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说明(施工图设计)

合集下载

02 中和管廊(东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70418

02 中和管廊(东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70418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任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相关会议纪要2)本片区控规3)《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市政工程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高-SH-2016-099号)及其附件(红线图、道路及管线横断面);4)成都市高新区规建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方案设计的会议纪要》5)本项目初设成果(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年10月)及相关批复文件(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2.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 21238-2007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12)《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道路各类设施设计、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汇编,2012年版);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14)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发布成都市中心暴雨强度公式(修订)的通知》2015年05月25日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项目投标清单;2)该工程范围测量地形图、管勘资料及地勘资料;3)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修改后成果;二、工程概况1.概况本工程为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排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道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道路起点接花都大道东段,终点接成温邛高速南侧辅道,全长563.204米,道路红线宽20米。

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西侧 5.5m,管径为DN600~800,坡度i=0.003,雨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仁心沟;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东侧5.5m,管径为DN500,坡度i=0.003,污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已建污水管网。

2.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

3.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测量资料:业主提供的实测1:500地形图及道路规划红线;2)温江区污、雨水规划;3)《2013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标段-城外西街等12条道路工程(成外东街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1)《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1.5.24)。

12)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等六个单位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

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已按初步审查意见优化完善。

5.沿线地质简况: 勘察场地地势开阔,地形起伏较小,交通便利,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528.7~530.2m之间,相对高差1.5m左右。

地貌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根据地面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原位测试结果,场区第四系地层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组成。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一、概况1.1、项目概况本项目新建道路南起(现状道路),北至(现状道路),道路终点坐标为(X=220338.571,Y=198271.269)。

规划红线宽度为15m,全长为767.515m。

二、设计依据、规范、图集、范围2.1、主要依据1.业主委托书;2.《XXX控制性详细规划》;3. 业主提供的1∶1000电子地形图;4.项目相关基础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5.道路专业提供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数据;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2、主要规范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4-2006);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0)。

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4-2014);12).《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工程、常用资料(第二版);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3、设计图集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09SMS202-1)2.4、设计范围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毕节市立交及道路排水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碧阳大道排水工程、下拉槽排水工程、开行大道及FDA 匝道排水工程. 二.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合同》;(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6)相关道路设计图。

三.主要技术指标1、 雨水计算采用毕节市暴雨强度公式:单位: (L/S·Ha)t= t1+m t 2t 1=10(mi n),m:暗管m=2,明渠m=1。

2;2、 雨水设计重现期:一般道路采用P=3年,立交排水系统采用10年一遇;3、 综合径流系数:ψ=0。

7(居住、商务)ψ=0。

15(绿地、公园);4、 污水平均日面积比流量:0.8L /ha.s 。

四.设计概况 (一)平面设计根据规划要求,雨污水排水设计如下:碧阳大道排水系统,在下拉槽处设置雨水泵站,最终接入FDA 匝道,雨水最终接入河流。

碧阳大道起点段雨水接入起点断落涵洞,污水接入下游污水检查井,最终排水平面布置图详见排水平面图。

(二)横断面标准横断面管位依据所提供的规划条件进行布置: 本工程参照已建管道位置图,其排列具体见标准横断面图。

五.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一)管材及接口本工程雨、污水管道管径DN≤500mm 时采用FR PP 模压管,环刚度S 2 ≥8KN/m 2,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2,30页。

当DN 〉500m m采用承插钢筋砼管道,钢筋砼管道管材应符合GB/T11836—2009标准;且当管道覆土高度0。

7m <H ≤4。

5m 时采用Ⅱ级钢筋砼管道,管道覆土高度4。

5m <H ≤9.0m 时采用Ⅲ级钢筋砼管道,采用T 型橡胶圈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1/23。

