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建筑之我见——论简牍博物馆设计

合集下载

博物馆建筑设计浅论

博物馆建筑设计浅论

博物馆建筑设计浅论博物馆作为展示、收藏和研究文物、艺术品等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对于展示效果、观众体验以及文物保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浅论,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特点和意义。

一、功能性博物馆建筑需要满足多种功能性需求,既要有良好的展示空间,又要有良好的保护和保存设施,还要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游览体验。

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功能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建筑师需要考虑到藏品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展览空间和存储空间。

要考虑到人流量和游客的便利性,设计合理的通道和休息区域。

要考虑到文物保存的环境要求,包括温湿度控制、光照控制等方面。

在功能性方面,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兼顾展示、保护和游客体验三个方面,确保博物馆能够有效地履行其使命。

二、文化性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其建筑设计也需要具有文化性。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都会受到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的影响。

一些博物馆还会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以突显其文化属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筑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金碧辉煌的外立面和宏伟壮观的大门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文化性方面,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突出其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

三、艺术性博物馆作为文物与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场所,其建筑设计本身也需要具有艺术性。

博物馆建筑的外形、内部空间布局、光影效果等都需要具有美学价值。

许多博物馆都会进行艺术化的建筑设计,通过建筑本身的艺术性来与收藏的文物相辅相成。

巴黎卢浮宫的建筑就是一件艺术品,其古典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装饰都展现了巴黎的浪漫与艺术气息。

在艺术性方面,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与收藏品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博物馆建筑设计是功能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它既要满足展示和保护文物的需求,又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还需要具有艺术性的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博物馆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一种代表城市文化和地标建筑。

简牍博物馆

简牍博物馆

去长沙参观了长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建筑的主入口没有涉及在中心对称的位置,将入口设计在东面。

打破了传统博物馆中心对称、庄重威严的形象,给人以亲切感。

南向入口以一个水庭和竹子框景作为界面。

通过2m宽的廊架沿水庭慢慢进入,到达东向入口处,转折90度,宽度调整为4m宽平桥。

沿桥前行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玻璃竹庭,该空间适当放大,一是安全疏散要求,二是是公众与代表中国文人品质的竹”亲近“。

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以及趣味感,激发文化行为的进行。

该馆设计的本质体现在”传统的庭院和墙体之间的空间,留出空地种植绿色植物,。

这是一种中国式思维,总是试图去达到或追求某种目标,但却可望而不可即。

“用黑色花岗岩与白灰泥墙作为对比,创造出两墙之前的空隙。

在这些空隙之间,用竹子作为装饰物,有的空隙用作露台,还有的当做展廊。

在这里,竹子本身就成为了设计的主要元素,装饰空间的同时体现除了它自身的含义,竹子和墙上的墨竹图案体现了该馆内涵。

长沙简牍博物馆整个建筑史以方形体块进行组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采用黑白色块给人视觉的刺激。

在城市空间里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个性,在建筑内部空间里展示空间与庭院空间有效地组织和渗透,一是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素朴、清新明朗的博物馆形态。

