乳腺癌是指局部仍然有可切除的原发肿瘤,没有淋巴结转移或只有少量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通常不考虑进行化疗:- T1或T2期(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cm或2-5cm);-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Estrogen receptor(ER)和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受体阳性;-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 乳腺癌19号基因阳性。
2. 高龄患者不化疗标准:针对70岁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上通常对其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评估。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则可能不需要进行化疗:- 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cm;- 无淋巴结转移;- ER/PR受体阳性;- HER2阴性;- 乳腺癌19号基因阳性。
3.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不化疗标准:浸润性乳腺导管癌(IDC)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之一,但不是所有IDC患者都需要化疗。
对于IDC患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可能不需要进行化疗:- T1或T2期;- N0期;- ER和PR受体阳性;- HER2阴性;- 乳腺癌19号基因阳性。
4. 并发疾病或辅助疗法限制不化疗标准:某些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疾病,如心脏病、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化疗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更大的负担,医生可能会综合考虑其他疗法,而不选择化疗。
同时,如果患者已经接受过其他辅助治疗,如手术、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且疗效良好,则通常也不需要进行化疗。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参考内容只是按照临床常规进行的评估和决策。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乳腺癌早期的的临床表现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 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如今治疗肿瘤技术新突破——生物免疫疗法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采用的生物免疫治疗具有抗癌谱广、靶向性强、显效性快等显着特点。
临床显示,免疫治疗能有效的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且没有明显不良副作用。
特别是对于手术后肿瘤患者清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治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显着临床治疗还显示生物免疫疗法在治疗胸、腹水患者时,在控制胸、腹水,杀灭胸、腹水中的癌细胞,防治癌细胞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即使是对于无法手术或对化疗不耐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
乳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乳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癌症疾病经常发生,在妇科疾病当中乳癌可以说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对于女性的健康以及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针对于乳癌的一些早期情况其实并不是很明显,所以说导致很多人在最初的阶段并没有发现。
那么乳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呢?乳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1、乳房肿块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多不伴任何症状,常为单个、不规则、活动度差的硬性肿块,洗澡时或自我检查时是可以发现的。
2、乳头改变由于肿瘤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导致乳头偏歪、回缩、凹陷等。
3、局部皮肤改变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即皮肤水肿且有毛孔处明显凹陷的改变,或出现乳房皮肤“酒窝”样凹陷,或有多个皮下小结节,这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现。
4、两侧乳房不对称乳房癌的原因有哪些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
二: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
三:激素乳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
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
四:药物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癌患病率的作用。
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
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关于乳癌的一些症状女性朋友们是要知道的,尤其是乳房癌的最早出现的一些症状,这样才能发现乳癌疾病的存在。
如果身体感觉到异样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
引起乳房癌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有效的来做好乳腺癌疾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 /解惑疾病家庭医生
HEALTH REVIEW
乳腺癌也有潛伏期
□文/胡新智
不久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 属第三医院(简称湘雅三院)健康 管理科超声负责人肖渊茗博士在 为张女士做乳腺B超检查时发现,她“左侧乳腺低回声结节并多发细 小钙化灶形成”,且“左侧腋窝淋巴 结肿大”。
这种情况有乳腺癌的可 能性,于是建议她进行全自动乳腺 容积成像扫描检查,检查结果意味 着这位女士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达 到60%〜98%,需要立即到乳腺专 科就诊。
更让人痛心的是,肖博士通过 问诊得知,张女士早在一年多前就 自己摸到了乳房肿块,但没有及时 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2〇健康t S r o
U2017/09
“乳腺癌有一定的潜伏期,越早
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像张女士这样
的情况,如果能在发现问题时及时
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时采取措
施,可能就不会发展到4C级。
”肖
博士说。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发病率最
高的女性肿瘤仍然是乳腺癌,每年
有超过50万女性发生乳腺癌,并
以3%的速度在增长。
在我国,乳腺
癌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40〜55岁和60岁以后,但由于中
国女性发病年龄比西方女性早10
年,所以乳腺癌的常规筛查应从
35〜40岁开始,如果是高危人群,
则筛查时间应提前至20岁。
那么,哪些人需要提早筛查呢?
♦月经初潮早(小于12岁)、
绝经晚(大于55岁)、第一胎生育
年龄晚、或者40岁以上未婚未育;
♦既往乳腺疾病或手术史:如
曾患一侧乳腺癌者或有多次乳腺
良性肿瘤手术史;
♦长期高热量、高脂饮食;
♦久坐少动;
♦肥胖;
♦长期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长期使用外源性激素。
筛查乳腺癌,可通过自检和体
检进行。
湘雅三院健康管理科乳腺
疾病专项筛查负责人杨赛琪介绍,
育龄期女性应该每个月进行1次
家庭医生HEALTH REVIEW
乳腺自我检查,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月经来潮后7〜14天进行。
乳腺自检的正确手法是:并拢 手指绕圈平抚乳房,感觉有无硬块 或结节,之后轻轻挤压乳头,看是 否有棕黑色或血性分泌物。
在健康体检中,乳腺癌早期筛 查可通过乳腺触诊、乳腺B超和自 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扫描、乳腺X线 检查等综合评估风险。
专业外科医生的乳腺触诊,比自检更专业,也更有针对性。
而彩 超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可 检查乳腺结构,可有效筛查病变,其中自动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是 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和鉴别乳腺 疾病最适宜的检测技术,无福射无 痛苦,能发现2〜3毫米大小的早 期肿瘤。
联合乳腺钼靶等乳腺X线检
查,更适合45岁以上女性,能发现
“成簇样微小钙化”、“细沙型钙化”
等早期乳腺癌的X线征象。
链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定位:是
一种通过超声自动扫描,形成乳腺
全容积三维影像,具有无痛苦、无
创无福射等特点的超声影像技术。
由于它能直观显示冠状切面上出
现的恶性肿瘤特有的“汇聚征”,因
此对早期微小的恶性病灶更为敏
感。
他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在1992
年提出的“乳腺影响报告及数据系
统”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帮助临床
医生对病变处理作出合理选择。
其
分级意义如下:
0级,检查所获得的信息不完
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次评估。
1级,未见异常。
2级,良性病变,根据年龄等危
险因素6〜12个月随访。
3级,良性病变可能(恶性风险
比例<2%),3〜6个月随访。
4A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恶
性风险比例3%〜29%,建议活检。
4B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
恶性风险比例30%〜59%,建议
活检。
4C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
恶性风险比例60%〜98%,建议
活检。
5级,极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建
议手术切除并活检。
6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
病变。
编辑/赵湘
健_擴赀21
2017/09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