非常详细的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本

非常详细的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本

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总则1.1. 工程设计依据1.2. 工程概况1.3. 设计原则1.4. 设计范围1.5. 定义1.6. 设计协调1.7. 图纸标注单位说明第二章制图说明2.1. 建筑分区说明2.2. 图纸编号说明2.3. 图纸比例说明2.4. 设备编号说明2.5. 系统、立管、空调风口、电动风阀及自控阀等编号说明第三章初步设计说明3.1. 室外管线3.2. 给水排水3.2.1 给水3.2.1.1 生活给水3.2.1.2 消防给水3.2.1.3 生活饮用水系统3.2.1.4 其它给水3.2.2 中水3.2.3 排水3.3. 空调、采暖、通风3.3.1 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3.3.2 室内负荷计算总量3.3.3 空调采暖方案3.3.4 空调冷热源3.3.5 空调采暖冷热水系统3.3.6 室内气流组织3.3.7 通风系统3.4. 动力3.5. 自动监控要求3.6. 建筑能耗计量3.7. 消防设计专篇3.7.1 消防用水量3.7.2 消防储水池3.7.3 室外消火栓系统3.7.4 室内消火栓系统3.7.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7.5.1 湿式系统及预作用式系统3.7.5.2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3.7.6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3.7.7 机械排烟系统3.7.8 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措施3.7.9 其他防火系统3.8 环保设计专篇3.8.1 噪声控制3.8.2 室内环境3.8.3 污水处理3.8.4 废气排放3.9 卫生防疫专篇3.10 节水设计专篇3.11 节能设计专篇第四章施工说明4.1. 管材及做法4.2. 保温材料及做法4.3. 阀门配件及做法4.4. 系统工作压力、试验压力4.5. 防腐、冲洗4.6. 支吊架4.7. 其它第一章总则1.1 工程设计依据:本工程设计执行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规程、标准、通用图集及建设部、郑州市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设计依据-标准图、通用图集(一)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设计依据-标准图、通用图集(二)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1.2 工程概况―商业‖ 项目位于河南。

公用码头连接 道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用码头连接 道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用码头连接道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重庆市忠县乌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23年1月):(2)业主提供实测的项目建设区1:500地形图;(3)《乌杨公用码头连接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2023年4月;(4)《乌杨公用码头连接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忠县恒鑫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5月;(5)业主提供周边已建项目相关设计文件资料;(6)业主提供的项目区建设的选址、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技术工艺等资料。

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9)《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3)《城市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o(14)《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1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工程概况及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忠县乌杨公用码头东侧。

本次设计的乌杨公用码头连接道,起点与杨城路交叉口相接,终点与现状疏港大道顺接,道路全长约453.703m,建设标准为双向两车道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km∕h,路幅宽度16米。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1.1 设计委托书1.2市定津路工程/市仁和路工程/市新乐路工程—排水工程图纸1.3 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地块中部分地块回建区的排水总平图纸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13年)1.5 设计标准及标准设计规、1)《室外排水设计规》(50014-2006)(2011年版)2)《城镇给排水技术规》(GB50788-201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1.6 采用的国家的标准图集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7相关施工及验收规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50141-2008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3)《市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南建(2010)10号2010年4月14日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及设计容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为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排水工程,位于市江南沙井片区,回建房区域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

回建房区域长约300m,宽约240m,按照业主提供的资料,以及现场踏勘为依据,安置小区的小区道路宽为8m。

2.2设计容及规模1)设计容:本工程包括安置小区排水工程,即雨水、污水工程设计。

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

本工程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

本册主要为:一期污水。

2)项目分期实施:本项目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

一期雨水及污水施工围总图见图SS-00。

本工程第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其余部分为第二期。

3)一期污水设计规模:污水管全长:543米(包含雨水连接管长度),管径 d400,坡度i=0.002~i=0.005,检查井18座,防坠网18座。

3 排水现状及规划3.1 排水现状本工程安置小区位于江南区,即安置小区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

目前几条路排水工程现状情况如下,定津路及仁和路为现状道路,排水管道均已建成;新乐路施工图完成阶段;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为方案阶段。

目前结合安置小区各个地块排水设计资料,以及考虑到本项目即将施工,所以必须将管道接入现状排水管道,才能确保本小区排水顺畅。

经实地现场踏勘以及根据业主要求,本小区雨水管道分两个出水口接入定津路北侧预埋雨水检查井,即雨水排出口A和雨水排出口B;污水管道只能接入定津路与仁和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井。