二是打破了传统博物馆以”文物“为中心的封闭式空间组织形式,是室内展示空间尺度变小,形成具有亲切感的博物馆空间,获得环境的认同。

环境设计遵循总体文化氛围的要求,营造与竹简相关的庭院空间和视觉意象,构建自然阳光展厅,使人、自然与文化三者达到统一,实现时空的艺术个性彰显。

在馆内设置茶室、书吧、文物修复参观区、简牍衍生产品区、讲堂等等。

打破传统的一些展示形式。

陈列空间内强调人的感受和参与性,使新建的博物馆满足现代人的文化精神需求。

该馆设计的本质体现在”传统的庭院和墙体之间的空间,留出空地种植绿色植物,。

这是一种中国式思维,总是试图去达到或追求某种目标,但却可望而不可即。

“用黑色花岗岩与白灰泥墙作为对比,创造出两墙之前的空隙。

疏离、亲和与互动——长沙简牍博物馆设计

疏离、亲和与互动——长沙简牍博物馆设计

疏离、亲和与互动——长沙简牍博物馆设计欧阳国辉;周榕;王轶【摘要】By Analysing the current isolation of museum and the public; the paper proposes the new idea of the museum from the public perspective. Taking the design practice of Changsha Bamboo Slips Museum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find the methods of designing a popular museum from such aspects as architectural layout; form; entrance; spatial; exhibition; etc. At last it concludes the success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design.%通过对博物馆与公众疏离现状的分析,以公众的视角,提出大众化博物馆的新思路.以长沙简牍博物馆工程设计实践为例,在博物馆布局、形态、入口、空间、展示等方面,探寻大众化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方法,总结出设计的成功之处以及不足.【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11【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博物馆;公众;疏离;亲和;互动【作者】欧阳国辉;周榕;王轶【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清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5博物馆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能够唤醒社会公众的历史记忆,在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方面更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是城市的精神高地,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1]。

在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关系中,货币经济支配着公众的生活空间。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长沙简牍博物馆是长沙市政府为专题保护1996年长沙出土的14万枚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万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而斥巨资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专题博物馆,也是长沙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和对外开放窗口。

该馆始建于2000年,主体建筑2003年完成,2005年6月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后试对外开放。

在展厅的入口处,一对泥俑捧着书本、毛笔相视而坐,十分吸人注目,正当我们绞尽脑汁搜寻此为何物时,讲解员解释说:“这叫校读俑,你看,这两个人正相视而坐对书本文稿进行校对。

”进入展厅,在展厅的正门上书写着“文明之路”四个极尽古朴的大字,讲解员说,这四个字是从三国吴简上拓下来的。

《文明之路》陈列分为四个部分:《长沙吴简》、《简牍的制作与书写》、《中国简牍》、《世界文字载体》。

1996年10月,长沙出土了10万枚三国孙吴简牍,数量超过了我国历年来出土简牍的总和。

《长沙吴简》将这些简牍的内容、历史文化意义一一诠释出来。

为了让老百性读懂简牍,《中国简牍》详细介绍了简牍的制作工艺、简牍书法艺术以及各地出土的各时代的各种各样的竹简木牍,看着简牍杀青除汗的场景,记者惊呼:“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的来源啊!”在《世界文字载体》部分,记者了解了黄河流域的泥版、古埃及的纸草、欧洲的羊皮书、玛雅文明的树皮书以及韩国、日本的简牍,大开眼界。

二楼展厅《长沙文物精华展》可欣赏的东西更是目不暇接。

首先是入口处的三大青铜器玻璃钢浮雕:提梁卣、四羊方尊、人面纹鼎,充满着原始神秘色彩。

展厅中最吸引人的是一辆巨型两马战车,这件仿制品让整个展厅增加了历史的沉重感。

“两汉遗珍”部分以汉代宴饮场景表现汉代文化的绚丽斑斓。

长沙窑也搬到了展厅里,炉火红红,带着历史的召唤。

而一幅由长沙窑碎片组成的瓷片镶嵌画让历史和文化变成极具感染力的现代装饰画,华丽和尊贵澎湃而出。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这个周末,我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了长沙简牍博物馆,这是一家展示简牍的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字史上的瑰宝。

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简牍的发展历程,还深入了解了古人的书写方式和生活文化。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博物馆中的心得体会。

一、简牍博物馆的介绍长沙简牍博物馆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颐和花园内,是一家以研究、展示汉代简牍和石刻为主的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从汉代到现代的大量简牍和石刻文物,让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书写方式、生活习惯、思想文化等等。

二、简牍的历史简牍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是人们在纸张出现之前使用的一种古老的书写方式。

简牍之所以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比如承载内容的能力强、可储存久、便于保存和保管等等。

而由于古代人们讲究“万物皆以天下为一体”,因此简牍的材质很多都选用了当地比较典型常见的物品,如竹、木、薄麻、藤等等。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简牍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古代的历史、文化,更是汉字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三、展览设计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展览设计非常出色,细致入微地还原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书写方式。

