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1
3.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可能难以将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起来,需要引导和启发。
4.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观点碰撞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脉络。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博物馆或美术馆,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并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800字。
(2)结合自己的兴趣,尝试创作一幅古代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拍照上传至班级群,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4.课题研究:
(1)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中国古代艺术流派或时期,深入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及影响,撰写一篇研究论文,不少于3000字。
(2)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历史、艺术类竞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述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具有独立思考。
2.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次课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以便及时批改和反馈。
3.作业评价: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质量,给予相应的评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1)

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课设计)【学习要求】概括汉字、绘画的发源及演变过程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朝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本课内容概览】本课勾画了中国古代的主要艺术形式、特点及演进历程。

书法艺术形成了各具不一样特征的五种字体,浮现了李斯、王羲之等各名家及其优异作品。

中国画在题材、表达技法、艺术风格上特点显然。

作为中国画的精髓的山川画并拘泥于对自然光景的传神摹写,追求的是作者的主观雅致,浮现出很多有名画家及作品。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分为先秦期间的乐舞、汉、唐时代的中古伎乐、宋、元、明、清时在即世俗乐三个阶段。

产生了编钟、古琴、琵琶等乐器和《十面埋伏》等一大量名曲。

宫廷舞和民间舞是中国舞蹈的主要形式,内容特点不一样,可是互相借鉴、互相汲取,流传到现在。

戏曲的产生与乐舞百戏、隋唐的杂技歌舞有关,到明轻期间,昆腔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戏曲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唱、念、做、打”成为戏曲的四大艺术手段。

【重难点打破】要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绚烂绚烂,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琢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由:在认识古代艺术发展原由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剖析。

认识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艺术发展的原由。

认识不一样民族的不一样文化特点,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认识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法与学法】教法:用音频、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展现各样艺术,让学生踊跃参加讲堂;经过学生阅读资料、议论、表演等手段,认识各样艺术的发展进度、表现手段、特点。

派样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创建美的能力。

学法:课前采集与教课有关的资料,课上勇敢地参加学习活动,主动地察看资料、思虑问题、表演、议论,使讲堂成为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展现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2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20)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预习与课堂教学案)【课标要求】基本要求: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1、汉字起源于什么?中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文字是哪种?2、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与艺术特点?——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3、中国书法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与各自特点发展过程:小篆:创始于;隶书:始于,成熟并通行于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行书:开始盛行于;草书:起源于,成熟于。

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字型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4、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①东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等,号称“”。

②唐代:①欧阳询、、,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则擅长狂草。

③宋朝:、、、(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名世。

【疑难解析】(1)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2)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②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③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1、起源:原始社会的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成熟:魏晋南北朝至时期2、分类:以绘画的题材不同,可分为画、画、画。

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画与的区别。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将讨论成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4.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古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如唐代绘画、宋代书法、元代戏曲等。
3.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如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书法家米芾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5.通过分析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重点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4.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古代艺术的某个流派或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我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历史教学设计: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历史教学设计: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人民版必修三《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河北定州中学李瑞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概括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设置看视频、读书报告交流会、鉴宝、社团汇报展、知识抢答、观看课堂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体验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引入文物实物和真实生活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欣赏,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电视、电影、展览等渠道耳濡目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知识认知。

学生中不乏书画、戏曲高手,部分同学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有一些知识储备且兴趣浓厚,但对书画历史的认知知识不系统。

学生一般都不会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去体验、感悟本节知识,更少从思想的角度去感悟古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1、一课一中心:把意境(意由形生,形由意成)作为这节课的核心。

2、把历史讲出历史感(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和基本史实),并关照现实,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出谋划策。

3、翻转课堂:学生集体备课并上课,老师补充、点评。

4、第一手史料助学,将文物、文物拓片带入中学课堂,突破历史教学只是看图片、模拟情境的模式。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2-2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2-2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9页
这一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正缓慢形成、发展,但感性思维仍占主导作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0页
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应纠缠知识点的贯彻而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设计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9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0页
【再现历史】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第7页
学情
本课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8页
分析
思考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难点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第1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示范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示范教案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源,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2【教学设计】《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

2.2【教学设计】《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材分析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自然、人文景观的秀丽景色,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利用视频片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会从电视剧等中提取正确的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教学难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由08北京奥运会会徽、开幕式中的节目等导入“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2)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殷商时代主要是甲骨文、金文。

(2)小篆创始于秦代。

(3)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4)楷书形成于汉末。

(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6)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3.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节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案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
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
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
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一、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起源: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
渐渐演变成为汉字,称为“文字图画”。

在蒙昧时代: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甲骨文: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

金文字
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
意。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整理规范后推行全国的文字,所以也称秦篆。

隶书:秦朝出现,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

◆汉字的演变趋势: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艺术
(1)含义: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独特艺术。

(2)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即,
线的运动)
(3)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法的发展历程
魏晋时期书法开始成为艺术。

代表:王羲之——“书圣”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隋唐时期:书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代表: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欧体、颜体和柳体(“颜筋柳骨”)。

北宋:个性化,平民化。

代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二、国画艺术
1.分类
(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远古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如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的人面鱼纹盆。

(2)夏商周时期: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幅《人物龙凤图》帛画,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杰作。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走向繁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最具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女使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三幅卷轴画摹本,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5)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画走向成熟的时期(高峰),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隋代画家展子虔以《游春图》这一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而被载入史册,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阎立本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人物画家吴道子是盛唐时期中国最负盛名的画家,被历代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是宋人对他作品的临摹本。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

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杰出。

元代山水花鸟画则有较大的发展,其中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是一个代表。

他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时期:明代画家中最强大的画派是吴门画派,即苏州画派。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唐寅字伯虎,是沈周的学生。

他多才多艺,疏狂放任,不墨守陈规,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工笔写意俱佳。

清代时期:清代曾经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

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而且大都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扬州八怪”中最有名的是郑燮。

郑燮,号板桥,擅画竹、兰、石。

三、古代戏曲的发展
1.萌芽:傩仪
“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辟邪消灾巫术活动。

字先秦时代至汉唐,“傩仪”是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发展成为“傩戏”(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的源头。

2.发展:宋南戏。

特点: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浙江温州以及福建泉州、福州一带流行。


意义:我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3.成熟:元杂剧(可结合课本P.36“元曲与市民社会”一目讲)
①产生:音乐、说唱、舞蹈、表演于一身
②繁荣原因:a元朝注意保护艺人;b长期停止科举考试;c吸取前代精华。

③代表人物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④地位:元杂居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衰落:a科举恢复 b模式僵化
4.繁盛:京剧
(1)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标志:京剧名艺人《同光十三绝》。

(3)走向世界:成全国最大剧种、进世界戏剧之林。

◆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