现场地形地貌踏勘图片如下: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目前26队,27队的产业用地已完成主题建设;15队,26队及33队回建小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只有26队回建区域完成了化粪池建设,其余地块均未建设。

)其余各队回建区域均未开工建设。

15队及33队产业用地正在进行地下室基坑施工,规划道路五下面为地下室,不能设置污水管道,远期污水将排入地块西侧规划道路六的污水管道即可;雨水管道将同远期道路同步建设即可。

25队与33队之间道路现状29队回建用地现状26队与28队回建用地之间道路现状29队与33队回建用地道路现状26队回建用地与26队产业用地之间现状28队回建用地现状3.2排水规划根据《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及《市沙井分区规划调整》,确定市新建道路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本项目根据业主提供的《同乐各队回建房、产业用地管沟图》,本片区雨水及污水均由北侧向南侧汇集最终接入定津路排水管道。

4排水管设计4.1 横断面设计小区道路红线宽度分8m,根据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特点,本工程管线横断面设计遵循《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结合临近道路管线横断面形式和业主对路面要求,进行本方案的管线横断面布置。

雨污水管采用单侧布置,均距离路缘石2.5m。

具体详见道路综合管线横断面。

考虑到各个地块化粪池位置的不同,雨水及污水管道具体布置方位详见SS-02图。

4.2平面设计根据路幅宽度,本设计雨水及污水管采用单侧布置,排水管道均布置在小区车行道下,单侧雨水管距离道路缘石为2.5m;并在沿线及各相交路口预留支管,预留沿线街坊雨水支管d600、污水支管d400,i=0.05;结合各个回建用地排水管外排位置,以及考虑到为未实施回建区域进行预留,在各个交叉口位置预留排水管道,预留的排水管道延伸至道路红线外两侧各50cm即可,采用砖头临时封堵,方便将来各个地块排水管道接入,并使井管道采用管顶平。

雨水干管管径d600~d800,污水主干管管径dn400。

4.3排水流向及纵断面设计雨水部分按照业主要求及各个回建区域周边排水管道设计情况,分两个出口进行布置。

均由北向南收集道路两侧小区雨水分两个出口接入定津路雨水管道北侧预埋井;污水部分,按照业主要求及回建房周边现状道路情况,定津路及仁和路为现状道路,排水管道已建成;但由于仁和路污水管道是接入凤凰南路污水管道中,目前凤凰南路污水管道还未建设,所以本区域污水均接入定津路污水管道。

根据业主提供定津路污水管道图纸,目前污水管出口仅施工一处接入定津路与仁和路交叉口位置污水管道预埋井。

详见SS-02图。

4.4 雨水口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特点和检查井间距,通过计算,选择不同箅数的雨水口。

雨水口分别布置在小区道路靠路缘石边(道路两边各1个,共2个),就近排往雨水检查井。

在各相交路口、道路纵坡的低点适当增设雨水口,并调整到路口、道路纵坡的最低点。

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连接管坡度采用2%。

考虑到本工程不与道路同步建设,建议雨水口连接管可以同本工程一起建设,而雨水口应与后期道路工程一起施工。

4.5管材选择鉴于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管施工经验的成熟和产品的改良,从传统的平口、企口刚性接口的钢砼管发展为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的钢砼管,防渗、防漏、抗震等方面明显加强,市众多工程使用该管材效果良好,质量可靠,因此本设计充分结合广西水泥资源丰富的特点,选用技术成熟、施工经验丰富、价格便宜、货源较近的钢砼管,其中:本工程雨水管管径≥d600采用平口钢筋混凝土管,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平口钢筋混凝土管。

并根据管道的埋设深度等技术标准,对应选用Ⅱ、Ⅲ级等不同级别的管道。

4.6接口形式及管道基础①设置原则:根据管材不同、地质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的管道基础和接口型式。