展厅分为“简牍的起源和发展”、“简牍的特色与技艺”、“简牍的收藏和传承”三个部分。

这样的划分不仅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也让游客们可以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在馆内,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古人的书写风范,感受到他们用简牍记录历史的情感。

而展馆中还有一大批模拟古代书写情景的环节,如墨汁制作、墨盒盖染墨、墨梅烧架、砚台水洗、磨墨制笔等等,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亲身参与古人书写的机会,不仅加深了观众们对古代书写方式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为亲身体验了简牍书写的观众们带来了一次难得的体验。

四、心得体会在这次博物馆之旅中,我对汉字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在简牍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它作为一种书写材料的历史价值,更理解到了每一个古代文物都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简牍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

简牍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

简牍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
简牍博物馆社会实践是我参加过的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中,我们组队前往简牍博物馆,参观了当地文化历史,听取了老师的讲解,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古代书籍的精华。

在博物馆里,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古代书籍,字体和图案都保留的非常完整,看到这些古书,我感到很惊讶,不得不崇拜古人的智慧,他们用简单的材料就能出版如此完美的书籍。

另外,我们还参观了简牍的两座古建筑,令人难忘的是,其中一座古建筑可以承受火灾,这说明古人对建筑的耐火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次实践也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发现古人的智慧。

总之,我在这次简牍博物馆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更加赞美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更加赞美古人的智慧,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从中受益。

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

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

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一、简牍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简牍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藏品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责任。

作为中国古代简牍文献的珍贵保管地,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牍博物馆纪念章的设计理念,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这种文化传承的价值。

二、纪念章设计的深度反思1. 基本原则:设计师在对纪念章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尊重简牍博物馆对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纪念章本身的纪念意义以及美学造型,在相对的复杂配置和简约明了中取得平衡。

2. 历史的呼唤:在设计纪念章时,将对中国古代简牍文献的重视贯穿其中,结合简牍博物馆的特色和历史内涵,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3. 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纪念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师在传承古老文明的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审美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使纪念章不仅具有传统韵味,更要兼顾现代时尚和审美需求。

三、纪念章设计的广度展望1. 对文明传承的思考:纪念章设计应该引领人们对文明传承的思考,唤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使其成为弘扬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

2. 促进文化交流的方式:纪念章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魄力,通过纪念章的传播和交流,增进国际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提升文化软实力: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的广度展望,也是在未来通过纪念章的设计与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受到尊重和重视。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应该具有承载和传承中国古代简牍文化的责任,同时要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审美价值。

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让人们在接触纪念章的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相信,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实施,将为中国文化传承和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

这篇文章以序号标注的方式全面解读了简牍博物馆纪念章设计理念,也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

长沙简牍博物馆心得体会长沙简牍博物馆是湖南省内最早专门收藏和研究简牍文献的机构,也是我近期参观过的一家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

在这次参观之后,我对长沙简牍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体会到了收藏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我被它别致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作为一座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建筑,长沙简牍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建筑外观采用了大量玻璃和金属材料,既体现了现代科技感,又融入了古代文物的气息。

这种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博物馆的使命——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并重。

进入展厅后,我被简牍文献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简牍文献是一种古代书写材料,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简牍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眼目睹了那些文字的诞生和传承。

这些简牍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珍视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据。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长沙简牍博物馆丰富的文物收藏与研究工作。

该馆拥有大量珍贵的简牍文献,包括经史子集、书信契约、吏治役政等各个领域的文献。

除了展示这些文物,长沙简牍博物馆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他们与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进行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使这些古老的简牍文献焕发出新的光彩。

除了展示与研究工作,长沙简牍博物馆还注重教育与推广工作。

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简牍文献知识,提高大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曾参加过一场以展馆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内容通俗易懂,让我深入了解了简牍文献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这种教育推广工作有助于普及古代文化知识,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

参观长沙简牍博物馆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所在。

作为一座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扇窗口,让人们走进古代,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美妙。

通过馆内展示的简牍文献,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祖辈们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建筑之我见——论简牍博物馆设计
作者:王茂慧杨霞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
[摘要]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体现着一种历史继承性。

本文通过对简牍博物馆的特征、造型、空间的分析,来阐述设计思想的变化与历史环境、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而且“度”的掌握要合适,总结出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创造出更好、更和谐的建筑。

[关键词]和谐继承天人合一简牍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6-01
一、特征
(一)天人合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能够认识自然来利用自然,做到天随人愿,人不违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孔子对《诗经•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也同样适用于建筑创造之中吗?建筑融入在周围环境中,正是遵循了天人合一这一建筑宗旨。

简牍博物馆是一个现代建筑,但又充分遵循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在与环境相适应这方面体现尤为突出。

从这个角度来继承也是一种方式。

这个现代的建筑,并不是从形式上继承,而是从空间、表现手法和细节上进行继承,这样的建筑看上去更好,更干净。

如今,时代在变化,城市环境在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在变化,建筑设计自然要适应这种变化着的环境,但是理念不会变,天人合一这是永远的宗旨。

(二)秩序
一个好的建筑,如果建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它的生命势必将停止,所以说建筑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建筑本身,还需要考虑外部的公共空间,需要考虑建筑以外的东西,如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从长沙的历史,从天心阁的历史来看,这个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和天心阁的关系,天心阁是主要的,简牍博物馆是次要的,不能破坏这种秩序。

因此这样的建筑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不能太张扬,也就是说建筑与环境及周边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有主次之分,有秩序可循。

没有秩序,哪有和谐可言。

简牍博物馆的和谐设计思想与奥运建筑的水立方同出一辙。

首先,从水立方与环境的关系来讲,尤其与鸟巢的关系是和谐,两者各处中轴线,一边一圆一方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的。

第二是从体量配置上它是比较得体的,因为鸟巢毕竟是一个主馆,而游泳馆居于次要地位,所以体量上进行了适当的控制。

第三,这个建筑本身独具创意,它的外形很新颖很精致,
尤其是夜景的变化更是漂亮极致。

第四,建筑与结构的配合恰到好处,其功能与建筑的外形也是非常得体,内景与外景几乎一致。

二、造型
斯蒂芬•霍尔认为,水是现象的还原,是一种现象镜,具有可以反射和折射时空的功能,水在空间中既是要素也是线索,同时水赋予空间以生命力和情感。

太空金属光泽般的建筑表面,具有立体感的建筑,而进入其中才发现,这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长沙简牍博物馆现代化的外形。

三、空间
简牍博物馆所表现的是大自然的全部节奏与和谐,走进庭院当中,就像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人必须置身其中,在视点的不断转换中,才能欣赏到它的全貌,领略到它的时空内涵,品味各种线的网络交织,体察各种线之间的虚实疏密,情随景迁,步移景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空间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环境的恶化,人们生活在高楼大厦和水泥不锈钢林立的都市中,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无处释放,向往自然的心绪更加强烈,选用没有污染的天然装饰材料成为空间设计的主流,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心声。

展厅内墙壁上残缺的瓦砾是一亮点,既突显博物馆建造的主题,又符合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这样的装饰,就地取材,不仅造价低,同时也利于反映地方特点和地域文化,不落俗套,又有新意,并且体现出一种纯真、自然的风格。

四、结语
通过对简牍博物馆的初探性分析,建筑设计应注重整体,应讲究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而不应追求所谓的“个性”,特立独行,影响了整体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地位焉的目的。

建筑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自身的特点,而不应该只追求整体而失去自身建筑设计中还应该注意建筑的时代性,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变化,人的思想更是在变化,建筑的设计当然也在变化。

掌握好“度”,才能创造出更好、更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吕芬,魏春雨.中外建筑,2009年第7期.
[2]欧石.民主,2009年,第10期.
[3]陈玲.科学之友(B版),2008年,第8期.
[4]李帮玲.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范海龙,宋永利.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11期.
[6]刘芳,苗圃.建筑空间设计,2001年.
[7]钱正坤.中国建筑艺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4版.
[8]卞谦.理性与狂迷——二十世纪德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9年.
[9]郭沫勤,张二虎,孙若风主编.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图典(下),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