②管道基础及接口型式: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管材及合理的管道基础和接口型式。

其中:D<600的承插式钢砼管:采用180°砂石基础;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

D≥600的平口钢砼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360°混凝土全包基础。

③横过车行道处且管顶覆土小于1.2m的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

管道沟槽要求落在地基承载力fk≥150Kpa的原土上,在开挖管沟槽施工时,如挖至设计标高时为淤泥,必须清淤至原土后,回填砂砾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基;如道路地基换土围低于排水管底时,施工时按路基要求填至管顶标高后,再按设计要求开挖至管底流水面基础;如为岩石或膨胀土,先做300mm厚砂垫层后再做管基。

如有地质资料详地质勘察资料。

4.7检查井设计由于本工程为小区部排水管道,设计中的雨水及污水检查井可均采用砖砌雨水检查井;按标准图06MS201对应规格选用。

并结合市“城乡清洁工程”示街井盖整改要求,对人行道及车行道井圈、井盖进行合理设计。

检查井周边50cm围背墙回填选用C10砼回填,确保施工质量。

选用成品的重型复合材料防盗井盖及井座,减少成本和被盗;井爬梯采用成品的塑钢爬梯,以免生锈腐蚀,提高安全保障。

5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说明1)检查井井盖、雨水口篦子采用重型复合材料防盗井盖、篦子。

2)检查井爬梯采用成品的塑钢爬梯。

3)检查井井盖按市“城乡清洁工程”示街井盖要求进行设置。

4) 按照市建委规定,排水管道检查井需安装高强度聚乙烯等耐潮防腐材料的防坠网,承重不低于300kg,挂钩螺栓需使用304不锈钢材质。

6 施工安装注意事项及质量验收要求6.1一般要求(1)排水管道参考SS-02图中的坐标定位,高程系统均为黄海高程系。

(2)管道产品严格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省级以上质检报告及试验报告。

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材料和技术指标、型号、性能等的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行业标准。

(3)由于本工程排水管为无压重力流,故不能随意改变设计管底标高,需要变更时,须经设计人员同意。

施工中如发现不良地质状况,请通知设计人员,及时处理。

6.2管道基础排水管沟槽要求落在地基承载力fk≥150Kpa的原土上,在开挖管沟槽施工时,如挖至设计标高时为淤泥,必须清淤至原土后,回填砂砾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基;如道路地基换土围低于排水管底时,施工时按路基要求填至管顶标高后,再按设计要求开挖至管底流水面基础;如为岩石或膨胀土,先做300mm厚砂垫层后再做管基。

如有地质资料详地质勘察资料。

6.3管沟回填本工程给排水管在机动车道时,管基至管顶面上500围,全部采用砂砾石回填,其余按路基要求,采用原土回填(如原土为膨胀土、耕植土、杂填土则需按路基要求换填)。

回填密实度除满足路基要求外,需满足排水管道基础密实度要求。

6.4施工验收管道施工完毕后,给排水管必须按闭水试验及试压的有关规定规程进行闭水试验及试压,合格后才能覆土。

建议沟槽施工时分段开挖,施工完毕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及排水方案,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6.5本说明不详之处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图施工。

7 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本工程是对同乐村华南城安置小区用地围的排水管道进行设计,目前业主提供资料不全,以及结合现场踏勘情况,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1)经实地现场踏勘以及根据业主要求,本小区雨水管道分两个出水口接入定津路北侧预埋雨水检查井,即雨水排出口A和雨水排出口B;污水管道只能接入定津路与仁和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井。

具体接入位置详见SS-02图。

施工时请先实测现状管井位置及标高是否与本设计相吻合,如存在问题请及时联系设计的单位,确保本片区排水顺畅。

2)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考虑到各个地块建设情况,以及考虑其他未建设地块将来施工时,对管道造成的影响,建议本安置小区的排水管道应分期实施比较合理。

应先实施第一期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部分;其余规划道路的排水管道为第二期,将根据地块建设情况逐步建设。

3)由于本片区各个地块,仅26队回建区域完成了化粪池建设,其余地块均未建设,根据业主提供的部分回建区域排水管道总平面图纸,发现化粪池位置均占用了道路,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